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jīng)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4)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4)

  亥二、凈依攝

  又般涅槃時,已得轉(zhuǎn)依諸凈行者,轉(zhuǎn)舍一切染污法種子所依。于一切善、無記法種子,轉(zhuǎn)令緣闕,轉(zhuǎn)得內(nèi)緣自在。

  「所依分別」里面分兩科:第一科是「染依攝」,這個昨天說過了,F(xiàn)在是「凈依攝」,是屬于清凈緣起這一面的事情。

  「又般涅槃時」,前面說到一切種子識在凡夫的時候是屬于染污的;現(xiàn)在是到圣人的時候,是屬于清凈的!赴隳鶚剷r」,就是圣人修行到最后圓滿的時候,他有堪能性,入涅槃了。這個入涅槃,就是入于不生不滅的真如的理性,入在那里。其實得圣道的時候就是入涅槃;但是說「涅槃」的時候,是說入無余涅槃的時候。

  「已得轉(zhuǎn)依諸凈行者」,就是已經(jīng)成就轉(zhuǎn)依了,就是把阿賴耶識里面的雜染種子棄舍了。這樣子的清凈行者,三業(yè)清凈,內(nèi)心也是清凈。昨天說過,一個是聲聞行者,一個是大菩提心的行者,就是大菩薩,F(xiàn)在說大菩提心行者究竟圓滿,那是佛的境界;那么現(xiàn)在當然也包括大菩薩在內(nèi)。這兩種有修行的人「轉(zhuǎn)舍一切染污法種子」,他經(jīng)過長時期的修行,他已經(jīng)輾轉(zhuǎn)的、也就是逐漸的棄舍了阿賴耶識里面一切的染污法的種子,都棄舍了。

  棄舍染污法種子這件事,不止是禪定才可以的,一定要有般若的深觀、諸法實相的力量才能夠消滅染污法的種子;沒有這樣的我空觀、法空觀,是不會有這樣的能力的。「轉(zhuǎn)舍一切染污法種子所依」:「染污法種子」,種子是一切法的所依,那么染污種子是染污法的所依,他已經(jīng)棄舍了,就是他這個時候這個阿賴耶識是清凈的了。

  「于一切善、無記法種子,轉(zhuǎn)令緣闕」,你深觀諸法實相能棄舍染污法種子,能夠消除它;那么善法、無記法的種子它還存在,它沒有被消滅;那么它在,但是他現(xiàn)在也是被傷害了!皋D(zhuǎn)令緣闕」,因為在前面也曾經(jīng)說過,阿賴耶識的現(xiàn)起一定要有有漏法的業(yè)力,就是由名言種子是它的親因緣,但是要由有支種子:就是善、惡業(yè)的種子幫助名言種子,才能夠現(xiàn)起阿賴耶識的,阿賴耶識才能現(xiàn)起的,F(xiàn)在把染污法的種子都棄舍了。棄舍了的時候,那么阿賴耶識現(xiàn)起的因緣不夠、不具足了,像阿羅漢這個圣人,他是把見煩惱、愛煩惱完全的消除了,那么他就是無始劫來的名言種子還是有的話,但是他臨命終了以后,阿賴耶識不能現(xiàn)起了。阿賴耶識不能現(xiàn)起了,這個一切善法種子,一切善法、無記法的種子,在阿賴耶識的現(xiàn)起的因緣不具足了,就是「轉(zhuǎn)令緣闕」。

  這個地方,如果是明白的再解釋「染污法種子」,這下面有個「善、無記法」。通常說染污,是指惡法的種子,那么有善法種子、無記法種子,是三性。但是我們有我、有我愛的人,他去做一切功德的時候,這個功德也是染污法,也是染污的、不清凈;這里也應(yīng)該包括這樣的含意的。就是染污法這個地方,包括善法種子在內(nèi)。那么,下面「一切善」應(yīng)該是一切功德、無漏功德的種子,那么加上無記法的種子。這樣解釋這個一切染污法,是阿賴耶識現(xiàn)起的一個條件;現(xiàn)在它被消滅了,阿賴耶識緣闕,不能現(xiàn)起了;阿賴耶識不現(xiàn)起,一切功德法的種子、無記法種子沒有依止處了,所以也被傷害了,這要是「般涅槃」的時候。般涅槃的時候,阿羅漢的阿賴耶識也是不存在了;所以「轉(zhuǎn)令緣闕」,它存在的因緣不具足了;不具足了,這個時候就完全消失了。消失了這個時候是什么境界?就是真如的境界,就是不生不滅、離一切相、不可思議的真如的境界。阿羅漢入無余涅槃的時候就是這樣子事情。

  「轉(zhuǎn)得內(nèi)緣自在」,《披尋記》上解釋這一句話,就指那個菩提心的行者。譬如說八地菩薩:從《華嚴經(jīng)》的〈十地品〉上看,第八地菩薩他能入無余涅槃了,他可以入無余涅槃的;但是這些大菩薩大悲心的關(guān)系,有十方諸佛的勸請,那么不入無余涅槃;不入無余涅槃,那么這樣的菩薩是什么人?「轉(zhuǎn)得內(nèi)緣自在」,他沒有染污法的種子了,他的一切功德法的種子還是存在的。這個時候,他內(nèi)心的世界是大自在的境界,不像前面說「粗重所依、粗重所隨、粗重自性」,不是這樣的;就是無量功德莊嚴的境界,所以他能夠現(xiàn)起應(yīng)化身去廣度一切眾生、去利益一切眾生去,那個大自在的境界出現(xiàn)了,所以叫「得內(nèi)緣自在」。這「內(nèi)緣自在」,「內(nèi)」就是指心說,就是心自在;心自在,心、一切法也自在;當然,到佛的時候才能夠圓滿自在的。

  前面是「染依攝」,這阿賴耶識里面的一切種子,凡夫境界就是相續(xù)的流轉(zhuǎn)生死,造種種業(yè),沒有一個完的時候。若是「凈依攝」呢?那就是入無余涅槃的大阿羅漢、和「內(nèi)緣自在」的大菩薩,是這么一個清凈自在的境界。

  未一、住胎位(分五科)  申一、時分差別(分三科)  酉一、極圓滿(分三科)  戌一、標時量

  又于胎中,經(jīng)三十八七日,此之胎藏,一切支分皆悉具足。從此以后,復(fù)經(jīng)四日,方乃出生。如薄伽梵于入胎經(jīng)廣說。

  這是第二段:「住胎位」。

  前面是「入胎位」,這阿賴耶識入胎的那個階段的情況,說了這么多的事情,說到「中有位」,說到「異熟位」,又到「染依」和「凈依」,說了很大、很長一大段。

  現(xiàn)在是說「住胎位」!缸√ノ弧估锩娣殖晌蹇啤5谝豢,是「時分差別」,住胎的時間的不同。這里邊又分成三科。第一科是「極圓滿者」,「極圓滿者」是怎么個情形呢?這底下說。

  「又于胎中」,又阿賴耶識入了胎以后,他有多少時間在胎里邊呢?經(jīng)三十八個七天,這么多天!复酥ゲ,一切支分皆悉具足」,在胎藏的時候,他的手、足、眼、耳各部分,內(nèi)臟、或者外形,一切的部分都是具足的,沒有缺少!笍拇艘院螅瑥(fù)經(jīng)四日」,從三十八個七日以后,還要經(jīng)過四天。三十八個七日再加四天,就是兩百七十天。兩百七十天是九個月,一個月三十天,三九二十七,九個月!阜侥顺錾梗@時候才能夠出胎了。

  戌二、指經(jīng)說

  如薄伽梵于《入胎經(jīng)》廣說。

  這里邊的情形在這個《入胎經(jīng)》說得很詳細的。這在《大寶積經(jīng)》有這么一分說這個事。

  戌三、釋彼類

  此說極滿足者,或經(jīng)九月、或復(fù)過此。

  「此說極滿足者」,這是說住胎的時間完全滿足了,極滿足的,是這么多!富蚪(jīng)九月、或復(fù)過此」,或者是經(jīng)過九個月出胎;或者超過九個月,那么就是十個月,住胎十月。

  酉二、圓滿者

  若唯經(jīng)八月,此名圓滿;非極圓滿。

  這是第二科:「圓滿者」。前面是說「極圓滿者」;這是說「圓滿者」。若是這個補特伽羅住胎只經(jīng)過八個月就出胎了,這也可以名之為圓滿,但是不是極圓滿。

  酉三、缺減者

  若經(jīng)七月、六月,不名圓滿,或復(fù)缺減。

  「若經(jīng)七月、六月,不名圓滿」,這是第三科「不名圓滿」,就是「缺減者」!富驈(fù)缺減」,或者是還不足六個月,那么就是時間短了、少了。

  申二、資長差別(分二科)  酉一、于六處位

  又此胎藏六處位中,由母所食生粗津味,而得滋長。

  前面是時分的差別,就是住母胎中時間有這么多的不同,F(xiàn)在是第二段:資長的差別,先說「六處位」。

  「又此胎藏六處位中」,六處就是六根,六根這個階段里面,「由母所食,生粗津味」,由他母親所飲食的、由那個飲食生出來那個粗的津味──母親所食生出那個粗津味,一部份給他了。這個「津味」,就是津液滋味(注:或作「津液之味」),就是營養(yǎng)了,而這個營養(yǎng)是屬于粗的;看下文還有個細的!付米涕L」,他到六處位的時候,是由粗津味得滋長、滋養(yǎng)、來長養(yǎng)他。

  酉二、于羯羅藍等位

  于羯羅藍等微細位中,由微細津味滋長應(yīng)知。

  「于羯羅藍等微細位中」,這胎藏之中,這個六處位就是很明顯地要出胎了那個時候;這羯羅藍這個時候,眼、耳、鼻、舌都還不明顯,這個階段還屬于「微細位」。

  「由微細津味滋長應(yīng)知」,微細的。這個時期,那樣說,從十二因緣來看,六處之前就是名色,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名色和六處之間(注:口誤),這個識和六處之間是名色。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就在名色的這個時候,是微細的那些營養(yǎng)來滋養(yǎng)他,「應(yīng)知」。在名色的時候、和六處的時候,它們需要的營養(yǎng)還有一點不一樣,當然都是由母親供給的。

  申三、住位差別(分四科)   酉一、標

  復(fù)次,此之胎藏八位差別。

  這是第三科「住位差別」。

  前面第一科「時分差別」;第二科是「資長差別」;現(xiàn)在第三科是「住位差別」:住在母胎里面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一個時段、一個時段的,是不一樣。第一科,是「標」。

  「復(fù)次」,前面幾段說完了,還有其他的意義,還要再說!复酥ゲ亍箍傆嬈饋碛邪藗階段的不同。這是「標」。

  酉二、征

  何等為八?

  這是「征」,是問。

  酉三、列

  謂羯羅藍位、遏部曇位、閉尸位、鍵南位、缽羅賒魅位、發(fā)毛爪位、根位、形位。

  「謂羯羅藍位」,這是第三科「列」出來。

  「羯羅藍位」,前面我們講過,就是叫做雜穢,這是第一個階段叫做這個。

  第二個階段叫做「遏部曇位」,「遏部曇」翻到中國話,翻作「泡」。前面是羯羅藍那個時候,猶如薄酪。這個「遏部曇位」猶如稠酪。這個乳、酪、生酥、熟酥,這就是一個薄、一個稠的不同。

  「閉尸位」,這第三個階段就是翻譯個凝結(jié)。凝結(jié),這是第三個位。

  「鍵南位」,「鍵南」翻個堅厚。這個時候就是一個肉摶了。

  第五個是「缽羅賒魅位」,「缽羅賒魅」翻個支分的意思。這個時候支相現(xiàn)出來了,現(xiàn)出頭來,二足、二臂現(xiàn)出來了。

  「發(fā)毛爪」齒「位」,這是第六個!隔闪_藍位、遏部曇位、閉尸位、鍵南位」。「缽羅賒魅位」,這是第五。發(fā)毛爪齒位:這時候發(fā)、毛、爪都現(xiàn)出來了,這是第六。

  「根位」,第七!感挝弧故堑诎。這個「根位」,就是五凈色根現(xiàn)出來了,「根位」!感挝弧梗褪欠龈鶋m也現(xiàn)出來了。一共是有這么八個階段。

  酉四、釋(分八科)  戌一、羯羅藍

  若已結(jié)凝,箭內(nèi)仍稀,名羯羅藍。

  「若已結(jié)凝,箭內(nèi)仍稀」,這是解釋前面列出來的這八個位次!溉粢呀Y(jié)凝」,先解釋第一個「羯羅藍」。若是結(jié)凝,「結(jié)」者、合也,結(jié)是和合的意思。就是父親、母親的遺體組合起來了,而是一個凝、凝結(jié)在一起的。這個時候的境界「箭內(nèi)仍稀」,這個「稀」,就是不稠的意思,是一種流質(zhì)的相貌。這個「箭」字怎么講呢?這個入胎的這一段的不凈,現(xiàn)在給它個名字叫做「箭」。佛菩薩說法,佛菩薩有名言的善巧,給它一個名字叫做「箭」;這個在本論有現(xiàn)成解釋,這個「箭」有隨逐不舍的意思。這個箭在后面射你,從旁邊來射你,它就是去傷害你,就是不舍、不離開你的意思。這是說生命的開始這個時候,這時候這個生命體就是大苦惱聚,使令你受很多的苦。你對這個身體怎能么好,它都有不感謝你,隨時叫你頭疼、叫你肚子疼、叫你腰疼,叫你生出來種種的病、叫你苦惱,傷害你很多很多的。而現(xiàn)在是開始,現(xiàn)在是這個傷害你、這個身體來傷害你是開始的時候,所以名之為「箭」:有很多的苦向你來了,這樣意思。給這么個名字,叫做「箭」!俱舍論》翻個「刺」,不是箭,這個刺和箭差不多。

  「箭內(nèi)仍稀」,表面上看是凝結(jié)的;但是里面還是不凝結(jié),還是很稀的、稀薄的,這個時候叫做羯羅藍、雜穢。這個雜穢,用個穢字來形容它,就是可厭惡的意思,不是可愛的。

  戌二、遏部曇

  若表里如酪,未至肉位,名遏部曇。

  這是第二個位次。第二個位次叫「表里如酪」,表面上是如酪,里邊也是如酪;可是還沒有到肉的那個階段,這個時候名之為「遏部曇」。那么這是第二個位次。

  戌三、閉尸

  若已成肉,仍極柔軟,名閉尸。

  「若已成肉,仍極柔軟」,名字叫做「閉尸」,這就是成為酥了。前面是酪,這兒是酥。

  戌四、鍵南

  若已堅厚,稍堪摩觸,名為鍵南。

  「若已堅厚,稍堪摩觸」,這是第四個位子,它比較堅強了一點、厚實了一點,可以堪摩觸了,名之為「鍵南」,就是一個肉摶了。

  戌五、羅賒魅

  即此肉摶增長,支分相現(xiàn),名缽羅賒魅。

  「即此肉摶增長,支分相現(xiàn),名缽羅魅」,這是第五個位子,增長到這個時候,支分的形相現(xiàn)出來了。在這個肉摶的上面現(xiàn)出一個泡來,中間又變出二個泡,下面又生出兩個泡,就是有四肢了,這就名「缽羅賒魅」,就是有手足了。

  戌六、發(fā)毛爪位

  從此以后,發(fā)毛爪現(xiàn),即名此位。

  從此以后,發(fā)毛爪也現(xiàn)出來了!讣疵宋弧,就是這個位也就名之為「發(fā)毛爪位」,這是第六。

  戌七、根位

  從此以后,眼等根生,名為根位。

  「從此以后,眼等根生」,名之為根位。眼、耳、鼻、舌、身本來就是有;意根本來是有的,就是阿賴耶識最初所寄托的那個地方,那就是意根。

  戌八、形位

  從此以后,彼所依處,分明顯現(xiàn),名為形位。

  「從此以后,彼所依處,分明顯現(xiàn)」,彼根所依處,就是扶根塵。扶根塵這個時候的眼、耳、鼻、舌、身看上去就不同了,很分明地顯現(xiàn)出來,名之為形位。

  申四、變異差別(分二科)  酉一、標

  又于胎藏中,或由先業(yè)力、或由其母不避不平等力所生隨順風故,令此胎藏或發(fā)、或色、或皮、及余支分,變異而生。

  這是第四科「變異差別」。前面是有「時分差別、資長差別、住位差別」。

  現(xiàn)在第四科是「變異差別」:初開始投胎的時候都是具足的、都是正常的,后來就有變化了,「變異差別」。

  這個「變異差別」:「又于胎藏中,或由先業(yè)力」,為什么會有變化呢?就是或者由于過去世你的業(yè)力使令它有變化!富蛴善淠浮,他的母親不知好歹,「不避不平等力」,這個力量使令它有變化;但是,這個變化怎能么變化法呢?

  「所生隨順風故」,或由先業(yè)力所生隨順風、或者他母親不避不平等力所生的隨順風。這個「隨順風」怎么講呢?就是這個果是隨順因的,果由因生,現(xiàn)在這個先世的業(yè)力和不平等力是因。這個果,結(jié)果是什么樣子,它自己不能決定,要隨順這個因,因叫他是什么樣子,他就什么樣子,果是不能自主,所以他要隨順,隨順因的。這個因現(xiàn)在就是這兩種:風,業(yè)力所產(chǎn)生的風、或者不平等力所產(chǎn)生的風故。「令此胎藏,或發(fā)、或色、或皮、及余支分,變異而生」,就有了變化了。

  這是標;這底下解釋。

  酉二、釋(分四科)  戌一、發(fā)變異生

  發(fā)變異生者:謂由先世所作能感此惡不善業(yè),及由其母多習灰鹽等味,若飲、若食,令此胎藏發(fā)毛稀麗。

  「發(fā)變異生者」,這個附在胎藏里的眾生,他的頭發(fā)有變化,出現(xiàn)了!钢^由先世所作,能感此惡不善業(yè)」,先世所作的業(yè)力,做的什么業(yè)力呢?就是能得此發(fā)變異生的惡不善業(yè)。說是母親不避不平等,也還是業(yè)力的關(guān)系,也還是自己的罪業(yè)使令他母親不避不平等,就有這個事情?梢娺@個果報的出現(xiàn)有這么多的事情。

  「及由其母多習灰鹽等味」,他母親多數(shù)是習慣于灰鹽等味,「灰」,就是碎,就是雜碎的、碎了、破碎了的意思,不是一大塊。這個所食的鹽就是碎的,或者是粉、或者是什么,歡喜吃這個咸味、鹽等味。「若飲、若食」,若飲中、若食品中有這種味!噶畲颂ゲ匕l(fā)毛稀麗」,就使令胎藏里面的這個眾生他的發(fā)毛稀麗,特別的稀少。

  戌二、色變異生(分三科)  亥一、黑黯色生

  色變異生者:謂由先業(yè)因,如前說;及由其母習近暖、熱,現(xiàn)在緣故,令彼胎藏黑黯色生。

  「色變異生者」。第二科是「色變異生」!钢^由先業(yè)因,如前說」,像前面說能感此惡不善業(yè)!讣坝善淠噶暯帷,數(shù)數(shù)的歡喜暖、歡喜熱──這是現(xiàn)在緣;業(yè)力是過去的緣。「令彼胎藏黑黯色生」,令那胎藏是黑色,「色生」。

  亥二、極白色生

  又母習近極寒室等,令彼胎藏極白色生。

  「又母習近極寒室等」。這第二科「極白色生」。他母親常常的接近這個極寒冷的房子,歡喜寒冷。「令彼胎藏極白色生」出來。

  亥三、極赤色生

  又由其母多啖熱食,令彼藏極赤色生。

  「又由其母多啖熱食」。這是第三科「極赤色生」。他母親多數(shù)是歡喜啖這個熱的食品,很熱的食品!噶畋颂ゲ貥O赤色」生出來。

  戌三、皮變異生

  皮變異生者:謂由宿業(yè)因,如前說。及由其母多習淫欲;現(xiàn)在緣故,令彼胎藏或癬、疥、癩等惡皮而生。

  「皮變異生者」。這底下第三科「皮變異生」!钙ぷ儺惿乖趺礃幽?謂由宿業(yè)為因,像前面說的!讣坝善淠付嗔曇,這是現(xiàn)在緣;業(yè)因是先世緣,這兩個因緣加起來,「令彼胎藏,或癬、疥、癩等惡皮而生」,因緣是這樣的。

  戌四、支分變異生

  支分變異生者:謂由先業(yè)因,如前說。及由其母多習馳、走、跳、躑威儀,及不避不平等,現(xiàn)在緣故,令彼胎藏諸根支分缺減而生。

  「支分變異生者」;第四科;「謂由先業(yè)因,如前說。及由其母多習馳、走、跳、躑威儀」,他母親歡喜運動、歡喜跑;歡喜跑,不但是走得快,而且還歡喜跳。這個躑是立在那里不動,立在那里不動然后這樣跳,歡喜這個威儀!讣安槐懿黄降取惯@些事情。「現(xiàn)在緣故」,現(xiàn)在的緣是這樣子;有過去的緣、現(xiàn)在。「令彼胎藏諸根支分缺減而生」,缺減,缺了一樣。

  我看《高僧傳》上有一個高僧,他生來就是盲,這是生盲,這個事情真是遺憾得很;但是他母親帶領(lǐng)他──他母親必是信佛──帶領(lǐng)他參加大的法會、講經(jīng)的法會,他去聽去。這個小孩子聽完了,說:「唉呀!我也可以講經(jīng)!」他就這么說。好!他母親天天帶他來聽經(jīng),后來就是能講經(jīng)說法了,講得還非常的好,很多人歡喜聽他講。這就是在南北朝這個魏,就是那些大法師、十地論師,他們講《十地論》的、講《涅槃經(jīng)》的、講《攝大乘論》的那些大法師,那時候還是佛法正興盛的時候,他沒有眼睛可以讀書,但是就這么聽以后,他就辯才無礙,他能講經(jīng),這不得了!

  頭幾天,我看一本書上這個唐仲容,這個人可能現(xiàn)在還在,他是王恩洋的學生;但是學沒多少天,年紀可能還沒到二十歲,眼睛就盲了。盲了以后,他父親是個讀書人,他的兄弟里面也有讀書人,這時候就歡喜學習佛法,就是讀這個《成唯識論》,一句一句的讀,他就這么聽,就記住了。但是他父親、哥哥、弟弟有事情走了、不能給他讀了,他去求別人給他讀。求別人讀,就是和他家有一段路,就是找他的周圍的人帶他去,帶幾天就不帶了;然后就找一條狗,用這條狗來帶,過了幾天狗也不想帶了。這怎么的呢?狗一下子就跑了。哎呀!我看這個事情,真是!然后,他就自己去,走慣了就自己去。他到一個地方去,別人他帶著讀,他就聽。他還是跌到壕溝里,還有這種事情。就是這樣把《成唯識論》背下來。十卷哪!《成唯識論》不算少。∈砟鼙诚聛。后來,他現(xiàn)在不用手,他就是閉上眼睛能寫文章,我讀過他幾篇文章的。后來寫了一篇文章給王恩洋寄去看,王恩洋贊嘆:「哎呀!這文章寫得好!菇o他發(fā)表。這可見他求法的心有那么樣的懇切!那有多困難;但是,還繼續(xù)的學習,這件事不可思議!

  現(xiàn)在這里說,在母胎的時候有這些問題,「諸根支分缺減而生」,真是太遺憾了!六根不具足。

  申五、倚向差別(分二科)  酉一、女

  又彼胎藏,若當為女;于母左脅,倚脊向腹而住。

  這底下第五科,最后一科:「倚向差別」,有倚、有向的不同。我們六根都是具足的,我們也歡喜學習佛法。我感覺你們各位學習佛法的心比我誠,比我誠懇。我初初學習佛法沒有像你們怎么難,千里,還要坐飛機去,這可是不容易。

  「又彼胎藏,若當為女」,這業(yè)力使令她要做女人,那么她在胎藏里面是怎么個情形呢?「于母左脅」,在左邊!敢屑瓜蚋苟 ,她就是向前,她的背靠著她母親的脊,她的面向于母親的腹,就是向前。腹和背,這是一前一后,她的背背著脊、面向著腹「而住」。在胎的時候是這么一個方向。

  酉二、男

  若當為男,于母右脅,倚腹向脊而住。

  「若當為男」,這底下說男。這個業(yè)力要使令他做男人,他就「于母右脅」,在右脅!敢懈瓜蚣苟 。這樣子,這個倚和向,男女有別。

  未三、出胎位(分二科)  申一、由極成滿

  又此胎藏極成滿時,其母不堪持此重胎。內(nèi)風便發(fā),生大苦惱。

  「又此胎藏極成滿時」。前面是住胎,住在胎里。現(xiàn)在這第三科,是出胎了?闯鎏ピ趺凑f的?

  「又此胎藏極成滿時」,就是逐漸的增長到極圓滿的時候。「其母不堪『特』此重胎」,這個「特」,你們是《披尋記》的本子,我這個是木版本的《瑜伽師地論》的正文,應(yīng)該是「持」才對。他母親不能夠再持此重胎了,長得太大了、太重了!竷(nèi)風便發(fā)」,不是外邊的風,里面就有風出來。「生大苦惱」了。這個生大苦惱,是誰生大苦惱?可能是母親苦惱;是這個胎兒的苦惱。

  申二、由業(yè)風發(fā)(分二科)  酉一、趣出

  又此胎藏,業(yè)報所發(fā),生分風起,令頭向下,足便向上,胎衣纏裹,而趣產(chǎn)門。

  「又此胎藏,業(yè)報所發(fā),生分風起,令頭向下,足便向上」。這是這個「出胎位」:「由極成滿」、「由業(yè)風發(fā)」,發(fā)了,會出現(xiàn)什么事情呢?一個是「趣出」,就是要出胎了。

  此胎藏的業(yè)報所發(fā)的「生分風起」,其實也就是他的業(yè)力。這個報是由業(yè)力得的,根本上說是業(yè);但是業(yè)已經(jīng)得果報了,所以說是由報所發(fā)。所發(fā)來的的這種風,這個風能令他出胎所以叫做「生」。這個風起來了,就使令這個胎兒「頭向下,足便向上」。這樣的動,可能母親辛苦一點。那么「胎衣纏裹,而趣產(chǎn)門」。

  酉二、正生

  其正出時,胎衣遂裂,分之兩腋。出產(chǎn)門時,名正生位。

  「其正出時,胎衣遂裂」,現(xiàn)在是「正生」;前面是「趣出」。正出時,那個胎衣就分裂了。分之為兩腋,分成兩旁、分成兩邊!赋霎a(chǎn)門時,名正生位」。

  未四、增長位(分七科)  申一、觸生分觸

  生后漸次觸生分觸,所謂眼觸乃至意觸。

  「生后漸次觸生分觸」,這是第四科「增長位」。前面是第三科「出胎位」。入胎位、住胎位、出胎位,現(xiàn)在第四是「增長位」。這個「增長位」分七科。第一科是「觸生分觸」。

  「生后漸次觸生分觸」,從母胎里面生出來以后,漸次的、逐漸的就接觸到不同的觸,不同的感覺。因為在胎的時候,逐漸的形成,還都有是有感覺,有阿賴耶識和這個羯羅藍和合就有覺受的,阿賴耶識入母胎以后,一結(jié)胎就有覺受,一直是有覺受,這都可以名之為身受。眼、耳、鼻、舌、身根,這個身根的覺受,F(xiàn)在漸次生出來以后,就又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所接觸的境界了。究竟是什么觸呢?

  「所謂眼觸乃至意觸」,這里面也是把身觸含在內(nèi)。眼所生觸,眼遇見色的時候,也會有觸;耳、鼻、舌、身、意都有觸,有這六觸,這是一個境界。這樣子就是六處緣觸──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這樣說,出胎以后就是叫做觸。那十二因緣從階段來說,這個「觸」是出胎以后名之為「觸」。

  申二、墮施設(shè)事

  次復(fù)隨墮施設(shè)事中,所謂隨學世事言說。

  這底下就是觸緣受、受緣愛這些事情了。這第二科:「墮施設(shè)事」。

  「次復(fù)隨墮」,以后又隨順因緣墮在施設(shè)事中。「墮」者、入也,出入的入。就是他入于這個施設(shè)的事情上面了。什么事是施設(shè)事呢?

  「所謂隨學世事言說」,就是隨著他母親學習世間的事,學說話、或者學世間的事情。這就是包括讀書了,這些事情。隨學世事的言說,「言說」,是依見聞覺知才能有言說;不然說什么呢?沒什么好說!鸽S學世事」,世間的事情,這里當然是看見父母、人來人往、各式各樣的事情,他也在旁邊看著,也就是學了。

  人走路也不一樣、說話也不一樣。這父母是讀書人,說話總是文明得多,那小孩子就是自然的說話也就會好一點;我是鄉(xiāng)村的孩子,就是差一點。那么看父母說話、那個性格,他都會學習。所以小孩子的性格,固然他自己的業(yè)力;但是也受到父母的影響,「隨學世事言說」。

  申三、耽著家室

  次復(fù)耽著家室,謂長大種類故,諸根成熟故。

  「次復(fù)耽著家室」,就耽著、愛著這個家!钢^長大種類故,諸根成熟故」。「隨學世事言說,耽著家室」,這是怎么回事情呢?就是他在嬰兒出胎以后,這嬰兒漸漸長大了,入于另一類里邊了:入于童子位,又入于少年位、入于壯年了,逐漸的這個種類不同了。他的諸根逐漸的成熟,到最后是成熟了,那么他就是能學世間的事業(yè),他也能言說,包括讀書;也耽著家室,愛著自己的的家。

  申四、造作諸業(yè)

  次造諸業(yè),謂起世間工巧業(yè)處。

  這是第四科:「造作諸業(yè)」。造什么業(yè)呢?就是有了種種的行動了!钢^起世間工巧業(yè)處」,他能發(fā)起世間上的工巧。這個農(nóng)、商、工,各式各樣的,乃至在政府里做官,這都是工巧,都是要有點特別的智慧的,要有知識、要有智慧的學習這些事情。

  申五、受用境界

  次復(fù)受用境界,所謂色等,若可愛、不可愛。

  「次復(fù)受用境界,所謂色等」,這是第五科「受用境界」。「受用境界」,能領(lǐng)受而又能有作用,就是這些事情。「所謂色等」,色、聲、香、味、觸的這些事情,他的眼、耳、鼻、舌、意受用這些色、聲、香、味、觸。這個境界里邊有什么不同呢?若是受用可愛的境界、若受用不可愛的境界,我看這兩種都會有的。不管你是富貴、是貧賤,都有的可愛、有的不可愛,你不受也得受,是這個意思。

  申六、受用苦樂

  受此苦樂,謂由先業(yè)因,或由現(xiàn)在緣。

  第六、「受用苦樂」。「受此苦樂」,他要接受這個苦惱的境界,苦惱的境界誰愿意接受?不接受也要接受。受此苦;還受此樂。

  所以這佛法是不可思議!由學習了佛法以后,你能自己主宰:我要接受就接受;我可以不接受,我不高興的事情可以不受。這事情真是妙!但是,不學佛法的人不能,沒這個能力,你都得接受;把大糞放在你頭上,你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但是佛法不是,佛法,你能不受,不受一切法得阿羅漢。所以從經(jīng)論上看,當然,我個人很久很久才知道這件事:能夠不受。除了學習佛法,「不受」這兩個字是認識,怎么叫不受?始終是不懂。這是長爪梵志和佛辯論:「我不受一切法為宗」,我看了多少遍,也不懂這個不受,不知什么意思。這里面說受此苦樂,什么原因受此苦樂呢?

  「謂由先業(yè)因,或由現(xiàn)在緣」,由過去世的業(yè)力為因緣造成了這種境界出現(xiàn)了,出現(xiàn)了,你就得受,不受也得受。這個圣人得了圣道以后,他過去的業(yè)力──就是到三惡道的業(yè)力是沒有作用了,圣人決定不到三惡道去;但是過去有的業(yè)力在人間、天上,你還是要受,還是要受。「受」,就是這種由業(yè)的力量使令這果報出現(xiàn)了,與他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觸了,那么這件事就好了,就是辦完了;但是圣人本身能夠不受,還是能不受。這樣說,業(yè)力還是有因果;可是圣人,有等于零,有即是無,有即是空,那也就是沒有受。

  說是那個叫野狐禪,『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用個『落』字,那個筆者用個『落』字。那個百丈禪師那段因緣,『還落因果也無?』其實明白一點說,就是受的意思:還受因果的報應(yīng)嗎?大修行人還受因果的報應(yīng)嗎?這個野狐,他說是迦葉那個時候的比丘,他的徒弟、他的學生問他:『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那么他自己回答說:「不落因果!」。大修人做了錯誤的事情沒有果報、不受果報。因為他說錯了這一句話,所以,以后就墮了狐貍了,F(xiàn)在問百丈禪師,百丈禪師講《金剛經(jīng)》的時候,它天天來聽經(jīng),有白須的老翁天天來聽,最后講完了,別的人都有散會了,他不走。他就問這個百丈禪師,百丈禪回答說:「不昧因果!」。這個「不昧」,就是不糊涂,就是明白因果。明白因果,明白是善得善報,惡得惡報。但是究竟是還落因果、不落因果呢?這個回答沒回答。只是說:我不糊涂,我知道。所以明白點說,還是有因果。所以,有修行的人也是有因果;不過是不到三惡道去,只是在人間、天上也還是受報。受報,受即是不受。你看這個《阿含經(jīng)》會看到一些事情,大乘經(jīng)里面不大容易看到,那些大阿羅漢:像那個阿曲樓陀,就是阿那律尊者是大阿羅漢,他不是一般的慧解脫阿羅漢;是俱解脫阿羅漢,他病痛,痛得非常的厲害呀!這么形容。別的阿羅漢比丘來問他的病,問:「你這個病,是不是很痛?」他說:「很痛、很痛!刮覀冋f:「你給我加持、加持啊。」唉呀!這是密宗的這些修行人用這個詞句,也是有這件事;但是真實的果報,阿羅漢都不能免哪!何況我們這個凡夫!但是,和凡夫不同,圣人受果報的時候和凡夫不同,就是他的心還是沒受。因為他的心能入于第一義諦,所以,這個世俗諦的境界,在他來說就是等于零了,就不能影響他。若是你沒入圣位的人,那不行,那是不可以!你沒那個境界,就是這個箭射來了,你躲避不了,非要受不可!

  所以說:謂由此業(yè)因,「或由現(xiàn)在緣」。那個野狐這話,還沒說完。我認為他也是有修行的人;但是沒有入圣位,而且是有錯誤的事情。有錯誤的事情,他的弟子就問他:『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這樣問他。他說:「不落因果!」所以他就是墮落野狐。所以,他那個業(yè)力──那個錯誤的業(yè)力,使令墮野狐了;但是,這個修行的力量使令他有點神通,墮落狐貍能變成人身來聽法,這還是有點神通的,和一般的狐貍不同,還是不同的。

  我看那個清乾隆,清朝乾隆,他那個宰相是紀曉嵐?是誰?叫什么名字?他那個筆記本上也說一些狐貍的故事。那狐貍它在鬧事情的時候,非常的有學問的呀!說話就不是一般人能說上來的呀!那就是你前生是一個讀書人,也可能是做過事情的人,做錯誤事情了,他的權(quán)利大,做錯誤事情 ,誰也不敢碰他,但是因果還是不饒恕你的,那么他就是墮落狐貍了。墮落狐貍,前生讀書,這個書還沒有忘,他還是能講、會講話,會有這些事情。所以這個事情,你若是在家、一般沒有學過佛法的人,很難解釋。這個狐貍怎么這么有學問呢?他有神通,你很難解釋;你若是依佛法看,這事情沒有什么難解。

  說「受此苦樂,謂由先業(yè)因,或由現(xiàn)在緣」。這底下事情還好多,就講到這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