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jīng)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14)

  瑜伽師地論講記 卷第二(14)

  午二、列句

  彼復云何?所謂地、根、境、法、補特伽羅、自性、差別、作用、自、他、有、無、問、答、取、與、正性、邪性句。又有聽、制、功德、過失、得、不得、毀、譽、苦、樂、稱、譏、堅、妙、智退、沈量、助伴、示現(xiàn)、教導、贊勵、慶慰句。又有七言論句,此即七例句。謂補盧沙、補盧衫、補盧崽珔、補盧沙耶、補盧沙摫、補盧殺裟、補盧鎩,如是等。又有施設(shè)、教敕、標相、靜息、表了、軌則、安立、積集、決定、配屬、驚駭、初、中、后句。族姓想、立宗言說、成辦、受用、尋求、守護、羞恥、憐愍、堪忍、怖畏、揀擇句。又有父、母、妻、子等,一切所攝資具,應(yīng)當廣說。及生、老等,乃至所求不得、愁嘆、少年、無病、長壽、愛會、怨離、所欲隨應(yīng)、若不隨應(yīng)、往來、顧視、若屈若伸、行住坐臥、警悟、語默、解睡、解勞句。又有飲啖、咀味、串習、不串習、放逸、不放逸、廣略、增減、尋伺、煩惱、隨煩惱、戲論、離戲論、力劣、所成、能成、流轉(zhuǎn)、定異、相應(yīng)、勢速、次第、時、方、數(shù)、和合、不和合、相似、不相似句。又有雜糅、共有、現(xiàn)見、不現(xiàn)見、隱顯句。又有能作、所作、法律、世事、資產(chǎn)、真妄、利益、非利益、骨體、疑慮、驚怪句。又有怯弱、無畏、顯了、不顯了、殺害、系縛、禁閉、割截、驅(qū)擯句。又有罵詈、忿怒、捶打、迫愶、訶責、燒爛、燥暑、摧伏、渾濁、圣教隨逐比度句。

  「定異、相應(yīng)、勢速、次第、時、方、數(shù)、和合、不和合、相似、不相似句」,這是「眾多言說句」。昨天講到「次第」。

  「時、方、數(shù)、和合、不和合」,這個「時」,就是一切因緣果報,這一切有為法里面有生滅的變化,因此而安立時間的。這是因緣生法已經(jīng)生起而滅掉了,就是過去的;已經(jīng)生起而沒有滅,就是現(xiàn)在;還沒有生滅的時候,就是未來。所以,在因緣生法的生滅相上安立時間;若是離開了這一切法,這時間是沒有自性的、沒有自體性的。所以,時間也是假的,不是真實的。但是這個假的時間里面,也很復雜。譬如說是在昨天來說,今天是未來;在今天來說,昨天就是過去了。這過去里面也有過去、現(xiàn)在、未來;現(xiàn)在也有現(xiàn)在的過去、未來;未來也有未來的過去、未來、現(xiàn)在的。這樣說,每一個時間都是過去、現(xiàn)在、未來,有這種情形,這是說時間。

  「方」,就是東、西、南、北,上、下、四維,就是十方。十方,也是按照因緣生法而安立的。我們在這里就可以安立東、西、南、北,但是隨任何的地方都可以安立東、西、南、北的。那一個地方,你站在那里,都有東、西、南、北。所以從這樣情形看:東,也是東、西、南、北──四方、上下的;西,也是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的,是每一個地方都有十方。這樣說這個「方」,一切因緣生法所陳列的地方、所在的地方,也有這么多的復雜性,它也是假安立的;離開了因緣生法,這個「方」也是不可得的。

  「數(shù)」,也就是在因緣生法上,一一法各有不同的性格,也就安立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數(shù)目了。這數(shù)目也不是真實的,離開了因緣生法,數(shù)目也是不可得。

  「和合」,就是一切因緣生法,它所具足的因緣都具足了,就是「和合」了。如果有所缺,那就是不合,不合就是沒有因緣,所生法就不可得了。

  「相似」,就是彼此相等的、相同的,那叫做相似。這就是那個等流果,等流的的因果就是相似;異熟的因果就是不相似,它是不一樣的。或者人與人有相同的地方,這叫相似;人與畜生就不相似。所以彼此相對,有很多很多種的「相似、不相似」。「句」,這都是言說,這么多的言說句。

  「又有雜糅、共有、現(xiàn)見、不現(xiàn)見、隱顯句」,這是第七門是「雜糅」。這個「雜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糅合在一起。譬如說這個燈光,這個燈的光和那個燈的光和合在一起,那么叫做「雜糅」;蛘呷伺c人合作,也叫做「雜糅」;蛘哒f這個世界是共業(yè)所成,共業(yè)所成,就是彼此的業(yè)力也是「雜糅」。但是你用力最多的地方,雖然是「雜糅」,你的業(yè)力多一點,譬如你拿錢買這個房地產(chǎn)了,雖然這個房地產(chǎn)也有其他人的業(yè)力,但是你的業(yè)力強一點,但是又不是固定的,你可能出售,又變成別的人了,所以里面的變化也是很大,叫「雜糅」。

  「共有」,也是、也有「雜糅」的意思,是共同擁有的事情,那么叫做「雜糅」,也叫做「共有」。「現(xiàn)見、不現(xiàn)見」,「現(xiàn)見」,是現(xiàn)在的事情大家「現(xiàn)見」;過去的事情、未來的事情是「不現(xiàn)見」!鸽[顯句」,就是現(xiàn)見的事情里面邊,它也有隱顯的不同,它里面的形相有很顯著的容易知道、還有很隱微的不容易明白。像我們的心思,這第六意識你就容易明白一點;倒是第七識、第八識就是隱微,不容易明白的。那么一切法都有這種情形,這些也都是些語言。

  「又有能作、所作、法律、世事、資產(chǎn)」,這是第八門「眾事不同」。「又有能作」,「能作」就是因緣,「所作」就是果報了;或者是人是「能作」,一切事是「所作」,各式各樣的情形。還有「法律」,世間上也是有法律,共同規(guī)定出來的、共同遵守的一種規(guī)律,「法律」。

  「世事」,世界上所有的這些私人的事、大眾的事,各式各樣的事情。「資產(chǎn)」,他的財富,或者世間上也有誠懇的、真實的;也有虛偽的、虛妄的。「利益、非利益」,世間上大家歡喜做這種事情,但是這種事情有對人有利益的;也有對人不利益的、有傷害的事情!腹求w」,或者就是這個眾生身體里面的骨,以骨為體,叫「骨體」;蛘呤恰敢蓱]」,對于這些事情心里面不決定,就是「疑慮」!阁@怪」,特別的事情,心里面感覺到驚、感覺到奇怪,這也都是一些眾多的言說句。

  「又有怯弱、無畏、顯了」,這底下是第九:「劣弱衰喪門」。就是「怯弱」,就是恐怖了!笩o畏」,是不恐怖!革@了」,或者是讀書說什么樣的道理;或者所讀的書有的「顯了」,有的「不顯了」。一樣道理,你說得很明白、或者沒有說明白,或者那個道理不容易明白,叫「不顯了」。還有人與人之間、眾生與眾生之間的「殺害、系縛、禁閉、割截、驅(qū)擯」這些事情。

  「又有罵詈」,這底下第十門「罵詈」。「詈」,就是罵,人與人之間的這些互相罵辱的事情;或者是「忿怒」;或者是「捶打」;或者是「迫愶」、「訶責」;或者「燒爛」;或者是「燥暑」!冈锸睢,也就是熱!复莘梗阉捣,把它破壞了;蛘摺笢啙帷梗磺鍍,污濁!甘ソ獭,這是說圣人所說的妙法,來教化眾生的這些事情。

  「隨逐比度句」,這個「圣教」是要我們隨順的去實行的,所以叫做「隨逐」。那么初開始是「比度」,由『比而知之』,由內(nèi)心的去推度、思惟、觀察,慢慢的才能夠明白,那么叫做比度。這以上是說眾多的言說句,很多很多的言說,那么由這些言說里邊,來表達眾生的思想。

  這是前邊這一大科是「正明意相」。這個意地,意地里面這第一科是「正明意相」。這「意相」里面分五科!缸孕、所依、所緣、助伴、作業(yè)」,這五科講完了。這底下是第二科「總顯相應(yīng)」。

  《瑜伽師地論》中〈本地分〉  意地第二之三

  戊二、總顯相攝(分二科)  己一、長行(分三科)  庚一、三處所攝(分二科)

  辛一、別辨相(分二科)    壬一、略攝(分三科)  癸一、標

  復次即前所說自性,乃至業(yè)等五事,當知皆由三處所攝。

  這以下「總顯相應(yīng)」。前面是一段一段的說,說它的「自性、所依、所緣,乃至作業(yè)」。這以下就是把這五種放在一起講,這叫做總顯他們相應(yīng)的事情。這底下分兩科,第一科是「長行」;第二科,是「頌」。這個「長行」分三科,第一科是「三處所攝」!溉幩鶖z」,這底下是列出來,「三處所攝」里面分兩科。第一科,「別辨相」!竸e」,就是別別的、一樣一樣的說明這三處的相貌;這分兩科,第一科是「略攝」,就是簡略地、簡要地攝取其要義說一說。第一科是「標」。

  「復次即前所說自性,乃至業(yè)等五事,當知皆由三處所攝」,這就是「標」。前面這五科一樣一樣的說完了,現(xiàn)在再把它變化了一個形式,再加以說明。這個說明也還是前面所說的那五科:自性、所依、所緣,「乃至作業(yè)等五事」。這個「等」字里面表示什么呢?現(xiàn)在是十七地里面的「意地」,就是「意地」的五事;這個「等」,表示包括「五識相應(yīng)地」的事情也在內(nèi),「五識相應(yīng)地」,也是有自性、所依、所緣、助伴、作業(yè),在這里邊也會談到的。這五種事「當知皆由三處所攝」,這五種事完全的可以歸納成三種事情、歸納成三樣事情,都屬于這三樣事情里面。這是「標」,底下就「列」出來。那三樣事情呢?

  癸二、列

  謂由色聚故,心心所品故,及無為故。

  「謂由色聚故,心心所品故,及無為故」,就是歸納成這三種。第一個就是「色聚」,就是物質(zhì):地、水、火、風這一聚、一大堆。第二就是「心心所品故」,第二就是這一類,歸這心、心所這一類!讣盁o為故」。這個色和心心所法,這是一色、一心;第二種就是無為法了。色、心是有為;第二種就是無為法。

  這個一切法在唯識里邊綜合起來是五種法,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應(yīng)法、無為法,一共這五種,一切法不出這五類。現(xiàn)在這里邊:色法在里邊,心、心所這三個,加個不相應(yīng)行,還有一個無為。

  癸三、簡

  除余假有法。

  這個不相應(yīng)法,「除余假有法」,就把這個不相應(yīng)法除掉,這里不說,所以叫「除」,把它簡除去,不算它。前面這個色法,心心所法和無為,它們都是有體性的。這假有法是沒有自體的,所以不算它,把它簡除去不算。這個假有法就像前面剛才講的:「時、方、流轉(zhuǎn)、勢速」這些事情,這都是假有法,一共有二十四個不相應(yīng),都是假有法。這是「除余假有法」,這一句話是「簡」,就把這不說的把它簡別出去。

  壬二、廣釋(分三科)  癸一、辨品類(分二科)  子一、色聚(分三科)

  丑一、標說

  今當先說色聚諸法。

  前邊是「略攝」,F(xiàn)在第二科「廣釋」,就是詳細的解釋這個「三處所攝」的事情。「三處所攝」分三科。第一科辨它他的品類:辨他品類就是色聚、心心法、無為這就是類。先說這個色聚,色聚里面先「標說」。

  「今當先說色聚諸法」,現(xiàn)在先說明色聚諸法的事情。這個「聚」,可以當成「積聚」講;也可以當個「類」講,這一類的,屬于這一類、不是那一類。現(xiàn)在先說色聚的一切法,屬于地、水、火、風的一切法。這是「標說」。

  底下「別辨」,「別辨」里面先說這個「大種攝」,大種所攝的一切法。這里邊先說明這大種有五種功能,就是「作五業(yè)」。第一句是先「問」。

  丑二、別辨(分二科)  寅一、大種攝(分三科)  卯一、明作五業(yè)(分二科)

  辰一、問

  問:一切法生,皆從自種而起。云何說諸大種能生所造色耶?云何造色依彼?彼所建立、彼所任持、彼所長養(yǎng)耶?

  「問:一切法生,皆從自種而起。云何說諸大種能生所造色耶?」的確是有這種疑惑,這是「問」。這一切法──世間上一切有為法;無為法沒有種的,只是一切有為法。它們的現(xiàn)起都是「從自種而起」,從他自己本身的種子生起的。這個貪心,貪心有他的種子,瞋心有瞋心的種子,所以就是從他自己的種子生起的。眼識有眼識的種子,耳識有耳識的種子,每一法都是從他自己的種子現(xiàn)起的。

  「云何諸大種能生所造色耶」:現(xiàn)在,我們佛教里面怎么會說是諸大種它能生起所造色呢?它所造色應(yīng)該從它自己的種子現(xiàn)起,怎么說是由地、水、火、風現(xiàn)起、能生起它呢?這道理不是違背了『諸法唯心所現(xiàn)』的道理了嗎?提出這個問題,這是能生的疑問。

  「云何造色依彼」,這個所造的物質(zhì)唯依四大種為依止處,四大種是造色的依止處。這個造色要依賴彼大種才存在的,為什么要這樣子呢?「云何造色依彼」,這是第二問。

  「彼所建立」,這是第三個問。彼造色是大種所建立,云何是這樣呢?為什么要這樣子呢?這是第三個問。

  「彼所任持」,這是第四個問。「彼所長養(yǎng)」,這是第五個問。就是這個造色是彼四大種所任持──因為它來攝持,它才能夠存在,為什么會這樣子呢?「彼所長養(yǎng)耶」,這個造色是四大種來長養(yǎng)它,來增長、來滋養(yǎng)它,它才能夠存在、繼續(xù)的存在,為什么會這樣子呢?問。這一共有五個問。

  辰二、答(分二科)    巳一、釋(分五科)  午一、生因(分二科)

  未一、辨相(分二科)  申一、種子

  答:由一切內(nèi)外大種,及所造色種子,皆悉依附內(nèi)相續(xù)心。乃至諸大種子未生諸大以來,造色種子終不能生造色。

  「答:由一切內(nèi)外大種,及所造色種子,皆悉依附內(nèi)相續(xù)心」。這底下回答這五個問題,這個回答分兩科。第一科,是解「釋」,就是正式回答。解「釋」分有五個問,就是分五段。第一是「生因」,解釋這個「云何說諸大種能生所造色耶?」回答這個問題,就是「生因」!干颉估锩娣謨煽,第一科是「辨相」!副嫦唷估锩妫谝豢剖恰阜N子」,辨別這個生的形相,第一科說「種子」。

  「由一切內(nèi)外大種」,這個大種有內(nèi)外的不同,就是我們的身體──這個生命體里面的大種,是內(nèi);器世間,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是器世間,是外。這個大種,有內(nèi)外之別。

  「及所造色」,大種所造的這一切的地、水、火、風,它們的種子──所造色的種子,這個所造色當然也是有內(nèi)外之別的。內(nèi)外的大種和內(nèi)外大種所造的色,都是有自己的種子的。這個種子「皆悉依附內(nèi)相續(xù)心」,完全依附在阿賴耶識里邊,是由阿賴耶識的種子變現(xiàn)一切大種、及大種所造色的,是這樣子的,是唯心所現(xiàn)的,這個宗旨是不變,沒有違背「唯識所現(xiàn)」的這個宗旨,是的!但是還有其他的問題。

  這個「依附內(nèi)相續(xù)心」這句話,也還有點事情。這個「附」:依附在那里。譬如說我們的這個生命體里面,生命體里的頭發(fā),這個頭發(fā)我們可以用剪子把它剪掉;可以留著,長短隨時也可以剪掉,但是剪的時候你不痛。指甲,長長了你也可以剪,你也不痛。我們在身體還有其他的部分也是類似這樣子,這些東西也是屬于我們生命體里面;但是它不是阿賴耶識所執(zhí)受的,不是。

  譬如說墻壁,你用什么重的力量撞擊它,它破壞了,我們不會有痛的感覺。為什么有這個分別呢?都是唯心所現(xiàn);但是因為有執(zhí)受、不執(zhí)受的關(guān)系。那么執(zhí)受的這些東西,它的種子和它種子的現(xiàn)行;和不執(zhí)受的,這里面有分別,有點分別的。雖然都是阿賴耶識所現(xiàn);但是有執(zhí)受、不執(zhí)受的不同。

  那么現(xiàn)在說,我們這個身體里面有感覺的部分,它是阿賴耶識所執(zhí)受;其他不執(zhí)受的,也依附在阿賴耶識里邊,是依附,依附而已。當然,外邊──外器世間的也是依附;內(nèi)身的也是依附,就是還有種種的這些不同的事情。

  「內(nèi)相續(xù)心」,就是指阿賴耶識說。阿賴耶識是相續(xù)不斷的。它從第一剎那,從投胎──約人來說,約胎生的眾生來說,第一剎那乃至最后一剎那,一直是相續(xù)不斷。就是最后一剎那死了、一剎那滅了;一剎那又生了,它是一直的相續(xù)不斷的。其他的識,前六識不是的,前六識不是常相續(xù)的。

  「乃至諸大種子未生諸大以來」,這底下在解釋四大種能生所造色的理由。「乃至諸大種子未生諸大以來」,這個諸大的種子,就是地、水、火、風諸大種子。它「未生諸大以來」,它沒有生出來地、水、火、風的現(xiàn)行以來!钢T大種子」,是種子;「未生諸大」,這個「諸大」,是現(xiàn)行。這個地、水、火、風的四大的種子,它沒有生出來地、水、火、風以來,這個時候。

  「造色種子終不能生造色」,這個地方又有問題了。就是這個造色種子,另外一種物質(zhì),它的種子也在阿賴耶識里面,可是它「不能生造色」,它這種子不能現(xiàn)行去生造色,不可以。就是諸大種子沒有生現(xiàn)行,造色種子不可以生現(xiàn)行,它不可以生。那怎么樣子才能生呢?

  申二、現(xiàn)行

  要由彼生,造色方從自種子生,是故說彼能生造色。要由彼生,為前導故。

  「要由彼生,造色方從自種子生」,要由四大的種子生出來現(xiàn)行以后,造色的種子、造色的一切法,才從自種子生出現(xiàn)行來。就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有關(guān)系了!甘枪收f彼能生造色」,所以說,彼四大種能生所造的地、水、火、風,能生所造色,就是這么回事兒。就是「要由彼生,為前導故」,要由彼四大種生起、先生起,它在前面做導引,那么所造色才能現(xiàn)起。

  未二、結(jié)說

  由此道理,說諸大種,為彼生因。

  就是由此道理,說「諸大種,為彼生因」,就是這么回事兒!赣纱说览,說諸大種」,為彼造色的生因。實在或者在四緣里面應(yīng)該就是增上緣,還不能算是因緣,因緣還是阿賴耶識的種子。原來「生因」就是這么一回事,這樣意思。要由四大種做前導,而后造色才能現(xiàn)起,就是這么一個原因,所以叫做「生因」。四大種為造色作生因,就說四大種子所造色。

  午二、依因

  云何造色依于彼耶?由造色生已,不離大種處而轉(zhuǎn)故。

  「云何造色依于彼耶」,前面是生因,四大種為造色的生因,F(xiàn)在說四大種為造色的「依因」,依止的這個因,它有這種能力,能為造色的依止處!冈坪卧焐烙诒艘梗繛槭裁此揽克?

  「由造色生已,不離大種處而轉(zhuǎn)故」,是因為這個所造的一切物質(zhì),它現(xiàn)起來以后,它不可以離開四大種的地方而活動,它還要在四大種那個地方才能存在、才能活動;離開四大種就不可以。這樣說就是:四大種的種子先現(xiàn)起,占據(jù)了一個地方,然后這個造色才現(xiàn)起,也就在四大種這個地方、在這里存在,遍滿四大種,和它和合在一起。所以四大種是它的依止處,它不可以離開四大種單獨的存在。所以四大種是造色的依因,這是它生存的第二個理由,叫「依因」。

  午三、建立因

  云何彼所建立?由大種損益,彼同安危故。

  「云何彼所建立」,這是第三個叫做「建立因」,它存在的一個原因。這是先是問,「云何彼所建立」?

  「由大種損益,彼同安危故」,由于四大種它若遇見了破壞的因緣,四大種受到了傷害叫「損」。這個「益」,它遇見了相應(yīng)的、支持它的因緣,它就得到好處了,這四大種。四大種這個損益,「彼同安危故」,彼造色也一樣的受到了損益,就是因此而名為建立,而名為建立因。這個建立因原來是這樣:彼共同的安危,但是以大種為主,是這樣子。

  午四、任持因

  云何彼所任持?由隨大種等量不壞故。

  這是第四科,答復第四個問題。怎么叫做這個造色要是彼大種所攝持?「所任持」,也就是所攝持、也就是所護持,它要由大種來保護它,這叫「任持」,是這樣意思。怎么回事情叫做「彼所任持」呢?

  「由隨大種等量不壞故」,因為造色它本身力量不夠,它要隨順大種的力量,由大種的力量來保護它,才能使令它的量不受到破壞,由大種的保護,它就不受到破壞,它的那個量不損滅,它是多少就是多少,而不會損少、減少的,所以這叫做「任持」,是它任持的一個因。這個「等量」,就是量不減少,它原來是多少就是多少,叫做「等量」。那么這叫做「不壞」。

  午五、長養(yǎng)因

  云何彼所長養(yǎng)?由因飲食、睡眠、修習梵行、三摩地等,依彼造色倍復增廣,故說大種為彼養(yǎng)因。

  「云何彼所長養(yǎng)」,說是造色要由四大種來長養(yǎng),這是什么道理呢?「由因飲食、睡眠、修習梵行、三摩地等,依彼造色,倍復增廣」,這個四大種怎么能夠得到增益呢?「由因飲食」,由于我們──約這個有情的眾生說,由于你有飲食;后面有個「三摩地」,三摩地就是禪,禪悅為食;所以,這個飲食本身應(yīng)該說有四種飲食,可是特別有三摩地了,這個地方主要是說段食,就是段食。其實是四種食,再加上「睡眠、修習梵行」,你修習梵行、或者是你得了三摩地,你這個四大種就得到增益了。得到增益了,「依彼造色,倍復增廣」,這個造色是以四大種為依止的,所以造色也就借光了,它也加倍的就廣大起來、殊勝起來了,就是茂盛起來了。

  這個地方有一點小小事情:這個「睡眠」能使令這個大種增益,能使令大種增益。我聽醫(yī)生說出一件事來,說是我們?nèi)瞬凰叩臅r候,我們一天工作,工作的時候,就使令你這個身體受到了消耗,這個精神、體力受到消耗,那一個地方也可能有點問題 ,發(fā)生問題;但是你睡著覺了,你本身的力量,在你睡覺的時候,你本身有種力量,那個地方若不對了,就去修理修理、補充補充;那么睡覺睡好了,身體又恢復正常了,這么講。

  現(xiàn)在這地方說是飲食和睡眠能令你的大種得到增益,這個事情好像這道理是一樣的,如果要是失眠了,就糟糕了,你消耗的就得不到恢復,只能從飲食里面得到一點,那么得不到睡眠的、休息的補充,這一部分的補充失掉了。

  但是,另外還有第三種,「修習梵行」也能補充,你能入定也能補充,也能補充這個四大種。這可見失眠的人,我們?nèi)舫3?a href="/remen/jingzu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靜坐的人失眠的時候,你靜坐,靜坐也可以代替了睡眠,也是還是不錯。

  「依彼造色,倍復增廣」,四大種得到補充,所以造色也得到補充了,那么這叫做「長養(yǎng)」。長養(yǎng),其實就是資養(yǎng),使令它增長!腹收f大種為彼養(yǎng)因」,所以說這個大種是「彼生因」、是「彼依因」、是「彼建立因」、是「彼任持因」、是「彼長養(yǎng)因」。

  巳二、結(jié)

  如是諸大種,望所造色,由五種作用應(yīng)知。

  「如是諸大種」,這底下結(jié)束了。「諸大種,望所造色,由五種作用應(yīng)知」,就是生、依、立、持、養(yǎng)這五種因,就是原來是這么回事。

  這個身體里面,看這樣說,同是地、水、火、風,但是其中有一個是主要一部分,就是四大種;次要的一部分就是四大種所造色,有這么兩部分。兩部份以四大種為主要的;而四大種所造是隨順著四大種,它不能夠做主要的部分。

  卯二、辨說極微(分二科)  辰一、簡實有

  復次,于色聚中,曾無極微生。若從自種生時,唯聚集生;或細、或中、或大。

  這底下是「辨說極微」,卯二。前面是「明作五業(yè)」,說這個「大種攝」,「明作五業(yè)」,四大種能為造色發(fā)生五種功能;這是第一科,F(xiàn)在是第二科「辨說極微」,極微分兩科。第一科是「簡實有」,簡別這個實有的事情。

  「復次,于色聚中」,前面說五種業(yè),另外還有道理要說明,所以叫「復次」。在這個地、水、火、風的色聚中。這個「聚」,就是一大堆。這么多的物質(zhì)里面「曾無極微生」,并沒有生出來一個極微的這件事,沒這件事。那是怎么回事情呢?

  「若從自種生時,唯聚集生」,說是物質(zhì)──這個地、水、火、風的由無而有的時候,原來沒有,然后有的時候,它是從它自己的種子現(xiàn)起的,就是從阿賴耶識里面的種子現(xiàn)起。現(xiàn)起的時候,怎么樣現(xiàn)起法呢?「唯聚集生」,就是一下子就現(xiàn)出這么多!富蚣殹⒒蛑、或大」,或者是一少部份、或者是中等的、或者是一大部份的,就是這樣現(xiàn)出來。并不是現(xiàn)出個極微,由極微再漸漸增多,不是這樣子的;是頓生,而不是漸次的生起的。一下子就是這么多,叫頓生。所以,不是先生一個極微、再生第二個極微,不是這樣生法;是一下子就現(xiàn)出來這么多的色法,所以不是有極微的。那么這可以知道這個極微就不是真實有,他不是真實有這個極微的。在我們的分別心認為:這么多的地、水、火、風,我們從地大上說,我們可以把這一大塊的土,把它分開多少,逐漸的減少,減到最后名之為極微,這個有極微,怎么說沒有?但是,這地方說不是那么意思;是一下子就現(xiàn)出這么多的色法,所以不是先生出個極微,逐漸地才有這么多的色法的。

  辰二、明假說(分二科)  巳一、標

  又非極微集成色聚;但由覺慧分析諸色極量邊際,分別假立以為極微。

  這是第二段「明假說」,就是極微是假說的,不是真的。先「標」出來。

  「又非極微集成色聚」,一切物質(zhì)的積聚不是由極微集成的,不是由極微少的物質(zhì)逐漸的集成一大堆的物質(zhì),不是這么樣,不是這樣有的。那么我們?yōu)槭裁闯3Uf到極微呢?

  「但由覺慧分析諸色極量邊際,分別假立以為極微」,極微的這件事是這樣有的。「但由覺慧」,這只是由于這個人,他的覺知性的智慧去分析這一切的諸色,很多的色法。分析,由多分去一半,再分去一半,再分去,一直分到最后極量的邊際──分別到最后,不能再分析了,這個時候,剩余的這一極少的部份!阜謩e假立,以為極微」,由我們的分別心給他假立一個名字,稱之為極微的,這個極微是這么樣有的。是由我們的分別心這樣子造成的,并不是由阿賴耶識種子先變出個極微來、再變第二個極微、再現(xiàn)出第三個極微,不是這樣意思。這樣說,這個極微是假立的名字,不是真實的。

  這是「標」。這底下「辨」。

  巳二、辨(分二科)  午一、有方分(分二科)  未一、標二種

  又色聚亦有方分,極微亦有方分。

  這底下再辨別這個極微的這件事。第一科是「有方分」,說這有方分的道理;第二科明「不相離」。這個「有方分」這一科先標出來兩種。

  「又色聚亦有方分」,就是物質(zhì)的聚集它也是有方分的。這個「方」,就是方所──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有這么多的色法。這個「分」,就是微細的一部份!阜剿梗褪呛艽执蟮、很廣大的一部份。這個色的聚集是很明顯的有方所的、有存在的地方。它也有很多很多的分、很多的微細的色法,這樣子。

  「極微亦有方分」,說是我們心里面「分析諸色極量邊際」的時候,名之為極微,極微也是有方分的,這怎么講呢?他也一定占據(jù)一個地方的,這個極微只是大小不同、多少不同,它也是占據(jù)一個空間的、也是有方所示現(xiàn),就是出現(xiàn)在一個地方的。所以也可以說「有方分」。

  未二、簡差別(分三科)  申一、標

  然色聚有分非極微。

  前面標出來有兩種,就是「色聚亦有方分,極微亦有方分」。這底下簡別,第二是「簡差別」,分三科,先「標」出來。

  「然色聚有分非極微」,這個色,一大堆的、很廣大的地球;這么大的世界,它是一大聚、一大塊,是「有分」,就是很多很多的部分:這是高山、這是大海、這是大河,或者這是房子,很多很多的分,一部份、一部份的。這樣說,這些分不是極微,那不是極微小的,它還是可以再分析才可以稱之為「極微」。這是「標」;這底下「征」。

  申二、征

  何以故?

  什么原因呢?底下解釋。

  申三、釋

  由極微即是分,此是聚色所有,非極微復有余極微,是故極微非有分。

  「由極微即是分,此是聚色所有」,這底下說出個理由來。由于這極微它就是最微細的一部份了,極微是最微細的一部分,所以「極微即是分」!复耸蔷凵小,這個分,是一大塊、一大塊的這個土地,是有很多的極微,是「聚色所有」!阜菢O微復有余極微」,不是這個極微還可以再破壞成多少極微,不是的。因為它已經(jīng)分析到最后的邊際了,不能再分析了;它是最小的一部分了,不能再分析了,所以它「即是分」,這和那個「聚色」不一樣!甘枪蕵O微非有分」,所以極微它不能再分析成為更多的極微了,所以它沒有分,極微是沒有分。前面說有方分,是說它一定出現(xiàn)在一個地方,所以叫做方分;現(xiàn)在說「非有分」,就是它不能夠再分析成為更多的極微,所以叫做「非有分」,這樣意思。這樣說,極微是非有分;聚色是有方、有分的,有方分的。

  午二、不相離(分二科)  未一、略標

  又不相離有二種。

  前面說「有方分」,這底下說「不相離」,彼此在一起而不分離。第一科先「略標」:「又不相離有二種」,極微他們是在一起而不分離的,是有兩種不同,這是「略標」。底下是「列釋」。

  未二、列釋(分二科)  申一、同處不相離

  一、同處不相離,謂大種極微,與色、香、味、觸等。于無根處,有離根者;于有根處,有有根者,是名同處不相離。

  第一,先列出來「同處不相離」。有兩種不相離,什么呢?「一、同處不相離」,大家在一起住而不分離。

  「謂大種極微,與色、香、味、觸等」,這是說這個四大種的極微,四大種的種子現(xiàn)行了以后是一大塊,那么它是有極微一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的極微!概c色、香、味、觸等」的這些極微,它們和合在一起住。

  「于無根處,有離根者」,這個「于無根處」是什么呢?「根」,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這是根,它能發(fā)出識來,叫根!笩o根處」呢?就是器世間,我們居住的地方。居住這個器世間,它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它沒有,它所以叫做「無根處」!笩o根處」這些大種極微:色、香、味、觸,這是離根的極微大種。

  「于有根處,有有根者」,就是我們?nèi)说纳w是有眼、耳、鼻、舌、身、意的──若從極微上說、從物質(zhì)上說,是前五根;因為第六意根是無色的,沒有物質(zhì)的。所以這個「有根處」就是我們的生命體,生命體上的這個大種極微是有根的。這里面「有有根者」,也不全是根,一部分是有根的。

  「是名同處不相離」,這個有根上面的大種極微是同處不相離;那個「無根處,有離根者」,他也是大種極微同處不相離,同在一起不相離的,也是這樣子。

  申二、和雜不相離(分二科)  酉一、標相

  二、和雜不相離,謂即此大種極微,與余聚集能造、所造色處俱故,是名和雜不相離。

  第二個是「和雜不相離」;第一個「標相」:和雜不相離怎么講呢?

  「謂即此大種極微,與余聚集能造、所造色處俱故」:「即此大種極微」,比如說,我們說這個地大──地大的大種極微!概c余」,和其他的水、火、風大種極微。而這些都是有能造、有所造。能造就是大種;所造的就是造色!妇愎省梗谝黄鸬摹J敲负碗s不相離」,這個「和和雜不相離」怎么講。這底下第二科,是「喻簡」。

  酉二、喻簡

  又此偏滿聚色,應(yīng)知如種種物,石磨為末,以水和合,互不相離。非如胡麻、綠豆、粟稗等聚。

  這底下是形容這個「和雜不相離」的相貌!赣执似珴M聚色」,這個四大種這個色法,他先出現(xiàn)占據(jù)這個地方;然后,造色的地、水、火、風這個物質(zhì)偏滿在四大種的物質(zhì)這個地方。這樣的和合不相離是怎么個情形呢?「應(yīng)知如種種物,石磨為末」,就像種種的東西,或是蘋果、橙子、香蕉,它用這個石磨磨成末,「以水和合」加在里頭,「互不相離」。這個四大種和四大種所造,這一些極微和合在一起的情形就是這樣子,互不相離是就類似這樣的情形。

  「非如胡麻」,這胡麻、或是綠豆、或是粟、或者「稗等俱」和合在一起,那是不同的,那個和合是很容易分離了。你若是用機器把這么多的物質(zhì)弄成末,用水和合在一起,不容易分離,很難分離的。所以,這里面說「和雜不相離」是這樣的不相離,用這件事來譬喻它。就講到這里。

  經(jīng)論多數(shù)是在心法上、在修行上、在這個世俗諦、在第一義諦、各式各樣的法門上去宣揚;但是《瑜伽師地論》把這個地、水、火、風也說得很多,下文還有很多地方說地、水、火、風的,也說明這些事情。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