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愿品

《普賢行愿品》的異譯很多。西晉·聶道真譯的《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jīng)》,就大體概括了它的內(nèi)容,似乎是它的異譯;不過因為翻譯的不甚善巧,譯文只有簡略的長行,與本經(jīng)的文字外形不一致。本經(jīng)的文字有長行、偈頌兩部份。長行的文勢,承《華嚴經(jīng)》第三十九卷普賢菩薩贊佛功德偈而來。善財童子...[詳情]

第十集 (2011年七月)

  普賢行愿品2011年七月

  昆明開示 第十集

  海云繼夢和上

  好,大家請坐。 我們再看第十大愿。這個十個大愿,文字上看起來都簡單,要做到,你可能有很多陷阱。因為文化的轉(zhuǎn)變,使我們對時代的認知而有很大的差異,因此你的做法就會從文字上去作解釋,而不會去窮盡它。那么你會覺得,我都照做了,為什么沒有那個效果?那我就跟各位講,你要帶著疑情,你這樣做對嗎?你可能漏了哪些。 因為文化在傳遞當中——就剛才講的,古人孝順是前提啊,跟父母住在一起啊,那一個家族住在一起,就像一個村落一樣,幾百人、幾千人吶,以孝順為基礎(chǔ),那么這個村莊以外的人,我要去饒益眾生,那當然沒問題。那你現(xiàn)在不是啊,小兩口要生一只兩只,生兩只還犯法,只能生一個;臺灣是兩個恰恰好,那你就三、四個都搞不好,怎么恒順眾生?,就算搞好也只有一半,因為上面那一半你沒有做,孝順父母有問題,所以你在恒順眾生時候,通常會產(chǎn)生一種心力不足的現(xiàn)象。 所以包括你禮佛也是一樣。你說禮佛,我恭敬嘛,尊重承事有什么不對?這都照做了,可是你孝順父母沒做到,這一點就白做了,知道嗎?所以你要產(chǎn)生實質(zhì)的利益跟效果啊!它時間會長,會很久,這是一個關(guān)鍵處。 那么這個地方,“普皆回向”的這個愿,我們跟各位講叫做“于諸境界,無驕慢心”,主要是來自這個地方。因為要成就自己的佛國土,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于一切境沒有驕慢心;第二個于一切眾生生平等心,剛才在那邊講過了;第三個,于諸如來修真供養(yǎng),這三個條件。那兩個條件講完了,這是第三個,對一切境界要沒有驕慢心。要怎么樣沒驕慢心?那經(jīng)文上它是叫做“普皆回向”。這個是文殊師利菩薩的語言跟普賢菩薩的語言不一樣的地方。“于諸境界無驕慢心,于諸眾生生平等心,于諸如來修真供養(yǎng)”,這是文殊菩薩的語言。那么“常隨佛學,恒順眾生,普皆回向”是普賢菩薩的語言。你看語言模式不一樣,內(nèi)容是同一個。所以你不要在文字上翻來滾去,沒有意義,你要知道“那個”所指的真理的標的是什么?十大愿當中,這三大愿是成就你自己的國土、佛土,所要具備的條件。 那這里談的是這樣,“言普皆回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回向給一切眾生。我們通常都會講“我要”,“我要”就是我嘛,你就沒有辦法給眾生了。所以我們跟各位講,華藏工程五百年,我們推動華嚴的教育要花五百年的時間。就有同修講,師父講錯了,誰活五百年吶?五百天吶,他就寫五百天了。不是五百天,是五百年。那五百年你怎么做得到?我當然做不到,沒有給你講說成功一定要為我,成功不一定為我,成功是為眾生做的,不是為自己,為自己沒什么了不起。你搞成功了你又能怎樣?是為了眾生,這一些所謂的這種改造——生命改造,乃至全社會人的生命靈性要全部成長起來,它是需要長時間教育的,長時間教育。 我跟各位舉個例子你去仔細看看,F(xiàn)在我們經(jīng)濟成長了,大家生活改善了,對不對?居住也改善,這沒有問題,但是你要知道,你的心性很難改善。對不對?有了車子是不是進步?可是你開車子還是亂成一團啊,你開車習慣不照文明來,你是照著野獸來呀,所以開車上車就好像一只野獸跑到馬路上一樣。那個要怎樣讓你把這個開車的習慣給文明化?我跟你講啊,不是你這一代的問題,要好幾代。我到美國加拿大去,那下大雪啊,有一個牌子掛在那里,它叫做“stop”,叫“停一下再開”。那一下大雪整個荒野上一部車也沒有,那他們開到那里就會踩剎車,停一下,頭還要這樣轉(zhuǎn)一下,然后再走。我就說沒人,轉(zhuǎn)頭干嘛?他說,一定要轉(zhuǎn),不然警察要開罰單。我說你在里面警察能看得到嗎?他說,規(guī)定,你就要這樣子,這樣子然后再走。那荒郊野外一片白茫茫下大雪,他一定這樣做,我跟你講,你會嗎?中國人要會學到這一點吶,一百年以后,一定要一百年,四代,每一個四代二十五年,你要再經(jīng)過四代。 那你知道嗎,一百年前美國人會嗎?跟你講,肯定不會。一百年前的汽車你知道它速度多少嗎?英國海德公園里面還保留著,時速三十公里,只有三十公里。所以他們會很雍容,只要有人要通過,他一定讓給人通過,因為他慢的嘛,所以停車乃是必然的,所以他們停車讓人吶,是一種自然的習慣。我們的車子一開動就是一百公里以上的,他們剛開動的時候只有三十公里,你知道嗎?所以他的動作就是慢,他有那個文化傳承下來,我們沒有文化傳承。我們一來就是一百公里嘛,所以大家拼嘛,尤其你們一開車就是高速公路。所以這種高速公路文化已經(jīng)先印進來以后,又叫你再返回去,說“乖乖的慢慢來啊”,你別想。 美國也會塞車,他們?nèi)嚨慕?jīng)驗我講給你聽。核麄冊卩l(xiāng)下是沒有紅綠燈的,那馬路是這樣交叉的,可是上下班時間車子很多,他們四面八方的車子全部到了以后,是全部停車,然后這邊對開一部,只能一部,沒有人管你;然后對邊再來一部,然后這邊再一部,你知道嗎?他之所以塞車,因為他全部停下來,這一部過了,這一部才走,這一步走完,這一部再走,它是這樣沒人管的,他自己會來。那你可以想象得到,要我們的話呢,那十字路口馬上變饅頭。你知道,不指你啦,不止大陸啦,臺灣也一樣。所以臺灣流行一個笑話,被警察攔下,“你沒看到紅綠燈嗎?”“不是沒看到紅綠燈。”“看到怎么還沖過來?”“因為我沒看到警察,要看到警察我就停了。”你要知道中國人他最大的特色就叫做全自動,什么交通警察,還有什么紅綠燈,紅綠燈要不配合交通警察,紅綠燈是無效的,僅供參考。 因為我們沒有那些教育,也沒有那些文化背景。就像我講孝順乃是必然的事,但是跟他們講孝順,沒有那回事。所以交通規(guī)則你要遵守,對他們來講乃是必然的;對我們來講,不是沒那么一回事,正在教育中。你要教育我們真的都能夠上軌道,去接受這些基本概念吶,那你還要很長的時間,估計要四代。 我跟各位講一個現(xiàn)象,現(xiàn)在上高速公路,臺灣已經(jīng)養(yǎng)成這種習慣了,最內(nèi)線靠近安全島這邊是供超車用的,萬一你開上去而不超車啊,下面一“啵”你馬上要走,知道嗎?晚上啊,燈光一閃你馬上要移,因為你慢車,你就馬上要讓出來,那一條是超車道。我們不是,我們大車通通往內(nèi)開。臺灣卡車、大型車是不能開那一條線的。那他已經(jīng)知道了,他可以做得到,那我們呢?我們做不到啊,因為那條線沒人開,我就開上去啊。這個就是什么,他需要時間去教育,那時間呢,你就必須要等,這不是進步退步的問題。不是說我們落伍他們進步,也未必了,因為我們的教育和文化系統(tǒng)是這種形態(tài),你要改變它需要一段時間。改變了不見得好,你知道嗎?改變不見得好,那到底是要怎么辦?那是我們民族的適應性,你要去適應。 好,現(xiàn)在要跟各位談?wù)f,你所遇到的一切,要懂得,都不是為你自己,而是為眾生。一個東西不是我們這個時代就一定可以做成的,所以我常跟各位講,你要發(fā)愿,是發(fā)那個你做不到的愿才叫發(fā)愿,做得到的不用去發(fā),去做就好。假如五百年后才能完成的,你現(xiàn)在就要做,你必須走出第一步,后面才有人接下去完成。你第一步不走,后面怎么完成?你看看金字塔多高,他一定最下面也要有一塊嘛,對不對?沒有最下面那一塊,哪有金字塔頂端。對不對?萬里長城無限長,假如沒有第一塊放下去,萬里長城在哪里。克晕覀儜斪龅谝粔K,疊羅漢疊多高,我做最下面那一層嘛,沒有最下面那一層,哪有上面的成就呢?這就學佛人應有的本色嘛。我做了一定要把它做好,做好不是這樣做,你知道嗎? 所以你要行菩薩道,要記得,不是為你,所以你根本不必在意你成就不成就;你為一切眾生,所修的一切功德通通回向過去,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不是為你自己,你不要擔心你自己,你只要好好的為眾生去做就好了,其他你不要管。那功德啊,是你做的就是你的,你去計較啊,沒用,你不計較還是你的。世間人用大腦只是計較說“這是我的”,沒用啊。 以前我在教書的時候,一個同學跑過來:“老師——”,我說:“怎么?”“你給我六十分啊。”“我給你六十分干嘛?”“這樣我會畢業(yè)啦。”好,給六十分他畢業(yè)了,出了社會還是出事啊。給你幾分,老師沒差嘛,寫六十寫五十差什么?你交白卷,給你幾分嘛,你出了社會你能做什么呢?你要有實力才重要。 你只要真的行菩薩道去利益眾生,那個實力就是你的。你不要去計較這功德我的。不然功德誰的?你做當然你的嘛,你不計較還是你的,你計較了以后證明你還有執(zhí)著嘛。訓練就在這里。完全回向是叫你完全不執(zhí)著,你只要去做就對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關(guān)鍵。 實際上形而上的理論,我就不跟各位講了,因為形而上理論那是要形而上訓練的,所謂哲學訓練啊,你沒有那一種感受力,我們是不跟各位談的。而這個要談的,從感受力,這個形而上的部分還是相當可以講,但是只有在研究所里面講,不是在這里講。講經(jīng)有一個很麻煩的問題是:要扣住真實的理,然后又要用很普通的話講出來。所以寫,我會寫,寫在論文里面。那講呢,我不能把論文那些拿出來講,我只能講一點,然后講很多你聽懂的。而寫在里面的是給那些業(yè)障鬼:所謂哲學家、思想家、教授啊,那種老夫子那一型的人,那些人看的,因為他就是在看那些東西。你不寫那些東西,他還說你的料子不夠,你寫那些東西,他會說你很有料,但是那個料拿到這里來不行啊,全部睡著了,睡著還不要緊,不聽吶講一半你就走了,所以那些不能拿來這里講。所以講經(jīng)跟寫作是有差別的。 好,下面我們再講,回向給這些眾生做什么?“愿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悉皆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guān)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你想,這不正是我要求的嗎?對不對?我跟你講,人、凡夫就“我要求的我就去求,別人要求的我就不管他”,那叫凡夫,所以你會有煩惱。你知道世間人都要這些,那我就祝福他們達成這些,我做一些功德也是給他們?nèi)ミ_成這些,這樣就好了。你不要管你自己,你自然就會得到這些,你都不要管。你以為我這樣想我就自然會得,那么搞了半天,我怎么都沒有?那就你這個影子還在,不要有這個影子,你只期望眾生達成就好了,你不要管你自己,知道嗎?你要是太在意自己在這一方面獲得多少的話,那你就不能成就,那個“我”不要再存在了,只要想到眾生獲得就好。 “若諸眾生,因其集積諸惡業(yè)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你說,哪有這回事,他造惡業(yè)我來受啊?對不對,你就要有這種心吶!你說,他造惡業(yè),活該,閻羅王一定找他算賬。那你就沒有慈悲心了,大悲心在哪里?你要看到他造惡業(yè)說,哎,我就智慧不足,我沒有教化他,使他造惡業(yè),所以呢,這個業(yè)我來代受。對不對?因為我沒有把他教好嘛。你說,他家的孩子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啊?那你又自私了。對不對,你沒有想到說,眾生之所以造業(yè),是我的智慧不足,能力不足,我沒有把他教好,所以他才造惡業(yè),那我希望他所造的惡業(yè),所受的苦,那苦果由我來受。 “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你要有這種想法。這個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跟眾生,你跟法界是融成一體,沒有自他之別,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狀況。我只能跟各位講說,這種感受你要慢慢的去培養(yǎng)。你會說哪有這種事?這家伙氣的他要死,最好他早點死,做壞事警察又不來抓他……你看你就一直對立分別,對不對?當你想到:哎呀,我怎么會和他結(jié)惡緣?我怎么跟他合不來?就是因為我沒有智慧轉(zhuǎn)化他,我沒有把他教好,那我很慚愧,看到他這樣,回家我一百〇八拜。你就改變了,你的心量,你各方面就改變了,這個情況就已經(jīng)擴大了。 昨天跟各位講,你跟家人,家人犯錯,你要有一種想法說:就是因為她是我太太,所以她犯錯,我要接納她;因為他是我兒子,他犯錯,所以我要接納他,沒有為什么。你不要跟他講清楚,跟他講清楚說明白,到最后那就蓋章,離婚。因為我是結(jié)了婚的,所以才跟你在一起,現(xiàn)在我們還是離婚的,分開。這是不能講道理,因為一家人就像自己的一個身體一樣,左手犯錯,那苦果自受,你不能夠說是左手犯錯就把左手砍掉,那不可能嘛,對不對?因為你是一家人,是一體的。同樣的,你把它放大看看,你跟眾生是一體的。對不對?我左手犯錯就是因為我沒有訓練好嘛,所以他犯錯嘛,眾生犯錯就好像我左手沒有訓練好嘛,我就把它訓練好就好了嘛,所以你的生命是一再一再的放大,這個跟慈悲是絕對有關(guān)的。而且來到這個地方,你會發(fā)現(xiàn)靈性充分在起作用,這已經(jīng)沒有那種“我”的得失在起作用了,沒有“我”的意識形態(tài)在起作用,這個是佛法中最高的境界。 下面提到結(jié)論“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yè)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講到這里啊,夠了,下面還有兩句,我們一直沒有跟各位講,“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就表示說你的心是一直在這上面,沒有間斷,這個念念相續(xù)就好像這個念珠一樣,一個接一個,沒有間斷,念念相續(xù)嘛。它是一體的,它本身就像一條線一樣,所以才有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我們常常會覺得疲倦,噢,累了,那就表示你的興趣沒有激發(fā)出來,你只是把它當做一個事業(yè),或一件工作。我告訴你,當它是個興趣的時候,你不會累。各位你想想看,你行菩薩事業(yè)為什么我跟各位講說:學佛修行,你一定要把它當成一回事,它絕對是一回事,就是你要對他產(chǎn)生興趣,你就不累。假如你不是興趣的話,那你做一段時間你一定累,那你是世間的物理現(xiàn)象在操縱你。假如你真的在這個地方,激發(fā)出你的興趣來的話,沒有累不累的問題。你會說,這樣會病啦,會怎么樣,那完全是你在思考的。會不會有?會有,但是你會超越過它,你一定可以超越它,因為你的意志力是絕對夠的,行菩薩道是超越人天的,人間天上的各種物質(zhì)現(xiàn)象,你都可以超越的。但你不是,你還沒思考就先用自己的這種物理現(xiàn)象、凡夫的境界要來限制自己,那當然你會產(chǎn)生這么多的障礙,所以這兩句話告訴我們一個問題,它就是破無常的基本要件。 你要破無明、開智慧,要這兩個條件。無常在起作用,你要打破它,進入涅槃境界,要這兩個要件——念念相續(xù),身語意業(yè)。身語意業(yè)要能夠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無有疲厭,你才能破無常、破無明。你修哪個法都不重要,不管哪個法,你這兩句都要帶進去,不然你達不到。功課做一半:菩薩,時間到了哦,我下班了哦,明天再來。菩薩會:那你下班就去吧。你修的叫做有漏福報。五點半了下班了,時間到了,我已經(jīng)誦了兩個鐘頭了。 修行不是這樣子,當你那個毛起來,那個境一到的時候,你就完全融進去,一融進去以后就沒有時間了。你說,不行啦,明天要上班,太累了。沒有關(guān)系啦,你不用在意啦,你只要投入就好了。因為這里面有很多東西我沒辦法跟各位講。時間的觀念,是你的意識作用,你真的完全投入以后啊,不會有事。為什么?你會長劫入短劫,你雖然花下去時間需要五個鐘頭,其實你實際上花的時間不到兩分鐘,這個叫長劫入短劫。知道嗎?有些時候你:哇,搞那么久,才過十分鐘而已。是十分鐘而已,你已經(jīng)把長劫入短劫了,知道嗎?這叫不可思議呀。那你的心、念,身語意要做到這樣的地步啊。 講幾個故事給你聽啊。那周穆王,有一天,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燉了一碗蟲草湯,那當時有沒有我不知道,那些宮里的那些侍者燉了一碗補湯給他。他補湯放下去還在冒煙,然后他就入定了。然后他去找西王母,在那邊很高興啊,過了幾十年吶。西王母說:“不行,你是國王要回去,不能在這里。”他待了幾十年還想待下去,不想回去了。西王母說:“不行,你要回去。”已經(jīng)過了好久好久幾十年了。他說:“你這里這么好,我在人間國王沒有這么好,我就要住在你這里。”她說“不行,你要回去。”他就回去了。他一回來就出定了,幾十年了,那碗湯還在冒煙。這個叫做長劫入短劫,入定以后的時間會很長,但是你出來這世間的時間會很短,知道嗎? 第二個公案是我們新中國成立以后,在廣東發(fā)生的“云門事件”。那時虛云老和尚被幾個土匪打死了,肋骨都打斷了,攤在那個地方?jīng)]人敢去動他,過了兩個禮拜,哎,他又活起來了;钇饋硪院,那弟子們就問他說:“師父你去哪里了呀?怎么死了又活了?”我跟你講,這個比那個耶穌死三天又復活來得殊勝啊,他根本沒有交代你,他死到哪里去了,怎么三天后又活了?這虛云老和尚死了兩個禮拜,又活起來了,那弟子問他:“你去哪里了?”他說:“我看他棍子拿起來的時候,我就入定了,我很快就入定了。”“到哪里去了?”他到彌勒內(nèi)院去了,聽彌勒菩薩在講經(jīng),他很高興啦,跟他拜三拜,找個位子做下去。彌勒菩薩說:“你要回去,這里沒你的位子,你受的苦難還沒完,趕快回去。”他就這樣拜三拜就回來,這邊過兩個禮拜了,有沒有,這個叫做長劫入短劫。這里兩個禮拜啊,那邊才拜三拜而已。你拜三拜要多久?你說嘛,找個位子要坐啊,彌勒菩薩要把他趕出去。過了一個多月又被打死了,但是這個時候是就不怕打不死你,硬是把他弄個稀爛。他又跑掉了,三個禮拜以后,沒有人敢去收尸啊,又活起來了。三個禮拜早就爛掉了,沒爛,又活起來了。弟子們說:“啊,你又跑到哪里去了?”“我看危險就趕快跑到彌勒內(nèi)院去了,找彌勒菩薩。”他還是一樣拜三拜呀,找位子,彌勒菩薩叫他回來,他說:“哎喲,那個世間真的是很麻煩。”他說:“你少啰嗦,回去,多講一句話,多一個禮拜。”你看看,所以你只要能夠完全投入啊,你不用擔心世間的事;你要是不能投入,在那百般計較啊,那就沒辦法。關(guān)鍵就在“念念相續(xù)無有間斷,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 告訴你,人的大腦最麻煩的就是在“無有間斷”——念念都間斷啊,而且這一念跟那一念時間拖好長,對不對?因為你念不在上面,哪有不疲厭的?還沒做就先疲倦了:哎呦,時間看吧,把鬧鐘拿過來,這時間……到底在誦經(jīng)還是在看鐘?為什么?因為你有疲有厭,關(guān)鍵就在這里。這十大愿吶,我就簡單的跟各位講到這里,那個要詳細講啊,時間還很長。因為剩下部分我準備下一次約好時間再跟各位講,第四次再把這個地方做圓滿,好吧。 聽說我們有同修有問題要問,有沒有問題,在哪里?沒有的話,我們——?在那里,那你一個一個念吧。要準備好你要宣布的事情。 同修問題:第一個是想請師父開示生命的元音,好多師兄對生命的元音很感興趣,要怎么修才能夠誘發(fā)生命的元音?念大悲咒可以嗎? 師父:不行。因為他沒訓練,他怎么用生命的元音念大悲咒?你只要照著文字去念就好,念到一分鐘一遍,這樣的速度。要受生命元音的訓練必須要做專業(yè)訓練。 同修問題:第二個是,想知道初禪過了,是不是想坐多長時間就能坐多長時間? 師父:什么東西?初禪?哦,初禪,等他能入初禪定再講嘛,要初禪定都沒進去……那這個好像要講,我要考上狀元要貪污就能夠貪多少是嗎? 同修問題:還有下一個是秦皇島的師兄想請師父開示附體的現(xiàn)象。 師父:什么附體? 同修問題:他那邊有幾個附體的朋友,要遠離他們,還是要怎么辦可以幫助他們? 師父:他怎么知道他附體呀?他怎么知道,自己把人家定義了。他可能是靈媒體質(zhì)啦,自己盲修瞎練啦,掉到那七金山七重香水海里面去了。他想修行就要依止善知識,不要找我啊,這個是麻煩事。他應該去找他的師父,指導他去解決問題,對不對?他自己要盲修瞎練啊,那叫活該。要到我們這里修啊,照規(guī)矩來。他附體他要怎么幫他處理,對不對,他有本事啊?他不要被附就好了。 同修問題:還有下一個問題是,《圣經(jīng)》也是生命的經(jīng)典,為什么希伯來文明會違背生命的主旨?唯物主義主權(quán)觀念來源于希伯來文明還是來源于希臘文明? 師父:希伯來文明。他之所以會背叛是,他首先他不只是背叛生命,首先背叛教主。因為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是被誰釘?shù)?被羅馬行政長官釘?shù)穆。后來他們的領(lǐng)導人和羅馬行政長官勾結(jié)成為政教合一制度,他首先就背叛了。所以他就喪失了追求真理跟生命存在的那種動力。所以宗教本身是需要經(jīng)歷一番風霜,而不應該在政權(quán)的保護之下,那生命就完全枯竭了,所以他發(fā)展出來的東西就不正常,他不是真理的東西,所以他們不講《舊約圣經(jīng)》,因為他們不會講啦,他只能講《新約圣經(jīng)》。那《新約》是什么?是道德律嘛!缎录s》有什么,它只有道德律啊,就勸人為善的道德律,它不是真理,所以他們對于真理不會解讀,一講真理就開始神秘化,對不對?就是這種情況。 同修問題:后面兩個問題,今天師父剛剛說了,我現(xiàn)在表達下,就是師兄都是問:如何才能做到“念相續(xù)無有間斷,身語意業(yè)無有疲厭”? 師父:如何做到?叫他自己逼迫自己去做到。這種東西不是師父教你,這生命的東西都要自己去摸索,自己去嘗試。當你一摸進去的話,大概會有兩三年的時間,因為我們都還在社會奮斗,兩三年時間你能夠不眠不休是有可能的。 同修問題:現(xiàn)場有個師兄問的是:行善不求自己的成就,只要去做就好了,但是,這個善事,我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就,但該不該義無反顧的去做? 師父:這里面牽扯到的你要義無反顧地去做,要看你的基礎(chǔ)是怎么樣?有一些傻瓜也會義無反顧地去做,你想幫助眾生,第一個先問問你孝順父母沒?你是怎么孝順父母?把眾生當做你父母這樣去做就對了,這沒有什么義無反顧的事啊。對不對?孝順父母你怎么不義無反顧啊?對不對?行善沒有什么義無反顧啊,你就當做你孝順父母一樣的對待眾生就好了,對待眾生像對待你的父母,但你假如沒有對待父母的那種經(jīng)驗,那你能不能發(fā)心把眾生當做父母一樣。而你假如有父母,而不去對待他,自己想要自己想的那種情況,那是自己想的,積累一些有漏的福報是有可能,要想成就大菩提心是不可能。哦,OK。 同修問題:師父有個問題,你看,我家里住的那個地方,蚊子特別多,也沒辦法按紗窗。蚊子是不叮我的,但我一般現(xiàn)在學佛都不打蚊子,那蚊子就叮我的小孩,小孩叮的到處都是包。老婆說,你不打蚊子?她抱著小孩,叮小孩。怎么處理這個問題? 師父:這很簡單嘛,你用捕蚊燈就好了嘛。(眾笑)這個世間法,按世間法處理,不要扯到佛菩薩去。好,OK。 同修問題:師父,有個問題是,那天有個師兄他母親得憂郁癥,然后如何才能用佛法就是…… 師父:不要賴給佛。母親得憂郁癥,你要傷腦筋,不要叫佛傷腦筋。你要想辦法,母親為什么得憂郁癥?你不承歡膝下,她當然得憂郁癥了。老人問題最怕是這樣,他想跟子女在一起,子女不理他,假如他真心想要幫母親把憂郁癥處理好,什么都別做,你陪著母親就好了。你又說那不行,我沒賺錢怎么辦?那就熊掌跟魚要怎么處理的問題了,這個只有他自己來處理,我們沒有辦法。賴給佛法,回歸到這里來,還是你怎么孝順父母的問題。佛法只是一個覺醒的方法,你要覺醒,那你就知道該怎么處理。那你不覺醒啊,念阿彌陀佛也沒有用,對不對?不要賴給佛,OK。 同修問題:還有就是現(xiàn)場有個師兄問靈修如何入門? 師父:靈修?你要給師父揍一頓你就入門了。靈修不要盲目,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不要具有神秘感。沒有什么,靈修就是要修你的靈性,讓他呈現(xiàn)出來嘛。靈性的感受你有沒有?沒有靈性的感受,你如何靈修呢?所以這幾天我們一直跟各位講,你要跟父母相處,感受天倫之樂的存在,假如這個你都感受不到的話,你沒有靈修可言,你大概只會走火入魔,這個跟你講實在的。不是不能靈修,我們把禪修迎合現(xiàn)代化,是講靈修也沒有錯,甚至于我們就叫做“新象限靈修中心”, 你要加入“新象限靈修中心”,有兩個方法:第一個,入會費先繳十六萬,哦,你別怕,還有更高的。為什么呢?就是要你去正視這么一回事,不是要跟你收錢,你沒錢就不用來。第二個方法,就是參加我的同修,那就不高,三萬六而已,我跟你講明顯的。但是你要繳三萬六,不會隨便跟你收的,第一個護教史要會長簽字通過,很多人來“師父,我要參加”,參加先要會長推薦;第二個呢,修法史要及格,要有師長簽字,說你及格了。這兩個條件具備,我們再審核的就是你人格性健全嗎?你跟同修們相處融洽嗎?或者是每個同修都不喜歡你,那你怎么靈修,那不可能。第三個,你有沒有自我反省的能力?給你點了五個同修,你都說他們錯,一個個性不好,一個脾氣不好,一個是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我說:“啊?那第五個呢?”第五個身體味道太重。你去死好了,你還要怎么靈修?里面五個人沒有一個你喜歡的,你還修什么?你要成為蜘蛛精還是牛魔王,人格不健全的人,不能夠靈修,不要修,修了,就剛才問的,會有東西附體。因為你不健全嘛,你會妄想,妄想你要成就。這個不好。 這個我們一定是很平穩(wěn)的,我們可以讓你達到靈性的提升和超越,而在靈性要提升和超越之前,你身心兩方面的一些雜質(zhì)、惡質(zhì)、負的能量先幫你釋放出去。讓你矯正以后成為一個健康,大概七十分或七十五分以上的那樣的身體,不妨礙你的道業(yè),不妨礙你生活的這樣的一個身體狀況。當然你可能更好,哦,那在七十分以上,七十五分以上,那就可以精進了,這是一個基本條件。 所以要靈修,我們有我們的標準,你在外面靈修,那你就請教外面的指導者。來到我們這里,我們是有一定的標準,一定的步奏,在檢驗你,檢驗你的過程里,對或不對。對,它會有哪些指標出來;不對會產(chǎn)生哪些現(xiàn)象。我們按照這些,我們再給你做勘定,OK。 同修問題:還有一個是,有個師兄說,他一直都用正念——念佛號,填滿生命空間,以驅(qū)逐煩惱,讓自己的資糧道充足起來,但是他卻經(jīng)常不能堅持。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他用這種方法主要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生活如意,不再受逼迫,這樣子感覺與發(fā)菩提心還是有差距,怎樣調(diào)整一下? 師父:那他自己問自己答了。問的這個問題有個問題:他用正念填滿生命空間,什么叫正念啊? 同修問題:之前師父說過,可以用佛號或十六字洪名…… 師父:那是用十六字洪名填滿生命空間。哦,生命空間的填滿,是他填滿多少生命空間?所以生命空間是你不用大腦的時候,比如:等車啦,不想事情啦,散步啦,這個時候,這個時間。一個人睡覺時間不談,八個小時不談。十六個小時啊,你在用腦筋的時候其實不多,不多,哦,有沒有四個小時。有四個小時在用腦筋在思考事情啊,這個人就會很累,你知道嗎?所以呢,應該來講,你還有十二小時需要用十六洪名來填滿你的生命空間,知道嗎? 哦,那么要填滿你的生命空間吶,十二個小時,你假如能夠填滿到百分之三十,你的生命就開始改變,百分之六十,你就會清楚的看到,你是人緣非常好福報非常大,心想事成了。不要說填到百分之百啊,那百分之百是佛菩薩,你知道嗎?那你能夠到六十就不得了了,六十一分以上大概就是要入法界了,你要留意到。所以他在講填滿生命空間,我估計不到百分之十,哦,他會很累,他常常會跑掉。不過這個要訓練,一再地訓練,一再地訓練,對他會有很大的幫助,哦,但是不要以為你已經(jīng)填滿了,還沒。 同修問題:他的第二個問題是說,念準提咒和念十六字洪名的效果是不是一樣的? 師父:用我的口頭禪講“去死好了”,你分別這個干嘛?你好好老老實實去念就好,管他哪個一樣不一樣,哪個比較好?都一樣好,法法平等,還有好不好?(鼓掌) 好吧,要沒有的話,請會長跟大家講,還有一個?會長,準備哦,這個問題答完換你哦。 同修:師父,還有兩個,但是,我覺得…… 師父:你就念吶,不要替他煩惱啊。 同修:這邊有一個問題。 師父:哦,這邊有一個先講。 同修:師父,你好! 師父:我很好啦。 同修問題:聽說菩薩圣誕日,所作任何功德增億萬倍,做善事功德億萬倍。如果我今天想供養(yǎng)佛法僧三寶,但明天是佛菩薩圣誕日,是否應該等到明天? 師父:這個應該去跳樓啦,還那么計較干嘛,對不對?那計較億萬倍,那不是被騙了嗎?不要那么計較,少億萬倍又怎樣?你業(yè)障那么大,多這億萬倍也無效啊。光他在這計較,業(yè)障就大了,你看福報還沒修,業(yè)障先造了。 同修問題:還有一個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么理解?那空又是什么? 師父:揍一頓就理解了啦,揍也是空,空也是揍。怎么理解?這個是不讀書亂問,叫他去看《心經(jīng)》,解空系列有個《心經(jīng)》,叫他自己去看。 同修問題:下面這個是:眾生從哪里來,為什么會有眾生?胎生、濕生等等,卵生、化生等的因緣是什么?我的第一個因在哪里? 師父:叫他去看《本體論》,看《本體論》再看《緣起論》,《緣起論》看好看《生命觀》。不讀書老愛問,“我從哪里來”都不問,你管眾生哪里來?對不對,你先疑情到“我從哪里來”去求證,當你知道“我從哪里來”以后,再講眾生從哪里來。自家著火了那不救火,還去管別人家,對不對?我家失火了,你也注意你家會燒哦。這不顛倒嘛,自己的事不管管別人。 同修問題:最后一個提問,實踐的過程中感到缺少指導和交流,平時有問題該怎么辦? 師父:自己捶兩下。 同修問題:他還說,拜菩薩,觀音菩薩可以嗎? 師父:不可以的話,拜誰嘛?這個都福報太大,一直想問人家,我們當時,你看我三十五年前學佛,沒有人可以問吶,去問誰?我就跟各位講,提著疑情,摸索,自己去解決問題,這叫真實行。你不要問人家,福報大就到處問人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么?我們當時問誰?對不對,那你要自己去解決問題啊,你自己不解決你的問題,你就想要隨便發(fā)問就好,發(fā)問是最不好的方法。 自己留著,什么叫“色”嘛,什么叫“空”嘛?“空”是什么?“色”是什么?你自己解決那答案就對了。那答案不一定對,不要緊,我要求證我的答案對不對,然后我再驗證對不對,然后我再超越,再無盡的超越,沒有對不對啊。 當你一年級的時候,你就懂得。有個小孩子問:“師父你知道為什么會下雨嗎?”我說:“下雨是天上……”“對,那為什么會有云?”哦,我又跟他講,云就是下了雨以后跑到天上去,所以水汽就變成云,哦,那云的問題就解決了。“啊,地上的水汽怎么會跑上去?”就變成這個問題了。所以當你了解到這個階段的時候,答案就是對的,可是到下一個階段,你自己會超越它,那你去超越就好了嘛。 那你就不要說“我十年前就這樣主張”,這個人十年來都沒有進步;有一個大德就喜歡講“我三十年前就這樣主張”,我跟你講他三十年來他一點都沒進步。知道嗎?所以自己真的想修行的人,帶著疑情去摸索,然后解決你摸索的時候所遇到的困難,那你就進步啦,答案就對啦。然后呢,帶著無盡的超越去超越自己。好啦,會長有事跟大家講。

  (普賢行愿品2011年七月昆明開示圓滿)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