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 緣起

  “時不我待。不要東張西看,老實一心念佛①”。這是印光法師生前在對弟子們種種開示中最多、也是最重要的開示之一。印祖為什么反復不斷地勸告吾等“不要東張西看,老實一心念佛”呢?

  一則他老人家深知,當今之人,欲于現(xiàn)生了生死大事者,舍凈土念佛一法,則絕無希望;二則凈土念佛法門是諸菩薩大士于千百年前,早已為吾遍研藏教,特地揀出天然妙法。他殊特超越,神妙難思,有大便宜;三則人生苦短。出息雖存,入息難保。一息不來,即屬后世。唯老實一心念佛,千穩(wěn)萬當。

(一)

  一、當今之人,欲于現(xiàn)生了生死大事者,舍凈土念佛一法,則絕無希望——印光法師在給黃智海和許熙唐居士的書信中反復提到:“末世眾生,根機淺薄,欲于教義禪宗,得真利益,甚難甚難。唯凈土法門,方可依怙②。”又說:“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yè)力之凡夫,現(xiàn)生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其余一切法門,皆須修到業(yè)盡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不了。若論業(yè)盡情空,現(xiàn)今恐舉世亦難得其一二。

  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則萬不漏一③。”他在為靈巖山寺四眾弟子開示時又詳細地介紹說:“佛在世的時候,十個人修行,就有九個可以成道。因為那時的人,天性淳厚,根機是很猛利的。到了后來,眾生的業(yè)障逐漸增加,根機也就漸漸的陋劣下來,再要和從前一樣,是不可得了。然在晉唐時候,還有這種仗自力可以了脫生死的人,但已是逐漸減少,越后越少的。到了現(xiàn)在,已沒有這樣的人了。如此看來,就曉得仗自己的力量去斷煩惱了生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此時如仍不自量力,要說大話,輕視這個念佛橫超法門,而去別修其他法門,那恐怕要了生死,就比登天還要更難了①。”印光法師舉例說:唐朝代宗大歷間有個圓澤禪師,能曉得過去未來,和有坐脫立亡的本領。可他仍不能了脫生死,逃避胞胎。何況我們具縛凡夫,一點本事也沒有,如果不念佛求生西方,要想了生死,是做夢亦做不到的。

  在給韓宗明,張宗善二居士的書信中,印祖又開示說:“近人多好立異,不肯做老實工夫,故有學禪宗相宗密宗者。此三法門,均不可思議,然均屬自力。密宗雖有現(xiàn)身成佛之義,而現(xiàn)身成者,究有幾人。莫道學密之人,不能現(xiàn)身成佛。即傳密宗之活佛,也不是現(xiàn)身成佛之人②。”《文鈔》中印祖曾多次提到民國時期諦閑法師的弟子顯蔭。此人極聰明,十七歲出家。后學密宗于日本,得密宗真?zhèn)鳎滞ㄅ_宗,已是顯密圓通之灌頂大阿阇黎。當時大都認為從彼受灌頂者,均以為可現(xiàn)身成佛,事實上,顯蔭死時很糊涂,咒也不能念,佛也不能念。

  印光法師說:“試觀顯蔭之死,遠不如愚夫愚婦。而顯蔭之所知,非愚夫愚婦所能企及,而愚夫愚婦之所得,又非顯蔭所能企及。故祈專志凈宗,勿被密宗現(xiàn)身成佛之語所動,F(xiàn)身成佛,乃理性,非事實。若認做事實,則西藏東洋之佛,不勝其多。如顯蔭自命得密宗正傳,而死時竟成一業(yè)識茫茫,無本可據(jù)之人。其已現(xiàn)身成佛矣,何又結果如是也③。”因此印光法師斷言:“當今之人,欲于現(xiàn)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此一法,則絕無希望矣④。”

  印祖慈悲,唯恐弟子們走錯路,未得其利益,反受其害。故進一步開示說:“我佛法門無量,總要量自己身分,擇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損也⑤。”并反復告誡弟子們:“當今修持,唯凈業(yè)最為第一。切勿聞禪之奧妙,教之淵深,密之奇特,而為之轉移①。”“不要聽人說何法,便修何法。今日張三,明日李四。口頭上說得天花亂墮,心地上絲毫也用不著②。”反而“令如來普度眾生之道,因此見異思遷而失之。致自己仍然在此娑婆世界,作生死輪回中人,可悲可痛。必專修凈行,即生了辦,庶可不虛此生此遇矣③。”

  二、凈土念佛法門是諸菩薩大士于千百年前,早已為吾遍研藏教,特地揀出天然妙法。他殊特超越,神妙難思,有大便宜——印光法師在給永嘉某居士的書信中,特別提到了凈土法門的源緣與殊勝。并反復強調了這個法門是諸菩薩大士于千百年前,早已為吾遍研藏教,特地揀出的天然妙法。勸告吾等不必再費神費力的去找別的妙法。他進一步詳細開示說:“凈土法門,釋迦彌陀之所建立也,文殊普賢之所指歸,馬鳴龍樹之所弘揚也,匡廬、天臺、清涼、永明蓮池蕅益之所發(fā)揮宣導,以普勸夫若圣若凡、或愚或智也。

  此諸菩薩大士于千百年前,早已為吾遍研藏教,特地揀出此不斷惑業(yè),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定出樊籠,至圓至頓,至簡至易,統(tǒng)攝禪教侓,而高出禪教侓,即淺即深,即權即實,殊特超越,天然妙法也。吾信仰佛祖,以古為師,豈不如親近今時知識之為愈乎!《華嚴》一經(jīng),王于三藏,末后一著,歸重愿王。華藏海眾,悉證法身,咸求往生,企圓佛果。吾何人斯,敢不景從。舍爾狂心,力行斯道。功德利益,當自證知。何待遍參,方為知法哉④!

  印光法師認為,凈土念佛法門的神妙難思之處,就在于他能夠普被三根。即使根機陋劣、未能業(yè)盡情空之人,只要真信切愿,老實一心念佛,臨終也能親蒙阿彌陀佛接引,帶業(yè)往生。已經(jīng)往生,生死大事了也。所以他稱贊念佛法門為至圓至頓,至簡至易,統(tǒng)攝禪教侓,而高出禪教侓,即淺即深,即權即實,殊特超越,天然妙法也。

  印光法師在他為《凈土篇》所寫的序言中開示說:“凈土法門,普被三根。最為契理契機。老實頭顓蒙念佛①,念到業(yè)盡情空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如來藏妙真如性,悉皆覿體②全彰。待至臨終,定登上品。其或根機陋劣,未能業(yè)盡情空。然以真信切愿,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之誠,必能與佛感應道交,親蒙接引,即得帶業(yè)往生。凈土之妙,妙在于此。不識此義,縱令參禪得髓,看教明心。倘有絲毫惑業(yè)未盡,仍然生死輪回不得出離③。”

  因此印祖認為,老實一心念佛,“即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較比大通家之卜度④思量,終日在分別中弄識神者,為益多多也。以故愚夫愚婦念佛,易得益。大通家能通身放下,亦易得益。若唯以義理是卜度者,則不得益,或反得病⑤。”所以《觀經(jīng)》上也稱贊至誠老實念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作道場,生諸佛家。”

  可惜“今人多不研究,或完全不知。故光常曰:凈土法門,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六道三乘之九法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jīng)俱闡,萬論均宣也。汝能信得及,許汝往生有分⑥ 。”“然此法門,甚深難測。雖經(jīng)諸佛本師交相勸信。而世之疑者,猶復甚多。良以此之法門,以果覺為因心,全體是佛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盡,非彼諸人智所能知故也。我輩凡夫,仰信佛言,依教奉行,自獲實益。若得聞此不思議法門,便是多劫深種善根,況信受奉行乎哉⑦。”所以印光法師力勸念佛行人說:凈土念佛法門,殊特超越,神妙難思,“有大便宜,快修快修⑧。”

  并懇切鼓勵:“若志誠懇切念佛,求生西方,無論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脫死。唯有不生信,不發(fā)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無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輪船過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①。印祖還為老實一心念佛的人打保票說:“古人謂西方極樂世界有一樂字,惜世人不能全身靠倒。深望至誠懇切修持去。吾保將來,成佛有分。勉之哉,勉之哉②。”

  三、人生苦短。出息雖存,入息難保。一息不來,即屬后世。唯老實一心念佛,千穩(wěn)萬當——有人說,印祖一生潛修秘證,貫通宗教,為什么每當?shù)茏觽儐柤暗阶诮躺系膯栴}時,他總是以“老實一心念佛”作為答覆?

  在《文鈔摘要序》中印祖有這樣回答:“有謂光禁錮人讀誦研究大乘經(jīng)論者,不知凡來光處求教者,或身羈俗網(wǎng)③,或年時已過。對此事務繁冗,來日無多之人。倘泛泛然令其遍讀研究,而不先將凈土法門之所以,令其徹底明了。其于種善根,明教理,則或有之。于即生了生脫死,或恐無有希望。以注重于讀誦研究,以期開悟而自證。不復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為事也。不知凡夫具足惑業(yè),欲仗自力,于現(xiàn)生中了生脫死,其難甚于登天。以故光不避譏誚,而攄誠④以告耳⑤。”

  又說:“有謂光禁人讀大乘經(jīng)者,此乃不知利害,妄充通家之所說耳⑥。”在給李覲丹居士書信中,印祖力勸該居士說:“禪宗,相宗,密宗,無一宗不好。然吾人以博地凡夫之資,欲于現(xiàn)生了百千萬劫難了之事,當籌度己力之大小以修。且莫妄充通家,此法尚未真得,又去鉆研他宗。致于此最易得益之事,反弁髦⑦視之。以致仍舊百千萬劫不能了耳。其不痛哉⑧!”印祖上述開示表明,他并非說他宗他教之不高深,不足學,而是擔心吾等根機不及、時間和心力不足,即生難了百千萬劫之生死大事,可謂慈悲心切也!

  凈業(yè)行人悉知,凈土法門的義理是,由于老實一心念佛即可獲得念佛三昧(大勢至菩薩念佛章: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由得三昧故,則一切智慧就不需要他求;又凈土法門是以念佛往生為是。由于老實一心念佛而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故,則一切諸行就悉在其中了。為什么定要苦研他宗他教,以分散精神、擾亂自己專修凈業(yè)呢?況且人生苦短:“出息雖存,入息難保。一息不來,即屬后世①。”而我佛法門無量,欲遍究諸宗,奈何我們的生命之短促是不可能辦到的。所以印祖才苦口婆心勸告吾等:不如攝萬念于一念,融諸行于一行,老實一心念佛,為千穩(wěn)萬當之無上第一妙法。

(二)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老實一心念佛呢?

  印光法師認為:一是要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真信切愿,求生西方;二是要向愚夫愚婦學習,把知識棄之東洋大海外。實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之行;三是要仰信諸佛諸祖誠言,以古為師。以《文鈔》所說為據(jù),按《文鈔》所說而行。

  一、要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真信切愿,求生西方——印光法師說:今之學佛者,真為了生脫死者有之,但偽者亦頗不少。他指出:偽者之一是“以佛法作門面,了不對治習氣?诳谡効,步步行有,如優(yōu)人作戲,苦樂悲歡,做得頗像,究其實,了無真情,皆假裝耳。”更有甚者,“彼以佛菩薩之言論,作迷惑世人劫奪財產等招牌。”印祖稱這種人為“插酒幌子賣毒藥,適足自辱自壞而已②。”偽者之二是好高務勝,見異思遷。欲求感應、欲求神通、欲求開悟,妄欲做大通家。

  這種人實則是不自量力、不知天高地厚。 凈宗行者,所當切戒。偽者之三是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印祖說,現(xiàn)今許多人,口說往生,心戀塵境。只將此超凡入圣,消除惑業(yè),成就凈念,作口頭活計,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來生福報之夢。印祖在分析這種人時告訴我們:“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無深信切愿,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不知希圖來世富貴,譬如仰天射箭,力盡則還,非但無益,且有損也。故念佛者,斷不可存福報之心,當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為了脫生死之妙法①。”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當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則可悲者,轉為可樂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大丈夫生于世間,事事無不預為之計。唯于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yè)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xiāng)。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②講求也③。”印光法師說:“倘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凈土法門更為難聞。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聞最難聞之凈土法門。敢將有限光陰,為聲色貨利消耗殆盡。令其仍舊虛生浪死,仍復沉淪六道,求出無期者乎。”然而欲求了生死之法,印祖告訴我們:“直須將一個死字,(此字好得很)掛到額顱上④。”真信切愿,老實一心念佛,無須另求妙法。印祖就是常將一個死字掛到額顱上。并常說:“學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yè)自成⑤”。

  二、要向愚夫愚婦學習,把知識棄之東洋大海外。實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之行——印祖在同張曙蕉居士書信來往中不止一次的勸告知識份子說:人生短促,“一息不來,即屬后世。此時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亦無用處。若不及早修持凈業(yè),待到此時,方知虛受此生。枉將宿生所種善根,盡消耗于之乎者也中矣?刹话г。凈土法門,貴乎實行。今既知之,當隨分隨力行之,方有實益。若但研究而不肯持佛圣號,以期近則消業(yè)障而增;,遠則出三界以登九蓮,則仍是文人習氣。有此習氣,欲真實了生死證無生之利益,實萬難萬難。果能發(fā)大菩提心,于公私之暇,實行愚夫愚婦老實念佛之行。則將來預會蓮池,親承佛記,皆可必得矣⑥。”

  他在給周群錚居士書信中開示:“須知了生死,愚夫愚婦則易。以其心無異見故也。若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婦工夫,則亦易。否則通宗通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婦之能帶業(yè)往生。凈土法門,以往生為主。隨緣隨分,專精其志,佛決定不欺人①。”又說:“念佛之人,勿自仗聰明智慧,須拋之于東洋大海外。不然,恐為所誤。故念佛一法,最好學愚夫愚婦,老實行持為要。俗言,聰明反被聰明誤,可不懼乎②。”象這樣的開示,在《印光法師文鈔》中多達幾十處。

  可見印祖深知,當今之學佛者,知婦者少之又少。故不厭其煩的勸告吾等要向愚夫愚婦學習,“不以其智自恃,猶然從事于仗佛慈力,求生凈土一門。”否則,“欲再追隨此日之愚夫,而了不可得。”印光法師還誠言相告:“非曰一切人皆須效我所為。若與我同卑劣,又欲學大通家之行為。直欲妙悟自心,掀翻教海,吾恐大通家不能成,反為愚夫愚婦老實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憐憫。豈非弄巧翻成大拙,騰空反墜深淵乎哉。一言以蔽之,曰自審其機而已矣③。”

  三、要仰信諸佛諸祖誠言,以古為師。以《文鈔》所說為據(jù),按《文鈔》所說而行——印光法師認為:“現(xiàn)今之世,謬亂已極。廢經(jīng)廢倫,無可救藥④。”“吾人當以諸佛諸祖為師,不以此種高人(指今人貢高我慢,藐視念佛法門者•編者注)為據(jù),則可即生蒙佛慈力,往生西方。否則,了生脫死,當在驢年⑤。”并反復提醒:“今之欲親近善知識者,須先知禪凈之所以。否則,十有八九,由善知識破壞凈土善根,尚自囂囂得意,謂得正法,良可痛嘆⑥。”印祖上述開示說明,當今之世對于佛法具有正知正見者,特別是對于凈土念佛法門具有正知正見者已是非常的稀少。故特別告戒吾等,千萬不要以當今所謂高人、所謂善知識所說為據(jù)。“吾仰信諸佛諸祖誠言,以古為師,豈不如親近今時知識之為愈乎⑦!”

  然欲仰信諸佛諸祖誠言,以古為師,即生蒙佛慈力,往生西方。印祖特別提醒并勸告吾等,以《文鈔》所說為據(jù),按《文鈔》所說而行,可以永無疑慮矣。

  例如他在給何槐生居士的書信中說:“欲知禪凈之所以然,非博覽禪凈諸書不可。即能博覽,倘無擇法智眼,亦成望洋興嘆,渺不知其歸著。是宜專閱凈土著述。然凈土著述甚多,未入門人,猶難得其綱要。求其引人入勝,將禪凈界限,佛力自力,分析明白,了無疑滯。語言顯淺,意義平實,為研古德著述之初步向導者,其《印光文鈔》乎。祈息心研究,當自知之①。”他在給馬舜卿居士的書信中又說:“《印光法師文鈔》,若過細看,則禪凈之界限,及所以然,并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利害得失,固已明若觀火,可以永無疑慮矣。但文不足觀,但取其有益于初機入道即已。

  最初從此入,已經(jīng)知其門路,再看古人所著,則固易為了然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無足廢人,當途指路,玉與行人,當不以粗厲殘廢見棄也②。”在給周大賚居士的書信中印光法師力勸吾等:“千祈守分,按光《文鈔》所說而行,勿入此種黨派中則不負宿世善根。汝果能本我所說而行,并以勸家中父母兄弟等,外面鄉(xiāng)黨朋友等,令彼同依《文鈔》所說而行,庶可令此智慧,普遍流通于遐邇。”印光法師實話實說:“汝且勿謂光乃一粥飯僧,所說者何能受持奉行欲學佛法。固有佛一代之經(jīng)論在,唯令人依《文鈔》行,豈不是棄大海而寶守一漚,翻成笑話。須知欲得佛法實益,當從要處著手。倘不知此義,氾濫研窮,只可作未來之善根,斷不能即生便得了脫。光之《文鈔》。非出自胸臆,乃宗佛祖經(jīng)論中要義,以淺顯之語言,而表章發(fā)揮之。若認作光說,便失卻來源矣③。”

  如此的慈悲、如此的坦誠,說得如此的明白。“諸佛度生,無越乎此。吾人何幸,得覯斯法;倘遇而不信,則失之須臾,沉淪永劫矣④!”

(三)

  恩師傳印法師十年前準我皈依時,就是如此的開示。他說:學佛要真為了生脫死而學。要了生脫死,當今唯凈土法門最為第一。然要知凈土法門之所以然,唯《印光法師文鈔》最為適宜。并囑咐我要以印光法師為師,好好閱讀、研究《文鈔》;要以《文鈔》所說為據(jù),以防所謂善知識破壞凈土善根;按《文鈔》所說而行,不要東張西看,老實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師父的這些開示,使我在多年的修學中深獲其益。同時也深深感到,當今之世學佛之人多多,但真為了生死學佛的人并不多;學凈土之人多多,但對于凈土念佛法門具有正知正見的人卻稀少;而能好好閱讀、研究《文鈔》,并以《文鈔》所說為據(jù),按《文鈔》所說而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也就是印祖所說的“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①”的重要原因。也是吾等只所以不能老實一心念佛的重要原因。倘若今之念佛人能正心誠意,以融通古今,善契時機的印祖為師,以《文鈔》所說為據(jù),按《文鈔》所說而行,老實一心念佛,臨終定能蒙佛接引,帶業(yè)往生,即生即能成辦生死大事。

  然而《印光法師文鈔》洋洋多達150萬言,(此指北京大方廣華嚴書局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實為一部濃縮的藏經(jīng)。雖無疑不釋,有問皆答,但大師的寶貴開示大都分散在各篇書信和文章之中,今人欲遍覽全文而得其要旨者,實非易事。特別是初機學佛者更是難得其緒,難窺全豹。故華嚴書局同仁們,為方便念佛人斷疑生信,解決念佛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使如此神妙難思、有大便宜之殊勝法門不至與諸有緣人失之交臂,在師父傳印法師親自關心和指導下,組織教內外部分大德及專家學者,在反復通讀《文鈔》原文的基礎上,精心梳理、揀別印祖對于凈土念佛種種問題的開示,細心分類編次為十二章,薈萃問答600余問。

  并在每問前后面加了要點提示和詳盡的注釋,題名為《一書在手如師相隨—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凈業(yè)行人如果在念佛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隨時隨地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印光法師也一定會給你滿意的回答。你也一定會在修學中體會到“一書在手 如師相隨”的妙用。

  本書蒙恩師傳印法師親自鑒定并賜序,使編輯同仁深受鼓舞。同時由衷感謝李家振大德、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領導、責任編輯以及杭州富陽華寶齋古籍書社黃曙輝先生為本書公開出版給予的支持與幫助。本書編輯過程中主要參與者:會心、王龍、七寶池、牛延峰、曲俊雅、弘濤、苑文越、侯玉榮、張順平等居士。

  本書所有功德當屬釋迦彌陀愿力、諸祖諸師及諸菩薩大士光照所賜。由于編者學識及修持淺薄,難免取舍得當,愿閱者諒之。并千祈有能力者多多閱讀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原文。無能力者則不妨仔細閱讀本書。只要致誠恭敬,老實一心念佛,必能體悟到人生的真諦和歸宿。在世做好人平安幸福;臨終蒙佛接引往生凈土,永恒快樂!南無阿彌陀佛!

菩薩戒弟子慧清謹撰

2010年3月25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