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名詞 >

【參禪】-參禪是什么意思

\

參禪佛教解釋)

  參禪是禪宗用以學(xué)人求證真心實相的一種行門。 參禪最要生死心切。和發(fā)長遠(yuǎn)心。若生死不切。則疑情不發(fā)。功夫做不上。若沒有長遠(yuǎn)心。則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個長遠(yuǎn)切心。真疑便發(fā)。真疑發(fā)時。塵勞煩惱不息而自息。時節(jié)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紅樓夢》中賈母訓(xùn)寶玉黛玉“不是冤家不聚頭”,那回提到參禪。“好似參禪一般,都低頭細(xì)嚼此話的滋味”

介紹

  極則事也。諸佛正法眼藏也。這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非思議之所到。達(dá)摩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若是個漢,直下承當(dāng),即為法王寵子。向去但隨緣銷舊業(yè),更勿作新殃。娘生鼻孔,不欠分毫;自己衣珠,何曾有失。原不需參也。

  參何禪?悟何道?

  這是禪宗專有名詞,禪與道有別。禪(梵語dhyana),又作禪那,馱衍那,持阿那。意譯作靜慮、思惟修習(xí)、棄惡、功德叢林(以禪為因,能生智慧、神通、四無量等功德)。寂靜審慮之意,指將心專注于某一對象,極寂靜以詳密思惟之定慧均等之狀態(tài)。

  禪有大乘、小乘、外道(梵語tirthaka)、凡夫所共修,然其目的及思惟對象則各異。禪及其他諸定,泛稱禪定。禪之類別頗廣,但不外乎有三種:一、世間禪。二、出世間禪。三、出世間上上禪。

  道(梵語marga)者其性質(zhì)亦類分廣泛,譬如迷界有六道,通稱六道法界,屬三界內(nèi)的世間法而言;悟界有四圣道,通稱四圣法界,屬出三界外的出世間法而言。

  道者,音譯作末伽。即至目的地之通路,或指踏行之道。

  俱舍論卷二十五云:道即通往涅槃之路,為求涅槃果之所依。

  準(zhǔn)此,道乃意謂達(dá)成佛教終極目的之修行法則。廣義而言,亦指趣向果之通路。

  大智度論云:有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等四種道,人天以十善(梵語dasakusala-karmani)、布施為道,而求人天之福樂;二乘以三十七道品(梵語bodhi-paksika)、而求涅槃;菩薩以三十七道品,六度波羅蜜為道,而求佛果。

  禪與道已略知一二,那么,參禪悟道是何意呢?這是禪宗欲令人人參悟佛性,以達(dá)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為宗的莊嚴(yán)術(shù)語。禪就是佛心,佛心是圣心,圣心是不生不滅之涅槃妙性。

目的

  參禪的目的在于明心見性!

先決條件

  參禪的目的,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實見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執(zhí)著,自性就是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為諸佛眾生所同具,無二無別,若離了妄想執(zhí)著,就證得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則就是眾生。只為你我從無量劫來,迷淪生死,染污久了,不能當(dāng)下頓脫妄想,實見本性,所以要參禪。因此參禪的先決條件,就是除妄想。

  妄想如何除法?釋迦牟尼佛說的很多,最簡單的莫如「歇即菩提」一個「歇」字。禪宗由達(dá)摩祖師傳來東土,到六祖后禪風(fēng)廣播,震爍古今。

  日來常有禪人來問話,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了此一心,本來是佛,直下無事,各各現(xiàn)成,說修說證,都是魔話。達(dá)摩東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眾生都是佛,直下認(rèn)得此清凈自性,隨順無染,二六時中,行住坐臥,心都無異,就是現(xiàn)成的佛,不須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為,不勞纖毫言說思惟。所以說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眾生,如果不甘長劫輪轉(zhuǎn)于四生六道,永沈苦海,而愿成佛,常樂我凈,諦信佛祖誡言,放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個個可以立地成佛。諸佛菩薩及歷代祖師,發(fā)愿度盡一切眾生,不是無憑無據(jù),空發(fā)大愿,空講大話的。

  上來所說,法爾如此,且經(jīng)佛祖反復(fù)闡明,叮嚀囑咐,真語實語,并無絲毫虛誑。無奈大地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迷淪生死苦海,頭出頭沒,輪轉(zhuǎn)不已,迷惑顛倒,背覺合塵。猶如精金投入糞坑,不惟不得受用,而且染污不堪。佛以大慈悲,不得已說出八萬四千法門:俾各色各樣根器不同的眾生,用來對治貪嗔癡愛等八萬四千習(xí)氣毛病。猶如金染上各種污垢,乃教你用鏟、用刷、用水、用布等來洗刷琢抹一樣。所以佛說的法,門門都是妙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只有當(dāng)機(jī)不當(dāng)機(jī)的問題,不必強(qiáng)分法門的高下,流傳中國最普通的法門為宗、教、律、凈、密,這五種法門,隨各人的根性和興趣,任行一門都可以,總在一門深入,歷久不變,就可以成就。

  宗門主參禪,參禪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參透自己的本來面目,所謂「明悟自心,徹見本性」。這個法門,自佛拈花起,至達(dá)摩祖師傳來東土以后,下手工夫?qū)矣凶冞w。

  在唐宋以前的禪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師徒間的傳授,不過以心印心,并沒有什么實法。平日參問酬答,也不過隨方解縛,因病與藥而已。

  宋代以后,人們的根器陋劣了,講了做不到,譬如說「放下一切」、「善惡莫思」,但總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惡,到了這個時候,祖師們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辦法,教學(xué)人參公案。初是看話頭,甚至于要咬定一個死話頭,教你咬得緊緊,剎那不要放松,如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一處,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制萬念。這實在是不得已的辦法,如惡毒在身,非開刀療冶,難以生效。

  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后來專講看話頭,有的「看拖死尸的是誰」,有的「看父母未生之前,如何是我本來面目」,晚近諸方多用「看念佛是誰」這一話頭。其實都是一樣,都很平常,并無奇特。如果你要說看念經(jīng)的是誰,看持咒的是誰,看拜佛的是誰,看吃飯的是誰,看穿衣的是誰,看走路的是誰,看睡覺的是誰,都是一個樣子,誰字下的答案,就是心。

  心即性,即覺,即佛,無有形相方所,了不可得,清凈本然,周遍法界,不出不入,無往無來,就是本來現(xiàn)成的清凈法身佛。

  昔高峰祖師云:「學(xué)者能看個話頭,如投一片瓦塊在萬丈深潭,直下落底,若七日不得開悟,當(dāng)截取老僧頭去!雇瑓,這是過來人的話,是真語實語,不是騙人的誑語啊。

  「看念佛是誰」呀,「照顧話頭」呀,看來看去,參來參去,與話頭東西背馳,哪里會悟此本然的無為大道呢?如何到得這一切不受的王位上去呢?金屑放在眼里,眼只有瞎,那里會放大光明呀!可憐啊可憐啊,好好的兒女,離家學(xué)道,志愿非凡,結(jié)果空勞一場,殊可悲憫!

  古人云:「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修行悟道,易亦難,難亦易,如開電燈一樣,會則彈指之間,大放光明,萬年之黑暗頓除;不會則機(jī)壞燈毀,煩惱轉(zhuǎn)增。有些參禪看話頭的人,著魔發(fā)狂,吐血罹病,無明火大,人我見深,不是很顯著的例子嗎?所以用功的人又要善于調(diào)和身心,務(wù)須心平氣和,無罣無礙,無人無我,行住坐臥,妙合玄機(jī)。

  在話頭參究中,擺脫十種病痛的方法

  知解是指這樣或那樣思量的心,用頭腦和知識來理解、分別、判斷的作用。我們的意識是被相對的分別意識籠罩著,所以比較、對立、糾紛,不僅使別人受傷,也使自己受傷。

  知解是產(chǎn)生徹底歪曲知識的錯誤知識的方式。但是在話頭修行當(dāng)中,人們往往不對話頭起疑心,而以心來思量話頭,所以參話頭也無法得到覺悟。這時知解就成為病痛,妨礙了開悟。

  在《書狀》中,大慧禪師以無字話頭為例,對知解說明了十種病痛。禪修者參“佛陀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但趙州禪師為什么說無呢?”而開悟,這就是話頭的要意。

  下面一一介紹對話頭[1]  而言的十種病痛。

 、 不得作有、無的知解

  這是說參‘無字’話頭時,不要思量“狗子有佛性”或“沒有”。因這么思量的瞬間,就不可能會有進(jìn)一步的發(fā)展。

 、 不得作道理的知解

  這是指不要以為話頭里含有什么玄妙的道理。參話頭時,根據(jù)特別的理論基礎(chǔ),來做這樣、那樣的解釋分別,這是錯誤的。

  ③ 不得向意根下思量

  參禪時,不得以思維思量來找出答案。

 、 不得向揚(yáng)眉瞬目處著根

  這是指對祖師所顯現(xiàn)的特別行動,即揚(yáng)眉瞬目等動作,不要用知解來賦予任何意義。

 、 不得在文字上作活計

  要疑心善知識給的話頭,但不得執(zhí)著于話頭上的詞句,在語言文字上這樣、那樣地分別或思量。

 、 不得飏在無事甲里(不要陷入于空白狀態(tài)中)

  說要空出心,所以休息休息,在無事寂靜的地方不參話頭而呆呆地坐著,也是病痛。不參話頭,也不做任何日常的事,只陷入于寂靜的境界,這樣不行。

 、 不得向舉起處承當(dāng)

  這是不對話頭生起懇切疑心,只想以意識來了解話頭的病痛。

 、 不得引證文字

  不得引用經(jīng)典或語錄等的文字,來對話頭作這樣、那樣的舉證。

 、 不得作真無會

  這是批評存在超越有、無的無的觀念。

 、 不得持有待悟之心[1]

  這是不要拿著分別意識等待覺悟的意思。不得有心、有意識地求覺悟,這么有意識地等待覺悟的修行叫做“待悟禪”。

  有意識地等待覺悟,那就等于否定自己本來佛。此外,因為有意識地等待覺悟,所以擁有這種知解的心對邁向真理之路造成障礙。將自己視為迷惑的存在,思量并等待覺悟,這仿佛用迷惑求覺悟,因此即使修行無數(shù)劫,也決不能得到覺悟。

  佛陀說“要覺悟的這個心將帶來痛苦。”。

  大慧禪師也多次強(qiáng)調(diào)說,不要拿著有意圖的心等待覺悟。慧諶禪師強(qiáng)調(diào)‘信心’作為克服待悟禪的方法。那不是圣人和凡夫之別,而是相信都站在同等的本份之處。這不是將信將疑的信心,而是可以通過決定性的信心、克服等待覺悟的心。須知,覺悟的世界不在遙遠(yuǎn)之處,而是在我看、聽、行動的這個地方。

  參禪這一法,本來無可分別,但做起功夫來,初參有初參的難易,老參有老參的難易。

  初參的難處在什么地方呢?

  身心不純熟,門路找不清,功夫用不上,不是心中著急,即是打盹度日,結(jié)果成為「頭年初參,二年老參,三年不參」。

  易的地方是什么呢?

  只要具足一個信心,長永心和無心。

  所謂信心者,第一信我此心、本來是佛,與十方三世諸佛無異;第二信釋迎牟尼佛說的法,法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

  所謂長永心者,就是選定一法,終生行之,乃至來生又來生,都如此行持,參禪的總是如此參去,念佛的總是如此念去,持咒的總是如此持去,學(xué)教的總是從聞思修行去。任修何種法門,總要以戒為本。果能如是做去,將來沒有不成的。

  溈山老人說:(若有人能行此法),「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又永嘉老人說:「若將妄語誑眾生,永墮拔舌塵沙劫」。

  所謂無心者,就是放下一切,如死人一般,終日隨眾起倒,不再起一點分別執(zhí)著,成為一個無心道人。

  老參的難易如何呢?

  所謂老參,是指親近過善知識,用功多年,經(jīng)過一番鍛煉,身心純熟,理路清楚,自在用功,不感辛苦。

  老參上座的難處,就是在此自在明白當(dāng)中停住了,中止化城,不到寶所。能靜不能動,不能得真實受用,甚至觸境生情,取舍如故,欣厭宛然,粗細(xì)妄想,依然牢固。所用功夫,如冷水泡石頭,不起作用。久之也就疲懈下去,終于不能得果起用。老參上座,知道這個困難,立即提起本參話頭,抖擻精神,于百尺竿頭,再行邁進(jìn),直到高高峰頂立,深深海底行,撒手縱橫去,與佛祖覿體相見,困難安在?不亦易乎。

  話頭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間內(nèi)外,亦在中間內(nèi)外,如虛空的不動而遍一切處。所以話頭不要向上提,也不要向下壓;提上則引起掉舉,壓下則落于昏沈,違本心性,皆非中道。

  大家怕妄想,以降伏妄想為極難。我告訴諸位,不要怕妄想,亦不要費力去降伏他,你只要認(rèn)得妄想,不執(zhí)著他,不隨逐他,也不要排遣他,只不相續(xù),則妄想自離。所謂「妄起即覺,覺即離妄」。若能利用妄想做功夫,看此妄想從何處起,妄想無性,當(dāng)體立空,即復(fù)我本無的心性,自性清凈法身佛,即此現(xiàn)前。究實言之,真妄一體,生佛不二,生死涅盤,菩提煩惱,都是本心本性,不必分別,不必欣厭,不必取舍,此心清凈,本來是佛,不需一法,哪里有許多啰嗦——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