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二十九)從因果的觀點來研究忍辱

  (二十九)從因果的觀點來研究忍辱

  相信凡是接觸過佛法的人,都知道‘因果’這個名詞,也都知道‘善因會生善果,惡因會結(jié)惡果’。但是,‘因’如何‘生果’?要多久才結(jié)成果?‘因’是不是一定會結(jié)成‘果’?一樣的‘因’會不會生出不同的‘果’?這許多自然界復雜的現(xiàn)象,要完全了解清楚,可也不是頂容易。

  今天我想趁這個機會和各位先將‘因果’搞清楚,因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有了這個基礎(chǔ),然后再來研究忍辱。

  因緣果報

  各位大概都已經(jīng)知道,有一尊一人多高的千年古觀音像最近降臨莊嚴寺。這尊古觀音像,不知道是那一個年代,從他的故鄉(xiāng)中國大陸,被人搬運到海外來,而且一定經(jīng)過了許多的兵災磨難,因為他被一位歐洲的丹麥人運到紐約的美國雕刻家 PAUL。遥眨模桑巍〉募視r,已是一堆支離破碎的形像。這位丹麥人留下了他進出口公司的電話及住址,請。遥眨模桑巍」纼r修理。據(jù)。停遥遥眨模桑巍≈v,他接下來之后,才知道這是一件和西方藝術(shù)品完全不同的東方古代雕刻人像。他那時才二十九歲,自己知道經(jīng)驗不夠,也缺乏參考資料,所以想請丹麥人將這堆東西取回去。可是幾次根據(jù)他留下來的電話及住址,都無法找到這位丹麥人,也從此不見他再來。這位年青的藝術(shù)家只好將這堆支離破碎的身體和手足擱置在他家的小閣樓。這樣一等,竟等了六十三年。

  六十三年過去了,一直到一九九一年的十一月,他知道附近有一所東方人的莊嚴寺,正在塑造一尊大佛像,MR.RUDIN 以九十二歲的高齡,扶著手杖,和八十七歲的夫人同來參觀。這是他初次來莊嚴寺,看了陳教授剛塑成的大佛頭部,嘆為觀止;厝ズ,即將那尊古佛的照片寄來,并表示愿意出讓,我們?nèi)ズ狻?墒撬×耍文?一九九二年)一月逝世,遺言夫人將此尊古佛像捐贈莊嚴寺。他說:‘我將這座東方的古代藝術(shù)品,保管了六十多年,雖然自己不能修復,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找到了能修復古佛的人,及應該是這尊佛安身的場所,我心中很高興,我任務已了,可以走了。’

  各位,現(xiàn)在我請問各位一個問題:

  以觀世音菩薩的廣大神通之力,為什么這尊木雕觀音像,要在閣樓中等上六十三年之久,才再被修復,繼續(xù)受人供養(yǎng),來度我們這些眾生呢?

  ‘因為六十三年之后,緣才具足成熟。’──(聽眾答)

  您們說得很對,F(xiàn)在我們引進了一個新名詞,叫做‘緣’。而且我們看到,‘因’要有‘緣’才能結(jié)成‘果’。在這尊觀音像的例子中,什么是‘因’呢?

  丹麥人將一堆支離破碎的人像,送到 RUDIN 家中是‘因’。

  什么是‘果’呢?

  陳教授將這尊晚唐時代的古觀音像修復,供在莊嚴寺是‘果’。

  什么是‘緣’呢?

  如果缺了它,就不能結(jié)出如是的‘果’的是‘緣’,F(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那些是這尊古觀音像例子中重要的‘緣’?

  很明顯的,如果 MR.RUDIN 沒有活到九十二歲已早去世了,這個因就不可能結(jié)出現(xiàn)在的果。仔細想一想,只差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可以說是千鈞一發(fā)!

  如果。停遥遥眨模桑巍〔坏角f嚴寺來看大佛像的塑造;或者來得太早,只要早五天,大佛頭尚未塑成;或者看了不滿意陳教授的手藝,他就不會起‘付托有人’的觀念,這個因也就不可能結(jié)出現(xiàn)在的果。

  如果在閣樓中雖然已經(jīng)等了五十年,但是,如果沒有中國人來興建莊嚴寺;或者雖然有寺,但是沒有建大佛,也沒有像陳長庚這樣的第一流雕刻藝術(shù)家,那么即使。停遥遥眨模桑巍】粗羞@個場所,我們恐怕也不敢接受這堆支離破碎的木塊而結(jié)出現(xiàn)在的果。

  如果陳教授不從中國大陸到美國來探親;雖然也許有另一位藝術(shù)家來替代陳教授的角色,不過他所修復出的觀音像,不可能是現(xiàn)在各位所看到的果。

  經(jīng)過這樣分析之后,各位可以看到這些緣都是何等的微妙,都是差不得一點。更何況這里面還有許多同修捐款的緣;很多同修提供參考資料的緣;找到眼珠的緣;找到手臂的木料的緣;如是如是,眾緣聚合,這個因,等了六十三年,才結(jié)出現(xiàn)在這個燦爛莊嚴慈悲的果!各位,您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福報,相信自己是何等的幸運,您說對不對?

  從這個古觀音像的例子中,我們得到兩個結(jié)論:

  (一)‘因’要有足夠的‘緣’,才能成熟結(jié)果,并沒有一定多久的時間。

  (二)‘因’可以因不同的‘緣’,而結(jié)出不同的‘果’。

  各位,這兩個結(jié)論十分重要,因為有這兩個結(jié)論,您才有可能使過去世的惡因遲遲不成熟,而使善因先行成熟;也可以使過去世的惡因原本可能結(jié)的果,予以改變;或者將過去世的善因,結(jié)出更美滿的果。您說:‘不可能吧!’我說:‘這是可能的。’

  讓我來引用《金剛經(jīng)》中佛說的一段經(jīng)文:‘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jīng),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yè),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yè)則為消滅,當?shù)冒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

  現(xiàn)在我將這段經(jīng)文的意義,以過去世、現(xiàn)在世、未來世的三世情況來分析,各位請看,此人他在──

  (一)過去世:(甲)有極重的惡因,造了應墮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惡因。(乙)一定也有善因,否則他不可能今世還在人道,而且得聞《金剛經(jīng)》,并且能受持讀誦。

  (二)現(xiàn)在世:(甲)他受持讀誦《金剛經(jīng)》。受持讀通并不是隨便念念,‘受持’不但要明白了解經(jīng)義,而且要堅信不疑。所以這位善男子或善女人,他一定是位持戒修福的人,否則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他不可能對《金剛經(jīng)》的經(jīng)義,生起信心。且能精進,時時讀誦。(乙)為人輕賤,可以分狹義和廣義來說,以狹義簡單的講,即是被人侮辱、誹謗、惡意批評、謠言破壞名譽等。廣義的說,凡受到一切困擾不如意事、痛苦、破財、拂逆的事都可以包括在內(nèi)?傊巳嗽诂F(xiàn)在世是忍受了被人侮辱或拂逆的遭遇,并沒有對對方有所反擊,所以為人輕賤已是事實,因此佛說‘以今世人輕賤故’。

  (三)未來世:(甲)先世的極重惡因已經(jīng)消滅。(乙)當?shù)贸蔁o上正等正覺的果,即能成佛。

  現(xiàn)在讓我將以上的分析再總結(jié)一下,歸納成下面幾點:

  (一)這個人過去造了極重的惡因,但也有得聞《金剛經(jīng)》的善因。這些因都在等待足夠的緣,才能成熟結(jié)果。

  (二)今世他持戒修福,因而受持讀誦《金剛經(jīng)》,努力于培植善因的緣,不做助長惡因的緣,因此善因迅速成熟,而應墮惡道的惡因,則因為緣不具足,不能結(jié)出墮三惡道的果。

  (三)可是他還是有些助長惡因的緣,所以這些應該墮惡道的因,已顯露出一點將要成熟的現(xiàn)象,所以被人輕賤,幸而他已能持戒修福,受持讀誦《金剛經(jīng)》。所以經(jīng)中說‘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yè),則為消滅’,‘以今世人輕賤故’,是說,他雖受人侮辱、訕謗,或雖然有破財、生病等困擾,可是他能安心忍受,不起怨恨心,不起嗔怒心,不起報復心。換句話說,他能不生起可以助長惡因的緣,因此他過去世種下極重的惡因,沒法滋長成熟。

  (四)而且他因受持讀誦《金剛經(jīng)》,深信實相,所謂‘心若空時罪亦亡’,我相已淡,那過去世的極重惡因,結(jié)成一點‘為人輕賤’的小果,也就此消滅。不但如此,而且奠定了未來成佛的基礎(chǔ)。

  講到這里,各位同修大概已經(jīng)明白,我為什么要講前面這么一大段。

  因為佛所舉的這個‘為人輕賤’的例子,正是我們所要研究的‘忍辱’里的‘辱’。而這位善男子或善女人,能不起怨恨心、嗔怒心、報復心即是‘忍’。所以‘忍’即是避免造助長惡因的緣。

  各位,佛的這個例子,不但加強了我們前面的兩個結(jié)論:(一)‘因’要有足夠的‘緣’,方能成熟而結(jié)‘果’,及(二)‘因’可以因不同的緣,結(jié)出不同的‘果’,而且強調(diào)了‘緣’的重要性。因為‘受持讀誦《金剛經(jīng)》’是滋長一切善因的緣,‘不起嗔恨報復之心’是避免助長一切惡因的緣,于是善因迅速成熟,智慧日益增長,而惡因則遲遲無法成熟,終于結(jié)個小果,就此消滅。

  忍辱

  有了上面對因、緣、果的相互關(guān)系的了解后,現(xiàn)在我們進一步來研究,什么是佛法中的‘忍辱’。

  為解釋方便起見,我將忍辱分為四種層次。

  為了容易記得起見,我將第一層次叫做‘強迫忍辱’。

  強迫忍辱的意義是,實在忍無可忍,但又不得不忍,否則只有死路一條。在中國不幸的文革時代,這類例子不勝枚舉。不知多少人遭遇到所謂的亂戴高帽子的罪名,種種難以忍受的侮辱,種種無所不用其極的虐待,可是被害的人若一反抗,不是被殺,即是自殺。這種忍辱是表面上的強迫忍辱,而其內(nèi)心,往往是十分的怨恨嗔怒,只是不敢發(fā)作而已!各位,可悲的是這種強迫的忍辱,會造成極大的助長惡因的緣。又因為害他的這批搞文革的人,也種了極重的惡因,于是造成怨怨相報,無有了期。

  從因果的觀點來看,強迫忍辱是最危險也是最悲哀的境遇。

  第二層次,我名之為‘勉強忍辱’。一般人通常都在這個層次之中。所謂‘勉強忍辱’,就是說,在普通的情況下,并不忍辱。若有受人侮辱的情形,即使是極小的事情,也會引起反感的破口相罵,甚至于動手記恨。只有在特種情況下才忍辱,譬如,在上司面前,不得不低聲下氣;或想要做成這筆生意時,總得忍一口氣;或者在不好意思的場合下,就噤著嘴不響,而心里還在嘰哩咕嚕的,這種都是勉強忍辱。勉強忍辱還是在造成助長惡因的緣!而可嘆的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連勉強忍辱都不多,往往是任性地發(fā)脾氣,有時一件芝麻小事也可以弄得拍桌破口大罵,可以造成滋長惡因的重要助緣!

  第三層次,我叫它為‘明理忍辱’。這一層次是明白了因、緣、果的關(guān)系和道理之后,知道要忍辱;明白了如果不忍,將會造成助長惡因的緣的道理而忍辱;明白了忍辱表面上看來是吃虧,而實際上是對自己大有好處的道理而忍辱。這樣的忍辱,不但不會造成助長惡因的緣,而且可以做到將侮您的人當作善知識看,當作恩人看,由此更建立了滋長善因的緣。所以佛經(jīng)里說‘忍有無量功德’。各位,明理忍辱頂要緊的一點是,并非只是外表上的忍,而內(nèi)心的明理,內(nèi)心自發(fā)的忍受,懷恨嗔怒的心不生起的忍。從明理忍辱再進一層,即達到我想介紹給各位同修的最高目標──第四層次。

  這一層次,本無可名,姑且稱為‘無相忍辱’。這是根據(jù)《金剛經(jīng)》中,佛說他前生被歌利王解割身體時,他沒有嗔恨,因為他已沒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所以名為無相忍辱。各位,什么是無相忍辱呢?要忍辱而自己沒有‘在忍辱’的觀念,要忍而‘不自覺為要忍’,要根本心中‘沒有我在被辱’,也‘沒有我在忍辱’的觀念,這才叫無相忍辱。沒有四相,本性如如,自然談不到造助長惡因的緣,這是我們學佛的應該建立的理想。這也叫做‘忍辱波羅密多’。

  各位,我們誰也沒法知道,從無始以來,所造的無數(shù)惡業(yè),無數(shù)善業(yè),究竟有多少留藏在我們的八識田中。這些善惡的種子,都在等待有足夠的緣來使之成熟。如果我們希望善因先成,惡因能遲遲或頂好永遠不要成熟,很明顯的,今世我們最應該努力的,就是做能滋長善因的緣,而不要造助長惡因的緣。若希望善因快快成熟,多多成熟,就得隨時隨地,抓住機會,盡量做各種可以滋潤一切善因的緣,而盡量避免做可以助長惡因的緣。

  忍辱只不過是許多機會中的一種。在我們?nèi)粘I钪校鹦膭幽,都在造緣,若處之得當,則成善緣;若處之不當,便成惡緣。是善是惡,往往是差之毫厘,卻失之千里。而什么是滋長善因的緣呢?什么又是助長惡因的緣呢?這就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說得周全的,這要各位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自己去體驗。做為今天的結(jié)束語,概括的講,我可以引用佛經(jīng)中常提到的貪、嗔、癡、慢、疑,都是助長惡因的緣;戒、定、慧、六度、十善道則是滋潤善因的緣。愿和各位同修常常互相警惕勉勵,共同走上消除惡因,成熟善因的正路。謝謝各位。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六日講于紐約大覺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