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數(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shù)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四十七)

孝為至道之法

  “孝”能讓我們永遠處在感恩的積極狀態(tài)行菩薩道,同時也能徹底的放下消除我們的三毒。因此我們不要小看了它。古圣先賢為何用這個“孝”代表“教”,不是沒有道理的,只是我們體會不深而已。不管是從儒家傳統(tǒng)文化思想來說,還是用佛教緣起性空的道理來解釋,孝都有非常重要的教化作用。現(xiàn)在用佛教最根本的緣起性空的思想,把這個孝和教怎么樣跟我們人生的苦和樂掛鉤的原因所在講了,希望大家不要小看了傳統(tǒng)文化,也不要小看了菩薩戒經(jīng)里講的“孝為至道之法”。

為什么說“孝”是至高無上之道?

  因為它是天然的,不需要觀想。有的人問:“師父,我坐在這里不知道想什么?”這本來就是天然的恩德,難道還需要觀想嗎?不需要講遠的,就是我們的這個身體都是父母那里來的,能明白這個理念,你的“我執(zhí)”觀念就會大大的減少。我們執(zhí)著最重的就是對色身的執(zhí)著。是不是?認為這個色身是“我”。其實我們講這是“五蘊”,五蘊——色、受、想、行、識,要打破對五蘊的執(zhí)著就是要從色身開始下手。

  色身是從父母處來的肉身,狹義來說父母就是我們?nèi)馍砀改。明白這點,可以幫助我們破除最難破的對我的身體執(zhí)著。如果把父母擴大至所有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這樣心量就更大,破除執(zhí)著的力量也更強。菩薩戒經(jīng)言:“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七支法發(fā)菩提心里其中一條:“一切眾生都是我的父母(生生世世無不從之受之),”從這簡單的認知上的轉(zhuǎn)變就能幫助我們?nèi)コ系K。

  最后我們簡單的對《心經(jīng)》這段話作個總結(jié)。“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對這個我們怎樣體會呢?我們說在真空實相里本來是絕對平等的,是本來沒有生滅的,沒有垢、凈可言。因為我們眾生迷惘無知,妄生執(zhí)著。所以在這些虛妄的相里,以為緣起就是生。

  不僅我們的肉體是因緣所生,我們現(xiàn)前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緣所生。如現(xiàn)前我們聚在這里上課,有講課的法師,有聽課的信眾,還有教室、座椅、電力等種種因緣聚在一起,才有上課這一過程的存在。我們說是上課講法,實際都是緣聚緣散,因緣所生法。若然缺了聽課的人不行,缺了講課的法師也不行,就是人都有,但是沒電了,教室里漆黑一片,這個課也沒法開展。

  都是緣起法,是我們緣聚妄見而生,緣散妄見為滅,實際都是一個假相。實際并沒有真正的生,也沒有真正的滅。隨惡緣之熏染妄計為垢,隨著善緣的熏染妄計為凈。

  如果你開悟了,妄計心性得到了什么東西?迷茫的時候,“哎喲,我們的心性有缺少部分呢”,又妄計為減。如果我們用般若智慧觀照就會發(fā)現(xiàn),用空觀來觀照,就見真諦,見一切法不生,用假觀來觀,見俗諦不滅。如用中觀來看,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因此,《心經(jīng)》的這段話怎么解釋呢?

  做個簡單的總結(jié),供大家作參考。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舍利弗是佛陀弟子,這些五蘊是諸法空相,實際諸法是一切法,它的現(xiàn)象雖是虛妄,然其本體是真空實相。一切法的本體是真空實相,在真空實相里本來沒有所謂的緣聚而生,只是因緣條件的和合,并沒有這個生那個生,也沒有所謂緣盡而滅,也沒有所謂的出障為凈,隨染為垢。悟的時候沒有得到什么,迷的時候也沒有減損什么,我們的真空實相并沒有增、減。悟時以為增,或迷時以為損減,乃虛妄之相。所以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jīng)》的大智慧(147)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