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般若凈土中道實相菩提論
- 觀經四帖疏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毗婆尸佛經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
- 凈土修學導引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百喻經》原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大方廣佛華嚴經》原文
- 凈土探微
- 彌勒凈土論【松本文三郎 著】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慈悲道場懺法
- 大乘無上續(xù)論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佛說七佛經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般泥洹經原文【西晉 白法祖譯】
- 般泥洹經
- 中阿含經
- 佛說千佛因緣經
- 《賢劫經》原文
- 安樂集
- 歧路指歸
- 清蓮飄香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凈土風光
- 念佛速證菩提心要
- 了然法師:入香光室
- 思歸集
- 導歸凈土
- 印光大師文鈔
- 李濟華居士遺集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八關齋戒淺釋
(一)八關齋戒的意義和為什么要受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是佛陀為在家弟子制定的暫時出家修行的戒律和齋法。因為在家人俗務忙碌,無暇修行。佛陀悲憫,為讓他們過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凈生活,種出世善因;又能適應在家生活的特點,所以制定在家人的出家戒,即八關齋戒。當然,出家人為使自己的戒行真正做到清凈,也應該受持。
“八”指八條戒律,即“八戒”。“戒”有止惡防非的作用,是法身慧命的“護身符”。“齋”指不非時食,即過午不食。“齋”有凈化身心,遠離妄想的作用。“關”指關閉,即關閉眾生生死之門。因為眾生生死的關鍵就是淫欲與飲食。淫欲是生死的根本,飲食是生死的助緣。飽暖思淫欲,為了抑制淫欲心,所以要持齋。這便是八關齋戒的意義和重心所在。
八關齋戒可以在佛前自受,就是將《受八關齋戒法》(見附錄)一文至誠讀誦一遍,即算受戒,不必去寺廟。時間方面,六齋日中,假若有事,可提前或移后。泰國法身寺為方便居士,在每周星期六清晨受八關齋戒,讓受戒人在寺院過一日一夜清凈的修行生活,效果非常好。如果已受菩薩戒的居士,按《居士菩薩戒》規(guī)定,每月六齋日(農歷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應受八關齋戒。
(二)八關齋戒的內容
八關齋戒,包含五戒和沙彌十戒(十戒僅多一不持銀錢戒)。受持五戒,雖可不墮三惡道,成為人天道善人,但不能了生死,出輪回。而受持八戒則可出離生死輪回;受持八關齋戒,兼修定慧,可證四羅漢果;受持八關齋戒,念佛發(fā)愿往生極樂世界,得中品中生。
八戒的內容(戒相)如下:
一、不殺生。在家學佛,首重殺戒。在家中殺生,家庭變?yōu)闅?冤魂不散,難保平安。也不能“點殺”(指定叫商販殺)。如目前不能長素,可吃花素,為培養(yǎng)悲心,可買現成肉吃。殺生的惡報最可怕,現前的花報往往是疾病纏身或短命;死后的果報,常墮惡道中。
二、不偷盜。不與而取叫偷盜。凡是未給與你的錢財,不管用什么手段把它變?yōu)樽约旱?都是犯盜戒。從因果律講,種布施因,獲財富果;種偷盜因,獲貧困果。
三、不非梵行。“梵行”是凈行,“非梵行”是不清凈的行為,指淫欲。五戒只禁“邪淫”,在家居士夫妻生活,不算犯戒。而這里要求的是出家人的戒,即是“不淫”。但只限于每月六齋日,并不難做到。這是種出世善因,是關閉生死之門!楞嚴經》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意為淫欲心不清除干凈,不可能超出六道輪回。宣化上人宣講十二因緣時說,無明就是指淫欲心,以無明為緣(條件)而產生行,行就是男女的性行為。中陰身投胎,正是這一念淫欲心造成的。八戒中的“不淫”含有很高的要求!斗鹫f齋經》說:“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如來),無淫,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為邪淫,心不貪色,如清凈戒,以一心習。”這是要向佛看齊,起一念淫心,持齋便不清凈。因為要求高,所以,雖僅一日一夜而功德極大。在家受持八關齋戒,夫妻宜分房,分床,以保持三業(yè)清凈。
四、不妄語。包括四項:(1)妄語:大妄語如妄言自己開悟,希圖名聞利養(yǎng),死后必墮地獄,懺悔也無用;其次為謀私利而妄語欺人,也是自種惡因,終受惡報。此外,方便妄語是有條件的,必須是利人利物而不是利己。例如你在山上看見一只野兔跑過,后面打獵人追來,問你野兔的去向,分明野兔往西跑,你告訴他往東跑的。象這樣目的是在護生,便是方便妄語。(2)惡口:用惡毒語言咒罵別人。這是自種惡因,將自食其果。(3)兩舌:說翻弄是非,挑撥離間的語言,特別是說四眾(在家,出家二眾)過失,居士菩薩戒列為重戒。更應重視。(4)綺(音奇)語:指花言巧語,包括黃色下流的語言。
五、不飲酒(包括不吸毒)。飲酒本身不是罪惡,但酒能亂性,使人失去理智,而破戒犯罪。古代印度有一男居士,一日因誤飲酒醉,犯飲酒戒。見鄰居家的雞過來,偷殺吃了,犯盜戒,殺戒。鄰居婦女來尋雞,答說未見,犯妄語戒。見鄰婦漂亮,奸污她,犯邪淫戒。因為飲酒導致五戒俱犯,生受國法懲辦,死墮惡道。飲用藥酒,必須經醫(yī)生診斷,非藥酒不治的病,才能飲用。賣酒使別人亂性,居士菩薩戒列為重戒。吸毒害自己,害家庭,危害社會,學佛的人更不能習染。
六、不非時食。“非時”指日中至次日清晨,即過午不食。過午不食叫“持齋”,“持齋”雖不是戒,卻是戒之體,是八關齋戒中最重要的一條。吃素不等于持齋,“齋”含有內心清凈,摒絕雜亂的意思。從事相上說,過中午而食者,即為雜亂不凈。所以,三世諸佛都是過午不食。從根本上說,必須身,口,意三業(yè)清凈,才叫“齋”。不問在家出家,要凈化三業(yè),均應持齋。
關于“日中”(中午)的推算方法,最好以北京的經線(即東經117度)為基數來推算,經度(東經)每減少15度,日中的時間就推遲1小時。以此為依據,四川省成都市春秋兩季的日中可推遲到12:45分,夏季的日中時間為12:30分,冬季則為1:00,各地可依此推算。一般說,按北京時間11:30吃午飯便可以。
過了中午以后到次日清晨之前,這段時間只可飲用各種糖水,蜂蜜,果汁(濾清無渣),姜湯,鹽水,葡萄糖水。但牛奶,豆?jié){,芝麻糊以及糕餅,面食等,律中不許飲用,食則違犯。
七、不著香花曼,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香花曼”,用香花制成的花冠,花環(huán),如現代人用的手鐲,項鏈,耳環(huán)等,在八關齋戒中都不要用。這條戒的目的是讓在家人種出世之因,所以衣著力求樸素。如果仍迷戀這些裝飾品,你的內心怎么能清凈?“香油涂身”是熱帶人的習慣,在八關齋戒中,凡香水、香粉、香脂均不應使用,因為這類美容化妝品,容易誘發(fā)淫念,使三業(yè)不凈。
“歌舞倡伎”指唱歌跳舞,在八關齋戒期間,不應故意前往觀聽。包括不看電影、電視等。因為既然向往出世,何必再貪戀世間的娛樂,應該以“禪悅”、“法樂”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
八、不坐臥高廣大床。過去西域的“床”,包括坐椅在內。什么叫“高廣大床”呢?藕益大師《十戒威儀錄要注釋》說:“床腳高一尺六寸,坐時腳不掛空,過此量者,即名為高。但可容身轉側,過此即名為廣。既高且廣,即名為大。”依此解釋,現代人用的席夢思和綢帳、繡枕、錦被等豪華用品,八關齋戒期間均不要用。否則,容易影響身、口、意三業(yè)清凈。只有看淡物質享受,才能提高精神境界;只有習慣過簡單、樸素的生活,才有利于修行方面的精進。
以上兩條,都是追求物質享受和導致淫欲的媒介,影響身、口、意三業(yè)清凈,甚至使人道心退失,所以列為禁戒。
(三)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利益,有十二條
一、脫離病苦
《藥師經》說,若有人想要解除疾病之痛苦,那么應受持八關齋戒。
二、消滅罪障
凡是想懺悔罪障的人,必須受持此戒和齋!秲(yōu)婆塞戒經》說,受持八戒,除五逆重罪外,其它罪障都可消除。
三、免除橫禍
凡是想要求得自身、家眷平安吉祥,永免遭受各種飛災橫禍的人,必須受持齋戒。《四天王經》說,凡是受持此齋戒的地方,惡鬼必然遠離,此處必定平安無事。所以,如果能在六齋日精進持齋守戒,那么福報必定增長,災難必然消除。
四、遠離惡道
如果有人行為舉止一向不夠檢點,現在很害怕自己會墮入三惡道,那么就必須受持此齋戒!妒平浣洝氛f,持八關齋戒的人,一不墮地獄,二不墮餓鬼,三不墮畜生,四不墮阿修羅(阿修羅道眾生,善惡夾雜,也可以列入惡道)。
五、福報優(yōu)厚
如果有人擔心因世亂米貴,會遭受饑餓之苦,那么就必須受持齋戒!斗鹫f護凈經》上說,一天持此齋戒,即可得到六十萬世不愁吃穿的果報。
六、成就迅速
如果年高體弱,恐怕將不久于世的人,或者身陷牢獄,性命朝夕難保的人,想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成就殊勝的果報,那么必須受持此齋戒。八關齋戒的持法,只以一日一夜為期,時間很短,但功德極為殊勝。經上說,優(yōu)陀羨王夫人,病已垂危,臨命終的前一天求受八關齋戒,死后即刻得生天上。
七來世貴尊
若有想求來世貴尊的,則必須受持齋戒。《佛說普達王經》說,一個國王的隨從,曾隨國王齋戒一天,死后便轉生為王子。
八、得生天上
要想來世求生天界的,必須受持此戒。經上說,有一天女,相貌極為莊嚴,容顏超群,天人見了都贊嘆不已。釋提恒因便問天女過去曾作過何種善事而獲得此種福報。天女便作了一首偈語回答說:“昔于迦葉佛,受持八戒齋,今得生天上,獲此端正報。”
九、往生助緣
想要求生凈土的人,必須受持此戒。經上說,如果有人受持八齋戒,憑著這種功德回向,愿求生極樂國土,定能獲得中品中生。
十、臨終歡樂
有念佛的功夫,但尚沒有得到一心不亂,擔心臨命終時沒有把握往生的人,必須持此齋戒!端帋熃洝氛f,受持此齋戒的人,憑此種善根,如果聽到藥師如來的名號,臨命終時,將有八位大菩薩來迎接他往生凈土。
十一、得相好身
如果見佛相好,心生歡喜,想在來世獲得這種莊嚴相貌,就必須持此齋戒!堕L爪梵志請問經》說,有一婆羅門,問佛往昔曾作何種善業(yè)而獲此種莊嚴好相。佛說持八分凈戒(即八關齋戒),若能一天一夜,或者常隨從師父受持,都能獲得此種果報。
十二、成佛道緣
想求得速成佛道的人,必須受此戒!栋⒑洝氛f,受持八關齋戒,可以獲得漏盡通,入于涅磐城;若求生四圣法界,也可隨愿而成。
附:受八關齋戒法
(一)發(fā)愿
歸命一切佛,惟愿一切菩薩眾,攝受于我。(一說)
我今歸命勝菩提(最殊勝的菩提覺道。)
我發(fā)廣大菩提心(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相結合的愿心。)
自他利益皆成就(菩提心即自利利他之心。)
懺除一切不善業(yè)(懺悔消除一切惡業(yè)。不善業(yè),即惡業(yè)。)
隨喜無邊眾福蘊 (惡業(yè)消除,福德聚集)
先當不食一日中(即過午不食)
后修八種長養(yǎng)法(三說)(受持八戒,能生長、培養(yǎng)善根福德)
(二)三歸(得戒體)
我弟子??,惟愿阿阇(音舍)黎(譯為教授師、軌范師),攝受于我,我從今時(此時),發(fā)凈信心,乃至(直至)坐菩提場,成等正覺。(意為從此時發(fā)愿,直至成佛。)
誓歸依佛,兩足勝尊。(兩足:指智慧、福德均具足圓滿。勝尊:最殊勝的、受人尊敬的大導師。)
誓歸依法,離欲勝尊。(歸依佛法,可遠離三毒五欲)
誓歸依僧,調伏勝尊。(僧能持戒修行,可調伏煩惱習氣。)
如是三寶,是所歸趣。(三說)(這樣的三寶,是我所趨向歸依的。)
(三)八戒(戒相)
我弟子??凈信優(yōu)婆塞(夷),(出家眾稱凈信沙門)惟愿阿闍黎,憶持護念。我從今日今時,發(fā)起凈心,乃至過是夜分(今天夜半)訖(至)于明旦(明日清晨)日初出時,于其中間(在這段時間內),奉持八戒。
所謂: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非梵行
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非時食
七不香花曼莊嚴(裝飾)其身,亦不歌舞倡伎
八不坐臥高廣大床
我今舍離(舍棄)如是(這些)等事,誓愿不舍清凈禁戒八種功德。(三說)
(四)回向
我持戒行,莊嚴其心(凈化內心),令心喜悅(法喜充滿),廣修一切相應勝行(與戒相應的殊勝的定慧行持),求成佛果,究竟圓滿。(一說)
我發(fā)無二最上心(一乘無上的大愿)
為諸眾生不請友(不請友:菩薩是眾生不需請求便主動相助的朋友。)
勝菩提行善所行(殊勝的提愿行,是善人所行持的。)
成佛世間廣利益(成佛的目的是廣泛的利益世間的眾生。)
愿我乘是善業(yè)故(乘:依仗。善業(yè):善因)
此世不久成正覺
- 上一篇:從佛經中了解生病的原因
- 下一篇:常念佛即是常說佛法
-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原文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全文
- 佛說高王觀世音經全文
- 如何修法才能得神通?神通怎么修?
- 十八層地獄分別叫什么?十八層地獄詳細圖解
- 戒除邪淫得清涼
- 《佛說圣者無量壽智大乘陀羅尼經》原文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讀誦無量壽經的利益
- 念佛怎樣“發(fā)愿和回向”?
- 最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 佛前懺悔發(fā)愿文
- 凈土五經一論是什么?有哪些內容?
- 簡單的早晚課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佛說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生死關全集
- 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簡介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凈宗朝暮課本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凈修捷要
- 極樂輔臣觀世音菩薩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佛說無量壽經
- 凈土十要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觀經四帖疏
- 西方發(fā)愿文(圖文)
- 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