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名詞 >

【十戒】是指哪十種戒律?佛教十戒是什么?

【十戒】是指哪十種戒律?佛教十戒是什么?

十戒佛教解釋)

  十戒是佛教的戒規(guī),或稱十重戒,為沙彌與沙彌尼所必須遵守的戒律佛門四眾弟子,于受菩薩戒時亦須受持。佛教的十戒分別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涂飾、不歌舞及旁聽、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蓄金銀財寶。

佛教十戒簡說

  第一戒,不殺生。簡說:不殺害一切有情生命。

  第二戒,不偷盜。簡說:未經(jīng)物主允許不取為己有。

  第三戒,不非梵行(不淫)。簡說:不與人、非人等行淫事。

  第四戒,不妄語。簡說:不說虛妄之事,尤其是大妄語--未證言證。

  第五戒,不飲酒。簡說:不沾染麻醉神智之物品,含煙、酒、毒品。

  第六戒,不著華鬘好香涂身。簡說:不可打扮華麗,不可在身上涂抹高級的香油、香水、精油等物。

  第七戒,不歌舞觀聽。簡說:不可觀看聆聽唱歌、跳舞、戲劇等相類似的聲光視聽娛樂。

  第八戒,不坐高廣大床上。簡說:坐臥起居不可使用寬大舒適的床、椅。

  第九戒,不非時食。簡說:也稱為“過午不食”,即是過了中午之后不得吃飯、用食。

  第十戒,不捉錢金銀寶物。簡說:不擁有、不追求、不藏匿金錢珍寶等財產(chǎn)。

佛教十戒-第一戒(不殺生)

  佛教十戒-第一戒(不殺生)

  禁止殺人,也不能傷害畜生、蟲蟻等。不但戒直接殺害,而且也戒殺因和殺緣,如賣獵槍的人則是間接助殺者。

佛教十戒-第二戒(不偷盜)

  佛教十戒-第二戒(不偷盜)

  偷盜的果報是貧窮。禁止竊取有主之物,無論是直接形式,還是間接形式,凡是以不正當(dāng)?shù)氖侄潍@取不應(yīng)得的財物,都被稱為偷盜

佛教十戒-第三戒(不邪淫)

  佛教十戒-第三戒(不邪淫)

  禁止與正式配偶之外人的交合,以及非時、非處的交合,也不能涉足有邪淫因緣的娼寮妓院。

佛教十戒-第四戒(不妄語)

  佛教十戒-第四戒(不妄語)

  禁止說謊、搬弄是非,也不能出口傷人、胡言亂語、花言巧語。凡是虛偽夸張,虛言掩飾,都屬于妄語。

佛教十戒-第五戒(不飲酒)

  佛教十戒-第五戒(不飲酒)

  禁止飲酒,飲酒本身沒有罪,但飲酒會使人心神不清醒,自律性下降,從而引發(fā)其他罪惡,觸犯其他戒律。

佛教十戒-第六戒(不涂飾)

  佛教十戒-第六戒(不涂飾)

  主要就女性而言,化裝會令人執(zhí)著色身。

佛教十戒-第七戒(不歌舞及旁聽)

  佛教十戒-第七戒(不歌舞及旁聽)

  不貪聲音。

佛教十戒-第八戒(不坐高廣大床)

  佛教十戒-第八戒(不坐高廣大床)

  主要是提醒不要貪睡,不追求睡眠的舒適。

佛教十戒-第九戒(不非時食)

  佛教十戒-第九戒(不非時食)

  對于出家人來說,所有食物都是來自信徒供養(yǎng),過午不食能減輕供養(yǎng)者的負(fù)擔(dān)。

佛教十戒-第十戒(不蓄金銀財寶)

  佛教十戒-第十戒(不蓄金銀財寶)

  不貪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