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數(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shù)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一百一十七)

  今天我們從“真如緣起”這個角度來解釋“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我們上節(jié)課對真如的不同名字作了解釋。“真心本性”、“法身”、“大涅槃”、“真如妙性”都是同一樣的東西,只是用不同的名詞來表達。在不同的經(jīng)書里,佛陀對機說法,從不同的角度來表達一切萬法的理體。

  “真如”實際上就是我們的真心本性。我們的真心本性是一切萬法之本。一切萬法都需要我們的真心隨緣顯現(xiàn)。萬事萬物也才能夠被我們認識。也可以這樣說,萬事萬象離開了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沒有存在,所以說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也可以說,我們的真心隨著因緣不同的展現(xiàn),隨緣顯現(xiàn)不同的萬事萬象。這個真如本性不是單純指我們的妄想心。但妄想心也都離不開我們的真心。所以“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是我們這一堂課主要講的。

  唯“識”實際是講我們的妄心,“識”是變化的。“唯心所現(xiàn)”的“心”是我們的真心。“識”是妄心,但這個妄心實際離不開我們的真心。所以,這“唯心所現(xiàn)”才是真正徹底的。妄心離開了真心哪有真正的實體呢?所以“唯識所變”是不究竟的,“唯心所現(xiàn)”才是究竟的。

  要講到究竟處的話,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連“心”的這個名詞、名相都不可得。并沒有一個“能緣”的心和“所緣”的境相。這個“心”已經(jīng)是超越的,是能所絕待的,才是真正的心。如果執(zhí)著這個是所現(xiàn)的相,這個心是“能顯的心”的話,這個“心”還是不究竟的,它是個能所(對立)之相。那么這個“能”也變成了“相”。所以真心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超越了能所,既能所而離能所的、究竟徹底的無相。這樣的理體,就是我們的真心。真心靈明不昧,妄心是生滅的。

  我們內(nèi)心里所有的思維活動都在不斷地生滅變化,這個生滅變化也還由我們的真心而顯。沒有我們的真心,哪里有我們心想甚么東西和打什么妄想?沒有真心靈明不昧,沒有真心的無相、絕待,這個妄心也不可能存在,所以這個妄心實際也沒有實體。這個真心一定是無相的,所以它也了不可得,它也是空。“空”的意思不是不存在,而是“無相”。它不落能所,不可以抓到,所以我們方便說“空”。這個妄心沒有實體,也不可得,所以空。

  真心也是空,但是真心“空而不空”。為什么?因為它靈明不昧,它是真實的存在,一直在顯現(xiàn)一切的萬事萬象。妄心是由我們真心所顯,是沒有實體的、虛幻的。這里就有點差別。要從唯識角度來說,就明白了它(“識”)是不究竟的。

  禪是超越名相、超越一切語言、超越一切文字,那才是究竟。所以“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這樣的話,最后才能體驗到甚么是真心本性。所以一個人說我自己開悟,就有一個“能悟”和一個“所悟”,他就不是真正的開悟。若有能、所,怎么能開悟?還是“有相”,落在能所。能所就是一種相。實際能所也不可得,有能和所的話,他就執(zhí)著了。

  一個人說自己開悟了,那他肯定是沒有開悟的。說自己證得圣位了,那他也不可能是一個圣賢!金剛經(jīng)》里講得很清楚,初果阿羅漢都不能說“我是初果阿羅漢”。如果做試驗的話,初果阿羅漢都不能說“我得初果阿羅漢”。二果、三果、四果就更不用說了。我們要清楚,若著相的話都不可能明心見性,也不可能證果。

  一切萬法都是我們真心本性的顯現(xiàn)。一切的萬象,不管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虛空世界、萬事萬物,都離不開我們的真心本性來顯現(xiàn)。真心本性就是真如,是萬事萬物萬象的本體,即一切萬相的理體。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jīng)》的大智慧(117)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