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心經 >

心經

《心經》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二十九)

萬法緣起,五蘊皆空

  我們從萬法的緣起來說,一切萬法都不離空性,空性不離一切萬法。一切的萬法當下就是空性,空性的當下就表現為一切的萬法。我們如果能明白五蘊里的色蘊,那么“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我們在講“照見五蘊皆空”的時候,已經把五蘊逐個解釋過了,這里就不再解釋。受、想、行、識也都是緣起之法。這些心理現象離不開我們的六根、六塵、六識的和合。“受”,肯定是“根”接觸“塵境”,引發(fā)“識”,所以有了“受”的表現:樂受、苦受、不苦不樂的舍受。有了受,在我們的心識里對事物就有了印象。有了印象后一直攀緣它、回憶它,這就是我們的“想”。

  “想”,然后就“行”。想多了,就對它起了貪著心。有了這個貪著心,就會采取行(動),這就是“行”。無論怎么樣,都離不開根、塵、識因緣和合,是緣起之法,本無自體、無自性。眼根不去接觸色塵,就不產生眼識。都是(由于)根塵識的緣起,才能表現受想行識的作用,所以它們沒有自體,沒有自性。

  如果將五蘊再一個個分開來表述,就可以分出“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異空,空不異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五蘊中每個都是這種模式。經文用“亦復如是”來表述,這樣就很簡略了。

萬法緣起,無獨立性、主宰性、永恒性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句話,我們再來稍微解釋下。

  舍利子,即舍利弗,是佛陀的大弟子。觀音菩薩告誡舍利弗說:以空性幻化的物質現象是“色”,所以色是不異空性的。是因為有空性,所以一切萬法沒有自體,所以不同的因緣和合,才能形成不同的物質現象。這個物質現象就叫色。所以“色”這個物質現象是不異空性的。既然空性是物質現象的本體,所以空性也不離開種種的物質現象,這就是“空不異色”。物質現象的本體就是空性,也即是:“色即是空”。一切萬法當下的本體就是空性?招圆豁氹x開萬法或是物質現象。

  一切萬法當下就是空性,是因為緣起故。一切都要靠緣起,而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成就。比如我們在這里上課,并不是我來控制的,也不是我的力量能成就的。假如我來了,你們都不來,那我給誰講課呢?我來了,如果沒有黑板,也沒有粉筆,沒有桌椅,沒有電,那講什么課?都是要靠緣起。就是說,一切因緣和合的條件具備了,才能成就這個現象。我們的課能順利開展,是要靠各種人員、教室、燈光、桌椅、黑板等各種物質現象的因緣條件在這個時間、這個空間聚合,才能成就。這個現象不是我個人能控制得了的,明白嗎?

  再說小點,我們能控制自己嗎?有的人說:“我怎么不能控制自己?我愛往西就往西,愛往東就往東。”看起來似乎你能,但實際你是控制不了的。比如說,你能控制你的心臟嗎?“心臟你聽話,現在你不要跳動。”或者讓他不要跳動那么快,想讓他馬上慢下來……行嗎?實際你控制不了。我們的身體結構是地水火風組成,我們能控制、保持它一定平衡嗎?條件不和合時,身體就起變化,不行了。

  你說“我能控制自己的下一個念頭”……有禪修經驗的人都有體會,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打妄想。所以下一秒鐘自己想什么也控制不了!看起來似乎自己能控制,實際控制不了。再比如我們能很隨便地從這邊走到那邊、從中間走到左邊,看起來好象很容易,實際你是控制不了的。要是現在因緣不和合,突然腿抽筋痛得要死,想走一步都走不了,那時候還能控制自如嗎?走得了嗎?就是控制不了這個四大的不和合啊!若然腦子清醒、四大和合時,當然是可以。不要以為我們可以隨便控制自己。事實完全是要靠四大因緣和合,我們才能夠想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的大智慧(129)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