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10 通過觀照喜來治療創(chuàng)傷 一 正念觀身
練習10 通過觀照喜來治療創(chuàng)傷 一 正念觀身
復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離生喜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于此身中,離生喜樂,無處不遍。復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定生喜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于此身中,定生喜樂,無處不遍。復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無喜生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于此身中,無喜生樂,無處不遍。復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于此身中,以清凈心,意解遍滿成就游,于此身中,以清凈心,無處不遍。
這個練習的目的,是為了產(chǎn)生輕安、安祥和喜悅,是為了治療身心的創(chuàng)傷,是為了在我們修習喜樂的成長過程中滋養(yǎng)我們,使我們能夠在修行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如果修行者想斷除貪、嗔、癡,他可以身結跏趺坐,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這樣他就會感到輕安、自在。結果,一種喜悅的感受就會在他身內(nèi)生起。你可以根據(jù)下面的步驟來進行修習:
。、我正在吸氣,使我的整個身體平靜、安和。我正在呼氣,使我的整個身體平靜、安和(請再看一下第四個練習)。
2、我正在吸氣,我感到喜悅。我正在呼氣,我感到喜悅(這是《安般守意經(jīng)》的第五個練習)。
。场⑽艺谖鼩,我感到快樂。我正在呼氣,我感到快樂(這是《安般守意經(jīng)》的第六個練習)。
。、我正在吸氣,使我的心快樂、安祥。我正在呼氣,使我的心快樂、安祥(這是《安般守意經(jīng)》的第十個練習)。
當修行者這樣修習的時候,他就會感到喜悅、安祥的因素滲透了他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請讀一下下面摘自第二個版本中的引文:
猶工浴人,器盛澡豆,水和成團,水漬潤澤,普遍充滿,無處不周。如是比丘,離生喜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于此身中,離生喜樂,無處不遍。
當修行者舍棄了貪、嗔、癡的時候,喜的感受就會生起。當他掌握了用心方法的時候,這種感受就會更強烈,滲透得更深:
猶如山泉,清凈不濁,充滿流溢,四方水來,無緣得入,即彼泉底,水自涌出,流溢于外,漬山潤澤,普遍充滿,無處不周。如是比丘,定生喜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于此身中,定生喜樂,無處不遍。
當樂的狀態(tài)真正出現(xiàn)的時候,喜就會扎下根來,并且會使樂變得更穩(wěn)定、更深刻。因為只要喜存在,就或多或少伴隨著概念化和浮躁的傾向。“喜”是從“piti”這個梵文單詞翻譯過來的,而“樂”是從“suksa”翻譯過來的。下面這個例子經(jīng)常被用于比較喜和樂:一個在沙漠里旅行的人,看到一條清溪,此時他所體驗到的是喜。當他喝水的時候,他所體驗到的是樂。
猶青蓮花,紅赤白蓮,水生水長,在于水底,彼根莖花葉,悉漬潤澤,普遍充滿,無處不周。如是比丘,無喜生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于此身中,無喜生樂,無處不遍。
坐禪期間,修行者感到快樂安祥。他讓他的這種安祥、快樂的意識擁抱他的整個身體,這樣他的身體就充滿了安祥和快樂:
猶有一人,被七肘衣,或八肘衣,從頭至足,于其身體,無處不覆。如是比丘,于此身中,以清凈心,無處不遍。
如我們已經(jīng)看到的,這個練習的作用是,為了治療我們心里的創(chuàng)傷而用喜樂來滋養(yǎng)我們。但是為了開始修觀,我們無疑要放棄這種喜。喜和樂是由生理和心理條件產(chǎn)生的,所以,它們象其它的色法和心法一樣無常。只有當我們借助于正念的觀察,認識到一切存在著的事物之無常、無我和緣起性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獲得自在和解脫。
- 上一篇:練習11 了別受 二 正念觀受
- 下一篇:對前九個練習的評論 一 正念觀身
- 練習20 播下安祥之種 四 正念觀法
- 練習19 克服內(nèi)疚和恐懼 四 正念觀法
- 練習18 轉化被壓抑的結使 四 正念觀法
- 練習17 觀結使 四 正念觀法
- 練習16 擇法 四 正念觀法
- 練習15 慈觀 三 正念觀心
- 練習14 觀嗔恚 三 正念觀心
- 練習13 觀貪欲 三 正念觀心
- 練習12 觀察受之根源 二 正念觀受
- 練習11 了別受 二 正念觀受
- 對前九個練習的評論 一 正念觀身
- 練習9 觀身無常 一 正念觀身
- 練習8 身體和宇宙相互依存 一 正念觀身
- 練習7 觀察身體的各個部位 一 正念觀身
- 練習6 對身體的動作了了分明 一 正念觀身
- 練習5 對身體的姿勢了了分明 一 正念觀身
- 練習4 靜 一 正念觀身
- 練習3 身心合一 一 正念觀身
- 練習2 隨息 一 正念觀身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jīng)
- 大架構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