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
佛教經典。亦稱《小無量壽經》,簡稱《小經》。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合稱凈土三經。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栋浲咏洝肥轻屽饶材岱鹪趹x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典。..[詳情]
阿彌陀經講記 十四
阿彌陀經講記(十四)
西藏有四皈依,先皈依上師,上師代表三寶,先念皈依上師,再念皈依佛法僧,皈依就是投靠依靠,一般人到了沒辦法時就要投靠別人,要聽別人的指揮,皈依佛常隨佛學,皈依法不損惱有情,皈依僧與大眾和合共住。皈依師就是依止法,在家弟子對皈依師有依止法,出家人更要修依止法。依止法住世正法住世,這是佛說佛法要緊問題,光說給你當徒弟但不聽你的話叫什么徒弟?佛法里不管在家出家依止法是第一,在家出家都要依止善知識,皈依是依止善知識,我們應選擇善知識,但皈依師父不是永遠跟著這個師父,若這個師父圓寂你要選擇善知識,所以佛法選擇善知識是學佛法的第一步,選擇之后要依止,依止之后要聽話。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我們要皈依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就是一切佛,佛佛道同,都是佛,一切佛講的道都是一個道理。皈依阿彌陀佛也不是只學阿彌陀佛的法,釋迦佛講的法要學,藥師佛講的法也該學。但太多了學不到,阿彌陀佛教你最好的法,阿彌陀佛發(fā)愿說:誰只要稱念我的名號誰就得度,就能往生我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給你教了最簡單的法,這個法阿彌陀佛沒有親自來教,就交給釋迦牟尼佛來講,釋迦牟尼佛來教你這個辦法,說:你只要執(zhí)持名號,只要把阿彌陀佛這個道理六字洪名,洪名:大名,名大,知道的人就多,阿彌陀佛的名號六方諸佛都在稱贊,十方世界都知道這個名號,所以叫洪名。大名功德大,救度眾生的力量大,福德大成就了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極樂世界的莊嚴就是依報的莊嚴,極樂世界都是一生補處菩薩,就是正報的莊嚴,阿彌陀佛有這樣大的福德還有大愿,我們修行凈土法門要有愿力,阿彌陀佛先有愿力靠阿彌陀佛本身這個愿力四十八愿度眾生。四十八愿中有十方世界的眾生只要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必定得救,一定蒙阿彌陀佛接引到極樂世界。為什么執(zhí)持名號有這么大的力量?因為名號代表阿彌陀佛的功德,什么功德?我們前面說了無量光無量壽,阿彌陀佛代表光明,且是無量的光明,這種光明永遠不消滅叫無量壽,阿彌陀佛有這樣的光明,你也本來就有,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來具有佛性,本來有與佛同等的法身光明,這個永遠不會消滅的。雖然我們在當眾生在輪回六道,本來具有的本質不會消失,我們與佛同等具有成佛的本質,所以我們能學佛,只要能念佛。念佛不是念阿彌陀佛,講自性是彌陀,念佛就是念的我們本來的佛,因為你念佛佛性就要發(fā)動,你的善心就要發(fā)動,你本來具有的成佛善根就要發(fā)動。不念,你一天渾渾濁濁過日子,一天混過了,老是在凡夫地位上轉,一天到晚都想到我是凡夫,沒有想到我會成佛。只起凡夫的心,凡夫的心第一是我執(zhí),只知有我不知有人,這就叫凡夫的心,我執(zhí)煩惱,就是凡夫心。佛菩薩的心只知有人不知有我。所以佛菩薩度眾生自己愿意到生死苦海中來同這些濁世的眾生在一起,所以釋迦佛要到娑婆世界來示現成佛,跟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住在一起,為我們眾生宣說佛法。佛已成佛,不住在佛常樂我凈涅槃里,要示現與眾生一樣生老病死,釋迦牟尼佛只活了八十歲跟凡夫一樣受生老病死,為什么?就是為了度眾生,為了要度眾生不惜到娑婆世界來陪我們當凡夫,才好教化凡夫,佛與眾生不同就在這一點,凡夫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佛菩薩只知有人不知有己,這個就叫佛性。如果我們不明白這一點,我們修行還修行,做人還做人(修行跟做人分開的),修行要與做人打成一片,我們不能說上殿才修行,進經堂才修行,一天到晚都要修行,修行與做人打成一片,我們做人究竟是為人或為己,或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抑或只知有人不知有己,或多替別人想少替自己想,這是佛與眾生,世與出世的鴻溝就在這里。眾生之所以成眾生,無始以來就是為了這個我執(zhí),就是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就要流轉生死,要不流轉生死要往利他方面走,不要往自私自利方面行,所以佛的光明人人都具足,法身光明人人都具足,都跟阿彌陀佛是一樣。由于我們無始以來無明不覺,無明不覺就是眾生,就是我執(zhí)的根子。我們念阿彌陀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你自己的這個心就可以把你自己造作成佛,自己把自己改造成佛,把凡夫改造成佛,你這個心就是佛。那么你心就裝佛,心不能裝佛就不能是心作佛也不能是心是佛。所以這個法門教你心里執(zhí)持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不是光是那個聲音那個文字,是佛。
一切佛都是佛,為什么我們單念阿彌陀佛?從佛的方面說,第一阿彌陀佛成佛前發(fā)了四十八大愿,其中有:哪個眾生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我要接引他往生西方,二個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跟佛齊等,僅管阿彌陀佛憶佛名號,實際可以代表十方一切諸佛,阿彌陀就是無量,什么無量?阿彌陀佛光明無量,光明就是智慧的象征。這個人光明磊落,就說這個人善良,一切眾生從本以來具足成佛的本性,具足這個光明,所以一切眾生與佛齊等,都有法身光明,都可以成佛。為什么現在不能成佛?就是無明,無明就是我執(zhí)自私自利,要想成佛必須把自私自利這一關打過,自己打不過,就找阿彌陀佛來幫忙,阿彌陀佛發(fā)了大愿之后要接引眾生,阿彌陀佛又叫接引佛。阿彌陀佛立像垂手接引,“常垂金臂恩如海,二六時中密護持”一天到晚都在要牽你,就像你當小娃娃剛剛會走,你媽媽跟著你走一樣生怕你跘著,隨時拉你,阿彌陀佛有這個愿,所有一切眾生都要接引,我們就要學阿彌陀佛,到阿彌陀佛那個地方去,一定學阿彌陀佛的作風,現在那些受災的老百姓,有苦有難我們要伸出援助之手給人家?guī)兔?看到人家有困難能幫忙就要隨力隨分要幫忙,所以那個有事,最大的事是幫忙我們出生死,所以要把眾生接引出生死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最大的幫忙,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就是遇事幫忙,隨時等待我們最后接引我們出娑婆世界。阿彌陀佛坐像手頭端的的蓮臺,蓮臺就在準備接引一切有緣的眾生。哪個眾生要往生都給你蓮臺,蓮臺就是我們的修行,我們的修行就是我們今后往生極樂世界乃至成佛的基礎,那個就叫蓮臺,蓮臺不是白白成功的。蓮臺就是成佛的因,就是我們各人修的行,你修了行就有蓮臺。念佛法門說,只要開始念阿彌陀佛,你心頭就裝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最干凈不過的,就是清凈心,所以你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就是你這個心,這個心你就在開工廠,就在制造,把自己制造成一個佛,所以說是心是佛。就是你這個心本身就是佛,就是你念佛的時候,執(zhí)持名號,名字就代表這個人,這個人的名字把這個人的全部想起,念阿彌陀佛就把阿彌陀佛全部想起,執(zhí)持名號,口念阿彌陀佛心在想,這就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個法門你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就能成佛。想佛心就是佛,假使你想壞事,心就是壞人;想好事善心就成善人。如果你心純凈的善心,就是佛心,現在就是佛。執(zhí)持名號功德為什么有這么大?這是個簡單辦法,給你說修行成佛,認真說起來六度萬行多得很,說太多了怕你記不得,就說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叫萬德洪名,把成佛的功德全部收在名號里頭,讓你全部憶念起來,改造你自己的思想,你的心,把你凡夫心改造成佛心,所以執(zhí)持名號就有這么大的作用。下面說不論多久,若:或是,或是你念一天乃至七天都可以,總之要達到一心不亂,專心念阿彌陀佛,不亂。不要念阿彌陀佛不想佛想凡夫的事。一心:專心一意,念佛,心只有佛,沒有其它,不想其它,不打妄想。
我們簡單說了念佛的初步行持的方法,一心不亂就是入定,佛法真正講修要入定才是真正的修。怎樣叫入定,入定就是一心不亂。一心:只想念佛的事,從念佛法門說只想南無阿彌陀佛,別的什么也不想,只有一個心,萬緣放下,什么也不想,才叫一心。能一心念佛的功夫才不亂,不然一方面念佛,心又想旁的,那就不太好,僅管散亂心念了也有一定的功德,但是何如一心念的功德更大。
念佛法門我們前面說了三個字,信愿行,在三個字上做功夫,下功夫,在我們念的時候,真正念就是行,但念佛的時候不是光念就是念,有個為什么要念。我相信釋迦佛的阿彌陀經,說的西方有阿彌陀佛,如果有人念佛就能往生,這樣殊勝,沒有這個念就是晃的。動機就從信心起,徹悟禪師的語錄,他住在北京紅羅山,是禪凈雙修,一句彌陀要在信深,蓮芽九品,抽自此心,蓮花就是你往生之因,是佛成佛的因,佛沒有不坐蓮臺,就表示成佛是佛多生累劫修行而成,不是無因。念佛就是從自己內心衷心相信佛說的話,信得深,以后你往生極樂世界蓮花九品的根子都是從你的信心里頭長出來的。沒有深切相信不行。第二是愿去“一句彌陀要在愿切,寸心如焚,雙目流血”要有這么的緊迫感,心切得如像想下鄉(xiāng)的兒子調回來那么切,甚深比那個心更切就好了。迫切的希望達到這個目的。非常懇切。念佛要專心的念,八萬四千法門“一句彌陀要在行專,單提一念,斬斷萬緣”釋迦佛把這個特殊的法門交給你了,你就專心的念,以一念阿彌陀佛斬斷萬緣才能一心不亂,東想西想就不專了。一心就是念佛的念頭不亂。這簡單講一講,從前祖師講念佛的方法還很多。如果能夠這樣修行,不問是誰“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在其前”,這就是你學佛的成績,這個人如果念佛能一心不亂,那他到了臨命終時其它境界不現前,這叫西方路熟。往生西方路走熟了,天天跟阿彌陀佛在一起,說去就去。如果這條路沒有走熟,還生,還有岔路都可以去,就危險,如果你一心不亂,單提一念斬斷萬緣,能這樣到了臨終時見到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在其前。這是一個感應,你愿往生西方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fā)了愿:凡是愿往生我的凈土,臨命終時,我都與諸大菩薩一起來接引。到了臨命終時隨便你天大的本事,什么英雄人物到要死時,有把握不?恐怕人到要死時很困難,第一身體上的痛苦,人要死時如生龜剝殼,活烏龜把它殼剝掉,你說它痛不痛!人要死時如果沒有修行沒有佛菩薩加持,不是自己的善根成熟,人要死時肯定很痛苦的,如人要死時各種苦都來了,八苦交煎,如果有修行有阿彌陀佛的加持與諸圣眾,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極樂世界不退菩薩,一齊現在自己面前,這種境界現前時,你得了這么大的加持,“是人終時,心不顛倒”這個人死時心不顛倒。關鍵時刻就是臨命終時,就是落氣,人死的時候,只有一會,真正死只一剎那,很短的時間,佛法叫死有。有:存在臨時的最短的時間,那時非常痛苦,全身各部分都要解體,各人得的病不同,死法不同。那時“是人終時”死的時候,如果念佛的人才能心不顛倒,若沒有修行的人到死時第一個是恐怖要死了怎么辦?我死了,往哪走?到底地獄有沒有?死了還有沒有?人都不愿意沒有,什么都完蛋了。有些人說死了就算了,并不是死了就沒有,不過看你死了往哪走,你在世間就在六道里走,就走在天上以后還要墮落,出不到生死,何況有好大的善業(yè)才能生天,生天不容易,得人身很艱難。釋迦佛說譬喻,用手在地上挖點土問弟子:你看我指甲土多?或地上土多?當然,地上土多,指甲土少。佛說,我說譬喻得人身如指甲土,失人身等于地球上的土,這說得人身很艱難,所以就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一個人假使失掉人身之后,要想再變人很困難,經過一萬劫都難,所以這時是很危險,關鍵時刻,不信佛法的人說死了沒有,也舍不得死,死了什么都沒有了,死了如果還有,你有把握變什么呢?沒有把握。人到死的時候有那個業(yè)力心要顛倒,昏沉、失去知覺,心頭多半是恐懼,有的是痛苦,所以心要顛倒。善終,積了善業(yè),死時不太痛苦,看各人的業(yè)果。行善善業(yè)多的人死時善終,死不那么痛苦,雖如此但不顛倒很困難。顛倒是什么?這個人死了之后,如果沒有馬上投生中間有過渡階段,叫中有身。中有身該到哪投生,現的中有不同,要墮地獄的他的中有頭向下;變畜生看自己中有橫起。要死時業(yè)力現前,該變什么,中有現前那就是一個顛倒,自己覺得自己怎樣。生天中有頭向上,自己可以見到自己的中有像個娃娃,有人說那是引魂童子,其實是自己的中有,隨自己的業(yè)力,看的都是顛倒的境界,把自己引進去了。海公上師常說那女居士的經歷……業(yè)境現前就是顛倒,她向上師把她輪回的事都講出來,顛倒就是那時業(yè)境現前不知不覺跟著那個業(yè)境跑。所以學佛的人一心念佛想佛,把那些排除就沒有顛倒心,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一心想:我是念佛的人,我是蓮花化身要到極樂世界去,且看到諸佛菩薩現前,穩(wěn)穩(wěn)當當有人把你保起走。念佛的人就是這個好,自己把生死作得了主。修其它法門臨命終時談何容易作得了主!這個臨終做得了主,平時信得深、愿切、一心想把這輩子過了就到極樂世界去,隨便哪都不去,一天就修這個法門,就扭著這個法門修,就沒有顛倒境界。這個人到死時隨業(yè)力現中有身就是顛倒,念佛的人九品蓮花,就是中有就在那去。“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念佛,極樂世界現實的例證,聽了要深信。信下去這個就是我們什么人都替代不了的事。一口氣不來,隨便哪個替代不了,誰都幫不上忙,都是自己的事。有老師兄一天念佛,說要做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是在你心里頭,不是說什么事都不做。念佛法門就是好,隨便干什么都可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簡單,一天到晚抓緊不放,最后得到往生極樂國土,在就是念佛人最后的成績,去了就萬事大吉,只此一生便補佛位,不流轉直到成佛。阿彌陀佛、釋迦佛不哄人。我們遇到這個法門是多生善根,所以釋迦佛說阿彌陀經稀有,無問自說,這是很希有的法門,沒有人能提出這個問題。釋迦佛提出這個問題給你說辦法,真是普度眾生,在我們娑婆世界往生傳記好多好多。我自己發(fā)的信心,就是在我家老人往生現象,看到他們我對這個事信得比較實在確實是事實。我外婆八十七歲,無疾而終。我母親在廟上九十七歲無疾而終。我外婆三十晚上散壓歲錢,睡一會就沒有事,外婆老了眼睛看不見,無法念經,就念阿彌陀佛,她縫了僧衣,一到經堂就穿上去念經。我的母親念佛修定,死了入龕之后為她念佛,打開龕玉垂雙柱,從鼻孔掉兩條白的液垂到丹田。我親見我的親人。姨媽念白衣咒,吃了早飯給大家說:我看到觀世音菩薩來接我,可能今天要走了。我們認為她找話說,她晚上就走了,這念佛往生的人我看得太多了,要深信這個法門。大家對阿彌陀經就是釋迦佛的慈悲告訴我們這個法門,三根普被,不要你好大學問。又不要你好大修行。
下面釋迦佛反復說這個話要緊,說了又說,把舍利弗喊了又喊“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我見到這個利益,即我們說的劃得來,念阿彌陀佛就成佛,哪有這么劃得來,這是大利益。釋迦佛我親見這個利益,我們是看不見極樂世界,門外我們都看不見,釋迦佛才看得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我看到這樣大利益。我們世間人貪利,我看沒有比這個利更大,這個利,比什么利都大,真正往生極樂世界,勝過得頭彩,要往生極樂世界是得頭彩了。拿兩萬元有啥用?這個得頭彩去就成法王這個利很大一去一直就成佛。再一個這個修起方便,化不了好大氣力,還是化力氣,其它事我們化了氣力多半要落空,這個事不落空。世間事化了氣力得到了,又怎樣?就是當了皇帝幾十年就死了,皇帝很少活大歲數的,和尚活歲數大的多,高僧多是高壽。念佛法門有很大利益,所以我要拿這個來利益眾生,信息公司透露信息,釋迦佛這個信息公司開得大,這個生意做得,你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化本錢,二天到極樂世界寶樹珠林都是你的,你等到時候到就成佛,只此一生便補佛位,與彌勒菩薩齊等,真正是天大的利益。“我見是利,故說此言”我看得到,你看不到,所以為什么為你們說這么多話。“若有眾生聞是說者”假使有任何眾生“聞是說者”包括我們在內,我們聽到釋迦佛說極樂世界公案,這個修行方法,你只要好好念佛就可以往生。假使有眾生聽到我這么說,你“應當發(fā)愿,生彼國土”。這就是釋迦佛婆心苦口,苦口在勸我們,你們聽到我說這個話,你要發(fā)愿“生彼國土”不發(fā)愿你太老實了。哪有比這個生意再好的,這個不要本錢,不折本的生意,穩(wěn)穩(wěn)賺錢的生意。再做大生意也賺不到極樂世界那個環(huán)境,在今天我們在座僧俗大眾“應當發(fā)愿,生彼國土”。南無阿彌陀佛!
19b一心就是定,沒有定力的人心要亂,種種的外境,內心種種妄想,要擾亂自己。不管你修哪種法門,心不專一,都不能成功的。念佛要一心不亂,參禪不能一心不亂也不成功。修行要一心,一心是修這個法門,要靠這個法門成就,不想修其它,如果心想修其它就叫亂。如果你真正信了這個法門,你就不會再想修其它,不另打主意,如果你還另打主意說明你對這個法門還沒有信下去,不管你修哪個法門都要信下去,都要專心一意的修才能成就,不光說念佛法門是這樣任何法門都要做到一心不亂。念佛法門是用念佛方便達到一心不亂。念佛法門我們有時候信不下去,好像擺龍門陣:很遠的地方有這么個稀奇事,因為我們沒有懂得念佛的道理,念佛在佛法里理論非常高深,說起來好像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哪個信佛不信佛的都會念,覺得這個太淺了。念佛法門有很深的道理,很深的道理就說念佛就是念你的自性佛,自性是佛本來就是佛。你自己迷了自性不曉得我還是佛,我還是可以成佛,總認為自己是個凡人,幾十年就過了。這幾十年中奮斗目標找個好工作,多找點錢,把我生活搞好,穿好吃好,房子弄好,再弄一家人,世間人就是這個想法。人能做到的就是這個范圍,想到的也就只是這個范圍。就不曉得自己本來是佛自己把自己看成凡夫,凡夫能夠做就是這些事,穿衣吃飯住房子,接女人,帶娃娃,就這一攤子事,凡夫只搞得來這些,念阿彌陀佛就能成佛,佛又是什么一回事?根本就不曉得,根本不曉得自己本來是佛,所以念佛首先要曉得本來是佛,是佛告訴我們的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無始以來就有能成佛的。就是你光明的一面,就是你起了無明才成了眾生,就流轉生死,如果你能恢復佛性,就出離生死,可以成佛,這是佛法理論中甚深的理論。所以有些人為他講這個道理很難說清楚只要你信,第一個要信極樂世界有佛,還信自己本來就是佛,才這么容易到極樂世界。所以念阿彌陀佛那個時候,雖我們念的是阿彌陀佛,實際上念自己本來的佛。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都是我們人人本具的法身,一個人成佛要先成就法身。法身是什么形象?沒有人看見過。修密宗的人要講法身光明,法身的光明什么時候出現?大修行人光明現前,沒有修行的凡夫現前什么時候才現前?只密宗才講這個問題。密宗要修三身道。你自己成就法報化三身都是在修行時成就,它成就必須先成就法身,佛有法身才有報身,報身才成化身,諸佛都如此,佛的本質就是佛法身,佛的法身,以光明來譬喻,佛的報身純粹是光明沒有黑暗,這個光明無窮大,所以叫無量光,人本具法身佛。修密宗的人,要說臨命終時法身光明現前,我們凡夫法身光明現前不?一切眾生都有死有,人活著的時候叫本有,就是本來存在的生命,到真正死的一剎那叫死有。死有時法身光明才現前,因為你這生的殼殼脫了,后一輩子的殼殼還沒有,就是那一會你其它的一切障礙都解脫了,那時你的法身就現前。但我們平時沒有修行沒有功力,到死時恐怖手忙腳亂,法身現前的時間非常短,并且你平時沒有見到過,它現前的時候就怕空什么抓不住,所以我們凡夫死有的那一刻極短,極短,很快就過去了,在密宗里那時你法身光明現前叫死有光明。在死的一剎那現前,密宗有多種功力修死有光明,到死時有把握,所以密宗就修這個。念佛宗說,你死了才往生極樂世界,念佛宗沒有說哪個人肉身往生極樂世界,念佛的功力再成就了,還是要死才往生極樂世界,還是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才現前,那時你死有光明現前,是個機會,世人把生死的路切斷的一個機會,那時是你證法身的機會。所以在密宗里下很大功夫修死有光明,因為有修行的人有修行功夫,他死有光明比較長,在那時候他就可以施展他平時修行的辦法,密宗修行是這樣修。念佛宗的人修行要臨命終時沒有肉身就去極樂世界,要死才去,死時法身光明要現前,用你平時念佛的功行加上阿彌陀佛的愿力和加持力,所以那時你的法身光明要現前跟阿彌陀佛的法身光明是一個事,所以那時候來接引你就容易。所以中間有很深的理論在里頭,不是光是擺一個故事一樣。所以說臨命終時就是你本身的法身光明,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叫自性彌陀,你本身就有佛性,這個佛性就是你本來有的法身,到死時把你業(yè)力現前的依報正報都解決了,這下你法身光明要現前。你法身光明就是你自性彌陀,就是你本身的阿彌陀佛,所以要到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無量光就是法身光明,人人都有個自性阿彌陀佛,自性彌陀,你自己本來就是佛,因為你無明煩惱成了一個凡夫,只曉得自己是凡夫,從不敢相信成佛,不敢想,所以佛千辛萬苦給你講清楚你本來是佛,就是你無明一動,就把你光明遮蔽了,你起惑造業(yè),惑就是煩惱無明,起無明就造種種業(yè)流轉生死,如果在法身光明現前的時候,憑到你自己的信心和愿力,與阿彌陀佛愿力兩個是一回事,就像同一個電波的電流一樣,一下就接起了,你就到極樂世界。所以念阿彌陀佛也就是念自己,把你本來人要喚醒,我本來就成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要恢復我本來是佛,就是我本具法身,所以臨命終時法身光明現前,都是與阿彌陀佛法身光明是一回事,就像水投水。所以不管它好遠,“過十萬億佛土”一下就結合,就像無線電波一下就接上了,沒有東西能障礙得到,所以我們相信念佛法門,同時也要懂得這個道理,就是我們本來有個無量光本來有個法身,自性彌陀,所以念一句阿彌陀佛都是自己喚醒自己,我們求阿彌陀佛來接我們,實際上求我們自己體悟曉得自己是佛,我們老是不相信這個,佛千言萬語說,我們還是想自己是老凡夫,這是信不及自己本來是佛,如果信自己本來是佛,對念佛法門就能深信下去,所以大徹大悟的人他能見佛,因為你平時念佛的薰習,所以到臨命終時才能心不顛倒,才有點把握有點力量。如練武術的人平時練過才敢與人交手才不怕,你平時不練一點力量都沒有,到臨命終時拿什么去戰(zhàn)勝,臨終時種種業(yè)境現前啊!要修行念佛法門修到能一心不亂,不亂就是一心,專一的念,這個不是迷信,這是佛法里頭甚深甚深的真理,所以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有正報就有依報,自然到極樂國土,所以念佛法門是大乘法里甚深法門,要信得及你自身是佛。有人說臨終十念亦可往生,何必現在念,等到要死才來個臨終十念往生。平時不念到臨終時才曉得念,如練武術平時練有功夫了,敵人來了才有本事,人要死的時候痛苦和自己業(yè)力煩惱,自己對塵世的貪愛千頭萬緒,那時你的本事就拿不出來了,所以要平時就念,平時不念不行,認真說念南無阿彌陀佛幫助你臨終的時候心不亂,真正的就是一心不亂,一個心就是具足信愿行,三個要點,相信發(fā)愿往生極樂世界,也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三個事納為一個,念佛只要念一聲佛就是成佛的種子,就像那天我們已經說了佛世時有個年老的人出家因為他無量劫前遇虎脫險,念了一聲南無佛,就這個善根成熟來出家證阿羅漢果。所以說“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我們現在佛教宗教宗教活動場所差不多提倡念佛法門,太麻煩了,新學的學不會,才來的不會跟著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到廟里來看到廟子清凈莊嚴生清凈心,跟大家念南無阿彌陀佛都是今后的因,如果你一直念下去,那就是你脫離娑婆世界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所以我們不要看到這個很艱難,看到很艱難想:到底念佛有什么收獲?也不對。也不要看到太容易,看得容易初一十五就隨大家到廟里念就是,要認認真真念,學佛人,不管在家出家,上根淺根,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無上法門。不要想是無上法門不好修,也不要說容易,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往生了,你要精進念才能往生,不要看到容易就愛念則念,你還是要認真念。雖然念佛可以往生種了成佛的因,但是否往生,沒有保證。所以雖然這個法門簡單還是要求我們要精進不要以為念佛家常便飯,這個是個很深的法門,如像做文章一樣,這個題很有做頭,念佛還是很有念頭。念佛認真的念如法的念,精進的念。第一,不怕,這個就是高深,是否辦得到,就是辦得到,你本來是佛,有什么辦不到?不要以為容易隨隨便便,功效不一定靠得住,這段文提示我們念佛,修念佛三昧。念佛要一心不亂,要入定,入定心就要緣境,有個對象,心想什么要有個東西。念佛法門想的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境就是佛要緊,一直想到佛。你的心不可思議,心就是佛,你今天凡夫心無始以來跟佛是一樣的,在你根本無明妄念沒有起時與佛齊等,本來是佛。因為本來有這個底子,自己不是隨隨便便的人。有人怯弱想到:我是平凡的人,干什么大事業(yè)?有志氣的人想:就是要當大英雄,我本來是佛,喊我成佛是本分事,就是我做得到的事。
相信佛功德,一心想佛號,二,相信我就是佛,念佛成佛。三,想念佛法門的釋迦佛親自給我們說的,這個法門就是這么微妙,看到簡單,實際上就像我們吃藥一樣,不知道吃了藥,也有那么大的功能。念佛法門是釋迦佛提煉過的,是藥中精華,這個法門都是醫(yī)我們病的,這個法門什么病都能醫(yī),什么人都可以吃,法門之殊勝:我們的心本來是佛,我們對的境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辦法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照釋迦佛的辦法做,就像名醫(yī)給你開的方子,你要相信照著吃。醫(yī)生再好給你開了方子,你不照著吃也沒有辦法。佛是大醫(yī)王,佛開出的念佛法門是個萬應靈丹,隨便哪個都可以吃。所以三根普被,不可思議。你吃了有好處,就是要相信釋迦佛說的阿彌陀佛有這些功德,不信沒有辦法。徹悟禪師說:你決定不信,我也把你莫可如何!沒有善根的人釋迦佛再如何勸他也沒有辦法。最要還是信,釋迦佛翻去說復來說,挽著勸你,“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我看到念佛法門有這么大利益,才“故說此言”,才說阿彌陀經!叭粲斜娚,聞是說者”假使哪個眾生有這個善根聽到這殊勝的法門,你“應當發(fā)愿,生彼國土”。是佛眼親自見到的。佛有五眼,佛眼把四眼都歸總。佛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金剛經》說的。凡夫只有肉眼,只看到肉眼世界,沒有天眼所以看不到極樂世界,就是六道輪回也看不到,肉眼不行。天眼有等級,佛的天眼無所不見,佛有法眼能見世間千差萬別法佛有慧眼懂得般若,觀一切法空,如來五眼具備,最后的佛眼五眼的功德同時起。一般眾生有部分法眼,慧眼,懂得一點俗諦的事相,也懂得一點般若,所以佛能見。佛說“我見”是用五眼親自觀見!拔乙娛抢蔽铱吹侥罘鸱ㄩT有這么大利益、作用。利益是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沒有念佛的人臨終沒有抓拿。唯有念佛的人,心是定的不怕,死就死佛要來接我。光靠自己,到死沒法,不易大徹大悟,談何容易得到。參禪的單憑自己的力量,念佛是憑佛的力量。只要修信心,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沒有恐怖,世間人死,心恐怖,就什么顛倒心起種種業(yè)境就現前。是利: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在其前,這個大利益。一輩子念佛到了那時就結果,光靠自己辦不到。一方面憑自己念力,平時念佛。到臨終時才想得起念佛,還憑阿彌陀佛的愿力,他說了哪個念他,他就來接引。以理來說靠你自己本來是佛,以事來說就是依靠阿彌陀佛來接引,就離苦得樂,了生脫死,有很大利益,橫超三界。超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修定,一界一界斷煩惱,佛法中說的辦法,一步一步爬不易爬出去。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不管三界,就橫起爬就到了極樂世界,不在三界中爬梯子,爬得不對又掉下來了。這個一下子就到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到人要死還沒有冷時,過去、現生善惡經過都要現前在生死關頭。聊齋說,有一個人生病睡在床上看到心出了一個小人,在唱戲唱四折戲,把他一輩子做的事通通都唱完了。人要死一生的事如演電影一樣要演一次,演到自己做好事要好過點,演到自己做惡事不好過得很,就是顛倒沒有把握。念佛心頭有把握,念佛的人,同時又培福培慧,又發(fā)了愿要往生,所以你心頭不顛倒,心就有把握。
圓瑛法師叫三求堂主人,住處叫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凈土,求這三件事,我們修行人,有求福求慧,;夠了往生凈土就容易所以第一要求福。我們現在小孩子什么不懂,最好先求福,培福。所以出家的目的是來培福,不是來折福,不是來享受居士的禮拜供養(yǎng),不是圖清閑,而是來想求福。圓瑛法師近代大德,是佛協的會長,著作等身,自己給自己定課程。第一要求福才有慧,有很大的福氣才能有慧,那些愚蠢的人就是沒有福報,不說開智慧開悟,就是要有文化,知識也要有點福氣才行,所以我們出家人要懂得第一求福,求了福才能求慧,沒有福不能開智慧。有了福有了慧不能目空一切:凈土法門太低不修!求福求慧還要求生凈土。過去好多大德都求生凈土,求生凈土不是愚夫愚婦的事,是大智慧人的事。沒有智慧對這個法門不能深信下去,沒有毅力不能堅持下去。能修凈土法門是很大的智慧,能接受佛的教授是很大智慧。
“聞是說者,應當發(fā)愿”,應把這個事當成一大事因緣,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天聞到這個殊勝的法門,就要依靠這個法門了生脫死。這個法門是了生脫死最容易的法門,佛法里叫易行道,其它都叫難行道。這個法門非常好修,哪個都好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句阿彌陀佛就有這么大力量,就有這么大功德。主要我們信釋迦佛苦口婆心,應當發(fā)愿生彼國土。
這幾天其它老師不上課有點空,我就講,你們要請假我也講了。你們都放假走了我要給老師父老居士講,我的任務就是講書。以后要分開給你們講,這回不大好考,但還是要考,默寫阿彌陀經,我出幾句,你寫注解,以白話寫,第三考口講,我希望同學們個個成法師,就是口要講,三道題,等下次上學時考。有不想讀了,要你們廟上來個函,才正式退學,如果沒有函,就不是退學是逃學。我們雖是自辦的還是通過組織的,所以要經過廟上,宗教部門來個通知,有的實在廟上走不開,不能勉強你們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