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jīng)
《楞嚴經(jīng)》,大乘佛教經(jīng)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jīng),于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楞嚴經(jīng)》、《首楞嚴經(jīng)》、《大佛頂經(jīng)》、《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詳情]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fā)明。三摩地中,心愛懸應(yīng),周流精研,貪求冥感。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jīng)法。
“還有一些禪修的善男子,到達‘受陰盡’之后,其‘受陰’變得虛融微妙,不會再遭遇以往攀緣境界之邪思邪慮的干擾,得以發(fā)生圓明深定。”
“在這樣的圓明三昧當中,禪修者因習(xí)氣作用,忽然生起了貪愛‘懸應(yīng)’之心,想要與久遠前的有緣圣賢感應(yīng)道交。于是便用其精明之心,周遍觀察定境,精細研修,渴望求得冥冥當中的感應(yīng)與加持。”
“此時,天魔終于等到了機會,于是派遣一類飛行精怪,去附體到別人身上,那個被附體的人忽然能夠開口講說經(jīng)法。”
【懸應(yīng)】特指與圣者之間的,久遠宿世因緣之感應(yīng)。“懸”:久遠。
【冥感】冥冥中的感應(yīng),無形當中的感應(yīng)。
此類“懸應(yīng)”故事,在佛經(jīng)當中很多,佛陀與弟子們無量劫以來常為師徒、道友,以及親眷等等,于是,當世尊成佛了,有緣人都會成為佛陀的弟子,并得到加持而迅速獲得果證。
禪修者知道這個道理,于是,隨著三昧當中的習(xí)氣顯現(xiàn),他也想要求得與宿世“善知識”之間的感應(yīng)道交,想得到加持,以便盡早成就無漏圣果。
此類想法本來很正常,只是禪修者定力深入之后,一旦“貪愛”習(xí)氣發(fā)作,力量就會很大,容易癡迷于其中,這就給了天魔以可乘之機,便派遣魔怪附體于別人,前來擾亂:
其人原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應(yīng)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舍離,身為奴仆,四事供養(yǎng),不覺疲勞。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師,本善知識,別生法愛,黏(粘)如膠漆,得未曾有。
“被附體的人無法覺察自己已經(jīng)被魔怪控制,也會誤以為自己獲得了成就,同樣自稱已經(jīng)證得無上涅槃。”
“接著,在魔怪無形當中的加持之下,被附體的人特意來到了那位貪求‘懸應(yīng)’的禪修者所在之處,為他們升座說法,以佛菩薩自居。”
“被附體的人因魔怪加持,能夠讓聽法的人們看他如同一位千百歲的老修行,猶如古佛一般,非常殊勝。于是,大家不由得產(chǎn)生了敬愛與留戀之心,再也不愿離開,甚至甘愿成為奴仆,以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來殷勤服務(wù),絲毫不覺得疲勞。精怪運用神通力加持聽法的人,讓他們都‘知道’被附體的人就是自己先世的老師,是他們最根本的善知識。大家因而格外產(chǎn)生了‘法眷屬’之愛戀,甚至如膠似漆一般,還覺得從未有過的殊勝。”
【四事供養(yǎng)】指飲食、衣服、臥具、湯藥(醫(yī)藥)等四種日常供養(yǎng)。
【法愛】對于“法”的貪愛,此處引申為對于“法眷屬”的愛戀。仍屬于“法執(zhí)”和“我執(zhí)”的范疇,是粗重煩惱,而不是智慧。
真正的善知識,不會許可弟子們對自己“心生愛染”,甚至于“別生法愛,粘如膠漆”。菩薩與弟子之間的關(guān)系,應(yīng)當是清凈無染的,相互之間應(yīng)當以“慈悲心”相處,而不是用“愛戀”來維系。
“愛戀”是世間染污之法,以“牽掛”為其基本內(nèi)容;“慈悲”則是出世間清凈自在之法,以“眾生平等一體”為其出發(fā)點。只因一切眾生共同具有平等法身的緣故,法身無二無別的緣故,萬法同源的緣故。
所謂“世間”,就是迷失了自性清凈,隨著業(yè)力而流轉(zhuǎn);所謂“出世間”,不是要逃離“世間”,而是指覺悟自性清凈,雖然身在塵世,心地卻能夠清凈無染,能夠隨力修學(xué)菩薩道。六祖大師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其實本來如此,只有“世間人”才需要修行,那些已經(jīng)“出世間”的無漏圣者們,早已無修無證了。
只是萬萬不可把“世間法”的世俗生活就當做是“修行”,那完全屬于自欺欺人。人世間所謂的“生活”,處處充滿貪、嗔、癡,人們的六根時時攀緣六塵,不僅不得自在,而且越陷越深。假如這樣的世俗生活也叫做“佛法在世間”的話,那絕非六祖大師之意,而是徹頭徹尾的曲解。
魔怪之類尤其善于“曲解佛意”,而且不惜用種種聽似美妙的謊言來欺瞞禪修者和大眾: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yǎng)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
“這位禪修者愚癡著迷的緣故,迷惑地把被附體的人當做是菩薩,信受了他的教化。于是,他們和自己‘宿世的老師’越來越貼心,越迷越深,漸漸失去三昧,并奉行精怪的教導(dǎo)而破壞佛戒,暗中施行淫欲。”
“被精怪附體的人,每每喜好說,我在前世的某一生當中,曾經(jīng)度化了你們當中的某個人,當時是我的妻、妾、兄、弟,等等;所以,今生我又來度化你們,帶著你們大家一起回到某某凈土,前往供養(yǎng)親近某某佛陀,等等。精怪有時會說,在天上單獨有一重天,叫做大光明天,佛陀就住在那里,那里也是一切諸佛如來最終的歸宿。”
“這些無知的聽法者們,竟然相信了如此虛假、欺誑之邪說,從而忘失了本來的良好發(fā)心。”
【所休居地】最終所歸宿的地方。
此名癘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這叫做癘鬼年歲久了化為魔怪,在天魔派遣下附體到別人身上,前來擾亂禪修者。”
【癘鬼】能夠帶來瘟疫或疾病的一類惡鬼,也叫做“厲鬼”。“癘”:麻風(fēng)病或瘟疫。
魔怪附體久了,難免會厭煩,于是:
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老癘鬼附體久了,便會產(chǎn)生厭煩之心,而離開被附體的人,于是,被附體的人再也沒有了神通變化和加持力,也沒有了自保的法力,這些被魔怪所迷惑的師徒們便會因種種罪行,一同遭遇國法制裁。”
“你們這些禪修者,應(yīng)當提早覺悟,才不會造下輪回罪業(yè);假如因無知而迷惑于其中的話,難免會造下極重惡業(yè),在去世以后墮入無間地獄。”
“想陰境界”第六種,叫做“大力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fā)明。三摩地中,【心愛深入,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此段流傳錯誤,與下段經(jīng)文混淆了,應(yīng)為: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jīng)法。
“還有一些禪修的善男子,到達‘受陰盡’之后,其‘受陰’變得虛融微妙,不會再遭遇以往攀緣境界之邪思邪慮的干擾,得以發(fā)生圓明深定。”
“在這樣的圓明三昧當中,禪修者因習(xí)氣作用,忽然生起了貪愛神通‘知見’之心,于是勤奮研究探尋,想要求得宿命通。”
“此時,天魔終于等到了機會,于是派遣一類飛行精怪,去附體到別人身上,那個被附體的人忽然能夠開口講說經(jīng)法。”
【心愛知見】心里面發(fā)生了對于神通知見的貪愛,想要求得“宿命通”,從而了知或親見宿世以來的因因果果。
不要說已經(jīng)到達三摩地的禪修者,就是一般的學(xué)佛人,多數(shù)也想知道自己無量劫以來的因因果果。因此,許多人不惜向那些外道鬼神的附體者去求教,置佛經(jīng)于一旁,反而相信他們那些似是而非的“著相”之說。
其實,這樣的行為已經(jīng)違背了“三皈依”,很有可能會失去“皈依體”,同時失去護法善神們的擁護。這樣的人其實不太信佛,他們更相信種種輪回幻相。
假如是真正信佛的人,應(yīng)當明白,經(jīng)云:“若問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問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只要如此深刻領(lǐng)會因緣果報之法理,就不必再去追究具體的因果故事了。為什么?因為,無量劫以來的因因果果太多太多了,你咋能夠追究得過來呢?
那就像看電影一樣,看一部片子還算精彩,連續(xù)看上三、四部,誰都會頭大、頭暈加瞌睡。故事聽多了,就和長時間看電影一個道理,最終沒有任何意義,解決不了今生的任何問題。
一旦禪修者貪愛神通知見,想要求得宿命通,便給了天魔以可乘之機,于是,天魔就給禪修者送來了具有廣大“宿命通”的精怪附體之人:
其人本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陰】(應(yīng)為:求知)善男子處,敷座說法。令其聽人各知本業(yè),或于其處語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敕使一人于后蹋尾,頓令其人起不能得,于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發(fā)無失。
“被附體的人根本無法覺察自己已經(jīng)被魔怪控制,也會誤以為自己獲得了成就,同樣自稱已經(jīng)證得無上涅槃。”
“接著,在魔怪無形當中的加持之下,被附體的人特意來到了那位貪求‘知見’的禪修者所在之處,為他們升座說法,以佛菩薩自居。”
“被附體的人因魔怪加持,能夠讓聽法的人們都知曉各自原本的宿業(yè)。有時,魔怪甚至?xí)A(yù)言眾人來世的去處,例如在說法時,會對其中一個人說:如今你雖然還沒死,但按照你的業(yè)力,其實已經(jīng)落入畜生道了。然后,為了讓大家相信,魔怪命令另外一個人,在那個人的身后踏住他那無形的‘尾巴’,結(jié)果呢,那個人一下子就起不了身,無法挪動了。于是,大家都欽佩得口服心服。”
“假如還有人心存懷疑,他才一起心動念,精怪馬上就知道了,立即點破,于是大家更為信服。精怪每每在佛陀戒律之外,更加嚴格要求,以便凸顯自己法門的殊勝。他們還會肆意誹謗比丘僧,惡言責(zé)罵弟子們,任意揭露別人的隱私而絲毫不避譏嫌。精怪喜歡預(yù)言未來的禍福之事,等到了時候,便會一一應(yīng)驗,絲毫不差。”
【肇】開始,發(fā)生。
【訐(音:杰)露】揭露人家的隱私。
此類受天魔派遣而來的鬼怪是:
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這叫做大力鬼年歲久了化為魔怪,在天魔派遣下附體到別人身上,前來擾亂禪修者。”
【大力鬼】有大神通力的鬼怪。
魔怪附體久了,難免會厭煩,于是:
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年老大力鬼附體久了,便會產(chǎn)生厭煩之心,而離開被附體的人,于是,被附體的人再也沒有了神通變化和加持力,也沒有了自保的法力,這些被魔怪所迷惑的師徒們便會因種種罪行,一同遭遇國法制裁。”
“你們這些禪修者,應(yīng)當提早覺悟,才不會造下輪回罪業(yè);假如因無知而迷惑于其中的話,難免會造下極重惡業(yè),在去世以后墮入無間地獄。”
此類大力鬼附體之后,雖不提倡聚眾淫亂等墮落行為,卻專門喜歡誹謗其他修行人,喜好標新立異,狂妄預(yù)言未來之事,蠱惑人心,等等,這也屬于違法行為,影響大了以后,必然遭受國法制裁。
“想陰境界”第七種,叫做“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無定行事,惱亂是人”: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fā)明。三摩地中,【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此段應(yīng)為:心愛深入,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jīng)法。
“還有一些禪修的善男子,到達‘受陰盡’之后,其‘受陰’變得虛融微妙,不會再遭遇以往攀緣境界之邪思邪慮的干擾,得以發(fā)生圓明深定。”
“在這樣的圓明三昧當中,禪修者因習(xí)氣作用,忽然生起了深入寂靜之貪愛,于是便勤奮約束自己,努力深入并樂于安住在陰暗寂靜的禪境當中,貪求“靜謐”及其妙用。”
“此時,天魔終于等到了機會,于是派遣一類飛行精怪,去附體到別人身上,那個被附體的人忽然能夠開口講說經(jīng)法。”
【靜謐】寂靜,寧靜。
結(jié)合上下文,此類禪修者不僅僅貪求“靜謐”,同時還期待著發(fā)生“靜謐”當中的種種神通妙用。這就給了天魔以可乘之機,于是派遣魔怪前來擾亂:
其人殊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知】(應(yīng)為:求陰)善男子處,敷座說法。
“被附體的人根本無法覺察自己已經(jīng)被魔怪控制,也會誤以為自己獲得了成就,同樣自稱已經(jīng)證得無上涅槃。”
“接著,在魔怪無形當中的加持之下,被附體的人特意來到了那位貪求‘靜謐’與“陰寂”的禪修者所在之處,為他們升座說法,以佛菩薩自居。”
是人無端,于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其珠,及雜珍寶,簡冊符牘,諸奇異物,先授彼人,后著其體;蛘T聽人,藏于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未曾有。
“被附體的人因魔怪加持,能夠無緣無故地,忽然就在說法之處獲得了神奇的巨大寶珠,以顯示其深入“陰寂”之功德;蛘,精怪有時也會變化為畜生之類,嘴里銜著寶珠,以及其它各類珍寶,或成冊的竹簡之咒符、天書,等種種奇異之物,來到說法處,先獻給說法的人,隨即忽然消失并附回其身體。(這是精怪自導(dǎo)自演了一幕‘神獸獻寶’的鬧劇,純屬迷惑人心的把戲)”
“或者,為了誘騙聽法的人們,精怪事先把寶珠藏在地下某處,然后告訴大家說,某處有明月寶珠在地下放光。隨后領(lǐng)著大家去挖,果然找到了寶珠,于是聽法的人們都無比信服,覺得從未有過的殊勝。”
【銜(音:閑)】用嘴含,例如:燕子銜泥。
【簡冊】成冊的竹簡。
【符牘】竹刻、木刻的咒符、天書之類。
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時日餐一麻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詈徒眾,不避譏嫌。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圣賢潛匿之處,隨其后者,往往見有奇異之人。
“在此類精怪的加持下,被附體的人往往只吃藥草之類,而不吃任何人間美味;甚至于效仿佛陀,每天只吃一棵胡麻,一個麥穗,但其體形卻依然豐滿,精力依舊充沛,這都是魔力加持的緣故。”
“精怪時常誹謗出家比丘不修苦行,是魔子魔孫;動輒惡罵弟子們而口不擇言,不避任何譏嫌。精怪還喜歡預(yù)言各地秘密寶藏所在之處,以及十方世界菩薩圣賢在娑婆世界的隱居潛修之處,等等;跟著他前去察看的弟子們,往往會見到奇異之事,或者奇異之人,于是更加信服。”
此類受天魔派遣而來的鬼怪是: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無定行事,惱亂是人。
“這叫做山林之神、土地神、城隍神、江河神、山岳諸神等,年歲久了化為魔怪,在天魔派遣下附體到別人身上,其中,有些魔怪宣揚‘淫欲為修行’而破壞佛陀戒律,與追隨自己的弟子們暗地里放縱五欲;有些魔怪則表現(xiàn)出極端的精進之相,例如專門食用草木之類,而不吃糧食,等等,沒有一定的情形,千奇百怪都有,總之,就是為了前來擾亂禪修者。”
【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年老成魔】山林之神、土地神、城隍神、江河神、山岳諸神等,年歲久了化為魔怪。
這些神祇本來都是善神,掌管人間的諸多福禍因緣,比較正直。但其中有些不曾皈依三寶,不具有護持正法的端正知見,年歲久了,道行深了以后便會自以為是而誤入魔道,成為天魔的眷屬,受天魔所派遣。
【承事者】信奉并繼承其事業(yè)的人,即追隨者。
【五欲】色、聲、香、味、觸五種貪欲。“眼根”貪著“色塵”名為“色欲”;“耳根”貪著“聲塵”名為“聲欲”;“鼻根”貪著“香塵”名為“香欲”,也叫“嗅欲”;“舌根”貪著“味塵”名為“味欲”;“身根”貪著“觸塵”名為“觸欲”。
放縱“五欲”之極致,就是混亂的男女行為,即聚眾淫亂,一味地尋求感官刺激。一時放縱,卻種下了生生世世的輪回苦果。
魔怪附體久了,難免會厭煩,于是:
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此類魔怪附體久了,便會產(chǎn)生厭煩之心,而離開被附體的人,于是,被附體的人再也沒有了神通變化和加持力,也沒有了自保的法力,這些被魔怪所迷惑的師徒們往往會因種種罪行,而遭遇國法制裁。”
“你們這些禪修者,應(yīng)當提早覺悟,才不會造下輪回罪業(yè);假如因無知而迷惑于其中的話,難免會造下極重惡業(yè),在去世以后墮入無間地獄。”
“想陰境界”第八種,叫做“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fēng)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復(fù)龍魅,或壽終仙再活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yīng)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九)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八)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十)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六)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五)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四)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三)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二)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一)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二)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一)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七)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九)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八)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六)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五)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四)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三)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七)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