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yán)經(jīng)
《楞嚴(yán)經(jīng)》,大乘佛教經(jīng)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jīng),于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楞嚴(yán)經(jīng)》、《首楞嚴(yán)經(jīng)》、《大佛頂經(jīng)》、《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詳情]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九)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九)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fā)明。三摩地中,心愛綿【氵曶】,澄其精思,貪求契合。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jīng)法。
“還有一些禪修的善男子,到達‘受陰盡’之后,其‘受陰’變得虛融微妙,不會再遭遇以往攀緣境界之邪思邪慮的干擾,得以發(fā)生圓明深定。”
“在這樣的圓明三昧當(dāng)中,禪修者因習(xí)氣作用,忽然生起了想要與諸佛圣者綿密契合的貪愛之心,便澄清其精明思慮來進行猛利觀察,渴望求得與諸佛菩薩的精明法身相契合。”
“此時,天魔終于等到了機會,于是派遣一類飛行精怪,去附體到別人身上,那個被附體的人忽然能夠開口講說經(jīng)法。”
所謂“心愛綿【氵曶】”,就是想要與諸佛菩薩等圣者的法身相契合,而且是綿密契合。其實,一切眾生本在諸佛法身當(dāng)中,只要禪修者安然于三昧正定,歇落種種分別妄想,自然能夠與法身相契合,且無二無別,根本不需要生起貪愛之心。
此貪愛之心一旦產(chǎn)生,禪修者就在不知不覺當(dāng)中陷入了分別妄想,反而背離了清凈法身。同時,也讓天魔有了可乘之機:
其人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見地獄,或知人間好惡諸事,或口說偈,或自誦經(jīng)。各各歡娛,得未曾有。
“被附體的人根本無法覺察自己已經(jīng)被魔怪控制,也會誤以為自己獲得了成就,同樣自稱已經(jīng)證得無上涅槃。”
“接著,在魔怪無形當(dāng)中的加持之下,被附體的人特意來到了那位‘貪求契合’的禪修者所在之處,為他們升座說法,以佛菩薩自居。”
“表面上,說法者的身形,以及聽法大眾的外表都沒有變化;卻暗中加持,讓大家在聽法之前,內(nèi)心自然開悟,提前知曉了后面的法義。而且,似乎大家念念之中都在不停進步,有人得到了宿命通,有人成就了他心通,有人見到了地獄,有人預(yù)知了人世間的種種善惡因果,有人忽然能夠親口說出無數(shù)佛偈,有人則能夠自然背誦出許多經(jīng)文,等等。于是,大家都興奮不已,以為自己的心已經(jīng)與諸佛法身相契合,真是從未有過的殊勝啊。”
假如禪修者安住清凈定心,一旦與諸佛法身相契合,的確會發(fā)生如上的類似功德,而且更加殊勝?膳碌氖,在魔怪加持下,也會發(fā)生相似功德,對于那些“貪求契合”的禪修者來說,這實在是太具有殺傷力了,正是自己想要的。因此,他們往往難以識破魔怪的伎倆,究其根本,都是自己的“貪求之心”在作怪。
于是: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谥泻醚苑鹩写笮,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入邪悟。
“這位禪修者愚癡著迷的緣故,迷惑地把被附體的人當(dāng)做是菩薩,信受了他的教化。于是,他們糾纏貪愛于被精怪加持的心境,漸漸失去三昧,并奉行精怪的教導(dǎo)而破壞佛戒,暗中施行淫欲。”
“被精怪附體的人,每每喜好說佛也有大小和層次的不同,某某佛是領(lǐng)先的佛,某某佛則是位居其后的佛;在所有的佛當(dāng)中,其中也有真佛和假佛的差別,還有男佛和女佛的不同,菩薩們也是這樣,等等。”
“禪修者等人,見到被精怪附體的人具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大家內(nèi)心都有了神奇感應(yīng),于是不再懷疑,紛紛舍棄各自本來的發(fā)心和見解,改學(xué)精怪的邪法。”
【佛有大小】佛也有大小和層次的不同。
這是邪魔外道常見的邪說之一。“佛”的真實義乃是指“清凈法身佛”,它無相無形,非生非滅,乃是法界的遍在之性,故名“毗盧遮那”,譯為“遍一切處”。任何一尊佛,都圓滿覺悟了“清凈法身佛”,因此,究其本懷,不存在大小和層次的不同。
【真佛、假佛,男佛、女佛】在所有的佛當(dāng)中,其中也有真佛和假佛的差別,還有男佛和女佛的不同。
此類說法,都屬于外道邪說,執(zhí)著于“相”的緣故!金剛經(jīng)》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見就是指“清凈法身佛”,乃是“佛”之真實義。其中,無假無真,無男無女,無去無來,無是無非,乃至于無增無減,無垢無凈,無生無滅,等等。
僅就“成佛”的現(xiàn)象來說,出世做教主的“佛陀”都顯現(xiàn)為男身,所謂“諸佛皆以男身成道”是也。但是,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法身佛”也有男女,那就大錯特錯了。清凈法身佛,非男亦非女;若方便化現(xiàn),男女皆不妨。
有人問:關(guān)于“佛有大小”,天臺宗不是有“六即佛”之說么?那豈不是說佛也有六個層次嗎?
答:非也。天臺“六即佛”,只是方便闡述修行者的不同修證層次,其中:“理即佛”指一切蕓蕓眾生,本具清凈法身而未覺悟,只是就法理來說本來是佛,其實是未來佛和未成佛;“名字即佛”指修行者已經(jīng)初步明了佛理,知道自己本來是佛,因此而發(fā)菩提心,發(fā)愿成佛,發(fā)愿度眾生,等等;“觀行即佛”指修行者依據(jù)所明了的法理而實踐禪觀,即理悟之后的實修過程;“相似即佛”指修行者已經(jīng)相似見道,朦朧得見清凈法身,還不夠透徹;“分證即佛”指修行者已經(jīng)親證法身,開始步步證入諸佛圓滿法界;“究竟即佛”才是指已經(jīng)成就的佛陀,清凈法身圓滿顯現(xiàn),一切功德完全具備。
其中,前五位都不稱為“佛”,而稱為“眾生”或“菩薩”,只有第六“究竟即佛”,才稱之為佛陀。因此,本質(zhì)說來,佛陀是沒有大小和層次之差別的。
此類受天魔派遣而來的鬼怪是:
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這叫做遇畜成形的魅鬼,年歲久了化為魔怪,在天魔派遣下附體到別人身上,前來擾亂禪修者。”
魔怪附體久了,難免會厭煩,于是:
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dāng)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老魅鬼附體久了,便會產(chǎn)生厭煩之心,而離開被附體的人,于是,被附體的人再也沒有了神通變化和加持力,也沒有了自保的法力,這些被魔怪所迷惑的師徒們便會因種種罪行,一同遭遇國法制裁。”
“你們這些禪修者,應(yīng)當(dāng)提早覺悟,才不會造下輪回罪業(yè);假如因無知而迷惑于其中的話,難免會造下極重惡業(yè),在去世以后墮入無間地獄。”
至于這些師徒們被國法制裁的理由,與前文一樣,一般是“聚眾淫亂”、“謠言惑眾”、“非法斂財”,等等。
“想陰境界”第四種,叫做“蠱毒魘勝惡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fā)明。三摩地中,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jīng)法。
“還有一些禪修的善男子,到達‘受陰盡’之后,其‘受陰’變得虛融微妙,不會再遭遇以往攀緣境界之邪思邪慮的干擾,得以發(fā)生圓明深定。”
“在這樣的圓明三昧當(dāng)中,禪修者因習(xí)氣作用,忽然生起了貪求萬物變化根元之心,想要完全明白物象變化性之來龍去脈。便用其精明之心打起精神,貪婪地去尋求、辨別與分析。”
“此時,天魔終于等到了機會,于是派遣一類飛行精怪,去附體到別人身上,那個被附體的人忽然能夠開口講說經(jīng)法。”
掌握萬物變化之根元,對于任何修行人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誰不想讓一切變化都成竹在胸呢?誰不渴望直達法身自在運轉(zhuǎn)之無上妙用呢?
然而,據(jù)實說來,“法身”本來無為,“法界”本來無我,沒有誰能夠主宰一切,一切變化應(yīng)當(dāng)隨緣,而不應(yīng)當(dāng)刻意造作。所謂“佛陀”,亦名“法王”,但他并不主宰法界,而是于法自在,于法明了。
佛陀自在于一切法,運轉(zhuǎn)一切法,覺悟明了一切法,也精通一切變化之因緣。但這不是“貪求”來的,也不是“辨別、分析”來的,而是不假思慮,自然明了。
當(dāng)這些禪修者“精爽其心,貪求辨析”之時,他們恰恰陷入了妄想,偏離了三摩地的正修行,已然開始“著相”,于是給了魔怪們以可乘之機:
其人先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元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現(xiàn)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xiàn)在即為佛國,無別凈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未曾有。
“被附體的人無法覺察自己已經(jīng)被魔怪控制,也會誤以為自己獲得了成就,同樣自稱已經(jīng)證得無上涅槃。”
“接著,在魔怪無形當(dāng)中的加持之下,被附體的人特意來到了那位‘貪求根本’的禪修者所在之處,為他們升座說法,以佛菩薩自居。”
“被附體的人因魔怪加持,其身體具有特殊的威力和神力,能夠一下子折伏聽法人,讓他們還沒聽法,就已經(jīng)心服口服了。于是,這些精怪師徒們,往往把佛陀大涅槃、無上菩提與圓滿法身等等,直接理解為當(dāng)前的肉身,說人們父子世世代代的相生相傳,那就是法身常住不滅。精怪會把當(dāng)前的塵世,直接指示為佛國,并說此外再沒有凈土與佛菩薩們的金色妙相了。禪修者和聽法的人們,由于被精怪的威力所攝受,對這些堅信不疑,放棄了原來的發(fā)心和正知見,竟然全身心地歸依被附體的人,還覺得從未有過的殊勝。”
【求元】即前文的“心愛根本”,以及“貪求辨析”等等。“元”就是根本。
有人問:既然精怪的威力這么大,簡直難以抗拒,該如何避免被其所攝受呢?
答:首先要及時覺察自己的妄想習(xí)氣,不要深陷其中,而偏離三昧正定;其次應(yīng)當(dāng)常常皈依三寶,祈求諸佛菩薩的加持,則自然有金剛護法神保護,一切諸魔精怪等等,就無法靠近自己了,更不會被其所攝受。
是等愚迷,惑為菩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谥泻醚裕鄱巧嘟詾閮敉,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wù)嫣帯1藷o知者,信是穢言。
“這位禪修者愚癡著迷的緣故,迷惑地把被附體的人當(dāng)做是菩薩,信受了他的教化。于是,他們反復(fù)推究被精怪加持的心境之微妙處,越迷越深,漸漸失去三昧,并奉行精怪的教導(dǎo)而破壞佛戒,暗中施行淫欲。”
“被精怪附體的人,每每喜好說,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就是當(dāng)前的法身凈土,其中,男女二根就是無上菩提和大涅槃的真實所在,應(yīng)當(dāng)盡情受用,等等。”
“這些無知的聽法者們,竟然相信了如此污穢之邪說。”
所謂“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wù)嫣?rdquo;,將直接導(dǎo)致縱欲,而且還會把縱欲行為當(dāng)做是“修行”。在如今的末法時代,諸如此類的污穢邪說反而很有市場,為什么?因為,與眾生的習(xí)氣泛濫恰恰相應(yīng)。
魔怪邪師們“教化”眾生,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投其所好”,直接把眾生的貪嗔癡等等習(xí)氣,指示為“無上修行法門”,把生死輪回指示為佛國凈土。以此混淆諸佛無上教義,引導(dǎo)無知眾生走上邪路。
此類受天魔派遣而來的鬼怪是:
此名蠱毒魘勝惡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這叫做遇蟲成形的蠱毒鬼,年歲久了化為魔怪,在天魔派遣下附體到別人身上,前來擾亂禪修者。”
魔怪附體久了,難免會厭煩,于是:
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dāng)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老蠱毒鬼附體久了,便會產(chǎn)生厭煩之心,而離開被附體的人,于是,被附體的人再也沒有了神通變化和加持力,也沒有了自保的法力,這些被魔怪所迷惑的師徒們便會因種種罪行,一同遭遇國法制裁。”
“你們這些禪修者,應(yīng)當(dāng)提早覺悟,才不會造下輪回罪業(yè);假如因無知而迷惑于其中的話,難免會造下極重惡業(yè),在去世以后墮入無間地獄。”
“想陰境界”第五種,叫做“癘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九)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八)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十)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六)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五)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四)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三)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二)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一)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二)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一)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七)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八)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六)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五)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四)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三)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七)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四)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五)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六)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七)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八)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九)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一)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二)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一)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