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指鬘」殺人魔
第一章 「指鬘」殺人魔
盎古利馬喇(Angulimala,又譯為央掘摩羅,央掘魔羅,鴦掘摩羅,央仇魔羅,央崛鬘,鴦窶利摩羅,安古林馬拉,安覺摩羅,鴦掘,鴦鳩摩羅, 安姑利;意譯:指鬘,指鬟,指環(huán);簡稱:指鬘尊者)是佛教經(jīng)典中最著名的角色之一。他從連續(xù)殺人魔轉(zhuǎn)變?yōu)榍鍍?a href="/remen/jietu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解脫阿拉漢(arahant)的戲劇性故事,在佛教世界中家喻戶曉,產(chǎn)婦們幾乎都將他視為自己的守護圣者,相信他的祝福保護偈能確保順利生產(chǎn)。
佛陀經(jīng)常警告弟子們,不要從外表與外在行為評斷他人;只有佛陀獨特的能力,才可能準確無誤地洞見別人內(nèi)心。在盎古利馬喇的例子中,佛陀洞見他具有在此世就能解脫的潛在能力,不僅解脫惡道轉(zhuǎn)世,更能是解脫一切無始輪回之苦。
在基督教里,也可看見個人道德徹底轉(zhuǎn)變的例子:在哥耳哥達(Golgatha)有「十字架上的賊」,耶蘇承諾那個賊,那天會和他一起升天;①另外有土匪頭被圣方濟·亞西西(St.Francis of Assisi)②感化成為僧侶。像這樣的例子總能感動虔信者的心,但懷疑者則質(zhì)疑這些改變?nèi)绾伟l(fā)生,盎古利馬喇的故事也許能解答這個問題。①
婆羅門之子——阿辛薩迦
在佛陀的時代,有個博學(xué)的婆羅門跋伽婆·伽伽(Bhaggava Gagga),是高沙喇國(Kosala)巴謝那地王(Pasenadi)的國師,也是王國中地位最高者之一。某夜,妻子曼多耶尼(Mantani)生下一子,他為兒子占星,結(jié)果驚訝地發(fā)現(xiàn)兒子生在「強盜星宿」下,表示這男孩有犯罪的傾向。我們不難想像,這位父親對於這個意外與令人震驚的天啟,將有如何的感受。
一大早,婆羅門和一如往常地來到宮中,問國王睡得如何!肝以趺纯赡芩煤?」國王回答:「我夜里醒來看見床尾的寶劍閃閃發(fā)光,嚇得再也無法入睡。這是否意味著王國或我會有危險呢?」
婆羅門說:「國王!別害怕,全城都出現(xiàn)同樣奇怪的現(xiàn)象,那和您無關(guān)。昨晚我妻子生了一個兒子,他的星象很不幸地竟有強盜星宿,一定是此事使寶劍發(fā)光!
「他會成為獨行大盜或群匪之首嗎?」
「陛下!他會是個獨行者。我們是否現(xiàn)在就殺了他,以杜絕后患呢?」
「老師!既然他只是個獨行者,就將他扶養(yǎng)成人,并加以循循善誘,也許能改變他的兇惡習性!
這男孩取名為「阿辛薩迦(Ahimsaka),意思是「無害」,希望他牢記在心,朝這理想去努力。他長大后,強壯有力,但也端正聰明,很用功學(xué)習。因此,父母親認為他的兇惡習性,可能因教育與家里的宗教氣氛而被潛移默化了。這當然令他們感到高興。
老師教唆阿辛薩迦殺人
時候一到,父親便將他送往古代印度著名的大學(xué)——德迦尸羅(Takkasila),接受更高的教育。那所高等學(xué)府的首席教師接納了他,而他仍是那么勤奮好學(xué),故能領(lǐng)先群倫。同時,他忠實與謙虛地服侍老師,因此很快就成為老師最鐘愛的學(xué)生,甚至在老師家用餐,這讓同學(xué)們又怨又妒。
他們私下討論這個問題:「那個年輕的阿辛薩迦一來,我們幾乎都被遺忘了。我們一定要阻止此事,讓他和老師決裂!沟且u謗他并不容易,因為他既用功又表現(xiàn)優(yōu)良,而且出身高貴,所以并無機會詆毀他。他們心想:「我們必須讓老師疏遠他,并因而決裂。」因此,他們決定分三組輪流去找老師。
第一組學(xué)生向老師說:「我們聽到一些和您有關(guān)的傳言!埂赣H愛的,什么事?」「我們認為阿辛薩迦密謀對付您!估蠋熉犕曛螅生氣地斥責他們:「走開,你們這些卑鄙的小人!別想造成我和我兒子不和!」一段時間之后,第二組學(xué)生又同樣這么地對他說。然后又來了第三組人,他們增加一句:「如果老師不相信我們,可以親自去調(diào)查!
懷疑的毒種終於在老師心里生根,他逐漸相信身心勇猛的阿辛薩迦,真的想要陷害他。一旦心生懷疑,人們永遠能找到一些似乎符合它的事,最后懷疑終於演變成相信,他心想:「我應(yīng)殺了他,否則就會被他殺死!沟笏氲剑骸敢獨⑺肋@么強壯的人并不容易;此外,如果他以我的學(xué)生身分死在這里,將有損我的名譽,學(xué)生可能因此不會再來找我。我必須想其他的辦法,來除掉與懲罰他。」
剛好不久之后,阿辛薩迦即將結(jié)束學(xué)習課程準備回家。這時老師找他來并說:「親愛的阿辛薩迦!對於一個完成學(xué)業(yè)的人來說,有必要致贈一份謝禮給老師,你也不能例外!埂府斎,大師!我應(yīng)該送什么呢?」「你必須拿一千個人的右手小指給我。這是你的結(jié)業(yè)儀式,以此向你所學(xué)得的知識致敬!估蠋熆赡茴A(yù)期阿辛薩迦在試圖如此做時,若非自己被殺死,就是會被逮捕與處死;蛟S老師曾為阿辛薩迦占過星象,了解他潛伏的兇惡習性,如今試圖將它激發(fā)出來。
面對這種偏激的要求,阿辛薩迦先是大叫:「啊,導(dǎo)師!我怎么能那么做?我的家庭從來不曾使用暴力,他們都是無害之人!埂膏,如果這門學(xué)科未得到應(yīng)得的禮敬儀式,它對你就毫無益處!挂虼,在一番勸說之后,阿辛薩迦終於答應(yīng),禮敬老師后便離開了。
前世的黑暗力量
上述所參考的經(jīng)典來源,并未告訴我們是什么更有力的聲明讓阿辛薩迦終於信服,愿意接受老師這個可怕的要求。其中一個可能的動機是,他相信毫不懷疑地服從導(dǎo)師是弟子的第一要務(wù),這反映了他早年奉行的重要原則。但這個決定背后的更大因素,可能是他的兇惡習性。他老師的話可能隱約喚醒他生命中的另外一面,他也許將此視為男子氣概的挑戰(zhàn)。
根據(jù)傳統(tǒng)記載,阿辛薩迦的前世之中,有一次曾經(jīng)是亞卡(yakka)③,他使用超能力殺害人類,以滿足嗜吃人肉的欲望。他所有記載於《本生經(jīng)》中的前世,有兩大特色:他身體的力量與他的缺乏悲心。這次是他過去傳承的黑暗闖進此世,覆蓋了早年的善良特質(zhì)。
因此,阿辛薩迦對老師要求的最后反應(yīng),完全未想到另一個選項:去印度的亂葬崗收集尸體的手指。反之他全副武裝,帶著一把大刀,進入故鄉(xiāng)高沙喇國(Kosala)阇里尼(Jalini,意譯為有網(wǎng)、欲纏)的叢林中,他住在一個高崖上,以便俯視崖下的道路。當他看見行人接近時,便下崖來殺死他們,并割下每個受害者的手指。起初他把手指吊在樹上,但鳥飛來吃肉后丟下骨頭,他看見骨頭在地上腐爛,於是便將指骨像花鬘一般地串了起來。從那時起,他便得到一個外號——盎古利馬喇(Angulimala),意思是指「指鬘」。
原注
①盎古利馬喇故事的最初出處是《盎古利馬喇經(jīng)》(Angulimala Sutta,MN 86),其余的資料則是來自《中部注》(MN Comy.)與《長老偈注》(Thag.Comy.)。在此引用的《盎古利馬喇經(jīng)》是來自 Middle Length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pp.710-17,這也包括《長老偈》第871-886偈的譯文,這些偈(gatha)也同時出現(xiàn)在《中部》。
譯注
①哥耳哥達(Golgatha)是昔日耶路撒冷城外一個充當刑場的小丘,亦即耶蘇被釘十字架之處。圣經(jīng)上說,當耶蘇被釘在十字架時,有兩個賊也分別被釘在左右兩邊。其中有個賊諷刺、挖苦他,另一個賊則承認他們該受懲罰,且說耶蘇并未作過一件錯事,他對耶蘇說:「耶蘇啊!你的國降臨時,求你紀念我。」耶蘇對他說:「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里了。」
、谑シ綕⊿t.Francis of Assisi,1182-1226):是意大利傳教者、宗教改革者。一生乞食自給,混在流浪漢、麻瘋病人之間,穿草鞋徒步各地傳教,實踐耶蘇的博愛精神。他所建立的「方濟會」(Franciscans)是中世紀最大的教會之一。他的處世格言是:「將你的一切分給窮人換取天上的財富」。
③亞卡(yakka):夜叉,半人半神的鬼類。
◎作者
何幕斯.?耍℉ellmuth Hecker)
何幕斯.?耸堑聡匾姆鸾套骷遗c巴利藏經(jīng)譯者。他的著作包含《相應(yīng)部》(Samuutta Nikaya 第四與第五部分)的德文翻譯,以德文寫作的兩冊佛教史,以及一本德國首位佛教比庫(bhikkhu)——三界智大長老的傳記。
◎英文版編者
菩提比庫(Bhikkhu Bodhi)
菩提比庫是來自紐約市的美國佛教僧侶,于一九七二年在斯里蘭卡出家。他目前是斯里蘭卡佛教出版協(xié)會(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的會長與編輯。
他的著作包括《包含一切見網(wǎng)經(jīng)》(The Discourse on the All Embracing Net of Views)、《阿毗達摩概要精解》(A Comprebensive Manual of Abbidbamma)與《中部》(The Middle Lengrh Discurses of rhe Buddba,為共同譯者)。
◎譯者簡介
賴隆彥
海洋大學(xué)造船系畢業(yè),中華佛學(xué)研究所研究。
曾任中華佛學(xué)研究所藏文講師、智光工商德育老師、 佛光出版社資深編輯、普門雜志社資深編輯,
譯作:《森林中的法語》、《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戒》、《阿姜查的禪修世界--定》、《阿姜查的禪修世界--慧》等。
編注:
比庫:巴利語bhikkhu的音譯,指稱巴利語傳承的佛世比庫僧眾及南傳上座部比庫僧眾;
比丘:梵語bhiksu的音譯,漢傳佛教譯為為“比丘”、“苾芻”等,指稱源自梵語系統(tǒng)的漢傳僧眾。
阿拉漢:巴利語arahant的音譯,是對佛陀的尊稱,也可指一切的漏盡者(khinàsava,斷盡煩惱者),
包括諸佛、獨覺佛及阿拉漢弟子。
漢傳佛教依梵語arhant音譯為“阿羅漢”,謂為小乘極果。其音、用法皆與上座部佛教有所不同。
本文采用巴利語新音譯,參見《部分巴利專有名詞采用新音譯的方案》、《巴利語匯解》。
【巴利佛典略語表】
本書所出現(xiàn)的巴利佛典經(jīng)文,都將采用巴利佛典的略語來標示其出處,因此,以下列出這些慣常使用的巴利佛典略語,供讀者對照參考。
AN=Anguttara Nikaya《增支部》(標示節(jié)號與經(jīng)號)
Ap.=Apadana《譬喻經(jīng)》(i=長老譬喻,ii=長老尼譬喻;標示章號與段落;緬甸文版)
BL.=Buddhist Legends《佛教傳奇》(法句經(jīng)注釋)
BPS=Buddhist Publication Society 佛教出版協(xié)會(康堤,斯里蘭卡)
Comy.=Commentary注釋
Dhp.=Dhammapada《法句經(jīng)》(標示偈號)
DN=Digha Nikaya《長部》(標示經(jīng)號)
Jat.=Jataka《本生經(jīng)》(標示號碼)
Mil.=Milindapanha《彌林達王問經(jīng)》 (彌蘭王問經(jīng))
MN=Majjhima Nikaya《中部》(標示經(jīng)號)
PTS=Pali Text Society 巴利佛典協(xié)會(牛津,英國)
Pv.=Petavatthu《餓鬼事經(jīng)》
SN=Samutta Nikaya《相應(yīng)部》(標示章號與經(jīng)號)
Snp.=Suttanipata《經(jīng)集》(標示偈號或經(jīng)號)
Thag.=Theragatha《長老偈》(標示偈號)
Thig.=Therigatha《長老尼偈》(標示偈號)
Ud.=Udana《自說經(jīng)》(標示章號與經(jīng)號)
Vin.=Vinaya《律部》(標示卷號與頁數(shù))
Vism.=Visuddhimagga《清凈道論》(The Path of Purification 的章號與段落)
Vv.=Vimanavatthu《天宮事經(jīng)》(標示偈號)
除非特別指出,否則本書所有參考資料皆依巴利佛典協(xié)會的版本為準。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海回狂》白話解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yīng)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