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品·第四品
華品·第四品
觀身
一如技藝精湛的花匠,精挑細選花朵一般 ?
學地比庫(注)如實知見六道輪回和三十七道品,
正如技藝精湛的花匠,精挑細選花朵一般。
一群比庫隨從佛陀到一個村落之后,返回祇樹給孤獨園。傍晚時分,這群比庫聚在一起討論當天的行程,尤其是山形地勢等。他們討論到底是平地或山巒起伏,是泥土地或沙地,紅土或黑土等。這時候佛陀來探視他們,知道他們談?wù)摰脑掝}時,佛陀告誡他們:「你們所談的山川地勢等,是身外的環(huán)境,你們最好觀身,并努力去了解其中涵意!
佛陀接著說:「透過觀身,比庫可以了解世間、諸天與地獄,也可以明白奧妙的佛法就像園藝專家精心設(shè)計的花園!
這些比庫聽聞佛陀的說法后,正念現(xiàn)前,專心思考佛陀地教誨,終于滌盡內(nèi)心所有的煩惱,證得圣果。
。ㄗⅲ⿲W地比庫:已證初果,但尚未證得阿拉漢果的比庫。
-----------------------------------------------------------------------
觀身如鏡的比庫
人應(yīng)該觀色身如泡沫幻影,
摧毀愛欲,脫離生死輪回。
有一次,佛陀停留在舍衛(wèi)城的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位比庫得到佛陀給他的禪觀指導后,到一處森林里去禪修。
他雖然很精進,卻進步不多,因此對自己不滿意,并且想道:「我要回去,請佛陀另外給一個比較適合我氣質(zhì)的題目!瓜胪曛,他就出發(fā)回祇樹給孤獨園。
途中,他遇見海市蜃樓,仔細思惟之后,他明白這種現(xiàn)象不過是水的幻影而已。人的血肉之軀同樣也只是生老病死的幻像,實際上無我。他當下繼續(xù)觀想海市蜃樓的幻像。后來,他又到阿致羅筏底河邊洗浴,洗完后坐在河邊的樹下休息時,看見飛濺的水花泡沫時,他明白血肉之軀的無常。
這時候,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中,看見他的情形,就放光,向他說法:「比庫!你的觀念正確,繼續(xù)保持下去,能夠觀身如水花般無常,幻影般無我是很好的事!
佛陀告誡后,這比庫就證得阿拉漢果。
-----------------------------------------------------------------------
琉璃王報復釋迦族
采集諸花卉,心生染著的人,沉淪生死,一如洪水沖走沉睡的村落。
憍薩彌羅國波斯匿王希望與釋迦族締造姻親關(guān)系,就派遣使節(jié)到迦毘羅衛(wèi)城,請求與釋迦族的一位公主結(jié)婚。釋迦族的王子們不想冒犯波斯匿王,就答應(yīng)他的請求,但他們卻送給他一位美麗的女孩,而不是公主,這女孩是摩訶男與一婢女所生的。不知情的波斯匿王立這位女孩為妾。后來,這女孩生下一位王子,并且命名為琉璃。王子年滿十六歲時,被派去拜訪外祖父摩訶男和釋迦族的王子們。他受到某種程度的款待,但所有比他年輕的釋迦族王子都事先被送到一個村落去,以避免向王子致敬。過了幾天,王子一行人折返回國。王子剛動身沒多久,一個女仆就被傳喚來用牛乳清洗王子坐過的地方。這女仆一面工作一面呢喃道:「這是那個婢女的兒子坐過的地方。」這時候,一位被王子派遣回來拿東西的隨從偷聽到她的呢喃,就去向王子報告說,王子的母親茉利夫人事實上是婢女的女兒。
王子知道真相后,極端憤怒,發(fā)誓有一天要毀滅所有的釋迦族人。后來他當了國王,果真發(fā)兵攻打釋迦族,并把除了摩訶男身邊的人和少數(shù)一些人以外,其他人都格殺殆盡。事后,他和軍隊在返國的途中駐扎在阿致羅筏底河床。當天晚上,河的上游地帶暴雨傾盆,暴漲的河水如萬馬奔騰地把他和軍隊一齊沖入大海。
聽到這兩件悲慘的事故,佛陀向眾比庫解釋,他的親人──釋迦族的王子們在前世曾經(jīng)在河中用藥毒魚,所以今生才會集體喪生。
至于王子和他的軍隊,佛陀說:
就像洪水沖走所有沉睡中的村民一樣,死神帶走所有迷戀感官享樂的眾生。
-----------------------------------------------------------------------
采集諸花卉,心生染著,
又無法厭足貪欲的人,沉淪生死。
葩倜撲姬喀枯瑪莉是舍衛(wèi)城的女信徒,十六歲時就結(jié)婚了,并且育有四個兒子。她很有德行,喜歡以食物和其它必需品布施修行的人。她經(jīng)常到僧伽精舍去清洗房舍,裝滿所有瓶罐的水并且做其它的雜事。她知道自己的前世是忉利天王的妻子之一,同時 ,她還清楚記得她是在所有的人都到花園摘花嬉戲時往生到人間的。所以,每次供養(yǎng)比庫或做其它的功德時,她都渴望將來能往生忉利天,再做忉利天王的妻子,一如前世般。
有一天,她生病去逝了,并且正如她熱烈期望地往生忉利天,成為忉利天王的妻子。由于忉利天的一天等于人間的一百年,所以她再往生忉利天時,忉利天王等人還在花園里玩,幾乎忘了她的存在,所以當她再度加入時,忉利天王問她一早上都到那里去了,她告訴他,自己已經(jīng)到人間走一回了。
這時候,比庫們向佛陀報告葩替撲姬喀枯瑪莉去世的事。佛陀說:
生命是短暫的,人還未能滿足感官欲望時,死亡已經(jīng)奪走人的生命。
-----------------------------------------------------------------------
吝嗇的富翁
智者進入村落時,就像蜜蜂入花叢,
只知采蜜,不傷害花卉和色香(注)。 (偈49)
王舍城附近的薩卡羅村子里住著一位吝嗇的富翁,他的名字叫做憍尸羅。有一天,富翁與太太要烘焙一些糕餅,但為了避免與別人分享,所以就在房子的最頂層秘密烘焙。
當天早上,佛陀透過神通,知道富翁夫婦即將可以證得初果,就派遣大目犍連尊者到富翁的家去,并且交代尊者在中飯之前把富翁夫婦請回精舍。大目犍連于是運用神通,一眨眼就到達富翁的家,到達之后,他就站在窗子外面。富翁請尊者離開,但尊者不予理睬。最后,富翁告訴太太:「做個小糕餅給他,打發(fā)他走!」富翁太太就拿了一小面團,放在烘盤上,但面團卻脹大起來,并充滿整個烤盤。富翁認為一定是太太用了太多的面團,所以就親自另外拿了一塊小小的面團,放在烘盤里,但面團也一樣脹大,試了好幾次,不管用多么小的面團,他們就是無法如愿地烘焙出很小的糕餅。最后,富翁只好叫太太從籃子里隨意取出一塊給尊者,但當他太太正要拿出糕餅時,所有的糕餅全粘在一起,無法分開。至此,富翁對糕餅倒盡胃口,就把整籃的糕餅都送給大目犍連尊者。尊者這才向他們談有關(guān)布施的佛法,他也向富翁夫婦說,佛陀和其他比庫正在舍衛(wèi)城的祇樹給孤獨園等他們,富翁夫婦便帶著糕餅隨尊者去見佛陀,并用糕餅供養(yǎng)佛陀和比庫們。供養(yǎng)之后,佛陀宣講布施的佛法,富翁夫婦兩人因而了悟佛法。
(注) 注釋家對本法句的解釋略有不同:
達摩難陀上座認為這句法句的意思是說:智者不傷害村民的信仰、慷慨和財富;
Narada 上座則認為是:不造成任何人的不方便;
Sri Acharya Buddharakkhita 尊者則說:智者入村落化緣時,也提供世人做功德的機會;
了參法師在《南傳法句經(jīng)》的翻譯則未加任何注解。
-----------------------------------------------------------------------
不要理睬他人的咀咒
不探查他人過錯,不管他人已作、未作,
只應(yīng)該察覺自己做了什么事,什么事尚未作。
舍衛(wèi)城里有位富有的女士,是裸形苦行者─潘諦格的信徒。她的強烈信仰,使她對待潘諦格就好像對待自己的兒子。她有很多的街坊和朋友都是佛陀的信徒。這些朋友經(jīng)常到祇樹給孤獨園向佛陀頂禮問訊,聽佛說法。每當她聽到這些朋友稱贊佛陀時,她也想去向佛陀頂禮問訊,聽佛陀開示,但幾次都被潘諦格阻止。
既然無法親自前往,她就要兒子去請佛陀到家里來接受供養(yǎng)。她準備了特別的食物,供養(yǎng)之后,佛陀宣說隨喜。第一次聽到佛陀用宏亮的聲音宣說奧妙的佛法時,她的身心充滿喜悅,并不自覺的喊著:「說的好!說的好!」
隔壁的潘諦格聽到她喜悅的呼喊聲時,想道:「她不再是我的弟子了!」他憤怒地走出他的房間,向她和佛陀咀咒,并且一路咀咒地離開她家。
這件意外使她十分尷尬、羞愧,再也無法專心聽佛陀說法。佛陀勸誡她不要理睬那些咀咒和恐嚇,應(yīng)該正念現(xiàn)前地觀照自己的善惡行為。
聽完佛陀的說法后,她證得初果。
-----------------------------------------------------------------------
應(yīng)該禮敬誰
人若不能奉行自己所說的善語, 無法得到善果,
就像美麗但毫無香氣的花朵。 (偈51)
人若奉行自己所說的善語,
必得善果, 像美麗又芳香的花果。 (偈52)
舍衛(wèi)城的佛陀信徒喬塔帕哩已經(jīng)證得二果。有一次,他正在祇樹給孤獨園聽佛陀說法時,波斯匿王突然也來了。喬塔帕哩沒有起身,因為他認為若起身,可能會被認為是向國王,而不是向佛陀表達敬意,國王卻引以為侮辱而非常憤怒。佛陀知道國王心中的不滿,就向國王贊嘆喬塔帕哩的德行及對經(jīng)藏的嫻熟。佛陀的解釋讓國王釋懷,并對喬塔帕哩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來,國王再次遇到喬塔帕哩時,請他為兩位妻妾教導佛法,喬塔帕哩委婉的拒絕,并建議國王請佛陀另外派比庫擔任這份工作。佛陀就指定阿難固定到王宮,向皇后末利夫人和行雨夫人說法。后來,佛陀問阿難,兩位后妃的進展如何,阿難說,末利夫人認真修習,但行雨夫人卻不專心。
佛陀說,只有專心、敬謹、認真修行,并且精進奉行的人,才能得到佛法的法益。
-----------------------------------------------------------------------
最虔誠的女信徒
人應(yīng)該作種種善事,
如同眾多花朵可以制作很多的花圈(注)。
毘舍佉的父親陀難闍那是跋提的富翁,她的母親是須摩那德咪。她的祖父泯兔則是憍薩羅國最有錢的五個人之一。她非常年輕的時候,佛陀曾經(jīng)來過跋提。當時,她的祖父帶她和她的同伴去聽佛陀說法,聽完之后,他們?nèi)甲C得初果。
長大后,她嫁給舍衛(wèi)城另一位富翁彌迦羅的兒子富樓那凡達那。結(jié)婚當天,她父親告訴她做一個盡責的妻子要遵守十條規(guī)章:
。保豢梢园鸭抑械幕鹉玫轿萃。
2.也不可以把屋外的火拿入家里。
。常钖|西給那些愿意借東西給別人的人。
。矗唤钖|西給那些不愿意借東西給別人的人。
。担还軐Ψ绞欠褚灿醒帕拷钖|西給別人,都可以借東西給對方。
6.愉快的坐。
。罚淇斓某浴
。福淇斓乃。
9.照顧火。
10.尊敬家神。
這些條文的意義如下:
。保鸫碇r誹,為人妻子不可以向他人訴說丈夫和公婆的壞話。他們的缺點和家庭爭論也不可向外人道。
2.為人妻子也不可以聽東家長西家短。
。常钖|西給有借有還的人。
。矗豢山钖|西給有借不還的人。
。担畬ΩF困潦倒的親朋,即使不還,也要借給他們需要的東西。
6.為人妻子見到公婆時,當起身敬意,不應(yīng)坐著不理。(對其他長者亦然)。
。罚耪煞蛘樟贤桩敽,妻子方可進食,也應(yīng)該確保仆人受到妥當?shù)恼疹櫋?/p>
。福@不是說為人妻子可以盡情睡眠,相反地,為人妻子入睡前,應(yīng)確定所有門窗都已關(guān)好,仆人也已善盡職責,同時,公婆丈夫已經(jīng)入睡后才安心休息。
。梗藕驼煞驊(yīng)視之如火般的謹慎照顧。
10.禮敬公婆和丈夫一如家神。
有一天,她的公公彌迦羅正在進餐時,有一位比庫到他家門口化緣,彌迦羅完全不予理睬,她看見這情形,就對比庫說:「請尊者原諒!我公公只吃陳腐的食物!惯@時候,她公公聽見她這么說,非常生氣,就要她離開這個家。她不愿意離開,反而請當初結(jié)婚時,她父親派遣陪她過來夫家,方便她日后在面對任何問題時可以諮詢的八位長者前來仲裁。長者們來到后,她的公公告訴他們:「我用金碗吃飯時,她卻說我在吃陳腐的食物,由于這種犯上的行為,我要趕走她!」她解釋說:「當我發(fā)現(xiàn)公公完全不理睬站在門口化緣的比庫時,我在心里想:『既然我公公這一生從來沒有做任何的功德,他不過是享受過去世的福報(陳腐的食物)罷了!凰晕也耪f:『我公公只吃陳腐的食物。』這樣的說法難道錯了嗎?」
最后,這八位長者認為她沒有犯錯。她于是說,身為一位對佛法有絕對信心的人,她無法留在對比庫不表歡迎的家庭中。她又說,如果不能邀請比庫到家里來供養(yǎng),并做其它布施,那么她就要離開這個家庭。她公公因此答應(yīng)她所有的要求。
第二天,佛陀和眾多比庫就被邀請前來接受供養(yǎng)。正要供養(yǎng)的時候,她請她公公一起來供養(yǎng),但為他所拒絕。供養(yǎng)之后,她再次請公公來聽佛陀的開示,她公公也覺得不應(yīng)該再拒絕,但他修苦行的師父卻不讓他去。結(jié)果她公公只好在布幔后面聽佛陀說法。聽完之后,她公公的善業(yè)成熟,就證得初果。他因此非常感激佛陀和她,并宣稱她就像他的母親一般,也因此,人們稱呼她為鹿母(因為彌迦羅的意思是鹿)。
后來,她生育了幾位兒女。當年結(jié)婚的時候,她父親曾送她一件鑲有珠寶、價值連城的外套。有一天,她到祇樹給孤獨園時,覺得這件外套太沉重,就脫下來,用圍巾包好,交給仆人保管。但這仆人卻粗心大意地把它遺落在給孤獨園。她要仆人回去找,但告誡他:「回去好好找找看!如果阿難尊者已經(jīng)找到了并且收起來,就不可以要回來,我要把這外套捐獻出去!拱㈦y尊者當時負責保管所有信徒遺留下來的東西。但阿難尊者不接受她的好意,她便決定義賣這件外套,把所得的款項捐獻出來。但沒有人能出得起適當?shù)膬r錢,所以她就自己買下來,并用這筆款項興建東園鹿子母講堂。
講堂捐獻儀式完成之后,當夜她召集家庭所有的成員,并告訴他們,她所有的心愿都已完成了,接著她就繞著講堂走,同時唱頌偈語。這時,一些聽到聲音的比庫以為她在唱歌,就向佛陀報告!杆遣皇蔷皴e亂了?」他們問佛陀。
佛陀解釋道:「今天,她已經(jīng)完成累世以來的愿望,也由于這種成就感,她才會這樣心滿意足,而用唱誦偈語來表達內(nèi)心的喜悅,她決沒有精神錯亂的現(xiàn)象。累世以來,她就是個大布施者和積極提倡佛法的人。」
佛陀接著說,蓮華上佛時,她有個朋友是主要的女信徒和贊助者,她在羨慕之余,也發(fā)愿希望能具有同樣的德性,所以在一連七天供養(yǎng)該佛和眾多比庫后,她發(fā)了最誠摯的愿望,希望在未來世能成為未來佛的主要女弟子和贊助者。
蓮華上佛就運用神通,觀照未來,得知她在未來世會實現(xiàn)她的愿望,所以就授記她的愿望會實現(xiàn),后來的迦葉佛也為她授記。
佛陀最后結(jié)論道:「毘舍佉在前世強烈渴望做善事,并且確實完成很多善業(yè)。就像花藝專家利用一大片的花來制作很多的花圈!
(注)本法句的意思是說,人可以出于正信和慷慨的財施來完成很多善業(yè)。
-----------------------------------------------------------------------
阿難尊者的疑問
花香、檀香、多伽羅香與茉莉花香都無法逆風飄香,
只有具足戒行的人,名聲飄送四方。 (偈54)
檀香、多伽羅香、蓮花香與茉莉花香,
諸香中,戒香為最上。 (偈55)
一天傍晚,阿難尊者獨自靜坐時,想到一個問題:
「草木花根的香從來都是順風飄散,不能逆風送香,難道真的沒有香氣既可以順風飄送,也可以逆風送香嗎?難道沒有瀰散全世界的香嗎?」
佛陀回答道:「阿難!若有人皈依佛法僧三寶,守五戒,慷慨布施,不吝嗇,這種人真正具有德行,值得贊嘆。他(她)的聲譽會四方傳播,不管住在那里,所有的比庫、婆羅門和居士們都對她(她)贊嘆不已!」
-----------------------------------------------------------------------
帝釋供養(yǎng)大迦葉尊者
多伽羅香和檀香的香氣微弱,
戒香最佳,甚至香飄諸天。(偈 56)
大迦葉尊者出定(注)后,到王舍城的貧民區(qū)去化緣。他化緣的目的是希望提供機會給一位窮人,讓他能夠經(jīng)由供養(yǎng)出家人而獲得大功德。這時候,帝釋也期望能夠供養(yǎng)大迦葉尊者,就與妻子喬裝成貧苦的老紡織匠,到王舍城來。當大迦葉尊者到達他們家門口時,他就用飯和咖哩裝滿大迦葉尊者的缽。當大迦葉尊者聞到咖哩的香味時,他明白供養(yǎng)的人不是凡人,而是帝釋本人。帝釋因此承認自己的身份,并且告訴大迦葉尊者,說自己也很可憐,因為沒有供養(yǎng)任何人的機會。說完話后,他向大迦葉尊者禮敬,然后夫妻兩人就離開了。
這時候,佛陀在精舍里看見帝釋夫婦兩人離去,就告訴眾多弟子有關(guān)帝釋供養(yǎng)大迦葉比庫的事。弟子們想不出來,帝釋怎么會知道大迦葉尊者出定,而且知道這正是供養(yǎng)大迦葉的好機會?他們因此向佛陀請教。
「像大迦葉比庫這樣有德行的人,名聲四處遠播,甚至天神也知道。也因此,帝釋親自前來禮敬。」佛陀如是回答。
備注:指「滅盡定」,滌除精神污垢的圣人可以透過意志力量暫時止息意識的流轉(zhuǎn),精神活動全部止息,呼吸甚至也停止,這時候,圣人沒有任何的危險。諸佛、辟支佛和阿拉漢在生時證得涅槃究竟法喜的期間即是「滅盡定」。
-----------------------------------------------------------------------
自殺時證得圣果
魔波旬不知持戒嚴謹、不放逸、智慧解脫的人往生何處。(偈 57)
瞿低迦尊者有次在摩竭陀國仙人崛山邊精進修習清凈和止觀,正當他證得禪定時,卻生病了,而影響他的修行。盡管如此,他仍然努力修行,但每次有所進步時,都被病魔摧毀殆盡。這種情形前前后后發(fā)生六次。最后,他決心要證阿拉漢果,即使因此喪生,也在所不惜。下定決心后,他毫不休息的精進修行,最后甚至決定自殺(注),以苦痛做為觀想的對象。他就用刀割自己的喉嚨。這時他全心觀苦,心無旁騖而在逝世前證得阿拉漢果。雖然苦痛降臨時難以集中意志,但他卻表現(xiàn)出超強的決心和意志。
魔波旬知道瞿低迦入滅后,想知道他究竟往生何處。但遍尋不著,他就化身成年輕人,前去請教佛陀。
佛陀說:「明白瞿低迦往生何處對你沒有任何意義。他已經(jīng)究竟解脫精神煩惱,證得阿拉漢果,不再輪回了。魔波旬!你的能力不足以知道阿拉漢入滅后往生何處。」
備注:「自殺」是否恰當不在本故事討論的范圍,因為瞿低迦已經(jīng)滌除所有的貪愛,而且證得阿拉漢果后,世俗的道德不再具有意義。
供養(yǎng)智者,測試其智慧
如同美麗馨香的蓮花可以在路邊的廢土堆中綻放,
究竟圣者的弟子以智慧照耀無明眾生(注)。
舍衛(wèi)城的尸利掘和迦羅發(fā)諦那是好朋友。尸利掘是佛陀的信徒,迦羅發(fā)諦那則是苦行者耆那教的信徒。耆那教徒一直敵視佛陀。迦羅發(fā)諦那在耆那教徒的慫恿之下經(jīng)常向尸利倔說:「跟隨佛陀有什么好處?來吧!追隨我的師父吧!」聽多了,尸利掘就反問他:「你的師父究竟有什么義理?」迦羅發(fā)諦那回答說:他的師父們無所不知,智慧具足,知道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并且洞悉別人的心念。尸利掘就邀請他們到家中來接受供養(yǎng)。
尸利掘想測試耆那教徒是否真的能知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并具有他心通。所以事先挖了既深且長的壕溝,并在其中填滿污穢物,座位也不懷好意地預先安排在壕溝上。同時,準備了很多用布片和香蕉皮覆蓋的甕,使人誤認其中裝滿米飯和咖哩。耆那教徒來他家的時候,他要他們依序進入,并站在個人的位子上,然后同時坐下。這時候,脆弱的繩子應(yīng)聲而斷,所有的耆那教徒都掉落污穢的壕溝中。尸利掘就嘲笑他們:「如果你們真的能知道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怎么會不知道別人的心念呢?」所有的耆那教徒都又驚嚇又尷尬的落荒而走。
事情發(fā)生后,迦羅發(fā)諦那自然對尸利掘十分憤怒,好一陣子兩人互不言語。后來他決定回敬尸利掘。有一天他佯裝怒氣已消,請尸利掘代為邀請佛陀和眾多比庫前來接受供養(yǎng)。尸利掘就去邀請佛陀,他向佛陀報告自己曾經(jīng)“款待”耆那教徒的經(jīng)過,他也表示很擔憂這次的供養(yǎng)可能是迦羅發(fā)諦那的報復,所以他請佛陀審慎考慮是否要前去接受供養(yǎng)。
但是佛陀透過神通,預知尸利掘和迦羅發(fā)諦那都將證得初果,所以就接受邀請。迦羅發(fā)諦那也挖了填滿煤炭的壕溝,并用蓆墊覆蓋。第二天,佛陀和比庫們抵達迦羅發(fā)諦那的家。當佛陀踏上草墊時,草墊和煤炭奇跡般的消失了,而車輪大的蓮花卻大肆綻放,佛陀和比庫們就坐在蓮花座上。
迦羅發(fā)諦那看見這種奇跡時,非常驚訝,他向尸利掘說:「好兄弟!幫幫我吧!由于報復的欲望,我已經(jīng)犯了大錯,我邪惡的陷阱并沒有影響到佛陀和眾多比庫;我沒有準備任何食物,廚房的鍋子也是空空的,幫幫我吧!」
尸利掘要迦羅發(fā)諦那再到廚房看看。迦羅發(fā)諦那一到廚房,赫然發(fā)現(xiàn)所有的鍋子都裝滿了食物。他驚訝不已,但也十分快樂,心情為之一寬,就用食物供養(yǎng)佛陀和比庫們。供養(yǎng)之后,佛陀就誦隨喜,并且說:「無明眾生缺乏智慧,所以無法領(lǐng)會佛法僧的殊勝,他們就像盲人。相反地,有智慧的人眼光睿利!
佛陀接著次第說法,迦羅發(fā)諦那也專心聽法,喜悅漸漸盈滿身心。聽完佛陀說法后,尸利掘和迦羅發(fā)諦那都證得初果。
從此以后,尸利掘和迦羅發(fā)諦那恢復友誼,同時積極護持佛陀和比庫們,并且捐獻錢財來弘揚佛法。
回到祇樹給孤獨園時,比庫們紛紛議論蓮花從煤炭壕溝綻放出來的事,佛陀說這種奇跡不是第一次發(fā)生,佛陀因此敘說迦提羅樹炭火本生譚。
<備注> 佛法不譴責任何人。因為即使看來最差勁的人,也只表示他(她)的崇高德性暫時隱伏不現(xiàn)而已,一如蓮花生長在污泥中。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陀使克拉無法牢記偈語 重復練習背頌后證得初果
- 沒有期待就不會失望,學會接受無常
- 祀天遇佛,以殺生而求延生只會離長壽更遠
- 旁鶩不定的心念是解脫的障礙
- 年輕的比丘與年輕的女孩
- 驚!兩個月大的孿生兄弟竟開口吵架?
- 佛陀用一件事幫助女子走出兒子病逝的悲傷
- 大旱災(zāi)因水而吵 佛陀勸誡免去戰(zhàn)爭
- 比丘討論幸福是什么 佛陀教導聽聞奧妙佛法
- 指導婆羅門 禮敬值得禮敬的人當下證得初果
- 魔王波旬影響村民 使佛陀得不到供養(yǎng)
- 尊貴的人生長在何處?
- 佛陀開導許配女兒給自己的夫妻 女兒卻要報復
- 佛陀從忉利天返回世間 舍利弗尊者率領(lǐng)大眾歡迎佛陀
- 答對龍女的問題便能取她 佛陀告知優(yōu)塔羅答案
- 阿難尊者請教佛陀 所有諸佛的佛法都是一樣
- 佛陀教導不知足比丘 聽完訓誡決定精進努力求解脫
- 祀得和他的弟子們機緣成熟 佛陀派遣尊者說法
- 利誘兒子學佛法 佛陀加以指導終得圣果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慳與舍,墮落轉(zhuǎn)生為牛的弟弟與成就阿羅漢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yīng)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