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和大勢至菩薩的因緣故事
我們和觀世音菩薩最有緣啦!這可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親自認證過的,他曾經(jīng)就告訴過觀世音菩薩:“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至少在中國,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假如有一部系列電影叫“拯救娑婆聯(lián)盟”,觀世音菩薩絕對是不可替代的主角之一,一邊在娑婆世界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法,一邊在西方極樂世界和大勢至菩薩一起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那你好不好奇,觀世音菩薩和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又有著怎樣的淵源呢?
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觀世音菩薩在“拯救娑婆聯(lián)盟”里的世界線,看看他與其他角色有著怎樣的背景故事。
觀世音菩薩與釋迦牟尼佛——曾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還救過他的命
你知道嗎?其實觀世音菩薩早就成佛了!據(jù)《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記載,觀世音菩薩于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為了普度眾生,才倒駕慈航,示現(xiàn)菩薩之身。
而在那時,釋迦牟尼佛還沒成佛,是他座下的苦行弟子哩。這是他們的淵源之一。
觀世音菩薩往昔做圣馬王時還救過釋迦牟尼佛的命。
《大乘莊嚴寶王經(jīng)》記載,當時的釋迦牟尼佛是一位大商主,與五百商人去師子國,準備用各種車乘、駱駝、牛只等換取財寶。沒承想在師子國附近,遇上了五百羅剎女。羅剎女們變出狂風大浪,毀了所有船只,五百個商人全都落入海中,只能抱著浮物慢慢漂到岸上。
接著,五百羅剎女就化現(xiàn)成童女相來到商人上岸的地方,給他們干衣服穿,騙他們跟自己回家:“我們都沒有丈夫,你們愿意做我們的丈夫嗎?我們這里有飲食、衣服、庫藏、園林、浴池等,能讓你們衣食無虞哦!”于是商人們就上當了,各跟一位羅剎女回了家。
帶大商主(即釋迦牟尼佛的前生)回到居所的是羅剎女中的首領,名叫啰底迦纜。大商主在她這里共住了幾天,她都以各種美味珍饈供養(yǎng)大商主,令他感覺快樂無異于人間。七日之后,羅剎女忍不住露出了馬腳。
有一天,商人忽然見啰底迦纜從未如此開心地笑,心生疑怪,于是問:“你為什么笑得這么開心呢?”
羅剎女回答:“此處師子國,是羅剎女所住的地方,恐怕會傷害你的性命。”
商人又問:“你怎么知道呢?”
羅剎女說:“從此處往南去是禁地,那里有鐵城,上下周圍皆無有門戶,里面的商人大多已經(jīng)被羅剎女們吃了,只剩下骸骨。如果你不相信的話可以親自去看看。”
于是,大商主就趁羅剎女夜間熟睡時,拿著月光劍往南路去,走到鐵城周匝一看,果然無門無窗。大商主看到鐵城邊有一棵樹,就攀升到樹上,高聲叫城內(nèi)的人。
這時,鐵城內(nèi)的商人告訴他:“賢大商主!你還不知道嗎?我們被羅剎女囚禁在鐵城,她們于此地日日啖食百人!”他們還告訴大商主,自己以前也是先被羅剎女救起再囚禁于此。
原來羅剎女說的是真的!大商主了解實情后,急速地返回到羅剎女的住處。
羅剎女問大商主說:“賢大商主!我說的鐵城你看到了嗎?”
大商主回答看到了,又問羅剎女:“我如何做才能逃脫此處呢?”
羅剎女說:“有圣馬王能救度一切有情。”
于是大商主又趁著羅剎女熟睡時,悄悄前往圣馬王的居所,見到圣馬王正在啖食白藥草。吃完之后,從金砂地驟已而起,振擺身毛后,問菩薩說:“何人而欲達于彼岸?”如此問三次后,又告訴大商主:“如果想要去者,應當自己言說。”于是大商主告訴圣馬王:“我欲達于彼岸。”如是說完之后,大商主又悄悄回到羅剎女那里去。
羅剎女醒來之后,心生悔意,就問大商主:“你的身子為何這么冷呢?”大商主知道羅剎女后悔了,就說只是去城外游逛了一下。
隔天一早,菩薩就把其他的商人約出城外,出城外后,暫歇一處,商人們還在這里互相攀比著誰家的“妻子”與自己最相愛,對自己如何好呢。這時大商主給他們當頭一棒:“你們這樣是難以解脫的!為何貪愛這些羅剎女呢?”
商人們一聽,害怕了:“你說的是真的嗎?”
大商主說:“真的!這個師子國里面都是羅剎女,不是人!和你們共住的美人,實際上是羅剎女!”
眾人一聽,趕緊商量著逃跑,大家約好三天后一起到圣馬王的處所,祈求圣馬王帶領他們離開師子國,到達彼岸。
三天后,天才剛亮,五百位商人就到約定的地點集合,前往圣馬王的住處。
到了之后,大家見到馬王,吃草驟已,振擺著身毛。這時,師子國的大地盡皆震動,圣馬王又問:“現(xiàn)在何人欲前往彼岸?”
商人們一起回答:“我等現(xiàn)今欲前往彼岸!”
于是,圣馬王奮迅其身而說:“你們應當一心前進,千萬不要回顧師子國!”圣馬王說完之后,大商主先乘上馬王,然后五百商人也都登上了馬背。
這時,羅剎女聽聞五百商人逃離的消息,趕忙奔馳追逐,悲啼哀嚎。許多商人聽到聲音,心一軟,就想回頭看,這一回頭,不自覺地就墜入海中。羅剎女就現(xiàn)出原形,爭搶著撕咬商人們的肉。最后,只有大商主一人安然回到故鄉(xiāng)。
這是觀世音菩薩和釋迦牟尼佛的另一段因緣。
觀世音菩薩與阿彌陀佛——曾為阿彌陀佛的兒子,共同發(fā)愿
《悲華經(jīng)》中說:往昔過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有佛世界名叫刪提嵐。此世界在善持大劫時,有轉(zhuǎn)輪圣王名叫無諍念,就是阿彌陀佛的過去生。無諍念有千個兒子,大兒子名叫不眴,就是觀世音菩薩的過去生。那時的佛名號為寶藏如來。
有一次,無諍念王與他的千個兒子一起供養(yǎng)寶藏如來以及所有的比丘僧,長達三個月之久。供養(yǎng)完畢,大家便各個將功德回向發(fā)愿,有的發(fā)愿做忉利天王,有的發(fā)愿做天上的梵王,有的求取大財富,有的祈求成為聲聞,而無諍念王自己還是祈愿再次成為轉(zhuǎn)輪圣王。這些愿望都是人天福報之愿,最多只到聲聞,并沒有發(fā)心回向成佛者。
當時,轉(zhuǎn)輪圣王有一位大臣名叫寶海,無諍念王和他的王子們各自回向發(fā)愿后的當晚,寶海大臣就做了一個怪夢:夢中他看到無諍念王變成人形豬面,身上沾滿血跡,四面八方到處奔馳,并且開始吃食各種蟲類,等到吃飽后,竟然有無量眾生來爭食轉(zhuǎn)輪圣王的身體。
就這樣死亡了再投生,依然是人形豬面,再次被眾生吃掉身體,再投生再死亡……寶海越看越覺得恐怖。
不僅如此,他還看見諸位王子,有的是象面,有的是水牛面、獅子面,或是狐狼豹面、豬面等,他們也都啖食無量眾生,接著又被無量眾生所食,也跟他們的父親一樣,生復死,死復生,世世都是如此。
寶海從夢中驚醒,立刻去請教寶藏如來。如來告訴寶海,這是因為無諍念王和王子們雖然修福,卻一心求取世間的福報,以致在福報享盡之后,又落入惡趣輪轉(zhuǎn)。接著如來又向?qū)毢Pf投生六道的種種苦處。寶海聽后,就把夢中所見及如來的教誨,轉(zhuǎn)述給轉(zhuǎn)輪圣王以及王子們,勸其要發(fā)起成就佛道的菩提心,不要只求人天福報而已。
國王和太子聽從寶海的勸告,決定重新思惟發(fā)愿。
不眴太子感嘆眾生在苦中復苦,造罪業(yè)、受惡報,又再造罪,輪回不休,不得脫出,于是他就在寶藏如來前發(fā)起大愿:
“世尊!現(xiàn)今我以大音聲告訴一切眾生:我的所有一切善根,廣皆回向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愿我行菩薩道時,如果有眾生,受到一切苦惱恐怖等事,退失于正法,墮在大暗處,憂愁孤苦貧窮,無有救護,無有依止,無有房舍,如果能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為我天耳所聽聞,天眼所觀見,如是眾生,如果不能除滅苦惱者,我終究不能成就佛果境地!”
不眴太子發(fā)愿后,寶藏佛贊嘆說:“善男子!你能觀察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讓他們生起大悲心,幫助他們?nèi)コ磺?a href="/remen/fanna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煩惱,使其安住究竟快樂。”
同時,如來也授記他將來必成佛:“善男子!現(xiàn)在稱呼你為觀世音。你在行菩薩道時,已經(jīng)有百千無量億那由他眾生,得以脫離苦惱。你為菩薩時,已經(jīng)能大作諸佛之事業(yè),在無量壽佛入于涅槃之后,其凈土就轉(zhuǎn)名為‘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你在后夜,于菩提樹下坐于金剛座,于一念間成就等正覺(如來),號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
寶藏如來為觀世音,而說偈言:“大悲功德,今應還起,地六種動,及諸佛界。十方諸佛,已授汝記,當成為佛,故應歡喜。”
原來,在久遠劫以前,觀世音菩薩就早已被授記要做阿彌陀佛的“接班人”啦。
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一對蓮花童子,從阿彌陀佛的兩脅出生
在《觀世音菩薩授記經(jīng)》中,記載了觀世音菩薩的另一段本生故事。
在無量德聚安樂示現(xiàn)世界中,有師子游戲金光王佛出現(xiàn)于世,當時有一位勝威王,聽聞如來宣說“無量法印”之后,心中充滿了法喜。回到王宮后,他就不斷地思惟修習善巧的佛法,一心安住在無量法印善巧法門之中。
勝威王將從佛陀所受持的這些法門,應用于禪觀之上,他的禪定境界越來越殊勝,功德也越來越具足。有一天,當他正安住在無量法印的禪定時,他的左右兩脅下忽然生出兩朵殊妙可愛的蓮花。這兩朵蓮花完全開敷之后,從中化生了兩位十分莊嚴,并雙足跏趺禪坐的童子!
勝威王以偈問他們的名號:“汝為天龍神,夜叉鳩槃茶,為人為非人?愿說其名號。”
從右脅化現(xiàn)者,即觀世音菩薩本生,自稱為寶上:“一切諸法空,云何問名字?過去法已滅,當來法未生,現(xiàn)在法不住,仁者問誰名?空法亦非人,非龍非羅剎,人與非人等,一切不可得。”
從左脅化現(xiàn)者,即大勢至菩薩本生,自稱為寶意:“名名者悉空,名名不可得,一切法無名,而欲問名字?欲求真實名,未曾所見聞,夫生法即滅,云何而問名?名字及語言,皆是假施設,我名為寶意,彼名為寶上。”
而勝威王則是阿彌陀佛的本生。勝威王看到這兩位可愛、具足功德的法子,心中十分欣喜。他認為這兩位法子的出生,一定是由于佛陀加持的緣故,所以就十分欣喜地帶領著寶意與寶上這兩個兒子,共同前往菩提道場參訪,感謝師子游戲金光王如來。
見到佛陀,兩位童子五體投地、頭面禮足,接著右繞佛陀三匝,向佛陀表達了最殊勝的敬意之后,退在一邊。雙手合掌,異口同聲請佛開示應該如何供養(yǎng)佛陀,何種供養(yǎng)才是最殊勝的:“云何為供養(yǎng),無上兩足尊?愿說其義趣,聞者當奉行。華香眾伎樂,衣服藥臥具,如是等供養(yǎng),云何為最勝?”
師子游戲金光王如來聽了十分歡喜,微笑著對兩位童子開示了無上供養(yǎng)的真意——發(fā)起無上的菩提心:“當發(fā)菩提心,廣濟諸群生,是則供正覺,三十二明相。設滿恒沙剎,珍妙莊嚴具,奉獻諸如來,及歡喜頂戴,不如以慈心,回向于菩提。是福為最勝,無量無有邊,余供無過者,超逾不可計。如是菩提心,必成等正覺。”
聽了師子游戲金光王如來的開示,兩位童子共同發(fā)起菩提心:
“諸天龍鬼神,聽我獅子吼,今于如來前,弘誓發(fā)菩提。生死無量劫,本際不可知,為一眾生故,爾數(shù)劫行道。況此諸劫中,度脫無量眾,修行菩提道,而生疲倦心?我若從今始,起于貪欲心,是則為欺誑,十方一切佛。瞋恚愚癡垢,慳嫉亦復然,今我說實語,遠離于虛妄。
我若于今始,起于聲聞心,不樂修菩提,是則欺世尊。亦不求緣覺,自濟利己身,當于萬億劫,大悲度眾生。如今日佛土,清凈妙莊嚴,令我得道時,超逾億百千。國無聲聞眾,亦無緣覺乘,純有諸菩薩,其數(shù)無限量。眾生凈無垢,悉具上妙樂,出生于正覺,總持諸法藏。此誓若誠實,當動大千界。”
這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的因緣,也是他們和阿彌陀佛的一段因緣。
以上所述是經(jīng)典中所記載的觀世音菩薩和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的因緣故事,但我相信他們無量劫以來的深因厚緣遠不止這些,我也相信我們和觀世音菩薩也有很多的因緣“公案”,只是目前我們智慧有限,看不到罷了。
我們就好好念佛,等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成為一生補處的菩薩,所有的因緣故事就全都能知道了,還能幫著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起度眾生呢!
- 上一篇:釋迦牟尼佛前世為大蟒蛇的故事
- 下一篇:白居易皈依佛門的故事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海回狂》白話解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