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凈法師講演集二 再度沉淪──大年初三談話
再度沉淪
──大年初三談話
各位同修:南無阿彌陀佛!
極樂圣眾
今天是大年初三,年就快過了,每過一年,我們是增加了一歲,還是減少一歲呢?有一句話說:「過年是通往地獄、接近地獄的一個里程碑!惯@句話對于沒有學(xué)佛、念佛的人確實是如此。人自從出生下來,過了一天,生命等于減少一天,也就接近地獄一天;可是如果是念佛人,他的生命固然減少了,但卻是一天一天的接近極樂世界。因為念佛人,必定往生極樂世界,雖然肉體還在這里,可是已經(jīng)是極樂世界的圣眾,是凈土的眷屬,而不是閻羅王的眷屬,他的壽命已經(jīng)不能用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一般三世的概念來形容了。就像我們每天所誦念的《阿彌陀經(jīng)》中說的:
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之人民的壽命,同樣是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不能以數(shù)目年歲來形容它!讣捌淙嗣瘛故侵笜O樂世界的圣眾,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都和阿彌陀佛一樣,所以是極樂圣眾!讣捌淙嗣瘛褂卸N:一種是以前念佛愿生極樂世界,而且已經(jīng)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的;另一種是現(xiàn)在愿生極樂世界,但是壽命未到,壽命一到就必定往生極樂世界。這一種眾生也是極樂世界的圣眾,也是「及其人民」之一。所以念佛人的壽命可說是不增不減的。
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要困難
《金剛經(jīng)》說:「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惯@是泯三心空四相,是證悟者的境界,他證悟了不生不滅,而且內(nèi)心的貪瞋癡三毒也都斷了,就像阿羅漢一樣。所謂阿羅漢就是「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因為阿羅漢他應(yīng)該守的戒律都守了,應(yīng)該修的功行也完成了,他是「我生已盡」,萬古以來生生世世的生死輪回,到這一輩子已畫下休止符,不受后有。念佛的眾生,雖然沒有阿羅漢那樣的證悟和斷惑,可是果位比阿羅漢更高超殊勝。印光大師說:
來生作人,比臨終往生(凈土)還難;
不生西方,必墮惡道。
又說:
生西利益,比得道利益更大。
這幾句話雖然簡短,卻很有震撼力。大家都以為往生凈土很困難,所以希望下一輩子能轉(zhuǎn)世為人,再學(xué)佛修行,這是大錯大誤的。因為下輩子即使轉(zhuǎn)世為人,但有把握還能夠?qū)W佛嗎?能遇到解脫的法門嗎?來生要能轉(zhuǎn)世為人必須持守「五戒」,但五戒具足很困難。而往生呢?往生是靠阿彌陀佛的力量,阿彌陀佛的力量是現(xiàn)成的,而且是白白送給我們的,所以凈土法門是一條易行之道,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輕裝上路。我們今生今世已得人身,已經(jīng)遇到可以解脫的法門了,而且是當生成就的法門。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跟阿彌陀佛一樣成佛,所以說比阿羅漢境界還高。
大家翻開第21頁第一行:
若不念佛,愿生極樂,則雖位高權(quán)重,猶是閻王眷屬,日日接近地獄。如牛赴市,步步近死;一旦命終,悔懼交至。
鬼卒帶走之路,流淚獨行;
閻王呵責之庭,屈膝孤悲。
人生像什么呢?如牛赴市,步步近死,即使位高權(quán)重還是難以避免閻王的審判,一旦命終的時候,則悔懼交至!無量壽經(jīng)》說:
大命將終,悔懼交至。
什么叫「悔懼交至」?「悔」,就是懊悔。懊悔什么呢?懊悔已生而為人且遇到佛法,卻沒有努力修行,不畏懼因果而造惡多端,但已經(jīng)來不及了。甚至有的人在有生之年,只是為了家庭、兒女在造業(yè),從來沒有為自己的未來著想過,直到臨終才懊悔。「懼」,就是懼怕。將死之時,如果見到地獄之火、牛頭馬面,當然是非常的懼怕;即使還沒見到,人也會懼怕不安,因想到死了以后生命到底是繼續(xù)存在還是斷滅?如果繼續(xù)存在,到底是向苦的地方去,還是向樂的地方去?總之,不明、不知就會不安。我們之所以會造業(yè)、痛苦、不安,都是因為二個字──「無知」。無知所以造業(yè),造業(yè)所以痛苦;也由于無知才不安,若清清楚楚的知道,怎么會不安呢?
書上接下來有二句《大經(jīng)》的話: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又言:
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身自當之,無有代者。
這是真實的寫照,昨天曾談到「陽盜鄰雞,陰簿立記」,在陽間偷了隔壁的一只雞,其實也還不算偷,可是陰間就把它當作欠債,立刻記載下來。到底是誰去記載的?將錢還對方時,文字就立刻消失了,到底是誰消除的呢?可能有人會想,這件事是虛構(gòu)的還是真實的呢?這件事情應(yīng)是真實不虛、實實在在的,因為記載這篇典故的是凈土宗的一位高僧藕益大師,他守戒精嚴,是不會故意犯戒的。而且以佛法來解釋,確實也是如此,套一句上師(編按:現(xiàn)代禪李元松老師,末后現(xiàn)出家相,法名釋凈嵩)所說的,那是「法界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在運作。「法界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是指什么呢?在這里不是指上帝的審判懲罰,也不是指阿彌陀佛的力量,而是指昨天所講的「因果自然」。宇宙之間,有自自然然、無可抵擋的因果報應(yīng)的力量存在。「因果報應(yīng)」是我們學(xué)佛的人應(yīng)該要優(yōu)先畏懼的。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知道眾生身口意所做的點點滴滴都落入因果,所以畏因;而眾生則是災(zāi)難來了才反悔,但已經(jīng)來不及,災(zāi)難過了,他又忘記,又繼續(xù)重犯,這就是眾生。
因果的道理,不只是佛教強調(diào),一般民間也很注重。我小時候讀私塾,第一本讀的是《三字經(jīng)》,第二本是《人生必讀》,再來就是《昔時賢文》。這些書籍中就有勸善跟強調(diào)因果的句子。當初小小的心靈,讀到這幾段文,確實也深深刻刻烙在心中,時時刻刻有一種警惕的作用。像《人生必讀》就提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另有句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以及「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人間私語,天聞若雷」,可以說在在處處、時時刻刻,都有法界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在監(jiān)視,所以學(xué)佛的人要把畏懼因果擺在第一位,也由于畏懼因果才會想到尋求解脫三世因果。
曾為高僧再度沉淪
請大家翻開第59頁這一篇〈曾為高僧,再度沉淪〉:
嘉善諸生支某,向負才名?滴跫河(公元1669年)夏,赴嘉興科試,白日見一鬼入腹中,遂仆地,發(fā)北方音索命,家人急具舟載回。
嘉善在哪個地方,我沒有去查。「諸生」是指讀書人,「向負才名」,是一向自認為很有才華,而且也大有才華的名聲。他在康熙這一年夏天去考試,「白日見一鬼入腹中,遂仆地」。世間往往好事多磨,一個人福報來了,如果真有福報就能很順利的享受,但如果福報來時,過去的業(yè)障也現(xiàn)前,就會障礙這個福報。所以家中如果有小孩應(yīng)考的話,我們預(yù)先就要多念佛,平常多行善積德,來排除一些在旁邊等待討債的冤鬼。就像文中這個人要去考試,他很有才華,應(yīng)該可以得到功名的,可是因他過去世犯了很大的錯誤,結(jié)果報應(yīng)到了,冤鬼進入他的肚子里面,假借他的身體發(fā)出聲音,家人只好把他載回來,他的功名也就失去了。
請幽瀾寺住持西蓮法師問曰:「汝何方邪鬼,敢纏攪支相公耶?」
這位西蓮法師大概也自恃自己是法師,所以用很嚴厲的口氣指責他,罵他是個邪鬼。這個鬼也不甘示弱的說:
吾非邪鬼,因有宿仇,因緣已至,故來索報!
可以說理直氣壯,因為他跟他有冤仇,因緣到了誰都抵擋不了,除非有佛法來解圍。
西蓮法師詰其故,曰:「吾于明初為副將,姓洪名洙。主將姚君,見吾妻江氏美,起貪婪心。會某處賊叛,姚以老弱殘兵七百,命余征討;余力不能支,全軍覆沒。姚收吾妻,妻遂縊死。銜此深仇,累世圖報。奈姚君晚年悔恨而修行,次世為高僧,再世為大詞林,三世為戒行僧,四世為大富人,好施與,皆不能報。今第五世,當戌酉連捷,以某年舞弄刀筆,害鬻茶客四人,冥府已削去祿籍,故吾得來索命!
宿仇就是這樣來的。洪洙在明朝時當副將,主將姓姚,起了貪欲心,結(jié)果造了很大的惡果。這位姚姓主將害了七百位老弱殘兵,他如果不起貪欲心,就不會有這一種計謀,所派的應(yīng)是上千位年輕力壯的士兵,這樣一定能夠克敵成功,可是他就是預(yù)先要陷他們于死地,然后達到他的欲望,但想不到洪洙的太太忠貞不二,就自縊而死,結(jié)果他也達不到他所要的!搞暣松畛,累世圖報」,照說要圖報此仇也不很困難,可是剛好這位姚姓主將晚年就去修行了,一旦修行,當下就有護法神保護,所以要報復(fù)也不可能,還要等待下輩子?墒窍螺呑铀歉呱,又報復(fù)不成,還要等待下輩子;下輩子他又當大詞林,官位大的話,也會有守護神或善神保護。第三世又為戒行僧,守戒精嚴,也會有很多護法神﹔第四世為大富人,大富人如果喜好布施,也會有福報,有福報也會有善神保護,凡事存善心做善事,就有善神保護,所以他也無法報復(fù)。這一世是第五世,第五世他應(yīng)該承受著幾世的福報,而當大官的,可是他犯了一個大過錯,就是舞弄刀筆,害死四個人,結(jié)果他以前的這一些官祿、名位,就被削得一乾二凈了。也因為福德因緣已盡,所以冤家債主才能夠接近他,而且進入他的肚子,要置他于死地。
由這一點我們知道,最想念我們的是誰?(有同修答:南無阿彌陀佛!)(眾笑。)(同修又答:冤親債主﹗)是啦!說阿彌陀佛也沒錯,阿彌陀佛從十劫以來一直站在我們面前,金手常伸,悲切的呼喚我們說:
輪回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所以是阿彌陀佛最想念我們,只是我們迷而不知,被貪瞋癡欲望所掩蓋。另外最想念我們的是冤家,因為他銜此深仇,生生世世都在旁邊等待,時時刻刻想要報復(fù)。眾生都有瞋恨心,都有不平不滿,只要別人對不起我們,一定要討回公道。因有這種心,所以生生世世都在冤冤相報,無窮無盡。如果能夠冤親平等的話,當下就離開六道輪回了,可是我們做不到,因為我們的貪瞋癡執(zhí)著深重,所以冤親債主時刻都在等待我們。如果我們有福報或是身強力壯之時,冤親債主近不了身,但等到年老體衰,或者有重大過失讓我們福德削盡,他才能夠接近。
西蓮法師聞其言有序,勸之,許其誦經(jīng)禮懺,以解怨仇,鬼唯諾。
西蓮法師聽他講這些典故有條有理,就勸他要誦經(jīng)拜懺來解決他們的冤仇,超度他。本來要他滅此深仇,舍去不報復(fù)是很困難的,但是西蓮法師很會講道理,講動了他的心。一般誦經(jīng)拜懺都是拜最有名的懺,如《梁皇寶懺》或是《水懺》,還有《金剛懺》、《藥師懺》、《大悲懺》等;誦經(jīng)呢?大都是誦持《金剛經(jīng)》、《地藏經(jīng)》或是《藥師經(jīng)》、《普門品》,誦《法華經(jīng)》的比較少,因為《法華經(jīng)》比較長;但這些都不如念佛、講凈土的道理,來讓他不只超越三惡道,同時遠離六道輪回。
遂請西蓮法師作佛事,支病頓愈。
可見立竿見影。
后數(shù)日,復(fù)作鬼語。西蓮法師責之,鬼曰:「吾承佛力超生,斷無反復(fù)。今來索命者,乃鬻茶客四人,非吾也?謳熞晌嶝撔,故特相報!寡援吽烊,俄支某病發(fā),不信宿而亡。
這個典故,我早年就看過,給我的警惕非常大。這一本《念佛感應(yīng)錄》,總共有一百五十二則念佛感應(yīng)的事跡,篇篇都是有關(guān)念佛的,只有三篇跟念佛無關(guān),就是第一篇、這一篇和下一篇〈誦法華尼轉(zhuǎn)生官妓〉。這三篇跟念佛無關(guān),把它們編進去是為了跟念佛互相對比。什么對比呢?我們看文后的按語:
曾為高僧,及戒行僧,轉(zhuǎn)世便迷,再度造業(yè)。
他以前曾經(jīng)當過高僧,也當過戒行僧,可是隔世就迷失了,他以前的道心何在?戒德又哪里去了?
若其末路,能修凈土,一世解脫,不貽后悔。
如果他在第一世晚年悔恨修行的時候,能修專念彌陀名號,愿生極樂世界,那么當時就可往生極樂世界,當生解脫了,不會再生生世世輪回,只要有生生世世就一定會造業(yè)的啊!所以印光大師說:
生死不了,危險太大;輪回未出,難免墮落。
但念彌陀重罪尚滅何況輕罪
書上接著說:
生死路險,輪回可怕,六道未出,難免墮落。
我等行人,借鏡支某,誓生極樂,不蹈覆轍。
所以我們應(yīng)該感謝他,他如同一面鏡子給我們看,其實他是誰呢?他就是我們。不要以為只有支某才會這樣,我們生生世世以來,什么惡事沒有做過,所以說我們同是一丘之貉,應(yīng)該互相同情,互相包容,互相勸勉。
請翻開第18頁最后一行:
但念彌陀,重罪尚滅,何況輕罪;
若不念佛,輕罪不滅,何況重罪。
一沙雖輕,直沉海底;重石乘船,可達彼岸。
「但念彌陀,重罪尚滅,何況輕罪!拱浲臃鹗侨f德洪名,就像什么?就像大冶洪爐那樣。我們眾生,生生世世以來,必定累積重大的罪業(yè),《華嚴經(jīng)》說:我們生生世世的罪業(yè)如果是有形的話,盡虛空是不能容納的,可是即使那樣多的重罪,跟阿彌陀佛這個如大冶洪爐的萬德洪名比起來,也不過是空中片雪。這如空中片雪的罪業(yè),一接近如大冶洪爐雄雄烈焰的這一句彌陀名號,當下立刻消失;如同印光大師比喻所說:「吾人罪業(yè),如空中片雪;彌陀慈悲,如大冶洪爐。」但如果不念佛的話,即使一點點的罪業(yè)也不會消滅,何況生生世世以來的重罪。
有二首因果偈,一首說: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我們對于今生所受的苦樂禍福,不必太高興,也不必不平不滿,因為點點滴滴都跟我們的過去世有關(guān)系。也可以說,今生的苦樂禍福都是我們一手造成的,所以不可怨天尤人。另外一首就是:「假使百千劫,所作業(yè)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埂敢簧畴m輕,直沉海底,重石乘船,可達彼岸」,我們的罪業(yè)譬如石頭,石頭如果沒有船承載,即使是一沙之輕,也會沉入六道的苦海;而再多再重的石頭,只要乘上阿彌陀佛的愿船,就能夠達到彼岸。阿彌陀佛的功德就像大海,而我們的罪業(yè),跟阿彌陀佛的功德比起來,就像滄海之一粟,如同大海之一滴而已;但即使是一滴,如果沒有愿船的話,就一定會墮落,如果有愿船的話,罪業(yè)才算是一滴,因為與彌陀功德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我們今生已經(jīng)是確定往生極樂的人了,等于是倒駕慈航,所以希望我們能「自信勸人信」,像上師所講的一樣:「行有余力,要弘揚彌陀本愿!
今天晚上講到這里。南無阿彌陀佛!
(二○○四.一.二十四)
- 學(xué)佛是為了什么?怎么學(xué)佛法?
- 不解決“六道盡皆經(jīng)”,人是無法真正安心滿足快樂的
- 他人的死與自己的死,感受是天差地別的
-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是佛法的心要
- 生命無常三根本
- 凡夫眾生輪回六道,可說是純苦無樂
- 阿彌陀佛的“成佛”,是一件值得十方眾生歡呼的大事
- 彌陀成佛無余事,唯覓念佛往生人
- 真正的大師,一句話,把你說死,再一句,讓你永生
- 如何念佛才能感到自在、喜樂?
- 極樂無為涅槃界
- 殊勝的凈土法門
- 眾生緣深唯有彌陀
- 彌陀慈悲救度原理
- 極樂世界真的有屬于每個念佛人的蓮花嗎?
- 棒喝!做一個表里如一的修行人
- 兩種方式,化解冤債
- 學(xué)佛就是學(xué)做人
- 佛法講人生是苦,是為了幫我們擺脫苦!
- 念佛人是什么人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