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師 二祖善導大師
凈土宗師二祖善導大師
圓慈法師
凈土宗的起源,上追溯到東晉盧山的慧遠大師,但真正成為一個宗派,善導大師作出了實際的貢獻,F(xiàn)分述如下:
一、他為了弘揚凈土,有如下著述:《觀無量壽佛經(jīng)疏》四卷、《往生禮贊偈》一卷、《凈土法事贊》二卷、《般舟贊》一卷、《觀念法門》一卷。此外,通常附在《觀念法門》之中的還《依經(jīng)明五種增上教義》一卷。
二、樹立凈土一宗的教相,善導大師所著之《觀無量壽佛經(jīng)疏》,又叫《觀經(jīng)四帖疏》1,此疏主要陳述凈土法門的教相教義。此疏在八世紀時傳入日本,流傳甚廣,后來日本高僧法然(即源空),即依它創(chuàng)立了日本凈土宗,并尊善導為高祖。
古來關于彌陀的凈土問題,有報土和化土的不同觀點。如攝論宗諸師以為凈土為報土,認為凡夫不能往生。另有唐代《凈土論》的作者,迦才認為凈土有報土有化土二種:地上菩薩生于報土,凡夫二乘生于化土。而慧遠大師則認為,凈土是眾生的業(yè)力所感,隨凡圣階位而有高下之別。
善導大師的著作里,則堅決主張彌陀凈土為報土,并認為凡夫能入彌陀報土,以此樹立了凈土宗的教法。
叁、修行方法:具足正因兼顧助緣,善導大師認為,凡夫乘阿彌陀佛的本愿力雖能往生極樂凈土,但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這條件就是正因。據(jù)善導大師說,安心、起行和作業(yè)是往生的正因。
安 心
安心,就是具足《觀無量壽佛經(jīng)》所說的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fā)愿心,如是具足叁心必得往生。如他在《觀無量壽佛經(jīng)疏》第四解釋至誠心時說:“不得外現(xiàn)賢善精進之相,內(nèi)懷虛假,貪嗔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雖起叁業(yè),名為雜毒之善,亦名雜毒之行,不名真實業(yè)也!彼运赋,“若起善叁業(yè)者,必須真實心中作,不簡內(nèi)外明,皆須真實!贝丝梢娭挥兄琳\心才能往生。
深心即深信之心,亦有二種不同,一為信“根機”,二為信法。第一信根機者,決定深信自身現(xiàn)是罪惡生死凡夫,流轉(zhuǎn)叁界,無有出離之緣。第二信法,有“就人立信”和“就行立信”二種。就“人”立信者,決定深信彌陀、釋迦以及諸佛所說,即阿彌陀佛以四十八愿攝受眾生,深信其為極樂本師。釋迦佛說觀經(jīng)贊嘆彌陀凈土,深信其為娑婆之教主,深信十方沙諸佛證勸一切凡夫決定往生。就“行”立信者,決定深信往生之修行法,即稱名、讀誦、觀察、禮拜和贊嘆供養(yǎng)五種行門,深信為往生凈土之方法。又他在《往生禮贊偈》中解釋深心說:“深心即真實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善根淺薄,流轉(zhuǎn)叁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彌陀本弘誓愿及稱名號,下等十聲、一聲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無有疑心,故名深心!币来藖碚f,就“人”立信是信彌陀本弘誓愿為其眼目,就“行”立信是信十聲、一聲定得往生為主要。然而信“根機”是信“法”的最初方便。
回向發(fā)愿心,所作一切善根皆悉回向發(fā)愿往生!队^經(jīng)疏》第四中說:“以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實,深信心中回向愿生彼國,故名回向發(fā)愿心!庇终f“迥向者,生彼國已,還起大悲,迥入生死,教化眾生,亦名迥向。”所以,善導大師所說的回向是雙重的,即往生方面的回向和還入娑婆世界方面的回向。此似與曇鸞所說回向相同。
叁心之說是《觀經(jīng)》中上品所載之文,凈影大影稱為修心往生,為上叁品人所起之心。又迦才認為起信論中之直心,唯上上品人所發(fā)。然今善導擴大為通九品為安心,亦定善人具有者,具此叁心為往生之正因,若缺一心即無從往生。如此善導詳細解釋之義,且廣通定心、散心諸根機。善導大師主張叁心為往生之正因。但他亦使用菩提心一詞,如《觀經(jīng)疏》第一中說:“同發(fā)菩提心,往生安樂國!辈贿^善導大師講菩提心外含回向之義。彼多說菩提心,但以叁心具足,闕一不生而勸人。且善導大師又以回向發(fā)愿心與五念門中作愿回向為同義。善導大師重視此心,固然是定,散諸根機均通此安心法,主要是善導大師認為觀經(jīng)之叁心最為重要。曇鸞大師亦倡導此說,不過深信之內(nèi)容有信機、信法,明白開示往生以具信為要門。此經(jīng)說依安心起行有二區(qū)別,五念門起禮拜等叁門為起門行,作愿、回向二門屬于安心門攝。心行具足方為往生之正軌,此為善導大師之創(chuàng)見。
起 行
起行,即起身口意叁業(yè)之行:1)身業(yè)是禮拜阿彌陀佛;2)口業(yè)是稱贊阿彌陀佛及一切圣眾的身相光明及凈土莊嚴等;3)意業(yè),是專念觀察彌陀及諸圣眾的身相光明及凈土莊嚴等。
作 業(yè)
作業(yè),是指具體的修行作業(yè),有恭敬、無余、無間、長時四種修法,這是日常策勵實踐的修行方法:一、恭敬修,禮拜彌陀身心恭敬。二、無余修,即稱名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在觀察、憶念、禮拜贊嘆時亦專門禮念阿彌陀佛及凈土圣眾,不雜余業(yè)。叁、無間修,即修行叁業(yè)乃至回向發(fā)愿,無有間斷,恒時相續(xù)。四、長時修即心行不退之規(guī)定,即以畢命為期,心行相續(xù),誓不中止(《往生禮贊偈》)。(攝大乘論第八,菩薩叁無數(shù)劫中依此四法而修,大師引用為愿生凈土行者之儀則。)
又善導大師認為修凈土行,有正行與雜行兩種。正行有五種:即讀誦、觀察、禮拜、稱名和贊嘆供養(yǎng)。讀誦《觀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等。稱名是稱阿彌陀佛之名號。此皆屬口業(yè)之事。
又對此五正行,大師分它們?yōu)檎I(yè)和助定業(yè)兩種:稱名為正定業(yè),把讀誦、觀察、禮拜和贊嘆供養(yǎng)歸為助定業(yè)。除此之外,所有其他善皆為雜行業(yè)。修行的人應該舍雜歸正,專稱名號,求生凈土。這就是善導大師的凈土法門。
《觀經(jīng)疏》四中說: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管時節(jié)久暫,念念不舍是名正定之業(yè),順彼佛愿故,若依禮誦等是助業(yè)!
此稱名念佛的修行方法,見于《無量壽經(jīng)》第十八愿中,是生凈土的主要條件,所以稱正業(yè)。讀誦等四在本愿中缺少,所以為助業(yè)。有關《無量壽經(jīng)》之十念愿文,從曇鸞(476-542)開始,乃至元曉、法位、義寂等諸大師皆有此種倡說。到了善導大師解說十聲稱佛之義,以稱名為彌陀本愿生西之主因行業(yè),而且亦順彼佛之愿故。大師在《往生禮贊偈》中解釋彼愿文說:“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觀經(jīng)疏》第四說:“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愿,在眾生一向?qū)7Q彌陀名號!贝艘唤讨,后代日僧法然大師依之廣為紹述,法然更加抉擇愿文之意。但所不同者,善導大師分別正業(yè)助業(yè),五種中稱名為正,余四為助,此正,助合修為起行之原則。所以他在《觀經(jīng)疏》第四中說:“若修正助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痹凇锻Y贊偈》則說:“專稱彼佛名號,余業(yè)者是專念、專想、專禮、專贊彼佛及一切圣眾等為雜行。”在《觀念法門》中他則說:欲生凈土唯須持戒念佛,兼誦彌陀經(jīng)。日誦十五遍,二年得一萬,日誦叁十遍一年得一萬。每日念佛一萬遍,亦須禮贊凈土莊嚴。又他在《依經(jīng)明五種增上教義》中說明了造阿彌陀佛像、稱揚禮拜、香花供養(yǎng)、日夜觀想不絕,這些作為是生凈土的增上緣。不但如此,善導大師亦勸人勤修般舟叁昧,定中見佛之法門,這可在他的《凈土法事贊》、《般舟贊》及《觀念法門》等常常見到列舉,以說明依專心念佛可得叁昧即可見佛。
由上可知,所謂稱名念佛主要以見佛為要期。大師特別在般舟之初釋般舟中說:“般舟此云常行道,天臺摩訶止觀稱般舟叁昧為常行叁昧,即基于這一來源!笨傊,大師在《般舟贊》所說的般舟叁昧行道,在《凈土法事贊》中所說的轉(zhuǎn)經(jīng)行道,皆依般舟叁昧之教旨而說明。由此看來,善導大師所宣說的凈土修行方法,除稱名念佛外,更著重在專念及定中見佛之修行法。大師認為凈土法門,是佛陀為末世濁惡凡夫所施設。
四、凈土法門的行事儀式:
善導大師的著述里,不但堅決主張彌陀凈土為報土,認為凡能入彌陀凈土,以此樹立了凈土一宗的教法。而在《往生禮贊偈》、《凈土法事贊》、《般舟贊》、《觀念法門》等著作中建立了凈土法門的行事儀式!锻Y贊偈》又稱《六時禮贊偈》,說明六時禮贊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儀式!秲敉练ㄊ沦潯返纳暇順祟}為《轉(zhuǎn)經(jīng)行道愿生凈土法事贊》,下卷標題為《安樂行道轉(zhuǎn)經(jīng)愿生凈土法事贊》,說明《阿彌陀經(jīng)》轉(zhuǎn)讀行道的方法!栋阒圪潯啡Q為《依觀經(jīng)等明般舟叁昧行道往生贊》,是依《觀無量壽經(jīng)》等說明修學般舟叁昧行道的方法。《觀念法門》的全稱為《觀念阿彌陀佛相海叁昧功德法門》,是說明觀念佛叁昧的行相、入道場與懺悔發(fā)愿的方法。
又宋.宗曉《樂邦文類》卷四載有《臨終正念文》一篇,署名作者為京師比丘善導。文中說:“知歸子致問于凈業(yè)和尚曰:世之大者,莫越生死,一息不來,乃屬后世。一念若錯,便墮輪回,小子累蒙開誨,念佛往生之法,其理雖明,又恐病來死至之時,心識散亂,仍慮家人惑動正念,忘失凈因,伏望重示歸逕之方,俾脫沈輪之苦。
師曰:“善哉,問也!凡人臨命終時,欲得往生凈土者,須先準備,不得怕死貪生,常自思念:我現(xiàn)在之身多有眾苦,不凈惡業(yè)種種交纏,若得舍此穢身,超生凈土,受無量快樂,見佛聞法,離苦解脫,乃是稱意之事,如脫臭弊之衣,得換珍御之服,放下身心,莫生戀著,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一心待盡。須囑家人、看病人、問侯人、凡來我前,但為我念佛,不得說眼前閑雜之話,家緣長短之事;亦不須軟語安慰,祝愿安樂,此皆立虛華無益。若病重將終,家人親屬不得來前垂淚哭泣,及悲嘆之聲,徒然惑亂心神,反使失其正念,但教記取阿彌陀佛,一時高聲為我念佛,守令氣盡(氣絕后仍須繼續(xù)念佛六小時,不可停止,不可動莫,至為緊要。)若有明解凈土之人頻來策勵,至為大幸;用此法者,決定往生無疑慮也。此是端的要急之旨,當信而行之!
或問平生不曾者,還用得否?
答曰:此法僧人、俗人、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決無疑也。余多見世人,于平常時念佛,禮拜發(fā)愿生西方,及到病患臨終,但只怕死,都說不著往生解脫之事,直待氣消命盡,識投冥界,方始十念,恰如賊去關門。濟可事耶?死門事大,須是自家著力始得,若一念蹉跎,歷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奉勸世人,當以此文帖安堂前,飯之處,及來往要路之間,觸目驚心,免令臨危忘失,若能于無事前,常以此法精進受持,是為臨終大事。”
其勸化偈說:“漸漸雞皮鶴發(fā),看看步行龍鐘,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任是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總之,蓮宗二祖善導大師樹立了凈宗的教相教理,主張彌陀國土為凡圣同居的報土。他指出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正因,以稱名念佛為修行正業(yè)。為助修行,他畫西方圣境叁百余壁,感仙道俗,得叁昧生凈土無數(shù)。因他每念佛一聲,則有光一道從口出,故世稱光明大師。他還為蓮宗建立了行事儀式,有許多專著傳世。
【注釋】
1因此疏分玄義、序分、定善、散善成為四卷。玄義是解釋觀經(jīng)經(jīng)題和說明教相。序分以下叁卷解釋經(jīng)文。
刊載于《澳門佛教》28期
- 上一篇:凈土宗師 初祖慧遠大師
- 下一篇:小乘定學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