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的那個人,是你

\

  香海禪寺舉行禪修,讓我們大家有機會相聚在一起。同吃同住、同修同樂,不能說這不是一種緣分。佛教里面講,所有的痛苦和不快樂都是源于我們對事物的不了解、對人生的迷惘以及對自身的認識不正確,而禪修可以幫助我們將迷失、痛苦和迷?雌,進而使自己得到完滿的人生。我們聚集在一起禪修,也正是因為希望自己在禪修中受益。

  一切錯誤的認知都來自我們的思維。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思維走向正軌。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燦爛和輝煌,希望自己能夠心想事成,希望在自己短暫的生命中留下更多的價值與意義?涩F(xiàn)實往往就會這么近于殘酷的告訴你事實并非如此。正如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學生們個個都滿懷激情,每個人都在摩拳擦掌,像是正有一個偉大的工作在眼前,只等他們開始了。他們把一切想得過于美好,以至于走上崗位后,收到越來越多的打擊了就沒了最初的豪氣和信心。到最后,那些抱負和夢想都早已不知飛向何方……

  說到這,我不由地想到我們這個社會評定一個人的價值和成功與否的標準,僅僅是看名與利。每個想要得到社會認可的人只好擠破腦門涌上塔尖,在這個過程中不知有多少人都摔了下來。這樣的社會導致了許許多多人這樣的命運。好像只有當了官,只有當了大老板,只有成為了一個出名的藝術家才能代表你成功了,又好像只有這樣,你才敢說你沒有白來這個世間一遭。難道,我們不知道生命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嗎?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為什么所有的人都要向一個方向前進呢?城市里那么多的清道夫,他們比很多人都活得自由和快樂,他們可以從掃地中得到快樂,他們的工作平凡而偉大,你能說他們不成功嗎?在一個夏日的傍晚,我走過一條街道,看見一個清潔工和她的丈夫并排坐在街道拐角處吃盒飯,從他們的笑容中,我看到了幸福。突然覺得夕陽襯得他們好美。

  現(xiàn)在的很多世俗觀念是該變一變了,我們自己要正確地認識自己,讓我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去體現(xiàn)自己人生的價值。禪修就是這個尋自己過程中的助力。轉變自己從前固有的觀念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在禪修中,我們要自己常常進行內在的觀察,讓自己慢慢地了解自己、了解事物,然后才能正確地透視人生。不要讓自己迷失在社會的大流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幸福。

  大家都是為了財和名,貢獻出了自己所有的時間、精力、青春、快樂,最后把健康也交了出去。佛教所說的財、色、名、食、睡,都是我們畢生在追求的?晌覀冊谧分鸬倪^程中,有沒有想過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合理呢?在你還年輕的時候,你放棄了自己的青春;在你還擁有健康的時候,你獻出了健康;在你仍能開懷大笑的時候,你丟開了快樂……你放棄了你所有的擁有,只是為了去換一個連你自己也不知道值不值得的未來。等到你不再青春、不再健康、不再快樂,不再擁有你曾經(jīng)擁有的一切的時候,你終于懂得了要冷靜的思考一切。你開始懂得生命的價值,可是,什么都已經(jīng)晚了。可能,你會為你曾經(jīng)做出的決定懊惱不已;也可能,你只是輕輕報以一微笑,希望用剩余的生命來彌補失去的快樂時光。但它們早已悄然離去,路上只剩下你婆娑的背影。

  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在和著同樣的節(jié)拍順流而下,我們人生存在的價值只有用錢財才能衡量,這不能不叫人心酸。我們失去了自己,我們迷失了本性,我們就這樣在黑暗當中度過了一生。是時候問問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了。

  這個世界告訴我們:要成功,不管用什么方式!用俗語來說就是:管它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這和不管用搶還是用偷,能有錢就是本事不是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嗎?以前,社會風氣良好、官潔民淳,人們都可以安居樂業(yè),幸福生活。而現(xiàn)在民風日下,走在街上,自己的錢包就莫名其妙的沒了;晚上也不敢再出門了。這樣的社會叫我們時時刻刻都處在惶恐和不安中,怎么能快樂?這樣一種生活環(huán)境無異于“地獄”,令你恐懼,令你的神情不寧。

  大環(huán)境使然,讓我們連走路都是在跑,我們的眼神永遠都在游離不定。為了升學我們徹夜苦讀,為了工作的業(yè)績我們被壓得喘不過氣。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體是每況愈下的時候,我們才知道最重要的是健康。等到我們有了一定的經(jīng)歷和體會,我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活得心安最重要。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能給別人自己真摯的愛,人生才有意義。

  皈依了的弟子,總是會發(fā)四個宏誓愿,那就是: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蕓蕓眾生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需要我們伸出慈愛的雙手把他們拉上岸來。在煩惱和污濁侵擾著我們的時候,我們不能沉迷,不能讓自己在這個世間中無法自拔,我們需要讓自己的身心清凈無礙。所以我們要學習、要提升、要改變,我們要具備無窮的能量讓自己堅強,這樣才能讓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去幫助別人。這就是“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這是我們的愿望,這是我們的使命,這也是我們人生的價值。

  我在自己的車上貼上了一句話:一個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類最偉大的作品。我始終覺得,當我們的人生和價值觀里充滿大悲、大愿、大慈精神的時候,一切都可以得到極大的改變。

  當我們的眼睛里只有自己的小家,我們的腦子里只有自身的感受,我們的人生只有自己的得失時,我們的人生將是何等的狹小。此等人生,只有自己無限的欲望,自然也就有無窮的局限。禪修中,我們坐禪就是要把自己的局限和狹小思維方式解除,讓自己能更開闊,就像古時候那些賢良的君主和大臣都有“以天下之憂為憂,以天下之樂為樂”的思想一樣,菩薩的思想也就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就是我能感受你的感受。同體之感具備了的人,如何忍心去屠宰生靈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吹揭粋陌生人躺在病榻上痛苦呻吟,我們也會感同身受,這就是無緣大慈。我們的禪修,就是要培養(yǎng)自己這樣一種德行和良知。佛教的思想從來都不悲觀、不消極,只是因為它的博大和深切,所以跟人們產生距離。而當你有緣靠近它時,你又能深刻體會到它近在咫尺的愛。

  一切事物都是空的,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那我們又何必苦惱和不安呢?當我們絞盡腦汁去爭去奪的時候,我們的心門就已經(jīng)關上了,這樣的我們已經(jīng)受到了生活的局限,所有本該產生的快樂就離你遠去了。而當你領悟到這一層并且做出適當?shù)母淖兒螅瑵摬卦谀闵砩系哪芰烤偷靡葬尫帕。什么都不能困惑你,你將不會因為一個員工的突然離開而介懷,不會因為自己的事業(yè)受挫而失去進去的決心,不會因為自己的另一半的離開而痛苦不堪,不會因為父母的離世而久靡不振。

  時下很多的年輕人,看到自己的戀人與自己分手后投入他人的懷抱時就覺得人生一片漆黑,甚至想去自殺。在這樣的感情中局限起來,解脫不出來也就表示他的心不夠寬廣,對人生的認識還不夠深遠。禪修就是要你不斷的蛻變,認識正確的你,離開狹小的你,進而拓寬你的人生境界。學佛就是讓你更好的認識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和無常。萬物都在變化、無常、流動和生滅,它們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宇宙中的一切都不是固定不變的。感情會變、人與人的關系會變、事業(yè)會變,一切一切都在無常中生滅、存在、成長。

  細細想來,現(xiàn)在身邊的朋友還有多少是兒時的玩伴呢?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成功還在不在呢?從前認為會一生相守的人是不是還在你身邊呢?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們現(xiàn)在為什么還要執(zhí)著自己的事業(yè)、人際和愛情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一切都會消失殆盡。如果你還是要執(zhí)著于它們,那么等到它們全都不在的時候,你準備用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呢?現(xiàn)在的我們把每件事都看得太重了,以至于我們在執(zhí)著、痛苦與不安中糾纏著。

  你試想一下,就在此刻,一個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突然間從你的生命中消失了,你能承受嗎?也許大多數(shù)人都是無法接受這樣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都會漸行漸遠。誰都免不了衰老和死亡,那時過往的一切記憶也都隨風飄散了,也許那時的我們才懂得無謂再執(zhí)著了。所以我贊成人們到養(yǎng)老院去走走,到墓地去看看,或者到殯儀館去感受一下,這樣我們就會有平時得不到的覺醒,也就不會錢財?shù)牡檬、感情的驟變、事業(yè)的打擊而萎靡不振。這樣也有助于讓我們更正確的認識人生和面對人生。

  人與人的交往是由于彼此身上有相互吸引的東西。如果你要和一個人長相廝守,就要不斷地在自己身上創(chuàng)造出更多他想要的東西。當你創(chuàng)造出許許多多和他相同理念和特點的時候,對方就沒法離開你了。

  可是如果你非得這樣把自己和他綁在一起,那么這樣就太痛苦了。因為你得不斷的改變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最后,你可能已經(jīng)不是你了。所以當緣分不再了的時候,你也不要去執(zhí)著,該離去的就讓他走吧;當緣分具足的時候,他一定會在你身邊,你也不要去排斥。曾經(jīng)有很多母親來跟我說,自己的孩子不愿意上學好好念書,讓她很痛苦。我就跟她說,孩子不愿意就不要強求,沒考上大學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可以讓他現(xiàn)在去社會歷練幾年,等哪天他想讀了再讓他去讀吧。當然,這其中你可以通過你的努力讓他有所改變,但也不要執(zhí)著于這樣的情況,因為這種改變也是需要一種緣去創(chuàng)造的。

  要讓自己更理智地生存與世間,就不要被這個世間的價值觀牽著你走。不要認為只有擁有充足的金錢就是成功,也不要認為坐上某一高位就是成功,因為這世間的名和利,對一個能透視人生和感受生命存在的價值的人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一旦你覺得名和利就是衡量你生命的標準了,你就不會快樂,你只能被它們牽著鼻子走,成了它們的奴隸。因為我們寄希望于這些變化無常的東西,所以我們就有了痛苦。財、色、名、食、睡會左右我們人生前進的方向。所以我常覺得,做人常常跳出來,跳出來才能看清自己在做什么,才能觀察到自己在想什么。

  每一個人都會經(jīng)歷“生、住、意、滅——從生下來到長大成人,至衰老到最后的死亡”的過程,都逃不開“成、住、壞、空”。事物都由因緣相聚而存在,最后由變異到消失,就是所謂的“成、住、壞、空”。

  其實佛教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這個道理。色就是我們所說的人、地板、椅子、房子、山河大地……人會變化,房子會變異,山河大地也會變異,任何東西都是如此。當我們執(zhí)著于它們,認為它們不變的時候,我們痛苦就來了。一樣東西很漂亮,你非常喜歡,就希望它永遠在你身邊,并且天天摸著它,天天保護著它?赏蝗荒囊惶焖蝗送底吡,或者是被毀壞掉了的時候,你就會很痛苦。在發(fā)生這種情況時,你要想到在不久的將來它還是會壞掉的,何必固執(zhí)地希望它一成不變呢?這樣正確的認識后,以后不論它在你面前以何種狀態(tài)出現(xiàn),你都能坦然去面對了。很多女孩子希望自己永遠青春,永遠美麗,皮膚永遠有光澤,而事實總是不盡如人意,所以她們不快樂了,這些不快樂就是建立在錯誤認識的基礎上。所以,理解和掌握“緣起性空”和“色即是空”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時候,在自己這方面找原因、找答案也許更有效。一個公司要想讓自己的員工一直為自己賣力的打拼并且不出異心,就要創(chuàng)造出他們所需要的東西。當你把他們需要的工資、需要的展現(xiàn)自身的機會,需要的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還需要的和睦的環(huán)境都給了他們的時候,就算你趕他走,他也不會走了。家庭也是如此,當一個家走到崩潰的邊緣的時候,很多人只會認為這是社會和他人的原因,很少考慮自己的問題。也許,當你停止抱怨外部環(huán)境,而來省視自身時,你的家庭會破鏡重圓。所以我們應該不斷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

  禪修就要求我們把心靜下來,去專注于我們所做的事。

  當你在和客戶談判的時候,如果你用的是專注的心來交流,人家就會感覺到你的真誠、你的友善和你的付出,這無疑對你的工作是很有利的。而如果你在和客戶談判的時候,眼睛游離、飄游不定,根本是心不在焉,這樣一種交談就沒有什么進行下去的必要。克林頓最大的成功在于當他和別人談話時,他會專注于你。而當談話結束時,他就馬上投入別的事情。這也是他身上最大的魅力。這種狀態(tài)我們不可能在朝夕之間就習得,我們需要禪修來將它穩(wěn)固下來。

  禪修可以讓我們的心冷靜下來,使我們能夠觀人于微。別人的舉止、別人的言談、別人的心念,我們都可以捕捉到。這樣我們就可以感受事物的變化,從而發(fā)現(xiàn)事物的走向。這都需要我們把自己現(xiàn)在能做的事情用心地做好。我們看到的事物就是它發(fā)展到末端的狀態(tài)了,只有在事物還沒有展現(xiàn)出來,而我們又察覺出它未來的走向時,我們才能知道自己該怎么走。這個世間上真正的風云人物,都有捕捉事物潛在狀態(tài)的意識和能力。你沒能捕捉到這一點,你的人生就是被動的人生。相反,你捕捉到了,你就是引領社會的帶頭人。那么,這樣的能力從何而來呢?它就是從禪修中得來的。當我們心浮氣躁的時候,外在的東西你都看不到,更何況是潛在的東西。禪修就是幫助我們把心沉淀下來、沉淀下來,再沉淀下來。它教我我們不要靠眼睛、耳朵、身體去感知事物,而是用心。六根所受的東西未必真實,所以我們要學會用心去感悟。就像用自己的心和靈感悟到人生的藝術家那樣,世人會永遠記住他們留下來的作品,而那是任何別的人無法模仿和替代的。

  在理想的人生狀態(tài)里,我們一定要通過禪修去展現(xiàn)自己內在的東西,把自己的內心培養(yǎng)至豐足的狀態(tài)。我們內在的喜悅和人生的價值,是不需要外界的評價的,它是什么就是什么。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說:“佛教里面很多人對你的一些做法很質疑,跑到酒店去包了一個會議室,給人家講佛法。”首先,很感激這位朋友關心我。不過,就我本人來說我覺得無關緊要。我自己認為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別人怎么評論都沒什么關系。被譽為開創(chuàng)新時代佛教的宗師——太虛法師,他在世的時候被人家叫做“邪魔外道”,去別的寺院掛單,別人都會把他趕出去。他卻滿不在乎,自己悠哉游哉,F(xiàn)在社會所倡導的佛教思想,就是由太虛法師流傳下來的“人間佛教”。他認為佛教不是追求形而上的東西,應該在現(xiàn)實里面去找到真實的自己。拓寬自己,而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愉快、更清靜、更和諧,就是人間佛教的真正精髓。如果說太虛法師因為其他人的排斥和辱罵而放棄了自己的信念,相信今天的我們也不會找到人間佛教這個正確的方向了。所以說當自己認定了就勇敢地去做,不要去在乎別人的評判。正如《秘密》中提到的思想,當我們認定了自己的方向,認定了自己的人生,認定了自己的價值的時候,就要不怕苦難的走下去。最后,你的愿望就會在你身上得以實現(xiàn)。

  很多人在修行的時候,不知道要念哪一個佛號。身邊有人叫他念“阿彌陀佛”,有人叫他念“觀音菩薩”,有人叫他念“地藏王菩薩”,最后他也不知道該念哪個佛號了。其實,不管念哪個佛號都可以,重要的是你保持一個清凈的心從始至終地念下去,這樣你才能得到解脫,往生西方。這個道理對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適用的,就像你想學一樣東西,有人說游泳好,有人會說畫畫好,還有人會對你說羽毛球好,最后你覺得什么都好,都去嘗試,可到最后卻一事無成。而如果你開始就選定好一項而專攻的話,沒準你就能得到一番成就。

  這個世間的花有千千萬萬種,不是只有玫瑰花的那種美麗和妖艷才是花朵成功綻放的標準。每個人的人生價值是靠自己去感悟的,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該做什么。你可以有多種選擇,可是當你選定了某個職業(yè)后,前路不管是什么在等著你,你都應該勇往直前。有句話不是說:路是自己選的,再苦再累,就是爬,也要爬到終點。每個人都應該以這樣一種氣魄和決心走下去。禪修可以使我們身心寧靜下來,來更正確地去選擇和定位,在這個過程中從內心里去覺察和反思。不要被別人所左右,也不要受自己的情緒所干擾。

  我們的人生有兩種選擇,天使和魔鬼。當你的身心裝載著魔鬼的時候,天使的身影就無法在你身上逗留。我們被世間的種種染污包圍,被名和利所占據(jù),為世間的丑惡何黑暗侵蝕。這個時候,我們的人生就會走向深淵、迷茫,最后展現(xiàn)出來的自己,連你自己都不認識了。清靜、光明、善良、真誠與你無緣,你的人生就像在地獄中受著煎熬。我們不能允許這樣的狀態(tài)存在于自己的人生中,所以要通過禪修來改變。從自身中改變,從內在中改變,從行為中改變,從言語中改變,從我們的行、住、坐、臥中的點點滴滴改變。從現(xiàn)在開始起,你的舉止、言談、神情、思想都要做出改變。不要想著明天再改,也不要等到下個月再開始改,也不要認為老了就可以改變,永遠不要等!所以從現(xiàn)在起,讓天使住進你的心中。這個世間沒有救世主,佛陀也早就告訴過你,他不會把你從地獄拉到天堂去,也不會從天堂把你懲罰到地獄去,能改變自己的是我們自己。想清楚你想要什么樣的人生,從現(xiàn)在開始就去定位自己。沒有誰會改變你,一切都源于你自己。佛學的思想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真理,當我們要改變的時候,就要從自己的念頭開始。

  想得到一個積極快樂的人生,就要先把自己的心打開。我們的心僅有一個水杯大的時候,一;覊m掉進去都會掀起三千浪,一點點事都會讓你歇斯底里、讓你的世界一片漆黑?僧斘覀兊男南裉炜找粯訉掗煹臅r候,任何事物都無法將你左右。世事就是這樣,我們要認識清楚。記得星云法師的開示錄教導我們:不要追求無謂的利益,不要追求無謂的財,不要追求無謂的色。因為當我們的內心被財、色、迷、食所困住的時候,我們說出來的話和做出來的事,就都是自私自利的、黑暗和污濁的。所與我們要常常進行自我反思,使自己遇上問題的時候能夠冷靜的思考,使自己的行為舉止令人信服,從而達到自己內心的安寧。

  什么是修行?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的自我改變、不斷的自我提升、不斷的從內在里面去自我升華,這就是修行。

  接下來,講講“七覺知”在禪修當中的重要性。

  第一,擇法覺知。每個人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選擇,可能那是一個在十字路口不知該往哪走的選擇,可能那是一個給人生定位的選擇,也可能那是對自己興趣和愛好的選擇……你會如何選擇呢?當你站在人生岔路口,你應該用自己內心的覺知去選擇。比如說有人叫你修凈土法門,有人叫你修禪宗法門,這時就要視你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自身的條件而定了。有人問我,他現(xiàn)在要去創(chuàng)業(yè),該如何選擇。這個時候我就會讓他估量一下自己的資金和項目。目前有多少資金,有什么樣的項目,這些項目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都羅列出來進行分析。然后再進行逐個的淘汰,最后選出自己最有把握的和最有可能做成的那個,這就是一種選擇。

  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就必須要有澤法。如果沒有擇法,你就會不知道如何去定位。在你面前的東西太多,使你迷茫了,總想抓住很多,可是到最后什么也抓不著。選擇,特別是最初的那個選擇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因為當你選擇好,你就要堅持走下去。或者成功,或者失;要么你的理想得以實現(xiàn),要么你承受失意和打擊。所以說“擇法”對我們來說實在很重要。還有一點,就是我們必須理智和謹慎地選擇,覺察到事物潛在的可能性后再去抉擇它。就像我初來香海禪寺一樣,從選擇來這的那一刻開始,我已經(jīng)邁出了第一步。而后來的第二步、第三步、第四第五步……我都知道該怎么走。也就是說,當我來這里時我就想好后面的步驟了。如果說我當時沒有想好這以后的發(fā)展,相信我后面要做的事就會有許多險阻,會困難重重。

  在人生的修行上,事業(yè)的選擇上,家庭伴侶的相處中,我們都需要用一顆禪定的心冷靜地去抉擇。

  第二,精進覺知。精進,就是努力,不懈怠、不徘徊、不猶豫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選擇對我們來說固然重要,不過當選擇定了下來,以后要做的就是精進了。既然決定了,就應該把自己所有的精力聚焦在你所選擇的方向上,掃除外在一切的障礙去前進。如若不然,走走停停只會一事無成。這個世界上能誘惑你的東西太多了,它們拖住了你前進的步伐,使你無法專注于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上。人的思維一分散,很多事情就不容易做好。

  記得我在普陀山的時候,看到嵌著一塊銅牌的墻上記著已故方丈的事跡。一位八旬老人,在他的一生中做成功了五件事。真的很了不起,我想我這一生中如果能完成一件事情就已經(jīng)很滿足了。在孩提時代,我們總覺得什么都有可能,什么都能做好。但直到長大才發(fā)現(xiàn),我們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好那么多事。精力分散得太多的時候,很多方面就顧不過來,使得你無一精、無一通,也就無一成了。所以,當我們選擇好,就要精進地往那個方向上努力。在福州聽朋友說到了一個做魚飼料的老板,他除了吃飯和睡覺,每天睜開眼睛說的話都離不開自己的飼料,他見到的、摸到的東西全部是飼料,他跟員工交流也都是飼料的問題。就算是和自己的朋友談工作,或是拉家常,都是飼料。我想,他現(xiàn)在能做到全國魚飼料的老大,一定和他的專注和勤懇分不開。

  要想在自己的人生中達到理想的境界,就一定要有這樣一種精進的觀念。特別是在剛剛創(chuàng)業(yè)或是剛剛著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一定要專注、精進。其實,世事的道理不就是這樣嗎?當你專注的時候,人家想不到的你就能想到。有句話叫“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強,人強我好”,可以送給所有的企業(yè),尤其是服務業(yè)。服務行業(yè)雖說是近年來的新興行業(yè),但一下子就迎來了自己的蓬勃發(fā)展,不能不說它的潛力之巨大。不過,要做成功一個服務業(yè)還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成功后的那種喜悅感又是無可替代的,所以,認定后就好好干吧!專注和精進總能幫你打出一片天的。

  第三,喜覺知。就像一個小孩子,他不喜歡學習,就算你逼他,他的學習也好不了。可是如果是他自己喜歡,他就每天離不開書本,一心想學習。還有就像我們佛學的一些思想,有的人聽了之后,會結合自己的實際去體驗和思維,越學越有興趣,然后還能感悟到平常感悟不到的東西。所以,那些希望自己孩子學習成績好的父母們,要先把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起來。孩子自己熱愛學習了,才能學有所成,才有可能超越書本得到更多。同樣,如果你對你現(xiàn)在從事的工作沒感覺,僅僅是為了賺錢,你也不會在這份工作上取得什么成就。因為不喜歡,你就不會把全身心投入進去,也就做不出什么成績出來。但當你在工作中找到了它的意義和價值,找到自己的喜悅的時候,你開始了思索,開始不斷地調整自己,使自己的工作能夠做到更好。這樣做一個事業(yè),一定可以做得非常成功和有成就。這就是歡喜覺知的重要性所在了。

  第四,除覺知。我們要斷除那些負面的東西,斷除那些障礙你的東西,斷除那些讓不能讓我們的身心價值得以體現(xiàn)的東西?偟恼f來,就是要光明就得排除黑暗,要清凈就得排除染污,要正的東西就得排除邪的東西,在我們選擇天使的時候就要遠離魔鬼。所以,我們在自己的內心里就應該把負面的東西排除掉,斷除煩惱以得到清凈自在。一定要有所選擇、有所向往,才能不讓自己和那些負面的東西糾纏在一起。不要貪婪得有想得到所有的東西的念頭,也許你一時可以瞞天過海,可是到頭來所有的人都會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說一定要將你內在的煩惱、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從你的心里清掃出去。

  第五,舍覺知。舍是舍離,這個舍就是布施和付出,是一種奉獻。當我們用布施的心態(tài)來行于世時,我們人生的價值就無限寬廣了。你的心放不下、打不開時,你就活在狹小而局限的空間里,也就永遠得不到從容和自在。我們不要選擇活在自我局限里,不要被我私、我利這樣的觀念所捆綁,一定要使自己解脫出來。這樣你在碰到任何事情時才能無所畏懼、無所羈畔,走向自在解脫。

  曾經(jīng)有一位女士和我說,她的先生和他以前的第一個戀人要走在一起了。她很難過,但她的先生卻在她面前恬不知羞地說自己有多么愛以前的那個戀人,并讓她接受現(xiàn)實,接受這個“二女共侍一夫”的結果,結果就是她傷心得哭成個淚人一樣。我就和她說,不要認為人生永遠會是一帆風順,也不要認為感情、事業(yè)、健康、朋友都會一成不變,他們都會變的。某個人現(xiàn)在可能對你很忠實,但終有一天他會離開你。你不能接受這個現(xiàn)實,不能接受這種狀態(tài),以后你還是會痛苦?赡茉谀骋豢唐,你不再在乎家庭是否幸福這個問題了?墒鞘聵I(yè)的矛盾又出來了,你能不在乎嗎?人只要活著,就要面對無窮的問題,很多問題讓你沒有辦法解決,你接受不了,就只能永遠痛苦下去。可是,當你在一件事上得到了解脫,那么再大的問題出現(xiàn)你也一樣能接受了。

  我常說,活著要有阿Q的精神。就是把每一天當作我的最后一天,明天我就要死去,今天還有什么放不下呢?再者,因為今天就是我的最后一天了,我該怎樣才能讓這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更有價值呢?然后,再想想今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敬仰我、贊嘆我、奉承我,而從明天開始,所有的人都詛咒我、辱罵我,甚至把我貶得一文不值,我又該用怎樣的心情來面對今天呢?這時的你,把上面所有的問題都仔細想一遍后,就會發(fā)現(xiàn)人生沒有什么事情是過不去的,沒有一個坎是邁不過的,沒有一件事情會永遠不能解決。自己在為事業(yè)打拼的時候總是要碰到很多問題,一下子不知道該怎么去解決。倒不如今天把飯吃好,把覺睡好,該怎么樣就怎么樣。既然無法解決,去干著急也沒有用。如果你一定要在一條道上走到黑,那痛苦就是你自己選的了。

  既然一個人要離我遠去了,我就不再去挽留他。我們的不快樂,真的都是自己的問題,不是因為別人。等到禪修結束以后,一定要把這種思想跟自己的行為結合在一起。當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后,我們的人生要想不快樂都不行。舍就是保障,舍就是人生的智慧,舍就是能夠透視人生的一個真理。

  第六,定覺知。當我們浮躁的時候,看問題就會很表面、很空曠、很不透徹,這個時候根本不可能了解事情的本質。所以,我們要學會將心定下來。定,就是我們所說的“禪定”,禪定就是把我們散亂的心收起來,讓它得以專注。為什么現(xiàn)在有那么多人喜歡禪修?因為它是自我修煉的一個方法。在上海打高爾夫球的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高爾夫球不是一種競技的運動,它不像打乒乓球,可以你來我往兩個人一起打。它是自己跟自己打。實際上禪修也是這個道理,它是讓你自己去覺察內在的問題。初步的禪定中的體驗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當自己坐下來全身放松的時候,你的耳朵比平常要靈敏得多,你的感覺也銳利得多,入定以后就沒有那么多妄想和雜念了。當禪修到達高級的禪定時,會有很多我們現(xiàn)在無法理解的東西出現(xiàn),它們也是在初步的禪定中出現(xiàn)不了的。

  那次在成都的美容文化節(jié)上,我就跟他們講,禪修對美容也是很有好處的。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案例可以證明這一點,初始陳總的時候,她的面色很暗,精神狀態(tài)也不好。不過最近三個月修下來,整個臉變透亮了,皮膚白得很漂亮,已經(jīng)50多歲的人,精神氣比很多年輕人還好。禪修中,呼吸可以調節(jié)我們的血液和氣場,當我們的觀念和思維方式轉變了以后,我們的身體也會隨著發(fā)生變化。

  有一個印刷廠的老板,他說在沒有學佛和禪修之前,他一天到晚追著人家要定單,而現(xiàn)在他再也不這樣做了。他現(xiàn)在只是盡量把屬于自己的工作——設計做好,即便是一次沒有標到,后面還有機會。他給別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服務到位、工作保質保量、認真負責。后來,他的事業(yè)也就蒸蒸日上了。

  聽完他們的分享后,我真的很開心。因為我知道他們的觀念和認識都發(fā)生變化了,他們已經(jīng)學會站在更好角度去思考問題和做事情了。

  香海的《弟子規(guī)》,這個印刷廠印了10萬本,還發(fā)到義烏的所有的幼兒園和小學里去了。義烏市政府知道這件事以后,把以后的很多定單都給他做了。對他一個小廠來說,前面那10萬本的確是一個很大的付出。但我想后面的回報就遠遠超出了他的付出了吧。就像王老吉一樣的,他們捐獻給汶川一億元,后來全國人民對他們的回報已經(jīng)彌補了這一大付出了。所以說,舍和得總是這樣相輔相成。說到底,還是那句老話:當把人心聚攏在我們身邊的時候,金錢就會從四面八方涌過來。這就是了解到事物的存在規(guī)律,了解到事物的運作原理。

  這里并不是在宣傳一種什么思想,只是希望你能更加正確的認識事物、認識自己,以便你更好的對自己定位。

  最后一個,念覺知。禪修要我們不斷地從邪念、從不正確的認識和見解中轉變到正念中去。因為念頭會影響思維,思維會影響行動,而行動會影響命運,命運則會影響我們的一生。相信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的。我們常常會想偏、做歪了。這就是因為每起一個念頭的時候,我們沒有去覺察它。禪修就是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讓自己去覺察自己的念頭。當不好的念頭生出來的時候,及時的遏制住它。在不好的思想還沒有被付諸行動的時候,我們就把這些東西消除。使你的人生永遠在正道上,讓所有的問題都能很好的解決!渡痰馈防锞头窒砹艘粋思想:做生意不是賺取金錢,也不是賺取利潤,而是賺取人心。當人心被你占據(jù)了,所有的金錢都會跟著來。道德層面的很多的思想在一定的高度都會匯集在一起,因為思想是相通的。

  通過這“七覺知”,希望大家在禪修的路上能走得更遠、更好!

  ◎本文轉自: 顯密文庫,詳細出處請參考: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22533香海禪寺舉行禪修,讓我們大家有機會相聚在一起。同吃同住、同修同樂,不能說這不是一種緣分。佛教里面講,所有的痛苦和不快樂都是源于我們對事物的不了解、對人生的迷惘以及對自身的認識不正確,而禪修可以幫助我們將迷失、痛苦和迷?雌,進而使自己得到完滿的人生。我們聚集在一起禪修,也正是因為希望自己在禪修中受益。

  一切錯誤的認知都來自我們的思維。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思維走向正軌。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燦爛和輝煌,希望自己能夠心想事成,希望在自己短暫的生命中留下更多的價值與意義。可現(xiàn)實往往就會這么近于殘酷的告訴你事實并非如此。正如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學生們個個都滿懷激情,每個人都在摩拳擦掌,像是正有一個偉大的工作在眼前,只等他們開始了。他們把一切想得過于美好,以至于走上崗位后,收到越來越多的打擊了就沒了最初的豪氣和信心。到最后,那些抱負和夢想都早已不知飛向何方……

  說到這,我不由地想到我們這個社會評定一個人的價值和成功與否的標準,僅僅是看名與利。每個想要得到社會認可的人只好擠破腦門涌上塔尖,在這個過程中不知有多少人都摔了下來。這樣的社會導致了許許多多人這樣的命運。好像只有當了官,只有當了大老板,只有成為了一個出名的藝術家才能代表你成功了,又好像只有這樣,你才敢說你沒有白來這個世間一遭。難道,我們不知道生命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嗎?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為什么所有的人都要向一個方向前進呢?城市里那么多的清道夫,他們比很多人都活得自由和快樂,他們可以從掃地中得到快樂,他們的工作平凡而偉大,你能說他們不成功嗎?在一個夏日的傍晚,我走過一條街道,看見一個清潔工和她的丈夫并排坐在街道拐角處吃盒飯,從他們的笑容中,我看到了幸福。突然覺得夕陽襯得他們好美。

  現(xiàn)在的很多世俗觀念是該變一變了,我們自己要正確地認識自己,讓我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去體現(xiàn)自己人生的價值。禪修就是這個尋自己過程中的助力。轉變自己從前固有的觀念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在禪修中,我們要自己常常進行內在的觀察,讓自己慢慢地了解自己、了解事物,然后才能正確地透視人生。不要讓自己迷失在社會的大流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幸福。

  大家都是為了財和名,貢獻出了自己所有的時間、精力、青春、快樂,最后把健康也交了出去。佛教所說的財、色、名、食、睡,都是我們畢生在追求的?晌覀冊谧分鸬倪^程中,有沒有想過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合理呢?在你還年輕的時候,你放棄了自己的青春;在你還擁有健康的時候,你獻出了健康;在你仍能開懷大笑的時候,你丟開了快樂……你放棄了你所有的擁有,只是為了去換一個連你自己也不知道值不值得的未來。等到你不再青春、不再健康、不再快樂,不再擁有你曾經(jīng)擁有的一切的時候,你終于懂得了要冷靜的思考一切。你開始懂得生命的價值,可是,什么都已經(jīng)晚了。可能,你會為你曾經(jīng)做出的決定懊惱不已;也可能,你只是輕輕報以一微笑,希望用剩余的生命來彌補失去的快樂時光。但它們早已悄然離去,路上只剩下你婆娑的背影。

  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在和著同樣的節(jié)拍順流而下,我們人生存在的價值只有用錢財才能衡量,這不能不叫人心酸。我們失去了自己,我們迷失了本性,我們就這樣在黑暗當中度過了一生。是時候問問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了。

  這個世界告訴我們:要成功,不管用什么方式!用俗語來說就是:管它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這和不管用搶還是用偷,能有錢就是本事不是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嗎?以前,社會風氣良好、官潔民淳,人們都可以安居樂業(yè),幸福生活。而現(xiàn)在民風日下,走在街上,自己的錢包就莫名其妙的沒了;晚上也不敢再出門了。這樣的社會叫我們時時刻刻都處在惶恐和不安中,怎么能快樂?這樣一種生活環(huán)境無異于“地獄”,令你恐懼,令你的神情不寧。

  大環(huán)境使然,讓我們連走路都是在跑,我們的眼神永遠都在游離不定。為了升學我們徹夜苦讀,為了工作的業(yè)績我們被壓得喘不過氣。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體是每況愈下的時候,我們才知道最重要的是健康。等到我們有了一定的經(jīng)歷和體會,我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活得心安最重要。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能給別人自己真摯的愛,人生才有意義。

  皈依了的弟子,總是會發(fā)四個宏誓愿,那就是: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蕓蕓眾生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需要我們伸出慈愛的雙手把他們拉上岸來。在煩惱和污濁侵擾著我們的時候,我們不能沉迷,不能讓自己在這個世間中無法自拔,我們需要讓自己的身心清凈無礙。所以我們要學習、要提升、要改變,我們要具備無窮的能量讓自己堅強,這樣才能讓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去幫助別人。這就是“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這是我們的愿望,這是我們的使命,這也是我們人生的價值。

  我在自己的車上貼上了一句話:一個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類最偉大的作品。我始終覺得,當我們的人生和價值觀里充滿大悲、大愿、大慈精神的時候,一切都可以得到極大的改變。

  當我們的眼睛里只有自己的小家,我們的腦子里只有自身的感受,我們的人生只有自己的得失時,我們的人生將是何等的狹小。此等人生,只有自己無限的欲望,自然也就有無窮的局限。禪修中,我們坐禪就是要把自己的局限和狹小思維方式解除,讓自己能更開闊,就像古時候那些賢良的君主和大臣都有“以天下之憂為憂,以天下之樂為樂”的思想一樣,菩薩的思想也就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就是我能感受你的感受。同體之感具備了的人,如何忍心去屠宰生靈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吹揭粋陌生人躺在病榻上痛苦呻吟,我們也會感同身受,這就是無緣大慈。我們的禪修,就是要培養(yǎng)自己這樣一種德行和良知。佛教的思想從來都不悲觀、不消極,只是因為它的博大和深切,所以跟人們產生距離。而當你有緣靠近它時,你又能深刻體會到它近在咫尺的愛。

  一切事物都是空的,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那我們又何必苦惱和不安呢?當我們絞盡腦汁去爭去奪的時候,我們的心門就已經(jīng)關上了,這樣的我們已經(jīng)受到了生活的局限,所有本該產生的快樂就離你遠去了。而當你領悟到這一層并且做出適當?shù)母淖兒,潛藏在你身上的能量就得以釋放了。什么都不能困惑你,你將不會因為一個員工的突然離開而介懷,不會因為自己的事業(yè)受挫而失去進去的決心,不會因為自己的另一半的離開而痛苦不堪,不會因為父母的離世而久靡不振。

  時下很多的年輕人,看到自己的戀人與自己分手后投入他人的懷抱時就覺得人生一片漆黑,甚至想去自殺。在這樣的感情中局限起來,解脫不出來也就表示他的心不夠寬廣,對人生的認識還不夠深遠。禪修就是要你不斷的蛻變,認識正確的你,離開狹小的你,進而拓寬你的人生境界。學佛就是讓你更好的認識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和無常。萬物都在變化、無常、流動和生滅,它們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宇宙中的一切都不是固定不變的。感情會變、人與人的關系會變、事業(yè)會變,一切一切都在無常中生滅、存在、成長。

  細細想來,現(xiàn)在身邊的朋友還有多少是兒時的玩伴呢?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成功還在不在呢?從前認為會一生相守的人是不是還在你身邊呢?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們現(xiàn)在為什么還要執(zhí)著自己的事業(yè)、人際和愛情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一切都會消失殆盡。如果你還是要執(zhí)著于它們,那么等到它們全都不在的時候,你準備用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呢?現(xiàn)在的我們把每件事都看得太重了,以至于我們在執(zhí)著、痛苦與不安中糾纏著。

  你試想一下,就在此刻,一個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突然間從你的生命中消失了,你能承受嗎?也許大多數(shù)人都是無法接受這樣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的?墒,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都會漸行漸遠。誰都免不了衰老和死亡,那時過往的一切記憶也都隨風飄散了,也許那時的我們才懂得無謂再執(zhí)著了。所以我贊成人們到養(yǎng)老院去走走,到墓地去看看,或者到殯儀館去感受一下,這樣我們就會有平時得不到的覺醒,也就不會錢財?shù)牡檬、感情的驟變、事業(yè)的打擊而萎靡不振。這樣也有助于讓我們更正確的認識人生和面對人生。

  人與人的交往是由于彼此身上有相互吸引的東西。如果你要和一個人長相廝守,就要不斷地在自己身上創(chuàng)造出更多他想要的東西。當你創(chuàng)造出許許多多和他相同理念和特點的時候,對方就沒法離開你了。

  可是如果你非得這樣把自己和他綁在一起,那么這樣就太痛苦了。因為你得不斷的改變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最后,你可能已經(jīng)不是你了。所以當緣分不再了的時候,你也不要去執(zhí)著,該離去的就讓他走吧;當緣分具足的時候,他一定會在你身邊,你也不要去排斥。曾經(jīng)有很多母親來跟我說,自己的孩子不愿意上學好好念書,讓她很痛苦。我就跟她說,孩子不愿意就不要強求,沒考上大學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梢宰屗F(xiàn)在去社會歷練幾年,等哪天他想讀了再讓他去讀吧。當然,這其中你可以通過你的努力讓他有所改變,但也不要執(zhí)著于這樣的情況,因為這種改變也是需要一種緣去創(chuàng)造的。

  要讓自己更理智地生存與世間,就不要被這個世間的價值觀牽著你走。不要認為只有擁有充足的金錢就是成功,也不要認為坐上某一高位就是成功,因為這世間的名和利,對一個能透視人生和感受生命存在的價值的人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一旦你覺得名和利就是衡量你生命的標準了,你就不會快樂,你只能被它們牽著鼻子走,成了它們的奴隸。因為我們寄希望于這些變化無常的東西,所以我們就有了痛苦。財、色、名、食、睡會左右我們人生前進的方向。所以我常覺得,做人常常跳出來,跳出來才能看清自己在做什么,才能觀察到自己在想什么。

  每一個人都會經(jīng)歷“生、住、意、滅——從生下來到長大成人,至衰老到最后的死亡”的過程,都逃不開“成、住、壞、空”。事物都由因緣相聚而存在,最后由變異到消失,就是所謂的“成、住、壞、空”。

  其實佛教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這個道理。色就是我們所說的人、地板、椅子、房子、山河大地……人會變化,房子會變異,山河大地也會變異,任何東西都是如此。當我們執(zhí)著于它們,認為它們不變的時候,我們痛苦就來了。一樣東西很漂亮,你非常喜歡,就希望它永遠在你身邊,并且天天摸著它,天天保護著它?赏蝗荒囊惶焖蝗送底吡耍蛘呤潜粴牡袅说臅r候,你就會很痛苦。在發(fā)生這種情況時,你要想到在不久的將來它還是會壞掉的,何必固執(zhí)地希望它一成不變呢?這樣正確的認識后,以后不論它在你面前以何種狀態(tài)出現(xiàn),你都能坦然去面對了。很多女孩子希望自己永遠青春,永遠美麗,皮膚永遠有光澤,而事實總是不盡如人意,所以她們不快樂了,這些不快樂就是建立在錯誤認識的基礎上。所以,理解和掌握“緣起性空”和“色即是空”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時候,在自己這方面找原因、找答案也許更有效。一個公司要想讓自己的員工一直為自己賣力的打拼并且不出異心,就要創(chuàng)造出他們所需要的東西。當你把他們需要的工資、需要的展現(xiàn)自身的機會,需要的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還需要的和睦的環(huán)境都給了他們的時候,就算你趕他走,他也不會走了。家庭也是如此,當一個家走到崩潰的邊緣的時候,很多人只會認為這是社會和他人的原因,很少考慮自己的問題。也許,當你停止抱怨外部環(huán)境,而來省視自身時,你的家庭會破鏡重圓。所以我們應該不斷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

  禪修就要求我們把心靜下來,去專注于我們所做的事。

  當你在和客戶談判的時候,如果你用的是專注的心來交流,人家就會感覺到你的真誠、你的友善和你的付出,這無疑對你的工作是很有利的。而如果你在和客戶談判的時候,眼睛游離、飄游不定,根本是心不在焉,這樣一種交談就沒有什么進行下去的必要?肆诸D最大的成功在于當他和別人談話時,他會專注于你。而當談話結束時,他就馬上投入別的事情。這也是他身上最大的魅力。這種狀態(tài)我們不可能在朝夕之間就習得,我們需要禪修來將它穩(wěn)固下來。

  禪修可以讓我們的心冷靜下來,使我們能夠觀人于微。別人的舉止、別人的言談、別人的心念,我們都可以捕捉到。這樣我們就可以感受事物的變化,從而發(fā)現(xiàn)事物的走向。這都需要我們把自己現(xiàn)在能做的事情用心地做好。我們看到的事物就是它發(fā)展到末端的狀態(tài)了,只有在事物還沒有展現(xiàn)出來,而我們又察覺出它未來的走向時,我們才能知道自己該怎么走。這個世間上真正的風云人物,都有捕捉事物潛在狀態(tài)的意識和能力。你沒能捕捉到這一點,你的人生就是被動的人生。相反,你捕捉到了,你就是引領社會的帶頭人。那么,這樣的能力從何而來呢?它就是從禪修中得來的。當我們心浮氣躁的時候,外在的東西你都看不到,更何況是潛在的東西。禪修就是幫助我們把心沉淀下來、沉淀下來,再沉淀下來。它教我我們不要靠眼睛、耳朵、身體去感知事物,而是用心。六根所受的東西未必真實,所以我們要學會用心去感悟。就像用自己的心和靈感悟到人生的藝術家那樣,世人會永遠記住他們留下來的作品,而那是任何別的人無法模仿和替代的。

  在理想的人生狀態(tài)里,我們一定要通過禪修去展現(xiàn)自己內在的東西,把自己的內心培養(yǎng)至豐足的狀態(tài)。我們內在的喜悅和人生的價值,是不需要外界的評價的,它是什么就是什么。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說:“佛教里面很多人對你的一些做法很質疑,跑到酒店去包了一個會議室,給人家講佛法。”首先,很感激這位朋友關心我。不過,就我本人來說我覺得無關緊要。我自己認為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別人怎么評論都沒什么關系。被譽為開創(chuàng)新時代佛教的宗師——太虛法師,他在世的時候被人家叫做“邪魔外道”,去別的寺院掛單,別人都會把他趕出去。他卻滿不在乎,自己悠哉游哉,F(xiàn)在社會所倡導的佛教思想,就是由太虛法師流傳下來的“人間佛教”。他認為佛教不是追求形而上的東西,應該在現(xiàn)實里面去找到真實的自己。拓寬自己,而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愉快、更清靜、更和諧,就是人間佛教的真正精髓。如果說太虛法師因為其他人的排斥和辱罵而放棄了自己的信念,相信今天的我們也不會找到人間佛教這個正確的方向了。所以說當自己認定了就勇敢地去做,不要去在乎別人的評判。正如《秘密》中提到的思想,當我們認定了自己的方向,認定了自己的人生,認定了自己的價值的時候,就要不怕苦難的走下去。最后,你的愿望就會在你身上得以實現(xiàn)。

  很多人在修行的時候,不知道要念哪一個佛號。身邊有人叫他念“阿彌陀佛”,有人叫他念“觀音菩薩”,有人叫他念“地藏王菩薩”,最后他也不知道該念哪個佛號了。其實,不管念哪個佛號都可以,重要的是你保持一個清凈的心從始至終地念下去,這樣你才能得到解脫,往生西方。這個道理對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適用的,就像你想學一樣東西,有人說游泳好,有人會說畫畫好,還有人會對你說羽毛球好,最后你覺得什么都好,都去嘗試,可到最后卻一事無成。而如果你開始就選定好一項而專攻的話,沒準你就能得到一番成就。

  這個世間的花有千千萬萬種,不是只有玫瑰花的那種美麗和妖艷才是花朵成功綻放的標準。每個人的人生價值是靠自己去感悟的,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該做什么。你可以有多種選擇,可是當你選定了某個職業(yè)后,前路不管是什么在等著你,你都應該勇往直前。有句話不是說:路是自己選的,再苦再累,就是爬,也要爬到終點。每個人都應該以這樣一種氣魄和決心走下去。禪修可以使我們身心寧靜下來,來更正確地去選擇和定位,在這個過程中從內心里去覺察和反思。不要被別人所左右,也不要受自己的情緒所干擾。

  我們的人生有兩種選擇,天使和魔鬼。當你的身心裝載著魔鬼的時候,天使的身影就無法在你身上逗留。我們被世間的種種染污包圍,被名和利所占據(jù),為世間的丑惡何黑暗侵蝕。這個時候,我們的人生就會走向深淵、迷茫,最后展現(xiàn)出來的自己,連你自己都不認識了。清靜、光明、善良、真誠與你無緣,你的人生就像在地獄中受著煎熬。我們不能允許這樣的狀態(tài)存在于自己的人生中,所以要通過禪修來改變。從自身中改變,從內在中改變,從行為中改變,從言語中改變,從我們的行、住、坐、臥中的點點滴滴改變。從現(xiàn)在開始起,你的舉止、言談、神情、思想都要做出改變。不要想著明天再改,也不要等到下個月再開始改,也不要認為老了就可以改變,永遠不要等!所以從現(xiàn)在起,讓天使住進你的心中。這個世間沒有救世主,佛陀也早就告訴過你,他不會把你從地獄拉到天堂去,也不會從天堂把你懲罰到地獄去,能改變自己的是我們自己。想清楚你想要什么樣的人生,從現(xiàn)在開始就去定位自己。沒有誰會改變你,一切都源于你自己。佛學的思想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真理,當我們要改變的時候,就要從自己的念頭開始。

  想得到一個積極快樂的人生,就要先把自己的心打開。我們的心僅有一個水杯大的時候,一粒灰塵掉進去都會掀起三千浪,一點點事都會讓你歇斯底里、讓你的世界一片漆黑。可當我們的心像天空一樣寬闊的時候,任何事物都無法將你左右。世事就是這樣,我們要認識清楚。記得星云法師的開示錄教導我們:不要追求無謂的利益,不要追求無謂的財,不要追求無謂的色。因為當我們的內心被財、色、迷、食所困住的時候,我們說出來的話和做出來的事,就都是自私自利的、黑暗和污濁的。所與我們要常常進行自我反思,使自己遇上問題的時候能夠冷靜的思考,使自己的行為舉止令人信服,從而達到自己內心的安寧。

  什么是修行?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的自我改變、不斷的自我提升、不斷的從內在里面去自我升華,這就是修行。

  接下來,講講“七覺知”在禪修當中的重要性。

  第一,擇法覺知。每個人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選擇,可能那是一個在十字路口不知該往哪走的選擇,可能那是一個給人生定位的選擇,也可能那是對自己興趣和愛好的選擇……你會如何選擇呢?當你站在人生岔路口,你應該用自己內心的覺知去選擇。比如說有人叫你修凈土法門,有人叫你修禪宗法門,這時就要視你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自身的條件而定了。有人問我,他現(xiàn)在要去創(chuàng)業(yè),該如何選擇。這個時候我就會讓他估量一下自己的資金和項目。目前有多少資金,有什么樣的項目,這些項目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都羅列出來進行分析。然后再進行逐個的淘汰,最后選出自己最有把握的和最有可能做成的那個,這就是一種選擇。

  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就必須要有澤法。如果沒有擇法,你就會不知道如何去定位。在你面前的東西太多,使你迷茫了,總想抓住很多,可是到最后什么也抓不著。選擇,特別是最初的那個選擇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因為當你選擇好,你就要堅持走下去;蛘叱晒Γ蛘呤。灰茨愕睦硐氲靡詫崿F(xiàn),要么你承受失意和打擊。所以說“擇法”對我們來說實在很重要。還有一點,就是我們必須理智和謹慎地選擇,覺察到事物潛在的可能性后再去抉擇它。就像我初來香海禪寺一樣,從選擇來這的那一刻開始,我已經(jīng)邁出了第一步。而后來的第二步、第三步、第四第五步……我都知道該怎么走。也就是說,當我來這里時我就想好后面的步驟了。如果說我當時沒有想好這以后的發(fā)展,相信我后面要做的事就會有許多險阻,會困難重重。

  在人生的修行上,事業(yè)的選擇上,家庭伴侶的相處中,我們都需要用一顆禪定的心冷靜地去抉擇。

  第二,精進覺知。精進,就是努力,不懈怠、不徘徊、不猶豫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選擇對我們來說固然重要,不過當選擇定了下來,以后要做的就是精進了。既然決定了,就應該把自己所有的精力聚焦在你所選擇的方向上,掃除外在一切的障礙去前進。如若不然,走走停停只會一事無成。這個世界上能誘惑你的東西太多了,它們拖住了你前進的步伐,使你無法專注于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上。人的思維一分散,很多事情就不容易做好。

  記得我在普陀山的時候,看到嵌著一塊銅牌的墻上記著已故方丈的事跡。一位八旬老人,在他的一生中做成功了五件事。真的很了不起,我想我這一生中如果能完成一件事情就已經(jīng)很滿足了。在孩提時代,我們總覺得什么都有可能,什么都能做好。但直到長大才發(fā)現(xiàn),我們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好那么多事。精力分散得太多的時候,很多方面就顧不過來,使得你無一精、無一通,也就無一成了。所以,當我們選擇好,就要精進地往那個方向上努力。在福州聽朋友說到了一個做魚飼料的老板,他除了吃飯和睡覺,每天睜開眼睛說的話都離不開自己的飼料,他見到的、摸到的東西全部是飼料,他跟員工交流也都是飼料的問題。就算是和自己的朋友談工作,或是拉家常,都是飼料。我想,他現(xiàn)在能做到全國魚飼料的老大,一定和他的專注和勤懇分不開。

  要想在自己的人生中達到理想的境界,就一定要有這樣一種精進的觀念。特別是在剛剛創(chuàng)業(yè)或是剛剛著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一定要專注、精進。其實,世事的道理不就是這樣嗎?當你專注的時候,人家想不到的你就能想到。有句話叫“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強,人強我好”,可以送給所有的企業(yè),尤其是服務業(yè)。服務行業(yè)雖說是近年來的新興行業(yè),但一下子就迎來了自己的蓬勃發(fā)展,不能不說它的潛力之巨大。不過,要做成功一個服務業(yè)還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成功后的那種喜悅感又是無可替代的,所以,認定后就好好干吧!專注和精進總能幫你打出一片天的。

  第三,喜覺知。就像一個小孩子,他不喜歡學習,就算你逼他,他的學習也好不了?墒侨绻撬约合矚g,他就每天離不開書本,一心想學習。還有就像我們佛學的一些思想,有的人聽了之后,會結合自己的實際去體驗和思維,越學越有興趣,然后還能感悟到平常感悟不到的東西。所以,那些希望自己孩子學習成績好的父母們,要先把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起來。孩子自己熱愛學習了,才能學有所成,才有可能超越書本得到更多。同樣,如果你對你現(xiàn)在從事的工作沒感覺,僅僅是為了賺錢,你也不會在這份工作上取得什么成就。因為不喜歡,你就不會把全身心投入進去,也就做不出什么成績出來。但當你在工作中找到了它的意義和價值,找到自己的喜悅的時候,你開始了思索,開始不斷地調整自己,使自己的工作能夠做到更好。這樣做一個事業(yè),一定可以做得非常成功和有成就。這就是歡喜覺知的重要性所在了。

  第四,除覺知。我們要斷除那些負面的東西,斷除那些障礙你的東西,斷除那些讓不能讓我們的身心價值得以體現(xiàn)的東西?偟恼f來,就是要光明就得排除黑暗,要清凈就得排除染污,要正的東西就得排除邪的東西,在我們選擇天使的時候就要遠離魔鬼。所以,我們在自己的內心里就應該把負面的東西排除掉,斷除煩惱以得到清凈自在。一定要有所選擇、有所向往,才能不讓自己和那些負面的東西糾纏在一起。不要貪婪得有想得到所有的東西的念頭,也許你一時可以瞞天過海,可是到頭來所有的人都會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說一定要將你內在的煩惱、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從你的心里清掃出去。

  第五,舍覺知。舍是舍離,這個舍就是布施和付出,是一種奉獻。當我們用布施的心態(tài)來行于世時,我們人生的價值就無限寬廣了。你的心放不下、打不開時,你就活在狹小而局限的空間里,也就永遠得不到從容和自在。我們不要選擇活在自我局限里,不要被我私、我利這樣的觀念所捆綁,一定要使自己解脫出來。這樣你在碰到任何事情時才能無所畏懼、無所羈畔,走向自在解脫。

  曾經(jīng)有一位女士和我說,她的先生和他以前的第一個戀人要走在一起了。她很難過,但她的先生卻在她面前恬不知羞地說自己有多么愛以前的那個戀人,并讓她接受現(xiàn)實,接受這個“二女共侍一夫”的結果,結果就是她傷心得哭成個淚人一樣。我就和她說,不要認為人生永遠會是一帆風順,也不要認為感情、事業(yè)、健康、朋友都會一成不變,他們都會變的。某個人現(xiàn)在可能對你很忠實,但終有一天他會離開你。你不能接受這個現(xiàn)實,不能接受這種狀態(tài),以后你還是會痛苦?赡茉谀骋豢唐,你不再在乎家庭是否幸福這個問題了?墒鞘聵I(yè)的矛盾又出來了,你能不在乎嗎?人只要活著,就要面對無窮的問題,很多問題讓你沒有辦法解決,你接受不了,就只能永遠痛苦下去?墒牵斈阍谝患律系玫搅私饷,那么再大的問題出現(xiàn)你也一樣能接受了。

  我常說,活著要有阿Q的精神。就是把每一天當作我的最后一天,明天我就要死去,今天還有什么放不下呢?再者,因為今天就是我的最后一天了,我該怎樣才能讓這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更有價值呢?然后,再想想今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敬仰我、贊嘆我、奉承我,而從明天開始,所有的人都詛咒我、辱罵我,甚至把我貶得一文不值,我又該用怎樣的心情來面對今天呢?這時的你,把上面所有的問題都仔細想一遍后,就會發(fā)現(xiàn)人生沒有什么事情是過不去的,沒有一個坎是邁不過的,沒有一件事情會永遠不能解決。自己在為事業(yè)打拼的時候總是要碰到很多問題,一下子不知道該怎么去解決。倒不如今天把飯吃好,把覺睡好,該怎么樣就怎么樣。既然無法解決,去干著急也沒有用。如果你一定要在一條道上走到黑,那痛苦就是你自己選的了。

  既然一個人要離我遠去了,我就不再去挽留他。我們的不快樂,真的都是自己的問題,不是因為別人。等到禪修結束以后,一定要把這種思想跟自己的行為結合在一起。當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后,我們的人生要想不快樂都不行。舍就是保障,舍就是人生的智慧,舍就是能夠透視人生的一個真理。

  第六,定覺知。當我們浮躁的時候,看問題就會很表面、很空曠、很不透徹,這個時候根本不可能了解事情的本質。所以,我們要學會將心定下來。定,就是我們所說的“禪定”,禪定就是把我們散亂的心收起來,讓它得以專注。為什么現(xiàn)在有那么多人喜歡禪修?因為它是自我修煉的一個方法。在上海打高爾夫球的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高爾夫球不是一種競技的運動,它不像打乒乓球,可以你來我往兩個人一起打。它是自己跟自己打。實際上禪修也是這個道理,它是讓你自己去覺察內在的問題。初步的禪定中的體驗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當自己坐下來全身放松的時候,你的耳朵比平常要靈敏得多,你的感覺也銳利得多,入定以后就沒有那么多妄想和雜念了。當禪修到達高級的禪定時,會有很多我們現(xiàn)在無法理解的東西出現(xiàn),它們也是在初步的禪定中出現(xiàn)不了的。

  那次在成都的美容文化節(jié)上,我就跟他們講,禪修對美容也是很有好處的。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案例可以證明這一點,初始陳總的時候,她的面色很暗,精神狀態(tài)也不好。不過最近三個月修下來,整個臉變透亮了,皮膚白得很漂亮,已經(jīng)50多歲的人,精神氣比很多年輕人還好。禪修中,呼吸可以調節(jié)我們的血液和氣場,當我們的觀念和思維方式轉變了以后,我們的身體也會隨著發(fā)生變化。

  有一個印刷廠的老板,他說在沒有學佛和禪修之前,他一天到晚追著人家要定單,而現(xiàn)在他再也不這樣做了。他現(xiàn)在只是盡量把屬于自己的工作——設計做好,即便是一次沒有標到,后面還有機會。他給別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服務到位、工作保質保量、認真負責。后來,他的事業(yè)也就蒸蒸日上了。

  聽完他們的分享后,我真的很開心。因為我知道他們的觀念和認識都發(fā)生變化了,他們已經(jīng)學會站在更好角度去思考問題和做事情了。

  香海的《弟子規(guī)》,這個印刷廠印了10萬本,還發(fā)到義烏的所有的幼兒園和小學里去了。義烏市政府知道這件事以后,把以后的很多定單都給他做了。對他一個小廠來說,前面那10萬本的確是一個很大的付出。但我想后面的回報就遠遠超出了他的付出了吧。就像王老吉一樣的,他們捐獻給汶川一億元,后來全國人民對他們的回報已經(jīng)彌補了這一大付出了。所以說,舍和得總是這樣相輔相成。說到底,還是那句老話:當把人心聚攏在我們身邊的時候,金錢就會從四面八方涌過來。這就是了解到事物的存在規(guī)律,了解到事物的運作原理。

  這里并不是在宣傳一種什么思想,只是希望你能更加正確的認識事物、認識自己,以便你更好的對自己定位。

  最后一個,念覺知。禪修要我們不斷地從邪念、從不正確的認識和見解中轉變到正念中去。因為念頭會影響思維,思維會影響行動,而行動會影響命運,命運則會影響我們的一生。相信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的。我們常常會想偏、做歪了。這就是因為每起一個念頭的時候,我們沒有去覺察它。禪修就是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讓自己去覺察自己的念頭。當不好的念頭生出來的時候,及時的遏制住它。在不好的思想還沒有被付諸行動的時候,我們就把這些東西消除。使你的人生永遠在正道上,讓所有的問題都能很好的解決!渡痰馈防锞头窒砹艘粋思想:做生意不是賺取金錢,也不是賺取利潤,而是賺取人心。當人心被你占據(jù)了,所有的金錢都會跟著來。道德層面的很多的思想在一定的高度都會匯集在一起,因為思想是相通的。

  通過這“七覺知”,希望大家在禪修的路上能走得更遠、更好!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