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教法師:本煥長老圓寂我們到底要悲傷什么?

然教法師:本煥長老圓寂我們到底要悲傷什么?

  2012年4月2日本煥長老于弘法寺安然示寂。‘寂滅’二字是‘涅盤’的義譯,寂滅是簡單的翻譯,詳細地翻應該是‘圓滿清靜寂滅凈樂’。“圓寂”和“死亡”形式上看似一般,從信仰角度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有人說佛陀去世稱為“涅槃”,因為佛以死為樂。并且引用儒典“死反吾真”的說法來類比,證明佛經(jīng)“寂滅為樂”之旨,其實這是對佛法的不了解所致。

  寂滅是指度脫生死,進入寂靜無為之境地。此境地遠離迷惑世界,含快樂之意,所以稱寂滅為樂。《增一阿含經(jīng)》卷二十三:“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必不死,此滅最為樂。”就是對生死之喧動不安而言,不生不死之寂靜安穩(wěn)即稱為寂滅。

  蓮池大師說:梵語“涅槃”,此云“寂滅”。寂滅者,生滅既滅,寂滅現(xiàn)前,蓋是無生無滅,無去無來,前古后今之所不能代謝,成劫壞劫之所不能推遷,真常獨露,苦樂雙亡,故名曰樂。六祖云:“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正明照之極,乃錯認為死耶?若以死為樂,則宜速死以返吾真,而不可一朝生矣,是斷滅、枯滅、絕滅、灰滅之“滅”也,安得濫語佛之寂滅?

  這里充分說明了死和寂滅、圓寂的區(qū)別。死亡是由于沒有修證的功夫,未能出離六道,隨業(yè)受報落入輪回的表現(xiàn)。圓寂是通過修行達到智慧圓滿、煩惱寂滅的境界,了脫了生死,不受輪回。所以往往佛教高僧大德往生都稱為圓寂,是對出家人的肯定,是一件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殊勝之事,并非是一件悲傷之事。臺灣知名佛教領(lǐng)袖、“法鼓山”創(chuàng)辦人圣嚴法師80歲圓寂,靈堂只掛一幅“寂滅為樂”的挽聯(lián)以作鼓厲。在遺囑中告訴后人:身后事是莊嚴佛事,不可辦成喪事。

  在佛入滅的時候也有弟子悲傷,這些是什么人呢?《遺教經(jīng)》中阿耨樓馱告訴我們說:“于此眾中,若所作未辦者,見佛滅度,當有悲感。”所作未辦者就是指的還沒有了脫生死的人,還沒有了達涅槃究竟義的人。為什么對于佛的涅槃不要悲傷?佛說:“汝等比丘,勿懷悲惱,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會而不離,終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自今以后,我諸弟子,展轉(zhuǎn)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是故當知,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癡暗。”因為佛陀了脫了生死,不來不去,游戲人間,表法示人,宣示無常。如果佛不入涅槃,對以自身執(zhí)著的我們會更加執(zhí)著,以為色身可以常住不壞。因此佛以不生滅示現(xiàn)生滅,處在生滅的我們哪里有資格悲傷不生滅的人?

  老和尚一生抄經(jīng)、建寺、慈善、度生,一生匡扶道風不遺余力,戒行精嚴,修正功深,扶道風不遺余力,愛國愛教無怨無悔,弘法利生永不疲倦,救度含靈無量無邊。老和尚如今神歸安養(yǎng),得大解脫,寂滅大樂。我們這些沉溺在五欲六塵的眾生,我們這些被生死束縛的人,就算要悲傷,也應該為自己沒有修行,沒有功夫而悲傷。所以情執(zhí)深重的我們不要悲傷錯了地方才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