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在家修行 >

如何消除不能平等對待每一個人的分別心?

曙提法師:不能平等對待每一個人,如何消除這種分別心?

問題:

  我實在是不能用菩薩的那種大慈大悲的精神去對待每一個人,同一件事面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情緒,如何逐漸消除這種分別心呢?

曙提法師:

  凡夫不能大慈大悲,是正常的。慈是予樂,悲是拔苦。概有三種:

  一、生緣慈悲:也叫有情緣慈、眾生緣慈。緣,就是緣念,即緣念觀察一切眾生猶如赤子,而予樂拔苦,此乃凡夫以及小乘人最初之慈悲,也稱小悲。

  二、法緣慈悲:諦觀一切法乃無我,而生起之慈悲。這是大阿羅漢及菩薩之慈悲,又稱中悲。

  三、無緣慈悲:諦觀諸法平等,而生起無分別心的絕對之慈悲,這是佛獨具之大悲,故特稱為大慈大悲。

  初心學人欲學大悲,不妨先從小悲開始,也就是眾生緣慈悲開始。一般來說,也有三個過程:

  一、慈及親愛:無論是給予快樂還是拔除痛苦,先從身邊最親近的人開始。前面說猶如赤子,就是看作自己的小孩子,父母給予孩子快樂是無私的、父母不忍孩子痛苦也是感同身受的。從親密關系中修慈悲,也恰如這樣。

  二、慈及中人:不僅對身邊人慈愛有加,對其他人、甚至完全不認識的人,見其有難也能和善慈悲、予以救苦。這個比慈及親愛又進了一步,因凡夫對親密關系者更易愛恨交織,素不相識者往往冷漠。

  三、慈及怨憎:如果慈悲心再進一步修,還要惠及與自己有怨恨甚至有仇的眾生,這個比較難,不僅放下仇怨,還要進一步幫他。但要修慈悲,就必須要去做。

  由于這只是從眾生緣慈角度修慈悲,并不是如法緣慈、無緣慈以般若智慧照見眾生與我之關系,所以修眾生緣慈時要一并修忍辱,眾生剛強難化,我們又智慧不夠,亦如孩子頑皮氣惱父母,大家同時懊惱捉急!所以菩薩先要能堅忍眾生對自己的惱害,才能進一步修眾生緣慈,這樣相輔相成會更有效果。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同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