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公案 >

親者不問,問者不親

親者不問,問者不親

  “親者不問,問者不親”是《景德傳燈錄》第七卷中記錄夾山與定山同行言語的一則公案。唐代高僧夾山善會受其師船子德誠偈語“猿抱子歸青嶂嶺,鳥銜花落碧巖泉”而在夾山主持參禪,悟出了“茶禪一味”。定山神英禪師是禪五家七派中溈仰宗的傳人。

  有一天,夾山與定山一路邊走邊說,定山說:“生死中無佛即非生死。”夾山說:“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二人上山參拜法常禪師,夾山就說出兩人的觀點,問禪師:“不知我倆的看法哪個比較親近禪旨?”法常禪師回答:“一親一疏。”夾山問:“那個親?”法常禪師回答他:“暫且去吧,明天來。”第二天,夾山趕緊上山再問法常禪師,法常禪師答說:“親者不問,問者不親。”夾山禪師聽后慚愧難當(dāng),夾山住持寺院后曾經(jīng)說過:“當(dāng)時失一只眼。”

  禪宗最貴情不附物,不立一法,不廢一法。法常神師對夾山禪師所提問題的回答的確精妙絕倫。二人互不相肯的地方,正是“一親一疏”,爭什么親與不親?難怪夾山后來自我反省道:“當(dāng)時失一只眼。”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