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惠能是怎樣讓惠明開悟的?不思善、不思惡

賢宗法師:惠能是怎樣讓惠明開悟的?不思善、不思惡

  相傳,當年五祖弘忍對六祖惠能講完《金剛經(jīng)》后,讓惠能馬上離開道場。當惠能離開時,有很多人追他,因為他身上帶了五祖弘忍的法衣。眾人認為,得到五祖弘忍的法衣就意味著成為六祖。

  那時,弘忍的眾多弟子中有一位出身沙場的將軍,名叫惠明。他騎著馬去追惠能,當他追到江西大庾嶺時,已經(jīng)看到正在上山的惠能。眼看越來越多的出家人追上來,他便下了馬,告訴眾人,“這條路我找過了,沒有發(fā)現(xiàn)惠能,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

  可見,當時他是懷著私心的,將別人都支開后,只要自己在山頂守候,等惠能爬上山來,法衣就非他莫屬。

  當惠能到達山頂,知道自己要走也走不了了,就把放有法衣的包袱放在石頭上,讓惠明自己拿。惠明大喜,他終于即將得到了眾人夢寐以求的法衣,可當他真的用手去拿時,卻怎么也提不起包袱。

  包袱就放在石頭上,為什么惠明動手去拿卻怎么也提不起來?這個包袱究竟有多重?事實上,人的善惡在一念之間,不是包袱提不起來,而是當惠明伸手去拿包袱的那個剎那,他覺察到了,即使自己得到了師父的法衣,但是自己的這種行為肯定當不了祖師。

  惠明說:“我并非為搶衣缽而來,而是為法而來。”

  惠能問:“你既為法而來,你想得到什么法?”

  惠明合掌,請惠能開示。

  惠能說:“不思善,不思惡,于么時,哪個才是你的本來面目?”

  惠明瞬間頓悟。

  惠能的這句話怎樣讓惠明開悟?“不思善、不思惡”指的是“什么都不去想”;“與么時”,指的是“當下”。當惠明什么都不去想的當下,究竟哪個才是他本來面目呢?盡管惠明“不思善、不思惡”,但這個當下,他知道自己不思的靈知之性還在呀!所以在這個當下——!悟道了。

  我們常說“悟道”,甚至還去請人幫自己開悟,其實誰也不能幫你打開般若。釋迦牟尼佛留下的整部藏經(jīng),里面都是智慧。如果佛祖摸一下你的腦袋,你就能悟道了,那這個世界上早就人人皆佛了。

  佛法是現(xiàn)實的,必須具備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價值。修行的人,必須要將佛法轉(zhuǎn)變?yōu)樽约旱,否則,佛法還是佛法,自己終歸還是自己。譬如《大藏經(jīng)》是佛教三寶之一,但你不打開它,不讀它,不去做深入的認識,不去應(yīng)用其中的道理,而是將其擺在書架上,怎能產(chǎn)生珍貴的法寶呢?所以,佛法是什么?佛法就是能幫助你得到覺悟的法。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香海禪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