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之道講記 b7 十二因緣 第九項 取
“〔第九項取 〕
取:即「取著」、「執(zhí)持」、「固執(zhí)」之意。
取包含: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
“取”就是取著、執(zhí)持、固執(zhí),產生愛的作用后就非常固執(zhí)地執(zhí)取,這種取分為四個:
“一、欲取:對欲界五欲(色、聲、香、味、觸)之境所生的貪執(zhí);
二、見取:包括(1)身見:薩迦耶見,執(zhí)有「我」的存在。
(2)邊見:偏執(zhí)于極端一邊的見解,例如:我死后仍常住不滅(常見);我死后則斷絕(斷見)!
這一方面要用心,因為比較重要!拔摇钡膶嵲趦热萜鋵嵕褪菆(zhí)著“見”,這是很重要的觀念。強烈執(zhí)著這個身體有一個“我”,這叫身見;“我”死后永遠存在不滅,這叫常見;認為“我”死了什么都沒有、斷滅了,這叫斷見,常見與斷見都叫做邊見。
“(3)邪見:否定因果道理之見解!
斷滅論、無因論都是邪見,認為人死后什么都沒有了,認為一切法的形成是沒有原因而有的。但佛法說一切法從因緣,只要是存在的都是有條件才能產生的,而且是不常不斷的。邪見就是否定因果。
“(4)取見:執(zhí)錯誤之見解以為真實,并喜與人爭辯。”
沒有人會敢于否定自己,沒有人認為自己是不對的:“我所體會的、我所看到的、我認為的……”都是對的,然后就跟不同意見爭執(zhí)不停,永遠不會認為自己是有問題的,這叫取見,是屬于見解的部分,也是最主要的部分。比如說欲望的貪取跟我們的觀念還是有關系的,前面的欲取其實跟見取還是有相依相緣的關系。邊見也與我們的見解有關。
沒有一個人的觀念是一樣的,這就是最嚴重的問題。從小到大,因為環(huán)境以及一生的遭遇經(jīng)歷不一樣,所以每一個人根據(jù)自己身邊不同的經(jīng)驗而體會,就是“我的”體會。我們就是根據(jù)各自不同的體驗和學到的觀念來做為思考模式或判斷的準則。每一個因緣遭遇都不一樣,勢必也會形成不同的觀念。學了緣起法,就了解宇宙的真理法則,知道人人所經(jīng)驗的都沒有離開緣起的法則。明白人的身心變化以及痛苦煩惱的真相,大家對緣起法的真理法則就會產生共見,爭論就少了,F(xiàn)在大家沒有建立共識,都是憑自己的感覺經(jīng)驗:“我所看的,所聽到的都是真實的”。其實眼睛看的,耳朵聽的,都不見得是實在的,何況是用“想”的!人間要真正的和樂很難,因為都在我見里,而且每一個人的觀念都不一樣,怎么能和樂呢?只有人人學緣起法,人人都站在法的立場,站在真理實相的立場,這樣大家眼見耳聽就有共同的知見,才有和樂幸福,再也不會有斗爭與痛苦煩惱了。緣起的一切是相依相緣的,明白這一點,就不會有“我”與別人的對立,知道自他是相依相緣的,哪里來的斗爭?資方與勞方如果懂相依相緣的道理,互相之間就比較和樂;如果資方像帝王,勞方像奴隸,絕對不會有和樂的,F(xiàn)在有的公司股票與員工分享,自他關系逐漸就不一樣了。老板只有一個人,員工有幾千人,如果沒有員工,老板的財富從哪里來?如果沒有老板建立這個工廠,大家沒有地方上班,生活又從哪里來?這就是相依相緣的緣起。員工尊重公司老板,老板知道員工的辛苦,彼此利益共享,公司就有希望。如果老板只是站在個人的利益上,把員工當奴隸來壓榨,那能維持多久?不起來革命才怪!如果勞方每天不用心,混日子,公司垮了,你能得到什么?所以我們要懂得緣起的自他相依相緣的道理,‘我執(zhí)\’就會消失,‘我見\’沒有了,人間就不會有斗爭。站在‘我\’的立場就會產生邊見、身見、取見及種種邪見。學緣起法的真理法則,就建立了正見,這些邊見、身見、取見及種種邪見自然就破了,一切就能圓滿。
“三、戒禁取:依戒律、禁制而起的謬見,以非因為因,非道為道。視不正確的戒禁為可達涅槃之戒行!
現(xiàn)在很多宗教都是勸人為善,希望每一個人能學法解脫,表面上都是這樣的目的。但很多道理他們是不明白的,最重要的是因果的觀念不正確――非因計因,有很多禁制戒律:有的規(guī)定不能洗澡,要很久才洗一次;有的規(guī)定一天只能吃少許,要苦行受苦;有的在很熱或很冷的地方考驗;有的站一只腳看太陽;有的要像豬狗一樣去進食生活……請問這樣的戒律與解脫有什么關系?所以叫非因計因、非道計道,取著這樣錯誤的禁戒叫戒禁取,也就是視不正確的禁戒為可達涅槃之戒行。佛法的涅槃是從自我身心找出痛苦煩惱、生死不斷的原因,正確的去理解、修正而達到的。十二緣起就是讓我們了解五蘊六處功能的如何運作,在某一個條件下產生愛染執(zhí)著才產生痛苦煩惱。這就是告訴正確的原因,找到正確的病因,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得解脫。所以上課就是把佛陀所教的教法讓大家明白,然后在我們的身心生活中觀察體驗證明,一一都是如實而不是想象的。這樣,我們就有了解真相的機會,這就是正確的因緣。如果不了解這些生死煩惱的原因以及解除的方法,只是在家里誦一個咒,那跟解脫有關系嗎?誦一個咒與了解無明有關系嗎?或只是在那邊拜和求,就能了解眾生貪瞋癡的真相和改善生死之因嗎?要明白啊,生病一定要找到病因,才能治好。了生死求解脫就一定找到正確的因,這樣才不是迷信執(zhí)著。
“如:見牛死后生天,乃學牛食草;或妄計自餓等法為生天之道(苦行)。”
有的外道有禪定功夫發(fā)神通,看到一頭牛死后竟然生到天上去了,就認為這頭牛因為吃草受苦,所以生天了,于是就學牛吃草,以為這樣就可以生天,這也是非因計因,是不正確的因緣。牛升天其實是過去的業(yè)報完了,還有善報的部分故而生天。有的修行學禪定而發(fā)了點神通,看到某一種現(xiàn)象,就以為那是真實的,這也蠻危險。
或妄計自餓等法為生天之道,修苦行,餓肚子,以為這樣將來能生天。如果受苦能生天,那動物死了就一定生天了?動物都很苦啊,過去的牛也很辛苦,難道受苦就真的能生天嗎?毫無道理!這叫非因計因,是戒禁取的部分。
“四、我語取:執(zhí)取自我,緣一切內身所起的我執(zhí)。同時,也是執(zhí)取色界、無色界的貪、慢、無明、疑等四煩惱!
對自身內在的五蘊身心起我執(zhí),同時對色界和無色界的境界也產生執(zhí)著,這叫我語取。很多外道修禪定有神通,可以看到天界,所以他們執(zhí)著天界欲求永遠快樂(尤其是在欲界以上的色界與無色界),執(zhí)著那樣的境界還是在“我”執(zhí)里,因為沒有斷三界的煩惱,這都是我語取。
佛法知道天界不究竟,定力或福報消失后還是要墮落的,故而講究竟解脫涅槃,那是超越三界的,和外道執(zhí)著在天界的享福不一樣,千萬不要和外道的執(zhí)著混在一起。其實基督教講的天國是天道,婆羅門教講的大梵天也是天道,都在三界內。佛法是超越三界的,講涅槃的,所以佛弟子不求生天。這個大家要明白,不要以為到天界就是解脫。
“在現(xiàn)實世界中,為了生活,為了事業(yè),爭名爭利爭權,追求外在的一切,占有它,支配它,也名為「取」!
這是比較現(xiàn)實的部分,我們能善用就是不執(zhí)著不取,不是叫你不要事業(yè),不要生活。佛陀時代的‘給孤獨長者\’非常有錢,但是他一生都把財富用于救濟孤獨貧窮的人,以及護持佛陀和圣弟子們,把他所有的財物與他們共享,所以他不是自私占有,叫“不取”。給孤獨長者雖然沒有出家,但證到了三果,這在經(jīng)典中都有記載。佛陀時代,還有很多有錢的長者都有無私的美德,聽了法,破了我執(zhí),知道水能覆舟亦能載舟,金錢可以制造惡因緣,也可以制造善因緣,所以不是什么都不要,而是要善用:金錢名利能使我們執(zhí)取造業(yè)貪愛染著,那就會墮落輪回生死不停;另一方面,利用金錢名利的因緣布施行善,甚至不著相布施時,還能得到解脫涅槃。就象水在泛濫時淹沒財產田園,危害人類,但也能灌溉、行舟去利益一切眾生,金錢名利也是一樣。
現(xiàn)在社會上,那些政治家口口聲聲“為國為民”,顯得非常偉大。然而所看到的是他們的爭吵不停,每一個都在見諍里。其實見諍還是知見上的問題,政治理念不同導致每天爭吵。如果真正的破了我執(zhí),像菩薩一樣關懷利益大眾,那個“我”是不存在的。不是非要聽“我的”不可,一定要這樣,一定要那樣,最后受害的是大眾,大家不得安寧自在。佛陀時代,他不會跟人家諍,能度的就度,能講的就講,不該回答的連回答都不回答,所以僧團非常和樂。什么事情大家開會決議,不是由誰來控制主導,沒有那種主宰欲,沒有“我見”就不會諍了,但要做到這點卻非常難。佛陀他是見法的大成就者,所表現(xiàn)就是沒有我執(zhí),沒有個人非要怎樣不可的主宰欲。這是破了我見我執(zhí)(即取),沒有什么非要不可的,沒有一定要這樣、一定要那樣(取,即占有支配)。
- 佛法是要鏟除欲望破除我執(zhí)
- 體方法師:修行把握關把握關鍵,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
- 修行不要怕犯錯,勇于去體會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
- 真正的法就在一切法的當下
- 正定跟四禪八定有何差異
- 修行把握關鍵,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1)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2)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3)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4)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5)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6)
- 身苦與心苦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三十、安那般那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十六、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六、佛云何說法、以何敎之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 前言
- 《中觀今論》講座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