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旨?xì)w >

佛七講話[第一期]一九八二年 -第五天

  佛七講話[第一期]一九八二年 -第五天

  第五天以清凈身語意念佛

  今天是佛七的第五天,開始加香,大家心理上不要起緊張,要調(diào)身心,安之若素。

  今天講的題目是“以清凈身語意念佛”。怎么叫身清凈呢?就是身不犯殺盜淫。怎么叫語清凈呢?就是口不犯罪口妄綺語兩舌。怎么叫意清凈呢?就是意不起貪慎癡。以清凈身語意念佛,才能和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相應(yīng)。和佛相應(yīng),才得往生。

  佛七期間,大家都受八關(guān)齋戒,那便是為了給清凈身語意作“增上緣”。佛七的一切規(guī)矩,如禁啦,閉六根啦,這一切也是清凈身語意作“增上緣”。

  清凈身語意,可從事和理兩方面來說。先從“事”的方面說,主要是不犯十種惡業(yè)。從凡夫以至于菩薩,都要依這十種凈戒而修。一旦修行圓滿了,便可成佛。詳細(xì)分別來說,菩薩萬行,都不出這十種善業(yè)。普賢菩薩的十大愿行,就是這十種善業(yè)的具體行法。所以十大愿王,都是以清凈身語意來實(shí)行。因此,從事的方面來講,清凈身語意便是普賢行。

  從“理”的方面說,要想清凈身語意,必須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乃至于一切法不住于相。住著了我、人、眾、壽相,于意一定起貪慎癡,于身一定起殺盜淫,于口一定犯四種過惡。所以十種惡業(yè),實(shí)是由著相而起的。離我人眾壽相,離一切所有的相,離了相,無相可得,便是實(shí)相。所以三業(yè)清凈,便是化事歸理,合于實(shí)相理體。這叫做“文殊智”。

  “普賢行”則事周,可于諸法成就一切功德;“文殊智”則理圓,可使諸法歸于實(shí)相。所以文殊、普賢二位菩薩,實(shí)是表示佛法的事理周圓。就文殊言,示諸法實(shí)相;就普賢言,示實(shí)相諸法。諸大乘經(jīng),如化嚴(yán)、法華、涅般、般若……等,沒有不是宣說事理周圓的深義的。

  普賢行普殊智、普賢行,不縱不橫,不二不別。從事方面看,是普賢行,從理方面看,是文殊智。例如身不犯殺盜淫,口不犯惡口妄語綺語兩舌,意不起貪慎癡,自然便沒有我人眾壽相。反過來說,只要離了我人眾壽相,自然便沒有我人眾壽相。反過來說,只要離了我人眾壽相,也一定身口意三業(yè)清凈。所以說,文殊智是體,普賢行是用,由體起用,用全歸體。體用一如,都由一心所起。

  由此可知,事和理周圓滿,都是歸于一心。事周遍就橫遍十方,理圓滿就豎窮三際。因?yàn)檫@個(gè)“理”,佛出現(xiàn)于世,它也在;佛不出現(xiàn)于世,它也在。它是常住而不變易的,所以說,理圓則豎窮三際。

  橫遍十方,便是無量光;豎窮三際,便是無量壽。所以阿彌陀佛,就是理事周圓。我們?nèi)粢郧鍍羯碚Z意,稱念阿彌陀佛名號(hào),自然便和無量光、無量壽相應(yīng)。

  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可以說,在佛所說種種法中,唯有持念阿彌陀佛法門,最為周圓,F(xiàn)在有很多人,只作循文解義的工夫,不知深契佛所說的道理。古德說:“寧可少聞多解義,不可多聞不解義。”又說“會(huì)義者得旨,不會(huì)義者徇文。”所謂徇文,便是死于文字之下。如不能深契佛理,還不如切實(shí)從事修著手,清凈身語意。因?yàn)槔硎率侵軋A的,而事理周圓,不出我之一念。誠如天臺(tái)宗所說,一念具足三千性相。文殊智理圓,可以說,一念就是因果依正的“性”具足;普賢行事周,可以說,一念就是因果依正的“相”具足。所以以清凈身語意念佛,一定和佛愿相應(yīng),一定能往生西方。

  因?yàn)閺慕裉扉_始加香,所以不多耽誤大家的時(shí)間,盡量給大家充分的時(shí)間念佛?峙轮v多了,反而亂大家的心。

  現(xiàn)在我們就以清凈身語意來念阿彌陀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