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見佛,卻不歡喜佛開的藥
《妙法蓮華經(jīng).如來壽量品》之「醫(yī)子喻」
寬運法師
從前有一位聰明又有智慧的良醫(yī),通達醫(yī)理,深明藥性,善治各種疾病,時常到各地為人治病。他膝下有眾多子女。一天,這位良醫(yī)有事遠行他國,家中的孩子們竟誤飲了毒藥,毒性大發(fā),心神散亂,在地上痛苦打滾不已。不久,醫(yī)生歸來,驚訝地發(fā)現(xiàn)兒女誤飲毒藥。孩子們不論神智迷失或清醒,看見父親都歡喜迎接,哀求父親救他們的性命。
醫(yī)生看見孩子們?nèi)绱送纯鄳n惱,趕緊配制解藥,找來各種色、香味、具美的上等藥草,調(diào)配和合,想讓孩子們服用并且說:「這是上等的良藥,色、香、味俱全,你們趕緊服食,毒害的苦惱很快就能解除了!蛊渲休^為清醒的孩子,看到這種色、香、味具美的良藥,立即服食,于是毒性盡除而痊愈。但也有神智不清的孩子,雖也認得父親,祈求治療,但是中毒太深,失去分辨的能力,認為這樣的良藥不好喝,而遲遲不肯服藥。
醫(yī)生心想:「這些孩子太可憐了!毒氣攻心,神智顛倒,雖見我歡喜而求治療,但見好藥卻不肯服用,我只好用權(quán)巧的方法,讓他們把藥喝下去!褂谑,醫(yī)生對他們說:「孩子們!我現(xiàn)已年老體衰,離死期不遠,這些良藥就留在家里,需要時,你們可以自己取來服用,不用擔心,這些藥一定會把你們的病治好!拐f完,醫(yī)生再度啟程遠出門。離去之后,心中仍是放不下,于是派人通知兒女們假稱自己已死。聽到父親客死他鄉(xiāng)的噩耗,孩子們都非常悲傷愁苦,遺憾地想:「如果父親還活著,一定會因愛護憐憫而想辦法救我們,現(xiàn)在他拋下我們,遠喪他國,我們都成了孤兒,從此無依無靠了!褂捎谶@樣的哀慟,使他們憶起慈父的種種。于是,迷失的心清醒了,拿起父親生前留下的良藥服用,惡病實時痊愈。當醫(yī)生得知所有的孩子病都好了,就回家與子女歡喜團聚。
故事中的醫(yī)生比喻佛陀,他的孩子們猶如眾生。原來,偉大的佛陀一直都在我們身旁,但因我們總是歡喜見佛,卻不喜歡服用他的法藥,所以佛陀于臨涅盤前,囑咐所有的眾生:「這是良藥,你們要喝啊!」可是,我們愚頑的眾生,佛還未涅盤之前,都不肯服用;佛涅盤以后,才明白這是最好的藥,才肯喝下去。佛陀示現(xiàn)滅度之相,就是為了教導我們自依止、法依止。所以,我們要珍惜佛陀所說的法,如此身心中的煩惱、痛苦,才能獲得解除,這是佛陀最希望見到的。
今天,我們眾生也是不知法藥的好處而不肯服用。很多人雖然知道念佛法門是一個殊勝的法門,但是卻不肯老實行持。這就好像佛陀給我們一個了生脫死的藥,可是我們卻總是懷疑:這個藥是否真能治療我的病?是否真的有效呢?即使吃也不是全吃,總是吃一半留一半,在那里觀察、猶疑;又或者吃了一半便想得全效,所以疾病總是難以治愈;到臨命終的時候,服藥的機會都失去了,才知道后悔莫及。
眾生為什么不愿意服藥呢?
我反復地查看經(jīng)文,看到了在我們每月讀誦的《無量壽經(jīng)》中,釋迦牟尼佛把眾生不肯服藥的原因,說得很清楚;那就是因為眾生貪、瞋、癡三毒熾盛的緣故!肛潯故鞘裁茨?就是不知足、就是貪心,比如說,貪國土、貪人民、貪財物;想占有、想控制,這些都是貪。好像你得到一百,不覺得多;若給別人七十,就覺得很多了。所以經(jīng)上說:「諸苦為緣,貪欲為本!挂磺锌鄲赖脑颍脑搭^是什么呢?就是以「貪欲」為本!肛澯购汀笩o明」一樣,是我們煩惱的根源,更是輪回三界六道的主要原因。
貪欲、貪生、貪取、貪愛、慳貪,都是我們眾生常犯的毛病。所以我們今天來講一講這個「貪」;貪,大部份來說,都是與「財」有關:無財固然是苦;有財也是苦;因為擁有錢財之后,就怕失去了它,怎能不苦呢?一般人的人生,就是為了錢財而活。記得我看過一本書,它說人生就是為幾張紙;什么紙呢?一是出生證明、二是證書文憑;還有我們終其一生所追求的錢財,亦是紙;到了死亡之后,要出一份死亡證,仍然是紙。我們的一生,就是為了這幾張紙而忙碌、而奮斗、而爭先恐后。如果我們能不為這幾張紙奔波,把一切都放下,把所有的煩惱都擱在一邊,而去求道、求法,將來便一定會得到長生不死的寶藏;這個寶藏,快樂無量、清凈無染。
一切無常.五家所共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這個世界,人情淡薄如紙,可謂「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可是,我們許多人,還未認清生命的真正意義,不知當急之事,不知求證菩提;要知道,菩提才是我們生命的根本,所以不要在一些不當急之事,如五欲之樂上尋求滿足。我們前一段時間已經(jīng)講過五欲:色、聲、香、味、觸;一般人,每天都在五欲之中沈迷;對此痛苦的世間,從沒有出離之想,只是天天在不值得追求的、虛幻的事物上,忙忙碌碌。無論尊卑貧富、男女老幼都一様,都在錢財上、財產(chǎn)上操勞;有財產(chǎn)的,唯恐失去,沒有財產(chǎn)的,希望擁有、賺取;有與無同樣都是煩惱。人們就是這樣苦心焦慮、瞻前顧后地、完全被這種欲心所驅(qū)使,終日勞碌奔波,沒有一刻的安寧。大家都知道,沒有錢而求錢,當然是很痛苦,但是有了錢,也是痛苦的根源;比如說,有了田地,就會生出有田地的痛苦;有田地,就有耕種的痛苦;有房子,就有房子的煩惱;有了牛馬、車夫,也是一樣;有傭人,就有傭人的苦惱;有金錢,就有金錢的苦惱;有衣食,就有衣食的苦惱;有器具,就有器具的苦惱,所以每天都牽腸掛肚,操心不已。我們要知道,其實世間一切的財富,都是五家所共有:官府、盜賊、火災、水災、不肖子等五家所分散;這五家都會令我們的財產(chǎn)衰失蕩盡,因為不能獨用、不能恒久,所以無需強求。因此,《大智度論》卷十一說:「富貴雖樂,一切無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輕躁不定!
人一旦有了錢財之后,每一天都會提心吊膽,就像喝了毒酒一樣,牽腸掛肚、七上八落;每一天都會坐立不安,煩惱、苦惱交錯;每一天都緊張憂愁,擔心自己的財物會被人偷去、搶走,內(nèi)心永遠無法得到安靜。殊不知「萬般帶不去,唯有業(yè)隨身」,到了臨終的時候,就是相愛的妻子、兒女、財產(chǎn),一物都不能帶走。生前所貪的、所愛的,都是白費心機,至死方知道完全是沒有價值。所以我們不要為了財產(chǎn),終日營營役役,勞勞碌碌;如此的苦惱,完全是不值得,F(xiàn)在我們明白了一切苦惱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貪求;如果能把貪求放下;沒有了貪求,我們的苦惱就會減少很多。上面所說的是有財之苦。
接著佛陀還說了無財之苦。如果一個人沒有錢,由于生活的不繼,就會感到很苦惱,就會整天想著如何去求財;正如沒有田地的人,就想要田地;沒有房子的人,想要房子;沒有牛馬、車夫的人,想要牛馬、車夫;沒有奴婢、傭人的人,想要奴婢、傭人;種種的錢財、物質(zhì),都千方百計地想要擁有;有了一項,還想要第二項;得到這個,還想得到其他的,希望每一樣都能夠擁有?墒牵(jīng)過千辛萬苦得到了、擁有了之后,卻不能把它永久保存,很快又散失掉了。當失去的時候,煩惱又開始了;由于欲望的驅(qū)使,又再重新反復地去追求,可是往往卻不能隨心所欲,結(jié)果弄到坐立不安,身心疲憊,不時感到愁苦非常;每一天為了求財而心力交瘁,即使本來是長命的,也會導致短命夭壽;到折壽短命的時候,一下子便死去了?上У氖,一生當中,還來不及行善、還來不及守道德,就已經(jīng)離開人世。所以說,三涂六道都在等待著我們;想一想,那是多么的不值得。
以上所說的,都是在《無量壽經(jīng)》中,佛陀為眾生所開示的。大家認真想一想,現(xiàn)實人生,不就正是如此嗎?佛陀把宇宙的成、住、壞、空;人的生、老、病、死;人心的種種欲望與貪求,都解釋得非常的徹底。因此,我們今天明白了貪求之害,就要把這個貪心棄掉;貪心袪除了之后,我們的身心才會輕松自在。
要舍才能夠得
如果我們真的擁有很多財富,應該怎么辦呢?除了用于基本生活所需之外,我們要多行善業(yè)、廣作布施;唯有布施的功德,才能種下來生富有的福田,我們經(jīng)常就「舍得、舍得」,要舍才能夠得;我們越是布施,將來所得就會越多,因為布施是富貴的因。相反地,慳貪就是貧窮乃至三涂的因。因此,為了種因積福、離苦得樂,我們不但要供佛、供法、供僧,還要皈依三寶、廣作布施,更要精進念佛;唯有念佛,才是真正了生脫死的法門,也是袪除貪欲的妙方。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就能夠把我們所有的妄想、貪欲,乃至種種煩惱覆蓋、降伏;透過佛號,慢慢就會把我們的念頭凈化,所謂「念佛一聲,能滅八十憶劫生死重罪」,一句佛號已經(jīng)包含了三藏十二部、已經(jīng)具足了戒、定、慧;所謂「憶佛念佛,將來必定成佛」,如果,我們都想將來成佛的話,就要放下貪欲、放下瞋恚、放下愚癡,一心念佛;精進不懈,將來一定會有所成就.阿彌陀佛。
- 上一篇:第二卷:受持篇 九想觀
- 下一篇:戒淫 氣正 則顯達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海回狂》白話解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