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羌偷官庫喻的原文與翻譯
山羌偷官庫喻〔1〕
過去之世,有一山羌〔2〕,偷王庫物而遠(yuǎn)逃走。爾時國王遣人四出,推尋捕得,將至王邊。王即責(zé)其所得衣處,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3〕。”王遣著衣。實非山羌本所有故,不知著之。應(yīng)在手者,著于腳上;應(yīng)在腰者,返著頭上〔4〕。王見賊已,集諸臣等共詳此事,而語之言:“若是汝之祖父已來所有衣者,應(yīng)當(dāng)解著,云何顛倒,用上為下〔5〕?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舊物。”
借以為譬,王者如佛,寶藏如法〔6〕,愚癡羌者猶如外道。竊聽佛法,著己法中,以為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7〕,迷亂上下〔8〕,不知法相〔9〕。如彼山羌得王寶衣,不識次第〔10〕,顛倒而著,亦復(fù)如是。
【校注】
〔1〕“庫”下,《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徑山藏》、《清藏》本有“衣”。
〔2〕山羌:指山野羌人。唐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卷八○:“《廣雅》云:‘羌,強(qiáng)也。’《說文》云:‘羌,西戎羌人也。”南朝梁慧皎《高僧傳》卷九《竺佛圖澄傳》:“后郭黑略將兵征長安北山羌,墮羌伏中。”
〔3〕祖父:指祖父和父親。北魏慧覺譯《賢愚經(jīng)》卷八《大施抒海品》:“祖父已來,屠殺為業(yè)。若舍此事,無以自濟(jì)。”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四分律》卷一《四波羅夷法》:“汝父已死,我今單獨(dú),恐家財物沒入于官。但汝父財既多,況祖父已來財物無量,甚可愛惜。”
〔4〕“返”,《資福藏》、《磧砂藏》、《普寧藏》、《洪武南藏》、《永樂南藏》、《永樂北藏》、《徑山藏》、《清藏》本作“反”。
〔5〕“用上為下”下,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五五有“以下為上”。
〔6〕案明一如《大明三藏法數(shù)》卷二四:“謂如來所說涅槃之法,為世珍寶,可尊可貴,凡眾生窘于法財者,令其修習(xí),悉得免離逼迫之苦,而成出世饒益之樂。”
〔7〕布置:梵vyūha,指分布安排。北宋智圓《維摩經(jīng)略疏垂裕記》卷一《釋維摩疏》:“《文心雕龍》曰:‘疏者,布也。布置物端,撮提近意,故曰疏也。’”
〔8〕案《佛使比丘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百二十章》:“持中以著下,舉下著于中,不復(fù)識次第。”
〔9〕法相:梵dharma-laksana,指諸法所具之相狀。明一如《大明三藏法數(shù)》卷八:“謂五蘊(yùn)、十二入、十八界等諸法,以肉眼觀故,則見是有;以慧眼觀故,則見是無。眾生迷故,于此等法,起執(zhí)取相,故名法相。”后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唐玄奘譯《解深密經(jīng)》卷二《一切法相品》:“謂諸法相,略有三種。何等為三?一者遍計所執(zhí)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圓成實相。云何諸法遍計所執(zhí)相?謂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別,乃至為令隨起言說。云何諸法依他起相?謂一切法緣生自性。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乃至招集純大苦蘊(yùn)。云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法平等真如。于此真如,諸菩薩眾勇猛精進(jìn)為因緣故,如理作意,無倒思惟,為因緣故乃能通達(dá)。于此通達(dá),漸漸修集,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方證圓滿。’”
〔10〕次第:梵anukrama,指次序。彌勒造、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五二《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yīng)地意地》:“復(fù)次,云何次第?謂于各別行相續(xù)中,前后次第,一一隨轉(zhuǎn),是謂次第。又此次第差別多種:或有流轉(zhuǎn)次第,謂無明緣行,廣說乃至生緣老死;蛴羞滅次第,謂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生滅故老死滅;蛴性诩、出家行住次第,謂陵旦而起澡飾其身,被帶衣服,修營事業(yè),調(diào)暢沐浴,涂飾香鬘,習(xí)近食飲,方乃寢息,是在家者行住次第。若整衣服,為乞食故,入聚落等,巡次而行,受如法食,還出安坐;食訖澡手,蕩缽洗足,入空閑室,讀誦經(jīng)典,如理思惟;晝則宴坐經(jīng)行,凈修其心,斷滅諸障;至夜中分,少當(dāng)寢息,于夜后分,速復(fù)還起,整服治身,歸所習(xí)業(yè),是出家者行住次第;蛉肷,隨其長幼,修和敬業(yè),敷設(shè)床座,次第受籌,分其臥具,處所利養(yǎng)及營事業(yè);蛴性鲩L次第,謂嬰孩童子等八位次第生起;蛴鞋F(xiàn)觀次第,謂于苦等四圣諦中,次第現(xiàn)觀;蛴腥攵ù蔚,謂次第入九次第定;蛴行迣W(xué)次第,謂增上戒學(xué)為依,次生增上心學(xué);增上心學(xué)為依,后生增上慧學(xué)。”
【譯文】
在過去的某個時候,有一個山羌,偷了國庫里的東西而逃奔遠(yuǎn)方了。于是國王派人四處搜尋追捕罪犯,終于將竊賊抓獲,押解到國王面前。國王就立即責(zé)問他的衣服是從哪里得來的,這個山羌回答道:“我的這些衣服是我祖上的遺物。”國王便讓這個山羌穿著這些衣服。由于這些衣服不是山羌自己本有的東西,所以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穿。本來應(yīng)該戴在手上的,卻穿到了腳上;本來應(yīng)該系在腰間的,反而給戴到了頭上。國王看到竊賊的這一舉動,召集諸位大臣共同商議此事,并對山羌說:“如果這些是從你祖上開始就已經(jīng)擁有的衣服,那你就應(yīng)該知道如何去穿它們,為什么你能把衣服穿顛倒,該在上面的反而穿到下面了呢?由于你不知道這些衣服的穿法,故可以推知你的這些衣服必定是偷來的,不是你原有的故舊之物。”
借用這個故事來打個比方,那個國王就好比佛陀,國王的寶藏就好比佛法,那個沒有智慧的山羌就好比非佛的外道。這些非佛的外道聽到佛法之后,把佛所講的道理剽竊到自己的教法之中,并宣稱這些教法是自己本來固有的。但外道對佛所說的道理畢竟不理解,在具體布置應(yīng)用佛法的時候,迷亂先后次序,不能清楚知曉諸法相狀。如同那個山羌偷得國王的寶衣,由于不知道穿衣順序,把衣服顛倒穿著一樣。
【附錄】
唐道世《法苑珠林》卷五五《破邪篇》第六十二《引證部》:“《百喻經(jīng)》云:過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庫物而遠(yuǎn)逃走。爾時國王遣人四出,推尋捕得,將至王邊。王即責(zé)其所得衣處,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王遣著衣。實非山羌本所有故,不知著之。應(yīng)在手之者,著于腳上;應(yīng)在腰者,反著頭上。王見賊已,集諸臣等共詳此事,而語之言:‘若是汝之祖父已來所有衣者,應(yīng)當(dāng)解著,云何顛倒,用上為下,以下為上?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舊物。’借以為譬,王者如佛,寶藏如法,愚癡羌者猶如外道。竊偷佛語,著己法中,以為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迷亂上下,不知法相。如彼山羌得王寶衣,不識次第,顛倒而著,亦復(fù)如是。”
- 上一篇:認(rèn)人為兄喻的原文與翻譯
- 下一篇:最后一頁
- 因果報應(yīng)
- 嫖娼有報應(yīng)嗎?真實的嫖娼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yīng)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xué)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fēng)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jìn)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dǎo)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hù)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jīng),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xué)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dāng)代最受歡迎的佛學(xué)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須達(dá)長者布施的故事
- 自害傷彼,害人者終將害己
- 佛陀十大弟子之說法第一的富樓那
- 癡人救駝,駝甕俱失
- 故屋有鬼
-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的故事
- 釋迦牟尼是真實存在的嗎?釋迦牟尼的一生
- 釋迦牟尼的一生
- 萬年寺無梁殿的由來
- 峨眉山隱士蒲公遇普賢菩薩的故事
- 印宗法師成就六祖惠能大師的因緣
- 武則天信佛教嗎?武則天崇佛
- 梁武帝“舍身人寺”
- 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嗎?觀音道場普陀山
- 灑水觀音代表什么?灑水觀音的寓意與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之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 舍利弗證得天眼通,是因布施而得來的?
- 一動不如一靜
- 認(rèn)真活在當(dāng)下
- 你要懂得,體驗自我內(nèi)心的世界
-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tài)
- 茶要用沸水沏才會清香
- 有時候壓力會成為負(fù)擔(dān)
- 誰都有所不能
- 珍惜自己所擁有,就是最大的財富
- 任何時候都不要失衡
- 生活中的很多東西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 不要為了轉(zhuǎn)瞬即逝的快樂作繭自縛
- 多審視自己的言行
-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 真正困擾你的,是自己本身的執(zhí)念
- 不要讓別人的行為影響到你的情緒
- 喜歡搬弄口舌的人,會讓別人感到討厭
- 為什么我們不能很快地認(rèn)識自己?
- 只有人心,才具有千尺的深度
- 修心,是治愈一切煩惱的良藥
- 所謂修行,實際上就是做好無數(shù)的小事情
- 真心本性是最珍貴的財寶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yùn)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jì)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yīng)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
- [佛與人生]有福不享是傻瓜嗎?
- [佛學(xué)常識]短期出家需要受持什么戒律?
- [白云禪師]福德與功德有何差別?
- [華嚴(yán)經(jīng)]若有欲得如來智,應(yīng)離一切妄分別,有無通達(dá)……
- [烏龍茶]“三坑兩澗”指什么?
- [禪宗文化]何謂“北宗禪”?
- [哲理故事]找到所喜,才真的找到快樂
- [佛經(jīng)故事]認(rèn)人為兄喻的原文與翻譯
- [佛與人生]工作如何不手忙腳亂?
- [佛學(xué)常識]佛教徒必須出家嗎?
- [白云禪師]“舍”的究竟意義是什么?
- [普洱茶]普洱茶屬于黑茶嗎?
- [禪宗文化]何謂“南宗禪”?
- [哲理故事]常釋懷,才能真的快樂
- [佛經(jīng)故事]子死欲停置家中喻的原文與翻譯
- [佛與人生]享受人生,珍惜人生
- [佛學(xué)常識]釋迦牟尼的家世如何?他為什么要出家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