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的心

  今天(農(nóng)歷四月初八)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因緣,現(xiàn)在是本地區(qū)最好的季節(jié)——春夏交接之際,鮮花盛開,氣候宜人。本市,如果對喜歡的人來說,這也是最好的地方。石家莊的風(fēng)景你們都知道,沒有什么山水,而我們這個地方有山有水。山雖然不高,有仙則靈嘛,經(jīng)常會來一些神仙,我呢不是神仙,是一個凡人,但我知道這里經(jīng)常請一些各路的高人給大家講課,我比喻他們?yōu)樯裣?水也不深,但是在夏天也長出蓮花來。對你們經(jīng)常來的人來說,此地就是石家莊最好的地方。今天還是一個最好的日子,今天是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誕辰的日子。佛經(jīng)里記載,釋迦牟尼佛生活在大約二千多年以前,在古代印度的一個王國叫迦毗羅衛(wèi)國,漢傳佛教每年以農(nóng)歷四月初八作為釋迦牟尼佛誕辰紀(jì)念日。

  他出生在一個中午,鮮花盛開的季節(jié),在一個美麗的花園,所以我們漢地的人所定的四月初八的紀(jì)念日我覺得很好,因為不同的傳承定釋迦牟尼佛誕辰的日期有些差異,在佛法看來這不要緊,只要這一個地區(qū)的人統(tǒng)一就行。

  佛經(jīng)記載,他剛生下來,就在地上走了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時候天上有九條龍,噴水為他沐浴。要是以我們凡人的感受來說,是不是那時天上下了一些雨?之后他又恢復(fù)到普通的人,普通的嬰兒常態(tài)了。所以佛教徒們在這一天就以浴佛的形式來紀(jì)念釋迦牟尼佛的誕生。

  我們通過這一種形式來紀(jì)念釋迦牟尼佛出生這一偉大的事件。釋迦牟尼佛出生這一偉大事件的重要性——對人類的影響、對眾生的意義,超出了我們的任何想象。我們以此方式紀(jì)念他,通過把水澆到太子佛身上來紀(jì)念。這樣的操作,一方面來紀(jì)念他、緬懷他的誕生,另一方面在佛教里也有很深的象征意義。佛陀出生,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有佛,那么我們的佛在哪里?我們的佛在心里。我們的心在哪里呢?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每一個念頭;對凡夫來說,我們每一個念頭的生滅,一個心生,一個心滅,在我們每一個念頭的生滅上。每一個念頭的出生其實就是佛在出生,但是我們的念頭出生的時候,有時是佛,有時可能是魔。為什么呢?魔難道就不是佛嗎?其實魔也就是佛性被遮,被染污的佛,有時候我們不說是魔,就說是眾生。我們的很多念頭是眾生的念頭,眾生就是被染污的佛,染污障礙我們的心地光明、障礙我們自性佛的塵垢,就是我們的煩惱,就是我們的無明迷惑。所有這些無明、迷惑、煩惱,用智慧的水把它洗干凈,用智慧的水將這些障礙我們佛性、障礙我們自性佛的塵垢洗干凈,佛就誕生了。

  所以浴佛呢,佛經(jīng)記載,并不一定非在佛陀誕生的這一天,平時浴仍然可以,這樣一個外在的操作,表達了我們眾生需要進行一個內(nèi)心的凈化,就是用智慧的水來洗滌澆灌我們的心塵,心底的塵垢,生命的塵垢,這樣佛性的光明就顯露出來了。所以浴佛在經(jīng)里講功德很大,所謂功德就是意義。那么我們每年只有在四月初八才有這樣的活動,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活動,提醒自己,掃清我們心中的塵垢。佛誕這樣一個日子,在東南亞佛教國家已經(jīng)成為國家的一個公共假日,他們把這一天叫作衛(wèi)塞節(jié),在四月份的第一個月圓日,定為一個公共假日。在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在香港佛教界的努力下,也把四月初八定為香港的公共假日。所以今天是香港的公共假日。他們說,在香港,因為圣誕是公共假日,所以在佛教徒的努力下,也是香港回歸這個契機,得到我們中央政府的支持,最后把這件事辦成了,我覺得功德無量。本來在我們漢地像浴佛這樣的事情已經(jīng)成為我們社會民俗文化的構(gòu)成部分了,像臘八已經(jīng)進入到民俗里去了,我也不知道在漢地我們有沒有這個福報,未來有一天讓佛誕日也成為公共假日,那就好了。所以對我們佛教徒來說,這一天是最好的日子,是佛誕日。如果你們的心里每一念都有佛誕生,那么你們每天都在佛誕,都在最好的日子里面。

  我今天想給大家分享的題目呢,臨時想的,叫感動的心。最近一段時間因為組織一個慈善活動,接觸了各方面的人,跟大家一塊合作,有一些體會,本來我這些體會想過一段時間再講,今天我提前供養(yǎng)你們了,把這體會里自己認為最精華的部分供養(yǎng)你們——感動的心。

  我們學(xué)佛的人通常想我們要修行嘛,要修這個心。這個心是什么樣的心呢?有人說是平常心,什么是平常心?榮辱不驚。有人說是如如不動的心,什么是如如不動的心呢?不動,這個用詞是沒有錯的,但是有時候可能我們會理解偏了:一學(xué)佛啊,這個心不是如如不動,而是像石頭一樣,太堅硬,太冷漠。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我們的心由于各種觀念的障礙,概念的障礙,意識形態(tài)的障礙,以及人為了生存謀取利益功利心的障礙,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都平面化了,抽象化,概念化,冷漠化。本來我們的心是活潑潑的,有血有肉的,知道痛知道癢的。所以大家不要誤解,學(xué)佛修行不是要你最后痛癢不知。臺灣的星云大師有一年生病,心臟病,去醫(yī)院做手術(shù),因為心臟搭橋手術(shù)相當(dāng)危險,他那時也70多歲了。他出院以后記者問他,你在手術(shù)臺上怕不怕?他說我不怕死,但我怕痛。我覺得星云大師是一個本分的修行人,他說的是修行人的本分話。你們也不要因為他這話,認為他是一個普通的修行人,其實他這個回答才不普通呢!這個修行的心是應(yīng)該知道痛知道癢的,有血有肉的有感受的。所以佛教禪宗里有這樣一個公案——有一個出家人在一個山上的草棚里修行打坐,有一個老太婆每天派一個女孩子給他送飯,供養(yǎng)他,有一二十年的時間。有一天這個老太婆想檢查一下這個師父修行的境界,就是說供養(yǎng)了他這么多年,他修行得怎么樣啊?因為我們供養(yǎng)師父,是希望師父修行得道,這樣我們的供養(yǎng)才沒有落空啊。所以她就派這個女孩子試探他,說你在送他飯的時候突然把他抱住,問他怎么樣,感受怎么樣。女孩子就照做了,去的時候突然把師父抱住了,問他感受怎么樣呢?這個師父被抱住的時候,他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如如不動,他說:“三冬無暖氣,枯木依寒巖!彼枋鏊F(xiàn)在被抱住的感覺,就像在嚴冬里面沒有熱氣的東西,就像枯了的樹靠在冷的石頭上。這個女孩子回去以后報告了師父的反應(yīng),老太婆就說,我們供養(yǎng)了他這么長時間,看來他還是一個俗人。于是就把師父修行的地方拆掉了,把師父趕走了。這是說這個老太婆對這個師父的境界不滿意。因為在古代,修行不分僧俗,有些在家的即使是老太婆,修行的境界也很高,她覺得這個師父修行的境界還不是最高。當(dāng)然有一個漂亮的女孩子抱住你,能夠像木頭一樣,這應(yīng)該也是凡人所不能及,但是仍然不是佛法的境界。佛法的境界不是這個,佛法的境界是說,他的心是不動,但是他又能如實覺知一切,在動和不動之間。固然不是像普通的人一樣,但是也不是像石頭一樣。何以見得?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尊菩薩叫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實際上就是一尊感動的菩薩,我們通常說觀世音菩薩叫大慈大悲,我們說她有大悲心。佛教里講的慈悲和愛心有差別,愛心是比較寬泛籠統(tǒng)含混的,慈悲有嚴格的界定,慈就是給予快樂,以別人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悲是以別人的痛苦為自己的痛苦,解決別人的痛苦就像解決自己的痛苦一樣,所以悲叫同體大悲,慈叫無緣大慈。觀世音菩薩就是這樣的一個菩薩,我們叫他慈悲的菩薩。慈悲的菩薩其實就是感動的菩薩,他是非常容易被感動的,他是世界上最容易被感動的人,他是隨時隨地準(zhǔn)備著被眾生感動的菩薩,這就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的意思就是說他隨時隨地在傾聽眾生的呼喚,傾聽眾生心靈的聲音,傾聽他們的呼救,隨時隨地去幫助他們,給予他們快樂,解除他們的痛苦。這是一顆完全開放的準(zhǔn)備被感動的心,觀音菩薩的心——大悲心,就是一顆時刻準(zhǔn)備著被感動的心。

  我們?nèi)绻欣щy念觀世音菩薩的時候,我們都希望觀世音菩薩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yīng),被我們感動,我們肯定不希望觀世音菩薩三冬無暖氣,枯木依寒巖。我們希望他在我們一呼喚的時候就被感動而做出反應(yīng)來。不過觀世音菩薩的感動和我們凡人的感動不一樣,他隨時隨地準(zhǔn)備被我們感動準(zhǔn)備幫助我們,但又隨時隨地是自在的,所以我們又叫他觀自在。他一面在感動一面又很自在,可能有時候我們是會被感動,比如說,現(xiàn)在股票市場行情很好,我們也許被這猛長的數(shù)字感動了,可是我們不自在。我們也許會被一個美貌的異性感動,但是你要分寸拿捏不妥的話,你也是感動而不自在。觀音菩薩不然,他是感動而又自在,這就是我們要學(xué)的,這一顆感動的心。

  我們在生活中,如何來運用這顆感動的心,去感動別人,感動自己。世界上我覺得最難的事情是改變自己,認識自己雖難,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也能做到。改變自己是很難的,所以說我們要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那么比這個還難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就是改變別人。改變自己是難,但是比改變別人還是稍微容易一點,改變別人真得很難。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生活社會中的許多問題都從這里出現(xiàn)。說在一個家庭里不和睦,什么原因呢?這夫妻兩個互相都想改變對方,沒有成功,結(jié)果演變成家庭戰(zhàn)爭了。父母跟子女之間也是一樣的,父母總想改變子女,塑造子女,經(jīng)常會碰到釘子戶,碰到障礙。在單位里面老板總是想改變員工,你看現(xiàn)在培訓(xùn)很發(fā)達,為什么?因為他抓住了人們的一種需求,就是很多人都想改變別人嘛,培訓(xùn)公司就會對他說,我來保證,按你的要求幫你改變這些人,所以他們就賺錢了。改變別人很多的時候是很難,家庭、社會、單位乃至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問題有時從這里出來,和諧與不和諧都與這個問題相關(guān)聯(lián)。美國就是想改變伊拉克,美國為什么占領(lǐng)伊拉克呢?他覺得伊拉克的意識形態(tài),國家管理制度跟他的價值觀不一致,當(dāng)然美國也想要伊拉克的石油。根本上還是想改變伊拉克,讓伊拉克聽他們的,讓伊拉克的人民、意識形態(tài)、國家制度符合美國人的利益,所以就發(fā)動戰(zhàn)爭了。

  今天我想教給你們一個改變別人的秘訣,你想改變別人,首先要學(xué)會感動別人。我們想改變別人有很多方法,但是有一個方法是很好的,就是感動別人。我覺得三字禪茶館的老板他很懂得這一點,本來我的秘訣今天不想講的,但被他感動了。我來的時候一看還鋪著紅地毯,這是國賓待遇啊,地上還有鮮花,兩邊還有人捧著燈。他很懂得感動人,他先把我感動了,本來我想隨便講幾句就完了,現(xiàn)在我把自己認為最精華的部分供養(yǎng)出來,否則對不起他們這一番心。你看感動人就是這樣神奇。

  如果你們學(xué)會了感動人,我相信你們不管是在單位還是在家庭,不管是在生意場上還是在辦公室里,還是在大街上,你們都會成功,而且你們會快樂,也會給別人快樂。所以讓別人的心感動是最高的智慧。當(dāng)然你要想讓別人感動,學(xué)會讓別人感動,首先你自己要有一顆感動的心,用心才能感動心。要感動別人,你就要學(xué)會從你固有的思維模式中跳出來,從你的思維框架中跳出來,從用概念、邏輯去看人的思維里跳出來,從功利思維里跳出來,那么你就能感動人。我想我們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接觸人,特別是在城市里接觸人,你的工作要做好,要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就要學(xué)會讓別人感動,讓人感動你就會成功,你也能有一個和諧的工作關(guān)系。在家庭父母要教育子女,學(xué)校老師要教育學(xué)生,你要學(xué)會讓他感動,你先不要想征服人,用權(quán)力去壓服人,用暴力去征服人,用舌頭去說服人。你首先要用你的心去感動人。我覺得你如果用感動這個方法去對待生活,那么生活中的很多難題,許多你要做的工作,一方面最具有挑戰(zhàn)性,一方面最有意義,你的生活會很有樂趣。

  我們寺院前幾天在傳授菩薩戒,四月初六我給他們講在家居士菩薩戒的要求。這個要求有具體的,也有原則性的。這種原則落實到生活,在許多活生生的生活環(huán)境下很難把握分寸。比如說不殺生,農(nóng)民朋友說我要種莊稼,要打農(nóng)藥那怎么辦呢?等等很多問題。其實我知道所有問問題的人,他們希望師父給他一把鑰匙,給他一個正確答案,他于是用這個正確答案處理他生活中的事情。我個人覺得,如果這樣的話,這個生活沒意思,這個想法是錯的。首先你不要想你生活里沒有問題,你也不要想找一個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一把萬能鑰匙,全部用他開所有的鎖,你說那樣還有意思嗎?你只有把你遇到的每一個難題,每一個情景,當(dāng)成你修行的機會,當(dāng)成挑戰(zhàn)自己的機會,當(dāng)成感動別人的機會,那才有意思。但是那戒律還有什么用呢?有用,佛教的戒律精神給我們提供了修行的方向。所以農(nóng)民朋友問那莊稼地里長了蟲怎么辦?其實也可以感動的呀!你們說那蟲能感動嗎?其實不光是蟲能感動,連草木都能感動。有一個日本人寫了一本書叫《水知道答案》,這本書就講了這樣一個道理——就說人的心發(fā)出去的能量會改變水的狀態(tài)。他捕捉到了水改變狀態(tài)的科學(xué)依據(jù),拍攝了圖案變化。當(dāng)他給水良性的信息,贊美水,夸獎水,給它好聽的音樂,他捕捉到的圖案是對稱的是漂亮的;當(dāng)他咒罵水,或者給它聽難聽的音樂,給它貼上不好的信息符號時,水的圖案是混亂而丑陋的。水是這樣,那么萬事萬物都是這樣,他舉了個例子:你們可以做個實驗,蒸出同一鍋米飯,用三個碗裝,三個碗都是一樣的,都是經(jīng)過消毒處理的。然后把這三碗飯放到一樣的環(huán)境里,濕度、溫度都是一樣的,然后每天對著其中的一碗贊美它:啊,真香,這個飯真好;這第二碗飯呢,罵它,真臭,什么米呀,不好!對第三碗飯呢,冷漠。結(jié)果過了一段時間三碗飯變了:贊美的飯呢發(fā)酵,有釀酒的香味;挨罵的那碗飯卻長霉了;被冷漠處理的飯不僅長霉而且變黑發(fā)臭了。可見冷漠是最可怕的,也許挨罵是出于愛嘛,而冷漠是完全沒有感動的,沒有感動的心對待就是最可悲的了。所以你看物質(zhì)可以因為我們的心態(tài)改變。他同時也把這個例子引申到草木上:家里要養(yǎng)著花,有一盆花你每天贊美它,真漂亮,它會長得好。有的花你罵它,它會長得不好,你要是不理它,它也會很快枯萎。我注意到這個問題,我這個人平時心太內(nèi)向,關(guān)注花少一些,所以我的花不精神,所以有的居士幫我料理花。你的心要感動后,會改變事物,因此說種莊稼的朋友也會讓蟲子感動。我有一個朋友在衡水,他種幾十畝地,種了好幾年,從來不用農(nóng)藥,從來不用化肥。他種棉花,別人地里長了一種蟲,很兇猛無一避免,他的沒有,中國農(nóng)科院的人不信,跑來看,一看不得不信。他怎么種的呢,他是用心在對待土地,用心在對待莊稼,用心在對待害蟲。當(dāng)他用心對待害蟲時,害蟲不是害蟲,是朋友,他每天到莊稼地里去轉(zhuǎn),看那些莊稼就像看他的小孩子一樣,他從來不去殺那些蟲,他總是用心去跟他們溝通,結(jié)果他的莊稼長得很好,也不會生蟲害,F(xiàn)在有個時髦的詞叫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的奧妙不在技術(shù)在心態(tài)啊,所以心態(tài)這一法是科學(xué)技術(shù)代替不了的。所以說不僅草木可以感動,蟲害也可以感動。如果你種莊稼遇到蟲害,把他當(dāng)成一個修行的機會來對待,用感動的心感動蟲害,那蟲害可能就走了。但是這個太難了,我們農(nóng)民朋友感動的心還沒有修出來,大悲心還沒有修出來,那蟲害可能就把莊稼吃光了,等而次之,長了蟲怎么辦呢?你先在地里轉(zhuǎn)幾圈,給這些蟲發(fā)布信息,給這些蟲說,請你們要趕快離開!這個地方要發(fā)生災(zāi)難,有危及你們的事情要來了!你要非常真切地勸他,把他當(dāng)成你的朋友,當(dāng)成你的家里人,這里要有災(zāi)難,請你們趕緊搬遷!就像我們城里拆遷一樣了,給他們幾天時間,讓他們準(zhǔn)備,通知他們,或者用佛教的方法。觀世音菩薩是最能感動的心嘛,代表他這個最能感動的心有一個咒,叫大悲咒,什么是大悲咒?就是那最感動的心的符號表現(xiàn)出來的,我說你念這個大悲咒,在地里念念繞一繞,通知他們趕緊離開,念過幾天以后,我相信有些能感動的他就走了,有些釘子戶那沒辦法,那時你再采取等而次之的下策,沒有辦法,只能這樣。

  有一個公共汽車上的售票員說:師父,我每天在公交車上都看見有小偷,偷我乘客的腰包,因為我每天都在公交車上服務(wù),小偷我都知道。因為我們講菩薩戒,菩薩戒其中有要求,眾生遇到困難你要幫助他,包括生病,你要幫助他。所以他說我現(xiàn)在受了菩薩戒,成了菩薩,你說小偷偷我乘客的錢,我這菩薩是管呢還是不管呢?我怎么回答他呢?我給他一個簡單的方法。我說,你可以跟領(lǐng)導(dǎo)提一個建議,在車上裝一個錄音,“各位乘客,現(xiàn)在請注意小偷”,你一瞟見小偷,一按開關(guān)就響了,因為小偷也不能跟這個喇叭著急啊,我覺得現(xiàn)在環(huán)境還沒有惡化到這種程度,小偷會挺身而出說“你給我關(guān)了”!

  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質(zhì)量不高,為什么說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不高?就是因為我們用了很多聰明和技術(shù)手段,把一些問題掩蓋了,或者躲避過去了,我們沒有用感動的心去面對問題,所以生活質(zhì)量就不是很高。你要真正想修菩薩道,真正想修行的話,面對包括售票員這樣的問題等等,你先不要想一下子把它都解決了,心里才平衡。你先把這個問題當(dāng)成一個機會,當(dāng)成一個你修行的機會,感動別人的機會,包括剛才有的人說感動小偷,那怎么感動小偷?這有很多方法,這就很有挑戰(zhàn)性,那么你這個工作,你解決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將會發(fā)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比如你事先準(zhǔn)備一二十元錢,在小偷要下手的時候,走過去,送給他說,這是我和你結(jié)緣的,也許他會不要,但他會回味吧?總而言之,這給小偷的心里扔了一塊石頭,夠他回味一陣子的。所以大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很多難題,不妨用感動的方法去解決,不要想著用征服,甚至不要想著用說服。有許多朋友是搞推銷的搞服務(wù)業(yè)的,你們也把我剛才說的方法用一下,讓每一個顧客來能感動,利用一切機會讓你的顧客感動。當(dāng)你賣出了產(chǎn)品,你要追蹤了去,這樣你有了和他聯(lián)系的線索,你要追蹤了去讓他感動,這樣的話你的事業(yè)一定會成功。如果你是單位的領(lǐng)導(dǎo),你要說服你的下屬,你是家里的父母,你要教育你的小孩,你是老板,你要轉(zhuǎn)變員工,你要用感動的法。

  釋迦牟尼佛,我們說他是一個覺者,是一個圓滿而又充分地實現(xiàn)了人性的那么一個人,所以他能理解一切。他能理解善人也能理解惡人,他能理解圣賢,也能理解凡夫,他能理解人,甚至也能理解人之外的眾生。作為佛教徒來說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的法全是感動的法,他沒有征服的法,用的全是化導(dǎo)、教化的法。在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的故事里面有很多是他讓對方感動,讓對方自己去明白,然后引導(dǎo)對方去認識問題;而不是直接地把答案交給對方,讓他被動接受這個答案,或者把自己的境界強加給對方,而這是我們大家喜歡用的。

  禪宗里有這樣一個故事,就是用感動的法來教育弟子。過去有個寺院住了很多出家人,修行都很認真,可是個別有的也很調(diào)皮。有這么一個出家人,他每天到了深夜翻墻出去。寺院到了晚上要關(guān)門,他就翻墻出去,到外邊玩,看電影啊,泡網(wǎng)吧啊,到了黎明他又到他原來翻墻出去的地方再回來,當(dāng)然他每次都會放一個東西到墻上幫他爬出去。他的師父早就知道他這樣搞,有一天他的師父把他的東西移動了,自己站在下面等著他。等到后半夜這個浪子回來了,他嚇一跳,結(jié)果有一雙溫暖的手把他接住了,扶住了,他的師父在那兒一直等著他。你們想想,他簡直驚愕得不知道要說什么,這個時候師父那雙溫暖的手把他扶住說,天不早了,快回去休息吧。什么也沒有說,就說了一句這個,后來這個浪子就變成好修行人了,他再也不出去了,再也不跳墻了。

  我有一個出家人朋友,他是一個藝術(shù)家,他中年出家,他先是在臺灣星云大師那里出家。因為他中年出家,他信仰是很真誠的,出家也是很真誠的。不過有時候有些習(xí)慣一時難以改變,比如說抽煙,因為大家都是幾個人住一個屋,他師父就特殊給他準(zhǔn)備了一間屋,離大家有一點兒遠的地方,讓他一個人在那里住。過一段時間就會去看他一下,每次看他以前都會提前半小時給他打電話說我要看你去了,那么他就會在師父來以前把窗戶打開,讓煙味散出去,把屋子收拾整潔,師父要來了嘛。有一次他師父來了,帶著幾個師兄弟,坐在沙發(fā)上跟他說話,他坐在師父對過。正談著話,他驀然發(fā)現(xiàn)師父腳下有一個煙頭,自己沒有收拾干凈,就在師父腳下。他一看到這個,心跳啊,非常緊張,而且身邊還有別的師父,又不敢過去撿啊,這時候他師父在談笑之間不經(jīng)意地把那個煙頭用腳后跟一磕,就磕回到沙發(fā)底下去了,他心里的石頭就落了地,但從此也就這么戒煙了。這個故事是慧禪法師講給我聽的,他的俗名叫史國良,是個大畫家。這是他出家時的感受,他的師父是怎么感動他的,怎么讓他感動。他也講了另外一件事,他是河北人,性格蠻直爽,不是很拘小節(jié),有一次他跟他師父和其他師兄弟在一起吃飯,吃的是面條,出家人出家以后,生活修行是要經(jīng)過嚴格訓(xùn)練的,吃飯要怎么吃呢?怎么拿碗怎么拿筷子,吃面條要怎么吃,吃面條要一段一段地咬,不能夠一口吸進,一口吸進他就會有聲音,是不能出聲,要一段一段地咬。他呢還沒有學(xué)會這一招。所有的人吃的時候卻很安靜,只有他是呼嚕嚕的,靠近他的師兄弟很著急,先用胳膊拐了他一下,他仍然沒有明白,這個師兄弟沒辦法了,小聲說:“不要出聲!”這個聲音雖然小,師父聽到了,說:“慧禪吃飯很香,如果廚房的大師傅在,一定會很高興!彼犃艘院蠓浅8袆。從這幾個例子里面大家知道,用感動這個方法去教育人,效果會很大。弘一大師是你們熟悉的高僧,他有時候也會用感動的方法來教育他的學(xué)生。弘一大師自律很嚴,他的學(xué)生有時候也有不聽話、犯錯誤的。一旦他的弟子里有人做錯了事,弘一大師就會不吃飯,或者自己跪在佛前懺悔。這些學(xué)生嚇壞了,每個人都反省說我們哪里做得不對。師父什么也不說,他只是在那里一跪,大家馬上就會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自己就會出去懺悔,就會認錯,于是他也就不下跪了。那么你問他為什么會下跪,他也不是用這個施加壓力,而是說這都是我自己沒有德行,沒有道德,不能夠感化身邊的人,讓他們犯錯誤,他是這樣的認為。那么他身邊的人就會被他感動。

  在你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解決一些問題,面對一些人,不妨用你那一顆感動的心去感動別人,人的心被感動的時候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剛剛結(jié)束的時候,當(dāng)時的德國是戰(zhàn)敗國,很多的城市是一片廢墟,那時候世界各國對像德國這樣的戰(zhàn)敗國能否重新恢復(fù),都是抱著觀望的態(tài)度。大家可以想一想,這樣的一個國家,在一個錯誤的戰(zhàn)爭里耗盡了元氣,而最后他們那種錯誤的精神和信念又被徹底摧垮了,當(dāng)然他們的國民經(jīng)濟也被摧垮了。一個美國記者就為此到德國作觀察,在柏林的街上,他看到在一個被飛機轟炸的斷壁殘垣上,有一個小女孩在那里賣鮮花,這個記者當(dāng)時非常驚訝,他回到美國就寫了一篇文章,告訴大家說德國的重建沒有問題。你們想一想,我們在生活中時時刻刻,時時處處都可以用你的心感動別人。當(dāng)你生病的時候可以感動別人,很多高僧大德就是在生病去醫(yī)院治病的時候感動了許多醫(yī)生護士。

  這里面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讓人感動的訣竅呢?我把我的秘訣告訴你們,怎樣讓別人感動呢?第一句話:“道出常情”;第二句話:“出其不意”。感動要用心沒有問題,在心這個層面上是道,觀世音菩薩是得道者,但是我們大家還沒有得道啊,我們先學(xué)著感動人,用一點什么呢?用一點方法,這個方法用得好,也能幫助你入道,也能幫助別人入道!暗莱龀G椤薄@句話本來是臨濟宗古人的話,簡單來說,你面對一個問題,面對一個難題,要反其道,要超出于常情,超出平常人的反應(yīng)。比如說人打你你躲閃,這是常情;你生病你會苦惱,這是常情;你的員工不好,你會罰他的款,你會批評他,你會暴怒,這是常情。你跟別人談生意,對方說你出十元錢,你說我出九元錢,這是常情,如果你說我出十一元錢,你們有這樣的嗎?你們沒有感動的技巧。有一個佛教界的朋友,他跟人談生意,對方要二十,他覺得出十元就可以了,談判,注意不要光感動,還要先談判。最后談到九元了,對方說你看十元可以了嗎?你們猜我這個朋友怎么說?十二塊可以嗎?他給了對方一個意外的驚喜,打動了對方,印象很深。這樣一個關(guān)系在未來會很有前景,更廣泛的合作前景。所以我講的道出常情,出其不意。如果你按平常模式做的話,你不大容易感動人,但你要按人意料之外去反應(yīng),則需要你有更大的心量,更大的勇氣,更大的膽識才可以。這就是我們在生活中怎么利用感動這個方法。當(dāng)對方被感動的時候,他可以接受你的一切條件,這是一個心靈工程。

  如果我們的生活中多一點感動,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當(dāng)你生活中再次遇到難題困難的時候,不妨當(dāng)成一種挑戰(zhàn),看自己能不能用這個難題去感動別人,戰(zhàn)勝困難,開創(chuàng)你生活工作的新境界。

  我希望我們大家有一個感動的夜晚,有一個感動的日子,每一天都生活在感動中,有一個感動的人生。感謝你們來參加今天晚上的活動,祝大家吉祥如意,阿彌陀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