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jīng)

《維摩詰經(jīng)》簡稱《維摩經(jīng)》,全名是《維摩詰所說經(jīng)》,亦名《不可思議解脫經(jīng)》。維摩羅詰是梵語Vimalakirti之音譯,維摩羅意即“凈名”、“無垢”,詰即為“稱”,故《維摩詰經(jīng)》又名《凈名經(jīng)》或《說無垢稱經(jīng)》。摩羅詰又譯為維摩羅詰、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意譯為凈名...[詳情]

《維摩詰所說經(jīng)》講義十五 囑累品第十四

  《維摩詰所說經(jīng)》講義十五:囑累品第十四

  囑累品第十四

  《法供養(yǎng)品》釋提桓因發(fā)愿護法弘經(jīng),如來說供養(yǎng)于法,使大法流傳不息,以利當來眾生,內(nèi)得清凈身心,外得清凈佛土。

  此囑累品中,佛陀囑咐當來補佛彌勒,要將此法流傳下去,阿難為弘法之人,也要將此法結(jié)集。如來滅度之后,因大法流通,則未來眾生得此大法,即能轉(zhuǎn)染成凈,于是轉(zhuǎn)穢土為凈土?梢,彌勒與阿難同維摩詰休戚相關(guān)。

  囑是咐囑之意,累是一而再之意。彌勒菩薩為一生補處,當來成佛,傳播佛法責無旁貸;阿難尊者,佛滅度之后,結(jié)集 經(jīng)藏,也是傳播佛法的代表。所以,世尊特別囑托他們廣宣流布《維摩經(jīng)》。當然作為行菩薩道的我們,應當定位自己,使我們不忘佛恩,受持維摩經(jīng)的同時,隨緣向人們宣說維摩的功德利益,則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乃至于報佛恩的切身的有說服力的實踐,否則即無法對得佛陀。而現(xiàn)在我們更多的注重于熱鬧的法會,花里糊哨的外表,并因此有幸介入而驕傲而炫耀。我們不完全否定這價值,因為這應該是學佛的助緣,但如果以為這是真正的佛法,則有待商榷。所謂的驕傲與炫耀,就佛法而言,不會輕視初學,自然不會驕傲,況且,果位與學位不能相提并論,但學位與學佛之間,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當然有學佛的人可以學佛,那首先就得放下那負擔,我們不反對博學,也不反對考證,但文以載道,卻不應是別的什么,否則,讀書的目的就不是為了致用去學佛。學佛就應該如此,不是炫耀知識,盡管它是工具,但并不是目的,因為佛陀說法的經(jīng)典,最終目的是要擺脫文字相的束縛?梢,千萬不要以自己博學而驕傲,當然也不能以自己愚昧無知而安慰自己。最好的榜樣應是六祖慧能大師。雖不識文字,卻能智慧通達,如是心無掛礙,因不執(zhí)著而不留絲毫痕跡,所以閻王爺也拿他沒辦法,因已跑出三界,通緝不到。唐代高僧金碧峰禪師喜愛自己的一只紫金缽,被小鬼拿時,追悔不及,于是請求放他一次,就砸碎金缽,鬼再也拿他不住。有“欲來尋我金碧峰,猶如鎖鏈鎖虛空,若然虛空鎖不得,休來尋我金碧峰”。還有小和尚的故事,“遇水不溺,遇火不焚”。

  【經(jīng)文】于是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我今以是無量億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付囑于汝,如是輩經(jīng),于佛滅后末世之中,汝等當以神力,廣宣流布于閻浮提,無令斷絕,

  【經(jīng)文意思是】當佛陀對釋提桓因講述了法供養(yǎng)的問題之際,佛陀又轉(zhuǎn)回頭對彌勒菩薩說:彌勒!我現(xiàn)把此無量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即空無所得法,咐囑于你,就如同此類的經(jīng)典,在佛陀滅度后的末法時代,你們應當以神通之力,抵御惡魔即有所得的阻撓,即對有感興趣,如升官發(fā)財、得神通等,而廣泛宣傳流布于閻浮提,千萬不要使此經(jīng)典斷絕。

  【經(jīng)文】所以者何?未來世中,當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龍、鬼神、乾闥婆、羅剎等,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樂于大法,若使不聞如是等經(jīng),則失善利,如此輩人,聞是等經(jīng),必多信樂,發(fā)希有心,當以頂受,隨諸眾生所應得利,而為廣說。

  【經(jīng)文意思是】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因為在未來世中,應當有善男子、善女人以及天龍、鬼神、乾闥婆、羅剎等,發(fā)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樂于大乘佛法,如果不能聽聞如《維摩經(jīng)》之類的經(jīng)典,就好象沒有雨露滋潤的禾苗,有枯死的危險。如凡夫的輪回、二乘人的小究竟,即將失去最好的利益。彌勒菩薩你應該知道,如這樣一類人,聽聞維摩經(jīng)一類的經(jīng)典,更多的人必然會信樂此法,發(fā)起稀有之心,如同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于是以摯誠心,頂禮受持。彌勒菩薩,你們也應當隨各類眾生所應得受的利益而為他們廣泛地宣說這樣一類經(jīng)典。

  【經(jīng)文】彌勒當知,菩薩有二相。何謂為二?一者好于雜句文飾之事,二者不畏深義,如實能入。若好雜句文飾事者,當知是為新學菩薩,若于如是無染無著,甚深經(jīng)典,無有恐畏,能入其中,聞已心凈,受持讀誦,如說修行,當知是為久修道行。

  【經(jīng)文意思是】進一步說,彌勒菩薩你應當知道,菩薩有二種相,怎么樣稱為二相呢?回答是:一種是喜歡在文字上用功,即追求博學多聞,文辭華美,即“依語不依義”,另一種是聽聞大乘了義等經(jīng),不怕艱深之義,即于一切法,如實而知其真相,即依義不依語。彌勒菩薩!如喜歡文字上追求博學多聞,文辭華美這樣的一類人,即屬新學菩薩;如聽聞如維摩經(jīng)一類無有染污無有執(zhí)著的了義經(jīng)典,沒有恐怖畏懼,受持讀誦,并能如說而修行,這樣一類人,則屬久修道行的菩薩。

  【經(jīng)文】彌勒,復有二法,名新學者,不能決定于甚深法。何等為二?一者所未聞深經(jīng),聞之驚怖生疑,不能隨順,毀謗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聞,從何所來?二者若有護持解說如是深經(jīng)者,不肯親近供養(yǎng)恭敬,或時于中,說其過惡。有此二法,當知是新學菩薩,為自毀傷,不能于深法中,調(diào)伏其心。

  【經(jīng)文意思是】彌勒菩薩!又有二種法,稱為新學菩薩不能立足于甚深佛法。怎樣稱為二種相呢?一種是,對于從未聽到過的甚深經(jīng)典,聽聞之后,心生驚恐怖畏,于是生起疑惑而不相信,如是即不能隨順大乘佛法,如說修行,或枉加毀謗,做這樣的說辭: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經(jīng)典,這是從哪里來的呢?另一種是:如果對于有護持解說如《維摩經(jīng)》一類的甚深經(jīng)典的發(fā)菩提心者,而不肯親近這樣的善知識,當然更談不上恭敬供養(yǎng)了。不僅如此,有時還要吹毛求疵地毀謗這樣的善知識,因為有這兩種現(xiàn)象,如是之人稱為新學菩薩(剛剛學佛的菩薩,什么都不懂)。如是新學菩薩即是自己傷害了自己,反觀很多佛教徒恰似此類,只有好的愿望,往往又走錯了路,因為不識路,而變得狹隘,沒有心量,如是之類的新學菩薩不能在甚深佛法之中,調(diào)伏自己的我執(zhí)、我慢之心。

  【經(jīng)文】彌勒,復有二法,菩薩雖信解深法,猶自毀傷,而不能得無生法忍。何等為二?一者輕慢新學菩薩,而不教誨;二者雖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別,是為二法。

  【經(jīng)文意思是】彌勒菩薩!又有二種發(fā),菩薩雖然信解如維摩經(jīng)一類的甚深經(jīng)典,卻仍然自己傷害自己,而不能證得無生法忍。怎樣稱為二種法呢?一種法是,輕慢初學的菩薩,針對狹隘沒有智慧,卻不能以慈悲心教誨于他們;另一種法是,菩薩雖然信解維摩經(jīng)一類的甚深佛法,還不能透視解脫,還仍然執(zhí)著語言文字、破執(zhí)的經(jīng)句,如是經(jīng)句所在執(zhí)著也在。反之,如果沒有所執(zhí),也就無需經(jīng)典文句了。如是無能執(zhí)所執(zhí),則一切法皆是佛法,即法法都是實相。因為不能通達,即對于經(jīng)典等仍取相分別,即如人我執(zhí)后的法我執(zhí),如是不能證入無生法忍,成了障礙入道之門。

  【經(jīng)文】彌勒菩薩聞說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說,我當遠離如斯之惡,奉持如來無數(shù)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子求大乘者,當令手得如是等經(jīng),與其念力,使受持讀誦,為他廣說。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讀誦,為他說者,當知是彌勒神力之所建立。

  【經(jīng)文意思是】彌勒菩薩聆聽了佛陀教誨,就向佛陀稟告說:世尊!如是甚深經(jīng)典,真是稀有難得!如佛所說,我應當遠離佛所說的這些過失,奉持如來無數(shù)阿僧祇劫,所積累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如果在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要追求大乘佛法,我應使其親手得到如《維摩經(jīng)》之類的經(jīng)典,并增加他與《維摩經(jīng)》相應的念力,使其受持讀誦并為他人廣為演說,世尊!如果在未來世中,有能夠受持讀誦并為他人廣為演說之人,應當知道,這是彌勒菩薩不可思議的力量所建立起來的。在此。我非常感念彌勒菩薩的加持,使這部經(jīng)典有緣講說。

  【經(jīng)文】佛言:善哉,善哉!彌勒,如汝所說,佛助爾喜。

  【經(jīng)文意思是】對于彌勒菩薩的表白,佛陀說,好啊!好啊!彌勒菩薩,你能夠如此發(fā)心,如你所立的志愿,我會幫助你成就你的法喜。

  【經(jīng)文】于是一切菩薩,合掌白佛:我等亦于如來滅后,十方國土,廣宣流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復當開導諸說法者,令得是經(jīng)。

  【經(jīng)文意思是】正當世尊說話告一段落之際,與會的一切菩薩都站起來合掌向佛陀表白說:世尊!我們這些菩薩也將在如來滅度后,于十方國土之中,廣泛宣傳流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并且還要開示導引那些講說佛法的人,使他們得到這部最好的《維摩經(jīng)》。

  【經(jīng)文】爾時四天王白佛言:世尊,在在處處,城邑聚落,山林曠野,有是經(jīng)卷,讀誦解說者,我當率諸官屬,為聽法故,往詣其所,擁護其人,面百由旬,令無伺求得其便者。

  【經(jīng)文意思是】正在這時,四大天王對佛陀說:世尊!在這個世界的城市、村莊等每一個角落,或者山林曠野之中,凡是有這部經(jīng)的地方,并有讀誦解說之人,我們都會率領我們的眷屬,為聽聞不可思議解脫之法,去到其人所住居所,擁護這樣的人,在百由旬的范圍內(nèi),使惡魔沒有可乘之機而乘虛而入。

  【經(jīng)文】是時佛告阿難:受持是經(jīng),廣宣流布。阿難言:唯!我已受持要者。世尊,當何名斯經(jīng)?

  【經(jīng)文意思是】正在這時,佛陀告訴阿難說:阿難!你應當受持這部經(jīng),廣泛宣傳流布!對此,阿難回答說:遵命,我已經(jīng)受持《維摩經(jīng)》的甚深法要了。那么,世尊!應當怎樣稱此經(jīng)名呢?

  【經(jīng)文】佛言:阿難!是經(jīng)名為“維摩詰所說”,亦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如是受持。

  【經(jīng)文意思是】佛陀回答阿難說:阿難!這部經(jīng)稱為《維摩詰所說經(jīng)》,也稱為《不可思議解脫法門》,你們應當受持。

  【經(jīng)文】佛說是經(jīng)已,長者維摩詰,文殊師利,舍利弗,阿難等,及諸天人阿修羅,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經(jīng)文意思是】佛陀說了這部經(jīng)結(jié)束了,即結(jié)集的儀式完成之后,長者維摩詰、妙吉祥菩薩、舍力弗、阿難等,以及諸天、人、阿修羅等,一切與會大眾,聽到佛陀所說,都皆大歡喜,信受奉行,并給佛陀頂禮,然后法會到此結(jié)束,各各散去。

  此經(jīng)雖是《維摩詰所說經(jīng)》,但卻是非佛不能給予證明,所以又說“佛說”,雖然經(jīng)中很多人對話,但我們引經(jīng)之際,都是佛說,因是佛所認可。只是佛陀教以維摩詰所說,是尊維摩詰以使諸菩薩精進、激發(fā)小乘人的菩提心。

  小結(jié)

  維摩詰經(jīng)到此全部結(jié)束,我希望大家真正受益,法喜充滿,至少在講經(jīng)的過程中,我自己先被感動了,多少的忙碌,多少冥思苦想,其間的苦辯、酸辛此時已不是很重要了。因為我已經(jīng)走出,我已經(jīng)超越,但我依然有許多的感想一吐為快!

  1.感謝時節(jié)因緣。法不孤起,仗緣方生!毒S摩詰所說經(jīng)》能夠有此因緣講說,首先要感激以思智法師為首的通教寺兩序大眾的共識。在現(xiàn)實當中,能夠真的為佛教做一點事,這是我責無旁貸的事情,更何況眾緣所生法呢?于是,讓我也同樣感激接送我的紀春暉居士、于滿意居士,還有我曾經(jīng)說過的居士。曾經(jīng)有居士在講經(jīng)時期說話等,因為我直言或許傷害了他,當講經(jīng)到今天,秩序井然,讓我說不出的感動,感謝那幾位曾經(jīng)說話的居士,因為他們而改變了人們放逸散漫的觀念,還要從始至終,乃至偶爾來聽講的居士,謝謝你們的護持,記得在講經(jīng)過程中,有居士寫信給我鼓勵我,也有居士給我提出寶貴的建議,尤其是,有一度我想停下來,但最終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因為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事實。從最初人們的茫然,到慢慢人們的接受,乃至今天的共鳴,都無不證明,我的努力得到了認同……于是我堅定了信心。

  當即將結(jié)束本經(jīng)之際,我要說的一句話則是,光榮屬于佛陀,功德歸于大家,而我只不過做了一件應該做卻又微不足道的事情。

  不能否認,我們帶著我們久已陳舊的習氣,走進信仰佛教的大門,我們期盼,我們渴望,我們卻又不愿意改變自己,只希望通過信仰盡如我意,光大自己的貪嗔癡,而時光慢慢過去,我們擁有的正在失去,我們不愿意接受的正向我們走來,于是,反思反省乃至改變,才是我們的唯一出路,因為一廂情愿正面臨挑戰(zhàn)!罢J識你自己”,而人最可怕的敵人是自己 ,于是我們明白了美國詩人的吶喊“他要歌唱,為了忘卻,真實生活中的虛偽,為了記住,虛偽生活中的真實”。原來就是諸法空相,正是《維摩詰所說經(jīng)》所闡述的義趣空理。所謂“真實生活中的虛偽”即是有即是空;所謂“虛偽生活中的真實”即空即是有,“學會忘卻”即是不執(zhí)著,自然會勇敢、快樂、幸福,“學會記住”記是恒順眾生,對現(xiàn)實負責,如是即能放下而不放棄,隨緣而不隨便。而“真實生活中的虛偽”與“虛偽生活中的真實”本來平等,那么忘卻就是記住,有誰能夠契入呢?如果能夠走進維摩經(jīng),這一切都將不再困難,如是,將會清凈我們的心,那么佛土自然清凈。

  是的,很多人在迷茫中徘徊,迷失了方向,面對于此,我信仰的良知促使我站起來,“生為佛子,當作佛事”、“不為自己求安樂,但為眾生得離苦”。盡管還有很多人不一定接受這樣得弘法方式,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去耕耘,不問收獲”、“舜若多性可消亡,爍迦羅心無動轉(zhuǎn)”。

  當這一部經(jīng)結(jié)束之際,我的心中忽然生起一種深深的依戀,盡管我知道緣聚緣散,只是我還會在新的因緣中努力,“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宋大慧宗杲禪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山野平生有大誓愿,寧以此身代一切眾生受地獄苦,終不以此口將佛法以為人性,瞎一切人眼”。它告訴我:應該在利他中完成自利,我相信!

  飄飄渺渺幻化塵,天涯海角覓知音,

  行到山窮水盡處,柳暗花明又一村。

  愿意與大家一起共勉。

  TYRO恭錄于2000年8月、2001年10月北京、校對于2002年1月北京

  (恭錄者按:該講義的前一部分是凈波法師在中國佛學院授課時的講義,當時由于課時的限制,沒有將整部經(jīng)講完。從去年開始凈波法師在北京通教寺利用一年多的時間講解這部經(jīng)典,并有了這本完整的講義。希望該講義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深契大乘法義,紹隆佛種,令佛法久住。)

  《維摩詰所說經(jīng)》講義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