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賢慧者
親近賢慧者
無論在您得意或失意時,會給您啟迪,為您指示正路,陪伴著您,與您共策共略度過人生。相反的,您若是遇人不淑,結交的都是酒肉朋友,下場肯定就不得善終。人生旅途,需要良友,結伴同行。學佛道路上亦是需要個法侶,輔助共勉。風雨同路。人生路途是一條漫長及坎坷不平的道路,一生中有著諸多起伏不定的時運。時而得意,時而失意,個人成敗得失的關鍵,往往會是因受了身旁的人所影響。如果您所結交的朋友是賢慧者,必定會在您的生活中給以扶持與支援。
親近善知識,是佛徒學法首要之條件。佛陀教導眾生祛惡就善,故在第一吉祥法里先說遠離愚癡人,后說親近賢慧者。所謂的賢慧者,就是指具有正智、 正見、 確知、 明了與實觀的人。即對一切事物的道理,能明辯是非、 正邪,有抉擇取舍的辯識,其思想行為都有高度涵養(yǎng)。同時具備能示模范,教化指導他人的條件。在佛教里通稱此類人為善知識 (kalyana-mitta)。
在《瑜伽師地論》六十四卷里記載著佛陀教示門徒學習佛法應抱持的理念:
「當知歸依,有四正行:一親近善士,
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
親近善士,即親近有知識的人。所謂的善士是指一個德行圓滿的良友,并非指一般普通的朋友。佛教里所稱的善知識是指導我們修善斷惡,離一切苦,得一切樂的導師。
在《增一阿含經》的 「九眾生居品」里,有著這么一段佛陀與阿難尊者的對話。
爾時阿難,白世尊言:「所謂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也,將引善導,以至無為!狗鸶姘㈦y: 「勿作是言!言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 所以然者?夫善知識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與共從事,將視好道。我亦由善知識,成無上正等正覺,以成道果,度脫眾生,不可稱計,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識之人, 全梵行之人也!
此段對白,就足以說明善知識對行法者的重要性。就如我們求學時期的老師,細心殷勤地善護教導著學生,直到培育他們成材為止。佛陀在世時,經常勉勵那些新學門徒要向諸得道弟子,如舍利佛、大迦葉及目犍連尊者等看齊,并親近他們學習佛法。佛陀本身也自認如果過去沒有親近善知識,在菩薩道中就沒有辦法得到燃燈佛的授記,無法問津於成覺證果。
尊師重道
修學佛法的人,當親近善知識時,在態(tài)度上就要抱著良師難遇,明師難訪的尊重心,好好學習。而不是懷著狐疑猜測的心態(tài)去衡量對方,或是以刁難的方法來試探對方。時下佛徒,有者要求過高,對師的要求有著諸多崇高理想的條件。要如何物色一位理想的善知識呢?佛陀舉出了善知識必需具備的七項條件:
一。俱足正信
對三寶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其本身在佛法修持上必有所體證,也就說對四禪八定,無常、苦、 無我三法印,慈悲喜舍等有所體證;蚴且證得預流初果 、六神通及八解脫等的善知識。
二。安住禁戒
即是一個行為品德清高,守道清白的行法者。
三。具足多聞
即對佛陀教法,多所聽聞通達。對於來求法的人,皆能隨其所問,給以充足解答。并且在講解時,於文義善巧,於眾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 意善尋思、 見善通達。
四。性多哀愍
身為一位善知識,他必需擁有一顆哀憐悲愍眾生之心。由於不忍眾生在生死苦海里受盡熬煎,在他的心底,常抱著眾生苦即我苦,眾生樂即我樂的心態(tài)來對待眾生。從以下二點,可以看出一位善知識的哀愍心態(tài):
(一)心無厭倦: 即對於弟子善能教導;弟子所作的善行與才華能給以贊嘆鼓勵。本身的個性耐力是勤勞精進,為大眾說法教示時,不辭勞倦,無所怨言。
(二)善能堪忍:一位善知識,在生活周遭里,碰上任何逼迫苦事,先檢討自己是否有任何過失,并以業(yè)報思想為理念,不會隨意怨他責人,發(fā)生憤恚?v然是遭輕陵毀辱,也堪能忍受。而自己本性沒有改變,守持以有情著想的宗旨,顧慮對方的利益為主。
五。正智正慧
善知識對佛教的經典與教法必需有深入的研究與心得。擁有能夠辯別出世間法及出世間法、 俗法及圣法的淵博知識。同時亦具足能識別出追隨者的品性與根機之功夫,在教誡授法上投其所好,攝其所適,成就其材的教導能力。
六。有慚恥心
一位善知識,必然具有崇重賢善的格性。所謂的崇重賢善即是對於具有賢德的人,他能生起恭敬,對於一切有漏無漏的善法亦生起崇重。因了這崇賢重善的心理,善知識就會羞恥過惡不作。常持謙虛態(tài)度,以禮待人,平易近人。
七。懷羞愧意
一個具有羞愧心的善知識,他是懷有輕拒暴惡的特性。這輕拒暴惡是指對於世間的法律、 輿論、 呵斥、譏毀等引起的惡法惡行,和自己厭嫌的惡染法都持有一股強烈的抗拒而不愿接近。因了這理念,他是非常慎重於自己的言行與態(tài)度。同時也是一個莊重的人。
「善財童子」是北傳大乘教法里一位顯赫的求法者,他的五十三參,學道求法的精神是我們后學人最追隨典范人物。他的法跡可從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波羅浮屠」古跡中窺視一二。
「善人則親近之,助德行於身心」,親近善知識能夠使學法者引生信根、聞 、施、戒、智慧諸善功德。佛陀形容這種接觸就好像月亮盛滿,光明漸增。冀望此吉祥之二「親近賢慧者」 引領您往如意處。
「莫近惡知識 亦莫愚從事 當近善知識 人中最勝者 人本無有惡 習近惡知識 后必種惡根 永在暗冥中」
念師恩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學佛的人能遇名師,扶持引導,趣向正道,得於成就佛果。對於善知識的德惠,學子必須銘記在心。要存感恩之心,念恩師之德。對於善知識之恩德,佛陀有如下的譬喻:
猶如慈母, 出生一切佛法種故。
猶如嚴父, 廣大利益親屬故。
猶如乳母, 守護不令作惡法故。
猶如教師, 示諸善法所應學故。
猶如善導, 能示甚深妙法故。
猶如良醫(yī), 能治種種煩惱病故。
猶如勇將, 殆除一切識恐怖故。
猶如船師, 令度眾生大瀑流故。
猶如商主, 令到一切智寶州故。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佛學常識]什么是十力
- [佛學常識]佛為阿那律說八大人覺的內容是什么
- [在家修行]佛說的這七種布施,不用花錢就能做到
- [佛學常識]什么是空想
- [佛學常識]什么是文字禪?
- [佛經名句]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佛學常識]什么是般若?
- [佛學常識]阿彌陀佛掌中蓮臺有何象征含義
- [生活故事]根不隨塵,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師]學佛一定要經過佛學院的教育嗎?
- [佛與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