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佛?念念為他人,念念為眾生
師父:成不了。
徒兒:為什么?
師父:因為佛不是打坐成佛的,佛也不讀經。
徒兒:佛是怎么成佛的?
師父:佛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成佛。
徒兒:佛都想過什么?
師父:佛天天在想如何把自己的真心施舍,如何讓別人好,如何讓世界、讓大家都得道。佛天天想著如何方便別人,天天想著舍下自己,天天想著如何為別人服務。天天想著如何去承擔責任,而默默的去付出,不讓任何人發(fā)現(xiàn)是他做的。只要大家都能好了,都能認識自己的責任,都能理解和合了,不再有任何的要求和欲望的貪圖了,他就滿足和高興了。而不需要大家知道他!他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什么,也沒有想過自己要成為什么、要得到什么。只是想著怎么能把自己的真心全部舍出去。
徒兒:所以我天天想著成佛,就成不了佛,是因為我在要求得到。佛是什么都不要的,什么都不為自己有一點打算的,完全是舍得自我的真心,行愿之道做出來的。
師父:是啊,佛沒有想的事情你都想了。佛想的事情,你卻不想也不做,能成佛嗎?再說,佛也不是成的,而是做人做出來的功德相應。
徒兒:那我也要開始舍自己,這樣做就可以成佛嗎?
師父:不能。如果你是為了成佛而做而舍,那不是舍。而是有求有得失之心、有交換。不能成就。
徒兒:那到底什么才是真的舍呢?我該如何做。
師父:如果感覺到自己在舍,就沒有舍。你知道佛舍的是什么嗎?
徒兒:是福報和功德吧?
師父:是的。他舍的是無量的德。那你有嗎?
徒兒:不知道,或許沒有吧?
師父:你知道什么是德嗎?
徒兒:不為自己,好好做人,幫助別人。
師父:這只是形式的表面,是空洞的理論而已。因為你沒有達到無私無我的心,所以根本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無私、什么是無我。你連相都沒有破,哪里有功有德阿?功和德都是在內心的起心動念之中。是在無相境界。那是內心的意識念頭的戒道啊。因為你在做人之中、在生活里,有太多的私心雜念,有太多的要求妄想。而你根本就不在乎起心動念,也不去注意起心動念。恰恰所有的修行和因果都在這個起心動念之中!所以你連一個最基本的清凈都沒有,連真正的戒都沒有搞明白。起心動念天天還在犯戒之中!只是在形式外相之中有所求的為了自己得到。走的都是形式戒,是相戒,是外道。而非念積念修,非心戒。不應正道,不在無相。所以沒有正心真意,沒有找到善與德的標準,也沒有去掉自我的惡意貪心。更沒有功德可言。如何有道啊?
徒兒:那我也要開始舍心修行了。
師父:你知道怎么才叫舍?如何舍?念念都在舍中,都在戒中,你知道舍的是什么?
徒兒:舍也有這么多的內容?我還真的不知道。
師父:修的內容基礎都在這里,你連這個都不知道,只能說你天天在犯戒造業(yè)之中。那你今生能成什么道啊?不用說修行和學佛了,連你最基本的做人之道都成不了,完全在地獄因果道中。在你這個境界中,竟然天天拿著佛的經書,說著佛的話,更是犯下誹謗之罪。
徒兒身上已經出汗,聲音顫微微的說,那就請您指教我吧!
師父慈悲的說:所謂的舍,就是首先要認清自我,從此開始在心中念念都要沒有計較,處處要理解他人,承擔磨難的考驗。外在的一切惡意、誹謗、逆境,都是你自身問題,而非是他人的錯誤。所以不可以用對與錯來看別人、看問題,而只能以正與邪來要求和把握自己的心。在念念中來放下這個自我。所以,你首先要舍下的是自我的一切私心和欲望,才能進入清凈。
出家不是外相,僧也不是衣服和寺院,而是在內心放下自我的清凈中。今世的道場不在寺院,只有歸依正道,按照道意的教化,從這里開始時刻把握自己的心念動意,才能如戒。時刻在戒心戒念之中來不斷的認識和改變自我。這樣你才能逐漸明白到底應該怎樣做人。做人是有做人之格,是有標準的。做人本來就不應該有這些貪心的欲望,內心之中本來就應該想著別人服務大眾。因為我們本來就有著太多的債務所欠,有太多的骯臟的自我,給這個世界造就了太多的麻煩。這一切都是我們應該用一個懺悔和愧疚的心來償還和悔過的,都是我們做人本身應該做的責任而已。
哪里有什么舍啊!你是在懺悔和償還之中來發(fā)心發(fā)愿相應佛的功德的大施舍。世界上的一切福報功德那都是佛的加持,不是你的。做人本來就應該具備的品質你都沒有,哪里有德啊?所以你還沒有進入做人之道,連做人的基礎都不具備,如何有成就之道啊?你有德嗎?你如道嗎?如果真的有德,那就不會有煩惱、病痛、苦難災禍了。如果這些最基本的問題,自己都不能解決,那就沒有德之道。那你能舍什么?你所舍出來的,是天天在起心動念中給世界帶來的業(yè)障,是用我們骯臟的意念來破壞自然的清凈。我們是在造就自然災害。所有的災害里都有我們的一分共業(yè)。這些是修行中應該認識到的最基本最基礎的問題。如果這些自我問題不能認識也不能解決,你站在自我骯臟的境界,卻天天說著佛的話,從書本上拿著圣人的話當作自己的明白和認識,甚至去指點別人,那就是對法界對佛的大誹謗!是沒有成就的。所以,要修自我的習性,更要認識自我。認識自我的業(yè)障,才能真正認識自我的心。你不可能知道佛,因為你連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不要把自己和佛相提并論了,那是謗佛謗法。動不動就說佛啊佛的,那就是一種輕蔑。找找自己,看看能否真的認識明白自己。修自己的做人。有了做人的資格,才能談修行的問題。
正道是有標法之相,不是以你個人自己的知見為準的。所以很難有成道者。為什么呢?因為要成道首先要歸道,道是在得道者的圣人那里,不是在你自己的思想知見里。可是你看看都把自己當作了明白,把代表法界的圣者丟在了一邊。你連法界的恩師、傳法的圣人都不要了,你在什么道?你不歸道、不認道,能成道嗎?不僅要歸道,而且一切都要圍繞法界為中心,一切圍繞法界的責任,不能有自己的一點點。
成佛首先是學會真正的認識自我,一生把人做好,做到無我,肯吃苦了業(yè),念念為他人,念念為眾生,這個標準本身就是一個無量的境界。
- 上一篇:學佛不得力的原因
- 下一篇:一位慈悲的禪師將惡緣轉成善緣的故事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知足少欲少煩惱
- 多也足,少也足
- 什么是滿足?
- 容易知足是不求上進?
- 知足就不會抱怨
- 現(xiàn)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 最自在的生活享受
- 真正的解脫
- 幸福是什么?
- “忙”不是問題
- 都是新的
- 忙中有序地趕工作
- 快不一定就好
- 把工作當成趣味的生活
- 保持平靜的心
- 好壞不放心上
- 工作要懂得隨順因緣
- 面對工作調整,要能夠隨遇而安,別挑三揀四
- 放下身段大有可為
- 別做一行怨一行
- 以諒解解開壓力
- 把希望當成壓力
- 少一點得失心
- 轉壓力為自我期許
- 盡其在我
- 把自己放空一下
- 壓力是成長助力
- 心甘情愿就不苦
- 挫折是正常的
- 不和過去比較
- 化解壓力
- 不求人關心
- 堅持走下去
- 機會總會輪到你
- 讓彈力球變成棉花
- 在機會中發(fā)展與成長
- 盡其在我,雖敗猶成,僥幸而得,雖成實敗
- 自我激勵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
-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健全的性格
- 對于生活要心存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