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女眾只能出家一次,而男眾能七次出家?
佛教經典中,明確記載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眾能出家七次,使得不少人認為,佛教好像重男輕女,有歧視女性之嫌。事實如何呢,佛為什么要這樣規(guī)定呢?
首先,產生這種男女不平等的疑惑,其實是不了解佛教中的“平等”。
《增一阿含經》云:“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同稱釋氏。”就是不管白種人、黑種人、國王、平民、男、女,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平等,人人都可以出家,就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立足點的平等。但是出了家并不是就成了佛,還是要依據佛法的教義,在因地上精進用功,當煩惱漏盡,自然就成道證果,而且這個果位,不會因為男女差別而有所不同,這是因果上的平等。
雖然一切眾生皆具有以上兩大平等性,但是卻因為業(yè)緣感召,過去自己所做的善惡業(yè)積聚,致使平等當中有不同的果報差異,例如同樣生而為人,但是智愚有別。因為眾生根機各各不同,致使佛陀只得巧設方便、應機施教,目的是要讓眾生都能從不同的果報中解脫,這也是佛陀教化眾生最慈悲的精神所在。
佛法中表面看似不同的制度,其實是佛陀為了讓眾生能夠防非止惡、息滅煩惱,方便不同根機弟子修行而慈悲制定的。例如相對于男性,女人對家庭的依賴較重、情執(zhí)也較重,意志沒有男人堅定。所以佛陀特別針對女眾的習氣,規(guī)定只有一次出家機會,希望女眾慎重決定三思而行,也能使女眾珍惜出家的因緣;出家,不論男女,都有非常巨大的功德,一人出家,七祖升天,是說一人出家能夠使七代祖先得生天界?梢姵黾业墓Φ掠卸啻。還有,無論男女,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將相所能為,是說出家不但要有非凡的勇氣,也需要有宿世的福報,因此出家以后,能夠意志堅定,不再朝思暮想,不再牽掛俗世中的感情,放下世緣不退轉,安住于僧團用功辦道。所以女人能出家,依然是大丈夫,一樣是人天師表,這也是功德與法身慧命的平等。
但是,相對于男性,女性畢竟由于生理、心理的不同,女人身心更容易受到傷害,在很多時候也容易遭遇某些人對佛門的歧視、傷害、毀謗。這對于出家的女眾和誹謗她們的人,都是不好的業(yè)因。
所以,佛陀對女眾出家的特別規(guī)定,既為保護她們,也為保護僧團,也為保護正法,也為保護眾生。
因此這樣的規(guī)定并非負面,而是慈悲的教化。就像未滿20歲者的心智狀況還不成熟,所以法律只好規(guī)定其不得投票,此規(guī)定并非歧視、不公平,而是基于保護全民福祉所設。又如世間的父母,針對貪玩的孩子,特別規(guī)定門禁時間,來改善其習性,沒有人會說這父母不公平。
由上可知,眾生因為過去世所造善惡業(yè)不同,生而果報不平等,大醫(yī)王佛陀為了教化眾生,成就其道業(yè),而定種種制度,實在是一種“慈悲且智慧的應機施教”!
在這里要特別指出,女眾出家,不但指的是受具足戒成為比丘尼,也包括受沙彌尼戒的沙彌尼,這就有一個問題,目前全國多地佛教道場都有“短期出家”學修營之類的活動,或七天,或一月或三月不等,但是都要授沙彌戒,那么女眾一旦受了沙彌尼戒,短期出家結束后就要舍戒,意味著此生就再沒有出家機會了,所以正信道場一般不接待女眾的短期出家就是這個原因,如果確實想體驗出家生活,可以受八關齋戒,到時候舍戒是沒有問題的。
在此節(jié)錄一段相關經文,其中末后一段尤為關鍵,請網友認真讀誦仔細思考: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三十》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爾時室羅伐城有一長者。娶妻未久遂即有娠。月滿生女生已父亡。母養(yǎng)既大其母亦終。后時吐羅難陀尼因乞食入其舍。見女問曰。汝屬于誰。答言。圣者我無依怙曾未屬人。報言。若如是者何不出家。女曰。誰與我出家。尼曰。我能與汝可隨我去。彼即隨行至尼住處。便與出家。后被煩惱之所牽纏遂便還俗。時吐羅難陀尼。因出乞食遇見其女。問言。少女如何得活。答言。圣者我無依怙辛苦存生。報言。若爾何故更不出家。答曰。我已還俗誰與出家。尼曰我能。即與出家遂行乞食。
長者婆羅門見已皆共譏嫌。諸釋迦女能為善事。或時出家而修梵行。或時罷道還染俗塵。隨情所為豈非善事。諸尼聞已白諸比丘。比丘白佛。佛作是念。由還俗尼有如是過。從今已去諸還俗尼更不得出家。其長者等善為譏笑損壞我法。是故比丘尼一捨法服已歸俗者。不應更令出家。若與出家者師主得越法罪。
- 上一篇:六道輪回的起點和終點
- 下一篇:眾生為什么恐懼死亡?佛教反對自殺的理由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知足少欲少煩惱
- 多也足,少也足
- 什么是滿足?
- 容易知足是不求上進?
- 知足就不會抱怨
- 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 最自在的生活享受
- 真正的解脫
- 幸福是什么?
- “忙”不是問題
- 都是新的
- 忙中有序地趕工作
- 快不一定就好
- 把工作當成趣味的生活
- 保持平靜的心
- 好壞不放心上
- 工作要懂得隨順因緣
- 面對工作調整,要能夠隨遇而安,別挑三揀四
- 放下身段大有可為
- 別做一行怨一行
- 以諒解解開壓力
- 把希望當成壓力
- 少一點得失心
- 轉壓力為自我期許
- 盡其在我
- 把自己放空一下
- 壓力是成長助力
- 心甘情愿就不苦
- 挫折是正常的
- 不和過去比較
- 化解壓力
- 不求人關心
- 堅持走下去
- 機會總會輪到你
- 讓彈力球變成棉花
- 在機會中發(fā)展與成長
- 盡其在我,雖敗猶成,僥幸而得,雖成實敗
- 自我激勵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
-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健全的性格
- 對于生活要心存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