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豁達(dá)樂觀,快樂常在

豁達(dá)樂觀,快樂常在

  有一次,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去拜訪弘一法師,兩人陋舍竹椅,相談甚歡,不知不覺間午餐時間就到了,于是弘一法師招待夏先生吃飯。夏丐尊不便推辭,也就應(yīng)了下來,可是走到飯桌前一看,弘一法師端上來的除了白花花的米飯,就是些咸菜。雖然夏丐尊先生平日生活一向儉樸,但也覺得這咸菜入口難咽,再看坐在對面的弘一法師吃得津津有味。

  于是,夏丐尊先生便放下手中的碗筷,心有不忍地對大師說:“大師,你難道不嫌這咸菜太咸了嗎?”弘一法師看著他哈哈大笑起來,回答說:“咸有咸的味道!”過了一會兒,吃完飯,兩人坐在外邊的椅子上開始喝水。

  弘一大師招呼朋友坐下之后,就去端了兩杯水,夏丐尊先生一看竟然是兩杯清澈的白開水,禁不住皺著眉頭說:“難道你的家里沒有茶葉嗎?怎么每天都喝這清淡無味的白開水?”

  弘一法師又是呵呵一笑,說:“開水雖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菜根譚》中有云:“君子如水,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一個人自在樂觀的心境就如水一般可以適應(yīng)任何環(huán)境,不去抱怨外在的世界,而是不斷調(diào)適自己的內(nèi)心,這才是智者的生活方式。咸淡有味的境界就如宋代無門和尚所作的禪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揭示出了同一個道理,即“隨所住處恒安樂”。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柴米油鹽醬醋茶,件件都要心中掛”,人活在世上必定會遭遇不如意和困境,也會有很多的煩惱憂愁,不是每一件事情我們都能完滿地解決,于是便有了嫉妒、憤怒、悲觀、自卑、自慚等一些不好的心境。這時我們就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心靈平靜下來,學(xué)一學(xué)宋朝詩人楊萬里的“風(fēng)力掀天浪打頭,只須一笑不須愁”的灑脫。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假如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所以,當(dāng)不幸降臨到我們身上時,要學(xué)著樂觀地面對,像一個真正的君子那樣,做到一切“坦蕩蕩”,這樣不幸便會很快過去,生活又充滿了陽光。

  四祖道信禪師未開悟之時,曾向三祖僧璨禪師請教佛法禪意。一日,他誠懇地向三祖僧璨禪師請求說:“大師,我覺得人生太過苦惱,希望您能給我指引一條解脫的道路。”

  三祖僧璨禪師沉靜地看了他一眼,隨即反問道:“是誰捆綁住你了嗎?”

  道信禪師想了想,誠實地回答:“世上無人綁著我。”

  三祖僧璨禪師笑道:“世上既然無人捆綁著你,你就是自由的,已經(jīng)解脫了,你又何必還在苦苦尋求解脫呢?”

  后來希適禪師在接引學(xué)僧時,也將三祖僧璨禪師這種活潑機(jī)智的禪機(jī)發(fā)揮到極致。有一次,有一個學(xué)僧問希適禪師:“大師,如何才能求得一方凈土呢?”

  希適禪師答道:“世上有誰污染了你?”

  學(xué)僧不解其意,繼續(xù)追問:“如何才能達(dá)到涅槃永生的境界呢?”

  希適禪師答道:“誰給了你生與死?誰告訴你生與死的區(qū)別?”

  這位學(xué)僧在希適禪師的步步逼問下,由最初的迷惑不解,繼而到恍然大悟,終于明白心中本無事,作繭乃自縛的道理。

  其實,做人就如參禪一樣,不要庸人自擾,更不要悲觀厭世,而是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儒家說的“君子坦蕩蕩”和佛家所言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瀟灑和樂觀,不抱怨世界,更不抱怨生活,釋然地接受世上一切的磨難和挫折,帶著一身輕松愉悅地游走在紛繁的世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