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哲理故事300篇(216-220)

  216、周末朋友打來電話,讓我今晚去濱海路的老地方。我如約而至,幾年來,我們許多個周末都扔在這里了。大部分時間是在這里瘋,很放縱的那種,喝酒,打賭,“鬼哭狼嚎”OK夠了回家睡覺。也有很正經(jīng)的時候,朋友中,誰遇到棘手的事在做出決定之前,我們聚在這里認(rèn)真地探討,幫他拿主意。雖然朋友什么也沒說,可我知道,今晚就是這后一種。

  一進門,看見朋友坐在沙發(fā)上抽煙。我向四周看了看,他說:“沒別人,就咱倆。走,上里面去。”我們進了里間,點好菜,一邊吃,一邊聊,用張三、李四做序,然后話鋒一轉(zhuǎn)切入正題。

  “上個月我去上海接觸了一家公司的部門主管,他有意讓我到他手下做事。他們是我們這個行業(yè)里很有名氣的大公司,怎么跟你說呢,相當(dāng)于IBM吧。”

  我看看朋友,我們是從小學(xué)到中學(xué)的同學(xué),到了大學(xué)就分開了,我學(xué)化學(xué),但不喜歡做實驗,他學(xué)機械,卻動不動跑到我們的實驗室。我懷疑我們都入錯了行。果然,畢業(yè)不到3年,我們都各自離開了本行當(dāng)。

  “你知道,以前也有過這樣的體會,但都沒動心。我從機械總公司出來,就是想辦一個自己的公司,為此,吃盡了苦頭,但我不是一個輕易認(rèn)輸?shù)娜,我相信所有的付出終有回報?墒且呀(jīng)五年了,我還是在生存線上掙扎,整天為房租、電話、人員、開支這些瑣事操心,為合同、定單絞盡腦汁,可辛辛苦苦賺的錢轉(zhuǎn)眼又支出去了。就這么整天忙忙碌碌、四處奔波,不知道離成功還有多遠(yuǎn)。”

  我們慢慢地喝著酒,外面電視里又在播“下崗”的節(jié)目。在越來越多的人下崗、人們?yōu)槟苤\到一份能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而倍感知足的時候,我們卻在為該不該接受一個月薪700美元的崗位而犯愁。我們這是怎么了?

  我拿起酒杯,晃動了幾下,說:“你知道,有機化學(xué)實驗,每次反應(yīng)物的組份相同但得到的生成物組份卻不相同,生成物的組份不僅取決于反應(yīng)物,還取決于反應(yīng)時的狀態(tài)。如溫度、氣壓、攪拌速率等。人生進程就像有機化學(xué)反應(yīng),總處于一種不確定狀態(tài),我們能確定的只有一點,那就是:付出不一定有結(jié)果,但不付出就一定沒有結(jié)果。”停了一會兒,我看著他,問:“如果堅持自己做,可能會有什么結(jié)果?”他想都沒想:“兩種結(jié)果,成功或失敗。”我說:“成功和失敗的可能性各占多少?”“我不知道。”“那就是各占50%。”我又問:“去哪家公司,可能會有什么結(jié)果?”朋友想了想,說:“過一種穩(wěn)定而庸常的生活。”我說:“你甘心為了100%的平庸而放棄那50%的成功機會嗎?”朋友沉默不語。我從包里拿出筆記本,從本上撕下兩張紙:“別急著做決定,你回去以后一個人好好想想,把兩種選擇可能帶來的好處和壞處列個清單。”說完,看看表,快10點半了,我們起身離開,趕回家看國際影院的名片欣賞,今晚演《居里夫人》。

  我是學(xué)化學(xué)的,當(dāng)我看到居里夫人在她的“實驗室”里搬成袋子的瀝青礦渣,把它們倒在一口我在鄉(xiāng)下外婆家見過的煮飯用的大鐵鍋里,用粗棍子攪拌,我真是吃驚不小。因為那根本不是我記憶中的實驗室。由于居里夫人只是理論上推測但無法證明新元素鐳,所以巴黎大學(xué)的董事會拒絕為她提供她所需要的實驗室,實驗設(shè)備和助理員,她只能在校內(nèi)一個無人使用的四面透風(fēng)漏雨的破舊大棚子里進行實驗。她工作了4年,最初兩年做的是粗笨的化工廠的活兒,不斷的溶解分離,最后剩下的就是鐳。經(jīng)過一千多個日夜的辛苦工作,8噸小山一樣的礦渣最后只剩下小器皿中的一點液體,再過一會兒將結(jié)晶成一小塊晶體,那就是新元素鐳。當(dāng)她滿懷希望抑制住激烈跳動的心朝那只小玻璃器皿中看時,她看到4年的汗水和8噸的瀝青礦渣最后的結(jié)果只是一團污跡!我想她一定會很生氣,大發(fā)火,然后把那個小器皿連同里面的那團污跡摔得粉碎!假如換了我,我就那樣做。但是居里夫人沒有,幸虧沒有。

  居里夫人疲倦地回到家,晚上她躺在床上,還在想著那團污跡,想找出失敗的原因:“如果我知道為什么失敗,我就不會對失敗太在意了。為什么只是一團污跡,而不是一小塊白色或無色晶體呢?那才是我們想要的鐳。”居里夫人像是對自己又像是對居里說話,突然,他眼睛一亮:也許鐳就是那個樣子,不象預(yù)測的那樣是一團晶體。他們起身跑到實驗室,還沒等開門,居里夫人就從門縫里看到了她偉大的“發(fā)現(xiàn)”:器皿里不起眼的那團污跡,此時在黑夜中發(fā)出耀眼的光芒。這就是鐳!一種具有極強放射性的元素。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我們大多數(shù)人總是與成功失之交臂:當(dāng)我們兩只眼睛都盯住成功的招牌時,我們無法保留一只眼睛注視自己,反省自己,又怎么可能去理會那一團不起眼的污跡呢?

  217、美國,華爾街,某大銀行。

  一位提著豪華公文包的猶太老人,來到貸款部前,大模大樣地坐了下來。

  “請問先生,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們效勞嗎?”貸款部經(jīng)理一邊小心地詢問,一邊打量著來人的穿著:名貴的西服,高檔的皮鞋,昂貴的手表,還有鑲著寶石的領(lǐng)帶夾子``````

  “我想借點錢。”

  “完全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1美元。”

  “只借1美元?”貸款部的經(jīng)理驚愕了。

  “我只需要1美元?梢詥幔”

  “當(dāng)然,只要有擔(dān)保,借多少我們都可以照辦。”

  “好吧。”猶太人從豪華公文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國債、債券等放在桌上:“這些做擔(dān)?梢詥?”

  貸款部經(jīng)理清點了一下,“先生,總共50萬美元,做擔(dān)保足夠了,不過先生,您真的只借1美元嗎?”

  “是的。”猶太老人面無表情地說。

  “好吧,到那邊辦手續(xù)吧,年息為6%,只要您付6%的利息,一年后歸還,我們就把這些作保的股票和證卷還給您``````”

  “謝謝``````”猶太富豪辦完手續(xù),準(zhǔn)備離去。

  一直在一邊冷眼旁觀的銀行行長怎么也弄不明白,一個擁有50萬美元的富豪,怎么會跑到銀行來借1美元呢?

  他從后面追了上去,有些窘迫地說:“對不起,先生,可以問您一個問題嗎?”

  “你想問什么?”

  “我是這家銀行的行長,我實在弄不懂,您擁有50萬美元的家當(dāng),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您想借40萬美元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為您服務(wù)的``````”

  “好吧,既然你如此熱情,我不妨把實情告訴你。我到這兒來,是想辦一件事情,可是隨身攜帶的這些票卷很礙事,我問過幾家金庫,要租他們的保險箱,租金都很昂貴,我知道銀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嘛,就將這些東西以擔(dān)保的形式寄存在貴行了,由你們替我保管,我還有什么不放心呢!況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才不過6美分``````”

  218、有3個人接受偵探的特殊注意力訓(xùn)練,因為他們都不太靈敏。警官對他們進行詢問以確定他們是否足夠靈敏,如果不行就不能繼續(xù)訓(xùn)練?磥砬闆r似乎有些不妙。

  為了測試他們識別嫌疑犯的技能,警官拿出一張照片給第一個偵探看了5秒鐘,然后藏起來。"這是一個嫌疑犯,你怎樣識別他呢?"第一個家伙回答:"那好辦,我們很快就會抓到他,因為他只有一只眼睛!"

  警官說:"哦…喔…因為照片只顯示了側(cè)面。"對這個可笑的回答警官感到有點意外,然后又拿照片給第二個家伙看了5秒鐘問:"這是嫌疑犯,怎樣才能識別他?"

  第二個家伙笑了:"哈!太容易抓他啦,因為他只有一只耳朵!"警官對他們的回答很不滿意:"你們兩個是怎么搞的?當(dāng)然看起來只有一只眼睛和一只耳朵,因為這是一張側(cè)面照!那就是你們的最佳答案嗎?"他接著把照片拿給第三個家伙看,很不高興地問:"這是你的嫌疑犯,怎樣才能識別他?"他很快又補充道:"在給出愚蠢的回答之前好好想一想。"

  那個家伙專心地看了照片一陣后說:"哦…嫌疑犯戴著隱型眼睛。"警官驚得啞口無言,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嫌疑犯是否戴了隱型眼鏡。"哦,一個有趣的答案…在這兒等幾分鐘,我去查查檔案,再回來告訴你結(jié)果。"他離開房間走進辦公室,在電腦里查閱嫌疑犯的檔案,回來時臉上帶著愉快的笑容。

  "哇,我簡直不能相信這是真的!嫌疑犯確實戴了隱型眼鏡。干得好!你是怎樣獲得這么敏銳的觀察力的?"

  "那容易,"那個家伙回答,"他無法戴普通眼鏡,因為他只有一只眼睛和一只耳朵。

  上資質(zhì)管理的課時,有一個例子叫演繹性思維。1、2兩個人只表現(xiàn)出最低級別。3可就表現(xiàn)出對于復(fù)雜因果關(guān)系的理解了。

  219、芝諾是古希臘一個極善于詭辯的哲學(xué)家。他的一個眾人皆知的“阿基里斯永遠(yuǎn)追不上烏龜”的詭辯是這樣的:阿基里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善跑的英雄。假設(shè)烏龜先爬一段路然后阿基里斯去追它。芝諾認(rèn)為阿基里斯永遠(yuǎn)追不上烏龜。因為前者在追上后者之前必須首先達(dá)到后者的出發(fā)點,可是,這時后者又向前爬了一段路了。于是前者又必須趕上這段路,可是這時后者又向前爬了。由于阿基里斯和烏龜之間的距離可依次分成無數(shù)小段,因此阿基里斯雖然越追越近,但永遠(yuǎn)追不上烏龜。

  當(dāng)然,這個結(jié)論在實踐上是錯誤的,但奇怪的是這一論證在邏輯上卻沒有任何毛病。

  在古希臘,還有一更妙的詭辯是這樣的:1粒谷子落地時沒有響聲,兩粒谷子落地時也沒有響聲,3粒谷子落地時還是沒有響聲……以此類推,1整袋谷子落地時也不會有響聲。這同樣是實踐上錯,邏輯上對。

  對于詭辯怎么看,人們往往習(xí)慣于從實踐角度去評價它,總是根據(jù)事實去說它是錯的,這種評價其實是沒有真正理解那些古老詭辯家的意圖。那些詭辯家自己也知道這些詭辯在實踐上是錯誤的,他們也并不真的想否認(rèn)事實,誰也沒有這么傻,真正傻的是那些認(rèn)為詭辯家是犯傻的人。那些人傻就傻在不去想一想詭辯到底說明了什么問題。其實,“實踐上錯,邏輯上對”這一結(jié)果是為了說明,思想的情況和事實的情況是不同的,思想中的真理和事實上的真理是不同的真理,這兩種真理分別有著不同的用處。例如,邏輯定理與事實就常常不一致。有一條邏輯定理說的是“隨便一句假話都能推出任何一句話”,這聽上去十分荒唐。結(jié)果真的有人就要英國大哲學(xué)家羅素證明從“2+2=5”推出“羅素是教皇”。深邃無比的羅素做出了如下的證明:假定2+2=5;等式的兩邊各減去2,得出2=3;易位得3=2;兩邊各減去1,得出2=1;教皇與羅素是兩個人,但既然2=1,教皇與羅素就是1個人,所以羅素是教皇。

  這個結(jié)論,有人說是笑話,如果是這樣,應(yīng)當(dāng)說是一個很深刻的笑話。由此,的確可以悟出,思想和事實是兩回事,理解這一點至關(guān)重要。實際上這并不很難理解,我們在數(shù)學(xué)中講到的點、線、面、平行線、三角形、圓形等等在事實上是不存在的,它們只是思想中的理想化的東西。思想與事實的聯(lián)系只是表現(xiàn)為思想可以應(yīng)用到事實中去。前面講到的那兩個詭辯只是給錯誤想法敲敲警鐘,除此之外并沒有什么用處,因為它們的確很荒謬。

  220、一個城市里的有錢人,到鄉(xiāng)下收田租,到了佃農(nóng)的谷倉,有錢人東看看,西看看,不知何時把心愛的懷表弄丟了。有錢人心急如焚,佃農(nóng)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去把村里所有人找來搜找懷表。翻遍谷倉,但是懷表依然不見蹤影。

  天色漸漸晚了,有錢人一臉失望的神情,村里的人也一個個回家去了,但是有個人留了下來。“我有把握找到你心愛的懷表。”這人告訴有錢人,信心十足。

  “好吧!那就麻煩你,找到了我會獎賞于你的。”

  只見這個人再走谷倉,找定位置后,靜靜的坐了下來。切都安靜了,悄然無聲,但是有個小小的聲音從谷倉的右后方角落傳來。

  “滴答,滴答,滴答……”

  這人輕輕的像貓一樣,踏著幾乎無聲的腳步,尋聲走向右后方角落去。到了附近,這人伏身下來,耳朵貼地,在一堆稻草中找到了懷表,走出谷倉,露出得意的微笑,朝有錢人走去。

  人生會遭遇許多事,其中很多是難以解決的,這時心中被盤根錯結(jié)的煩惱糾纏住,茫茫然不知如何面對?如果能靜下心來思考,往往會恍然大悟。

  心靜則一切豁然開朗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