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史觀及其哲學 法舫法師行傳

  唯識史觀及其哲學

  法舫法師行傳

  法師諱法舫,河北井陘農家子,生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一九0四年) 。幼以避旱災至北京,就學于法源寺義學。感佛門慈濟恩,遂于民國十年,依南岳是岸長老出家焉。翌年,佛學院初創(chuàng)于武昌。師聞風向往,乃結伴南參,親炙于太虛大師者二年。轉入北京藏文學院,且隨留藏學法團西行。中止康定,欲求藏密;然以違緣,遄返武昌。自修于武院又數(shù)年。其學日進,善唯識、俱舍,為眾所重。

  十九年秋,師任教于北平柏林教理院,兼世界佛學苑設備處書記。講《阿毘達磨俱舍論》,學譽斐然矣!九一八變起,虛大師召之返武院,任世界佛學苑圖書館主任(世苑圖書館,即改組武院而成)。于苑中編《海潮音》,從事于革新佛教之宣導;亦時出其研究之緒余。其后凡三編《潮音》,斷績竟五年之久。虛大師曾設預科、研究部于苑中,師居中主持之。且時過漢口佛教正信會,隨機利導焉。武院為虛大師僧教育中心,《潮音》則其廣長舌。五、六年間,始終以師主其事,實山門之中堅,抗戰(zhàn)軍興,應學友法尊約,入川,主持漢藏教理院教務。二、三年間,殊著勞績。

  虛大師國際訪問歸來,商得教育部同意資遣師赴錫蘭,宏傳大乘。經緬甸,適應戰(zhàn)時需要,留年余。三十二年二月,始西出印度;后時往來于印度之國際大學,錫蘭之智嚴學院,師本其毗曇之舊學,進求錫蘭之初傳。因地隨宜,小行大隱,每隨順于分別說者。西安籌設巴利三藏院,中錫互換留學僧,胥師由以導成之。三十六年春,虛大師示寂。師念武院舊業(yè),巴院新猷,懼攝持無人,乃經馬來亞、香港而回國。所至輒觀方設化,備受四眾推重。翌夏,由廈抵。首禮虛大師舍利于奉化雪寶寺,因被舉為寺主。嗣回武院,重開講席。三十八年春,于長沙開般若法會;受湖南首剎大溈山住持。雖國事日非,無可建樹,然亦見諸方器待之深矣!自夏徂冬,卓錫香港。凡五啟講席,法化稱盛。且刊行所譯《阿毗達磨攝義論》。旋應錫蘭大學聘,重游錫蘭,主講中國佛學;且二年矣。暇則游化馬來亞、暹羅;于《太虛大師全書》之印行,所助尤力。初聞師血壓過高;以師壯健,咸不以為慮。不圖竟于十月三日,以腦溢血,俄爾示寂。生年僅四十八耳(以西法計為四十六歲)!

  嗟呼!法師善英、日、巴利語,精研法相,兼涉世學,其法門之杰哉!比年游化東南亞,道譽日隆。方期迻譯南傳,復興中土,繼虛大師之志行而光大之!寧知眾生福薄,象王既去而象子隨行者耶?宏愿未酬,識者同悲。謹為略述遺行,以志永念。

精彩推薦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