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嚴(yán)法師108自在語》第一集 1 提升人品
1.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2. 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3.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5. 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7.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9. 識人識己識進退,時時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處處廣結(jié)善緣.
10. 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種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11. 身心常放鬆,逢人面帶笑;放鬆能使我們身心健康,帶笑容易增進彼此友誼。
12. 話到口邊想一想,講話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說,而是要惜言慎語。
13. 在生活中,不妨養(yǎng)成「能有,很好;沒有,也沒關(guān)係」的想法,便能轉(zhuǎn)苦為樂,便會比較自在了。
14.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yè)。
15.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
17. 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18.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
19. 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要。
20. 感恩能使我們成長,報恩能助我們成就。
21. 感謝給我們機會,順境、逆境皆是恩人。
22. 遇到好事,要隨喜、讚歎、鼓勵,并且虛心學(xué)習(xí)。
23. 少批評、多讚美,是避免造口業(yè)的好方法。
24. 平常心就是最自在、最愉快的心。
25. 踏實地走一步路,勝過說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語。
26. 知道自己的缺點愈多,成長的速度愈快,對自己的信心也就愈堅定。
27. 多聽多看少說話,快手快腳慢用錢。
28. 唯有體驗了艱苦的境遇,才會有精進奮發(fā)的心。
29. 踏踏實實做人,心胸要廣大;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做事,著眼宜深遠。
- 上一篇:《圣嚴(yán)法師108自在語》第一集 2 享受工作
- 下一篇:臨濟宗禪詩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