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飯覆釜山僧①
王維②
晚知清凈理,日與人群疏。
將候遠(yuǎn)山僧,先期掃弊廬。
果從云峰里,顧我蓬蒿居。
藉草飯松屑③,焚香看道書。
燃燈晝欲盡,鳴磬夜方初。
已悟寂為樂,此身閑有余。
思?xì)w何必深,身世猶虛空。
【注釋】
、亠垼河蔑供養(yǎng)。覆釜山:《河南志》說:“覆釜山在鄧州,以形似名。”
、谕蹙S(701~761),唐朝田園詩人,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jì))人。唐玄宗開元九年(721)進(jìn)士,官至尚書右丞。有《王右丞集》傳于世。
③藉草:坐的睡的都以草作墊,說明作者生活的簡樸。松屑:這里有個典故,《仙苑編珠》說:“諸伯玉隱居天臺中峰二十年,樵人見之,在重巖之下,顏色怡怡,左右唯有松屑二裹。齊高帝征之不起,乃移居大霍山仙去。”這里用這典故和上句一起,借指詩人生活的儉約。
【闡說】
詩人王維信佛,據(jù)說還在京師時,他就開始了每天供養(yǎng)十多個僧人飯食的做法。他在《與裴迪書》中也曾親自述及:“山中與山僧飯迄而去。”可見其心之誠。
佛理是清靜的,這種清靜,在詩人經(jīng)過一番塵世的翻滾后,到了晚年,便就更加心向往之,并對之有了進(jìn)一步的體會!妒楞嚴(yán)經(jīng)義海》說:“雖復(fù)億持十方如來,十二部經(jīng),清凈妙理。”由此,性子好靜的摩詰居士,在參究佛理的生涯中,和塵世中人的往來,顯得越發(fā)稀疏了。對于這種交往稀疏的清靜生涯,其時孟浩然也曾有詩提到說是“多病故人疏”。兩人同樣疏于塵世往來,一為學(xué)佛,一為多病,原因不一,然而對于靜中況味,卻又頗多可通之處。
詩中詩人自白,為了恭候從云中高峰即將來到的遠(yuǎn)山僧,詩人虔誠地事先把蓬蒿之居的弊廬,打掃得干干凈凈,纖塵不染。雖說是弊廬蓬蒿,藉草而坐,松屑為飯,不過閑來焚香一爐,道書一卷,倒也清靜自在,滋味無窮。時間過得真快,在和山僧你相對而坐中,傾刻之間已是白晝欲盡,夜初方臨,讓我們接下來燃燈窗下,鳴磬讀經(jīng),消受那難得的無窮佛味。
對于《傳燈錄》所說“寂滅為樂”,至今我已深深地悟徹了。也正因為這樣,我的一生,將在不乏悠閑中自在而度,嚼盡禪味。如果你也想隱居思?xì)w的話,只要一心清凈,甘于寂寞,又何必深入到深山老林去呢?《楞嚴(yán)經(jīng)》不是說過“空虛寂然”嗎?《釋氏要覽》也曾記載大通和尚的話:“汝之本性,猶如虛空。”
擾擾紅塵中人,假若能通過對于王維這首佛詩、禪詩的閱讀,忙里偷閑地享受人生的一刻清靜,一刻寂滅,那么,你將體察到本性的空虛寂然,竟是那么的充滿真趣,充滿機(jī)理。也就在這一剎那間,你感悟到了禪的凈明,禪的不可言說而忘卻了自身的存在。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xué)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dǎo)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jì)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yán)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禪門喝叫
- 你的心是滿的還是空的?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紅茶]福建的紅茶是怎么制作的?做工考究的紅茶制作技藝
- [佛與人生]有方法抹去過去的記憶嗎?
- [印光大師]家長應(yīng)該如何教導(dǎo)孩子?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入門須知]佛教的橫三世佛指的是哪三個佛?
- [人物故事]先禮佛還是先禮祖?
- [佛化家庭]父母與孩子是什么關(guān)系,佛弟子如何與家人相處?
- [哲理故事]比丘尼的一碗油,有何啟示?
- [佛與人生]感覺勸別人念佛很難,怎么辦?
- [佛學(xué)常識]佛教“出坡”和“普請”是什么意思?
- [人物故事]濟(jì)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綠茶]開化龍頂屬于什么茶?開化龍頂茶的功效作用
- [佛與人生]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樂眾生
- [星云大師]對于佛教及眾生,出家人的任務(wù)是什么?
- [禪宗公案]禪門喝叫
- [生活故事]缺點的功德
- [哲理故事]人生只偷一次,你悟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