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高僧南泉普愿禪師
南泉普愿禪師(748―834)是馬祖道一的弟子,他與百丈懷海、西堂智藏被稱為馬祖門下三大士。禪師是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人,俗姓王,自幼仰慕佛法。他是中國禪宗史上一位有著廣泛影響的人物。
普愿于唐至德二年(757)依大隗山大慧禪師出家,后到嵩岳善會寺受具足戒。禪師最初精研相部律典。不久游歷名山古剎,虔誠聽高僧講授《楞嚴經(jīng)》、《華嚴經(jīng)》、《入中百門觀》等,普愿禪師聽名師講經(jīng)之后,常自己深味其真意。后來普愿又參學(xué)于大寂禪師門下,深得大寂禪師之妙旨,頗有頓然忘筌,得游戲三昧之境界。
普愿在跟隨馬祖道一學(xué)道時,一天行堂為眾僧盛粥,馬祖問:“桶里是什么?”普愿說:“這老漢怎么說這樣的話。”馬祖便不再言語。從那之后,與他一起修道的同參沒人再敢向他提問題。禪師于貞元十一年住錫于池陽,他自建禪齋,三十余年不下南泉山。元和初年,宣城廉使陸公亙向往禪師之道風,遂與監(jiān)軍同請下山,伸弟子之禮,大興佛法。自此普愿門下學(xué)徒不下數(shù)百,言滿諸方,被時人稱為郢匠。
普愿禪師上堂說:“然燈佛道了也。若心相所思,出生諸法,虛假不實,何以故?心尚無有,云何出生諸法?猶如形影,分別虛空。如人取聲,安置篋中。亦如吹網(wǎng),欲令氣滿。故老宿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且教你兄弟行履。據(jù)說十地菩薩住首楞嚴三昧,得諸佛秘密法藏,自然得一切禪定解脫神通妙用。至一切世界,普現(xiàn)色身,或示現(xiàn)成等正覺,轉(zhuǎn)大法輪,入涅槃,使無量入毛孔。演一句經(jīng)無量劫,其義不盡,教化無量億千眾生得無生法忍。尚喚作所知愚、極微細所知愚,與道全乖。大難,大難!珍重!”普愿禪師告訴弟子,不要認為自己心相所思的一切是真實的存在,即不要認假為真。他認為對一個修道者來說,自心尚且沒有真實的存在,更何況由心生起諸法。
普愿禪師一次上堂說:“王老師(普愿自稱)自小養(yǎng)一頭水牯牛。擬向溪東牧,不免食他國王水草。擬向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國王水草。不如隨分納些,不見得。”普愿一次問僧說:“夜來好風?”僧說:“夜來好風!”禪師說:“吹折門前一枝松?”僧說:“吹折門前一枝松。”次問一僧說:“夜來好風?”說:“是甚么風?”普愿說:“吹折門前一枝松。”僧問:“是甚么松?”師說:“一得一失。”
普愿曾有書信與茱萸說:“理隨事變,寬廓非外。事得理融,寂寥非內(nèi)。”僧人將書送與茱萸便問:“如何是寬闊非外?”茱萸回答說:“問一答百也無妨。”僧問:“如何是寂寥非內(nèi)?”萸說:“睹對聲色,不是好手。”僧又問長沙,沙瞪目視之。僧又向他講述后面的言語,沙乃閉目示之。僧又問趙州,州作吃飯勢。僧又進后語,州以手作拭口勢。后來僧將自己的遭遇講給普愿聽,普愿說:“此三人,真正是我的弟子。”
當時在南泉山下有一個庵主,有人告訴說:“近日南泉和尚出世,何不去禮見?”庵主說:“非但南泉出世,就是千佛出世,我也不去。”普愿聽說后,就派弟子趙州前去勘驗其境界。趙州去后便向庵主拜,庵主不顧。趙州從西過東,又從東過西,庵主也不理睬。趙州說:“草賊大敗。”于是就拽下簾子,將此事告訴了普愿。普愿說:“我一直都懷疑這個漢子。”第二天,普愿與沙彌攜茶一瓶、盞三只,到庵堂擲向地上。說道:“昨日底!昨日底!”庵主說:“昨日底是甚么?”普愿于沙彌背上拍一下說:“賺我來,賺我來!”說罷拂袖便回。
普愿上堂說:“文殊、普賢昨夜三更相打,每人與二十棒,趁出院去也!”趙州說:“和尚棒教誰吃?”普愿說:“且道王老師過在甚處?”趙州禮拜而出。普愿因事到莊所,莊主預(yù)備迎奉。師說:“老僧居常出入,不與人知,何得排辦如此?”莊主說:“昨夜土地報道,和尚今日來。”普愿說:“王老師修行無力,被鬼神覷見。”侍者便問:“和尚既是善知識,為甚么被鬼神覷見?”師說:“土地前更下一分飯。”
普愿有時說:“江西馬祖說‘即心即佛’,王老師不恁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恁么道還有過么?”趙州禮拜而出。時有一僧隨問趙州說:“上座禮拜便出,不知是何意?”州說:“你去向和尚問。”僧乃問:“適來諗上座是什么意思?”師說:“他卻領(lǐng)得老僧意旨。”師見僧砍木頭,師乃擊木三下,僧放下斧子,歸僧堂。師歸法堂,良久卻入僧堂,見僧在衣缽下坐。師說:“賺殺人!”僧問:“師歸丈室,將何指南?”師說:“昨夜三更失卻牛,天明起來失卻火。”
南泉一次見東西兩堂爭奪一只貓,南泉奪過貓對眾人說:“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眾僧不明其話語的含義,回答不出來。師便將貓子斬首。趙州從外面回來,南泉以前語告訴他。趙州脫下鞋子安放在頭上出去了。南泉說:“你當時若在,即救得貓兒了。”
有一個僧人一次洗缽,南泉奪下僧人的缽盂。那個僧人便空手站立。南泉說:“缽在我手里,你口中喃喃而語作什么?”僧人回答不出來。南泉到菜園中去,見到一個僧人,師就拿起一瓦塊打他。那個僧人回頭看他,師就向他翹足示意。僧人無語,南泉回到方丈,僧人隨后跟了進去,向南泉問訊說:“和尚剛才擲瓦塊打我,豈不是警覺我?”師說:“翹足是什么意思?”僧人啞口無言。
一次,南泉在山上勞作,僧問:“南泉路向甚么處去?”師拈起鐮子說:“我這茆鐮子,三十錢買得。”僧說:“不問茆鐮子,南泉路向甚么處去?”師說:“我使得正快!”有一座主辭師,師問:“甚么處去?”對說:“山下去。”師說:“第一不得謗王老師。”對說:“爭敢謗和尚!”師乃噴嚏說:“多少!”主便出去。南泉一日掩方丈門,將灰圍在門外。說:“若有人道得,即開。”當時有人回答,多不合南泉之意。趙州說:“蒼天!”南泉便開了門。
陸亙大夫問:“弟子從六合來,彼中還更有身否?”南泉說:“分明記取,舉似作家。”僧說:“和尚不可思議,到處世界成就。”師說:“適來總是大夫分上事。”陸異日對師說:“弟子亦薄會佛法。”師便問:“大夫十二時中做什么事?”說:“寸絲不掛。”師說:“猶是階下漢。”師又說:“不見道,有道君王不納有智之臣。”
上堂次,陸大夫說:“請和尚為眾說法。”師說:“教老僧作么生說?”說:“和尚豈無方便?”師說:“道他欠少甚么?”說:“為甚么有六道四生?”師說:“老僧不教他。”陸大夫與師見人雙陸,指骰子說:“恁么、不恁么、正恁么,信彩去時如何?”師拈起骰子說:“臭骨頭十八。”又問:“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或時坐,或時臥,如今擬作佛,還得否?”師說:“得。”陸說:“莫不得否?”師說:“不得。”
一日,有大德問師說:“即心是佛又不得,非心非佛又不得。師意如何?”師說:“大德且信即心是佛便了,更說甚么得與不得。秖如大德吃飯了,從東廊上西廊下,不可總問人得與不得也。”師住庵時,有一僧到庵。師向伊道:“我上山去作務(wù),待齋時作飯自吃了,送一分上來。”少時,其僧自作飯吃了,卻一時打破家事就床臥。師待不見來,便歸庵,見僧臥,師亦就伊邊臥。僧便起去。師住后說:“我往前住庵時,有個靈利道者,直至如今不見。”師拈起球子問僧:“那個何似這個?”對說:“不似。”師說:“甚么處見那個,便道不似。”說:“若問某甲見處,和尚放下手中物。”師說:“許你具一只眼。”
陸大夫向師道:“肇法師也甚奇怪,解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師指庭前牡丹花說:“大夫!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陸大夫不知其意。又問:“天王居何地位?”師說:“若是天王,即非地位。”說:“弟子聞?wù)f天王是居初地。”師說:“應(yīng)以天王身得度者,即現(xiàn)天王身,而為說法。”陸辭歸宣城治所。師問:“大夫去彼,將何治民?”說:“以智慧治民。”師說:“恁么則彼處生靈盡遭涂炭去也。”師入宣州,陸大夫出迎接。指城門說:“人人盡喚作雍門,未審和尚喚作甚么門?”師說:“老僧若道,恐辱大夫風化。”說:“忽然賊來時作么生?”師說:“王老師罪過。”
南泉問座主:“你與我講經(jīng)得么?”說:“我與和尚講經(jīng),和尚須與我說禪始得。”師說:“不可將金彈子博銀彈子去。”說:“我不會。”師說:“你說空中一片云,為復(fù)釘釘住?為復(fù)藤纜著?”問:“空中有一珠,如何取得?”師說:“斫竹布梯空中取。”說:“空中如何布梯?”師說:“汝擬作么生。”有僧人告辭南泉時問道:“弟子到其他地方參學(xué),如有人問:和尚近日作什么事業(yè),不知如何回答。”師說:“但向道近日解相撲。”說:“作什么?”師說:“一拍雙泯。”僧問:“父母未生時,鼻孔在甚么處?”師說:“父母已生了,鼻孔在甚么處?”師將順世,第一座問:“和尚百年后向甚么處去?”師說:“山下作一頭水牯牛去。”上座說:“某甲隨和尚去還得也無?”師說:“汝若隨我,即須銜取一莖草來。”南泉一天示現(xiàn)疾病,對門人說:“星翳燈幻亦久矣,勿謂吾有去來也。”說過之后就圓寂了。
南泉普愿禪師在住錫南泉山以來,常常以禪機之語截斷學(xué)徒的執(zhí)著妄念,使他們心不外求,不在語言文字上鉆牛角尖,如此方可反觀內(nèi)照,觸緣開悟。因為禪是通過自證自悟才能體會出其中的奧妙,是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說明的。所以南泉一看到弟子以經(jīng)教文字發(fā)問之時,就當下以風馬牛不相及的回答斬斷其妄念。使他們回到正念上來。正是由于南泉普愿禪師以正確的教化方法教導(dǎo)學(xué)人,因此,在南泉門下學(xué)道開悟者不可勝數(shù),他們在南泉圓寂后各自弘化一方,對禪宗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上一篇:【禪詩賞析】唐·香嚴智閑之《三句后意》
- 下一篇:《問道頌》賞析!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xué)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dǎo)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