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修證指要 《禪門鍛煉說》要略 六 機權(quán)策發(fā)
禪門修證指要 《禪門鍛煉說》要略 六 機權(quán)策發(fā)
天下凡事利用順,而獨禪門利用逆,為人治事喜於善,而鍛煉學人則喜於惡。不惡,不足以稱天下之大善也,不逆,不足以稱天下之大順也。(中略)
鍛煉不用威,則禪眾疲怠無由策發(fā),必不能使透關(guān)而徹悟。策發(fā)不用權(quán),則嚴規(guī)肅矩,只成死法,亦不能使憤厲而向前。故鍛煉一門,事有千變而機用至活也。
善能使人省發(fā)者,行坐定香,不可太久,坐太則昏倦必生而話頭無力矣;行太久則足力疲倦而坐便昏沉矣。故禪門常規(guī),行坐必香一炷,而余酌而中之,短香可以一炷,長香止用折半。坐半炷,則靜參必精彩,稍欲倦而下單經(jīng)行矣。行半炷,則動參必猛利,足欲疲而抽解消息矣。
然,參禪打七,至時日稍久,夜分過半,禪眾漸趨倦怠,為長老者,以甘言誘之而不加勸也;以和顏接之而不加厲也。即策之以香板,則模糊如故也。此時欲作其氣、賈其勇,惟有奮大機權(quán),施大毒辣,發(fā)大忿怒;蜷{堂詬罵,或旋剛捶打。所謂多人憤恨語、不可聽聞語、如火燒心語。崩崖裂石、拋向面前,而禪人之昏倦,廓然立散矣。(中略)又如臨大壑、對深項
臨濟曰:“或把機權(quán)喜怒。”至汾陽慈明,慣用此法也。非所謂嫡骨相承者哉!
故善知識者,其心至慈,其用至毒,所具者諸佛菩薩之心,而所行者阿修羅王之事,乃可以撬動三有大城,而不懼也。無厭勝熱,未嘗傷一蠢蟻。
而屠裂割剝,窮刑極罰,增人厭怖。通此用者,乃可為人抽釘拔楔,敲枷打鎖。不然則死守善道而已,自救且不了,而能為人乎?
大慧曰:“諸方說禪病,無有過湛堂者,只是為人時,不刃不緊。”
圓悟曰:“下手時,須至苦至毒,方始不虛付授也。”
神仙秘訣,父子不傅,從上鍛煉門庭,類皆如此。使不用此策發(fā),猶駕馬者,止令伏櫪,不加鞭影,雖有驊騮驥,追風天馬,亦困監(jiān)車矣。安所得飛黃腰里之用哉?
然則近世有通宵打七,竟不放參者,如何?曰:此法似極猛利,而實最場煉魔足矣。參禪保社,不必進也。真欲求省發(fā)者,其吃緊處在中夜放參一睡,次日方得志氣清明,精神英爽,發(fā)起真疑,力求透脫。不達比機,死以捱香為事,參不三日,行則云霧,坐則醉夢,昏沉之至也,厭如泰山。而所謂話頭者,付之東流矣。尚望其心華發(fā)明也哉?豈惟參禪不得,而昏沉中更加亂想,著景發(fā)譫,見鬼見神,繇此出矣。是謂不達方便之癡禪也。(中略)故深明鍛煉者,通方便、識機權(quán)、遠過患,而后可以為善知識也。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