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修證指要 《禪門鍛煉說》要略 九 研究綱宗
禪門修證指要 《禪門鍛煉說》要略 九 研究綱宗
夫所謂真禪者,有根本、有綱宗。根本未悟,而遽事綱宗,則多知多解,障塞悟門,必流為提唱之禪而真悟亡矣。根本既悟而撥棄綱宗,則承虛弄影,莽鹵成風,必流為一橛之禪而宗旨滅矣。是故未悟之綱宗不必有,既悟之綱宗不可無也。
而世以顢頇優(yōu)侗為宗門者,徒見世尊拈花、商那豎指、龍樹月輪、伽耶持鑒,乃至俱胝一指、馬祖一踏、雪峯球、禾山鼓、黃檗三頓、秘魔一杈等,以為宗門大機大用,真捷如此也,孤峻如此也,獨脫如此也。曰:此直指人心也、不立文字也、向上提持也。更與言綱宗一字,則呵為“知解”,指為“實法”矣,詆為葛藤絡索,斥為滯名著相矣。鳴呼!孰知乃似是而大謬也。(中略)
蓋參禪一法,打頭吃緊,在乎用已前鍛法,使透根本,根本既透,又須知此一著之中,有體有用。其為體也,有明有暗、有背有面、有左有右、有頭有尾。其為用也,則有殺有活、有擒有縱、有推有扶、有抬有搦。就對機而言也,則有君有臣、有父有子、有子有母、有賓有主。就賓主而言也,有順成、有爭分、有暗合、有互換、有無賓主之賓主。細而剖之,則有有句無句,無句中有句,有句中無句。有雙明、有雙暗。有同生,有同死。究而極之,則有向上一機,末后一句,古人所謂“始到牢關、不通凡圣”者是也。臨濟有見乎此,乃於直捷之中,立三句、三玄、三要,以正其眼目;建四料揀,同喝四喝、四照用、四賓主、分三種機器,以盡其機用。乃至五家立法,各有門庭、各有閫奧。玄關金鎖,百幣千重,陷虎迷師,當機縱奪。(中略)不如是,不足以斷人命根,而絕人解也;不如是則學家情關未透、識鎖難開、法見不消,而通身窠臼也。豈佛祖正法眼藏也哉?
或曰:所貴乎禪者,以不立文字,不涉名言,超然獨脫也。今綱宗一立,則名相紛煩,楷成格則,是增人情識、益人知見,而有實法可求也?偯髡弑卮╄b,愚魯者益蒙懂矣。真悟道者何貴於此乎。
曰:諸祖所以立綱宗者,正為此也。主人公禪,自謂無情識而渾乎情識也;自謂絕知見而純是知見也,自謂無實法而認定一機一境,恰墮實法也。有臨濟七事,五家宗旨,用妙密鉗錘以錘錐之、料揀之、劃削之,而知見始消、情識始破、實法始忘矣。窮盡萬法而不留一法,是真直捷;透習諸門而不滯一門,是真孤峻;徹盡大法小法一切綱宗而罵除綱宗,是真獨脫。而豈守系驢橛、倚斷貫索、弄無尾巴猢猻之謂哉?(下略)
夫抹去綱宗者,不但自己宗眼不了,一當為人,動便犯鋒傷手。機境當前而不知鋸頭收尾;節(jié)角誵訛而不解抽爻換象;掠虛弄滑而不能勘辨;對打還拳而無法翦除。徒恃鑒覺以為極則。法門窠臼不可言矣。然則悟后之綱宗,又曷可少耶?(中略)
是故學家根本已明,當依止師承,溫研密諗,務徹古人堂奧。師家見學人已透根本,更須以妙密鉗錘,深錐痛箚,務令透綱宗眼目,庶不至彼此承虛接響,而正法眼藏,得永遠而流傅矣。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