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信佛為什么一定要皈依
我們信佛為什么一定要皈依
佛教中的“皈依”為:皈向、依靠、救度之義。我們信仰佛教必須三寶具足。所謂三寶指的是佛、法、僧;所以稱為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旦接受,永遠常隨,水火不能毀,盜賊不能奪,受用無盡,非世間諸寶所能比。
佛寶是指已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圓滿究竟的人。任何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所以,過去、未來、現(xiàn)在的三世十方諸佛,都是我們皈敬的物件。但在我們這個世界的歷史人物之中,成佛的,尚只有釋迦牟尼一人。
所謂法寶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而我們所知的法寶是釋迦牟尼所說的,因此稱他為‘本師釋迦牟尼佛’。現(xiàn)在所見的法寶是指經(jīng)、律、論的三藏教典以及祖師們的注解、語錄,是指導我們?nèi)绾涡扌卸冶仨毿扌械囊罍省?/p>
所謂僧寶是指正在修學佛法,并且協(xié)助他人修學佛法,護持眾生修學佛法的人,是包括菩薩、羅漢以及凡夫僧尼?墒鞘ド钠兴_與羅漢,凡夫見到也不認識;凡夫所接觸的,多半是凡夫僧,因此,以人間的比丘、比丘尼為僧寶的中心。
僧寶是老師,法寶是教材,佛寶是發(fā)明及發(fā)現(xiàn)教材的過來人。唯有三寶齊備,才是完整的佛教;否則僅信三寶之中的佛寶,那和盲目地迷信神鬼無異;僅信三寶中的法寶,則和一般的學者研究學問無異;僅信僧寶,則和普通人認干爹、拜干娘相似,那就不是佛教。
所以皈依三寶,相當于學生到學校注冊,是信佛學佛的開始。唯有注冊之后,有了學籍,自己才承認是學校的學生,學校也接受你的上課;學生上課是義務,學校授課是責任。所以,皈依的儀式非常重要;又像夫婦結(jié)婚,官員就職,黨員入黨,都要經(jīng)過宣誓和監(jiān)誓等的行為,這表示慎重和肯定。
如果不經(jīng)過皈依三寶的儀式,當然也可以學佛,佛教不會把未皈依三寶的人指為魔鬼;但是未經(jīng)皈依三寶儀式的人,在心理上,必定有所推托、躊躇、遲疑,遇到緊要關(guān)頭,他們會說:‘我還不是佛教徒,我還不需要遵照佛教的戒律來做。’比如:懈怠、放逸、邪淫、妄語、順手牽羊等的惡業(yè)和惡習,他們會原諒自己,更不會防范于未然。如果皈依三寶后,自己會做自我的約束、警惕和警策,也會受到同修及師僧等善知識的鼓勵、督促、規(guī)勸,所以,在人格的升華,道心的增長,修持的努力等各方面都會進入正軌和常軌。
為什么要皈依
關(guān)于為什么要皈依,從四個方面來介紹:第一、什么叫做皈依。第二、為什么要皈依。第三、皈依的對象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第四、如何得到皈依,也就是如何成為一個佛弟子。第五、皈依之后要做什么。
第一、什么叫做皈依?
“皈”是回歸,就像一個孩子迷失了方向,回歸到自己的家園,回歸到正路上,回歸到自己父母的懷抱。 “依”是依靠、依賴。回歸之后,我們就有了家園,這是我們的依靠,可以在那里安居樂業(yè)。我們的親人就值得我們?nèi)ヒ揽,他們也是我們的靠山?/p>
如果我們是彌陀的孩子,而一直在外漂泊流浪,就永遠沒有依靠,因為在極樂故土之外,人是陌生的人,環(huán)境也是陌生的環(huán)境,可謂背井離鄉(xiāng),人生地不熟,就只能在外面風餐露宿。所以,我們要想有一個依靠,必須要先“皈”——回歸。
佛陀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他具有大慈悲,所以,我們要回歸到佛陀的懷抱。
以往,沒有學習佛法,所以我們的思想是錯誤的、行為是錯誤的、語言是錯誤的,就走上一條邪道、不歸之路。現(xiàn)在,通過皈依法,就讓我們回歸到正道之中。
僧,又叫和合眾,有親近的意思;貧w到正路上以后,我們一個人,沒走過這條道路,會孤單、會孤獨、會害怕,所以,就需要結(jié)伴而行,僧就是我們的同學,我們的助伴。
第二、為什么要皈依?
比如,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是無依無靠的,這個時候,他人性中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能力——向別人求救的能力。所以,孩子餓的時候、冷的時候,他會哭。哭聲就是呼救、求救的一種聲音。這個時候,母親可以做為他的依靠。
等孩子慢慢成大了,要讀書。古人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在這個世間,無論學知識、技術(shù),還是學道德,靠自己是無法成才的。如果沒有知識技能等,在這個世間是無法生存的。一個農(nóng)民不是天生就會種地的,一個工人也不是天生就會制造產(chǎn)品的,一個商人也不是天生就會經(jīng)商的,這些都需要學習。想學習這些,自己沒辦法,甚至父母也沒辦法,就要找老師。這時,老師是他的依靠處。
在成長的過程之中,比如會有仇人要謀殺我,我們自己無法保護自己的時候就會靠親戚、靠朋友、甚至靠長官,靠政府,靠法律,其實,這也是尋找皈依處。
生病的時候,我們無法擺脫這種病苦折磨,就要尋找醫(yī)生。這時,醫(yī)生是依靠處,是皈依處。
有些人被鬼神附體,非常痛苦。這時,醫(yī)生也解決不了,一般的老師也解決不了,科學家也解決不了,通過找神婆、神漢跳大神,也可以來解決。這種事情古今中外都有。
一般的世間男女,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男的會找妻子,女的會找丈夫。他(她)一個人沒辦法獨立的生活、生存下去。這時,女的要嫁一個丈夫做為依靠。相對而言,女性是弱勢群體,她的這種找依靠處,找歸屬的心態(tài)會更加強烈一些。男人則表現(xiàn)得獨立一些,但他對女性也有依賴。所以,很多男性到了一定年齡也會去找妻子,乃至喪偶之后,他也會非常悲傷。
一生中,會有很多很多這樣的、那樣的問題,當我們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就需要向別人尋求幫助,這也是一種求皈依的行為。
千百年來,人類不懈的進行種種的探索、追求,都是因為有很多很多的問題沒有解決,有很多的麻煩沒有擺脫,有很多的障礙沒有跨越,有不安全感,有匱乏。為了找到皈依處,人們做了一切又一切,有的人想依靠自己,有的人想依靠朋友,有的人想依靠地位,有的人想依靠權(quán)力,有的人想依靠相貌,有的人想依靠健康,有人想依靠工具,有的人想依靠壽命,有的人想依靠藥物……。
這都是在找一個歸宿,找一個依靠。不僅僅人這樣,一切眾生,無論胎生、卵生、濕生、化生都是這樣。動物會找食物,會找遮風避雨的地方,等等。不僅僅孩子這樣,一切眾生,一切時處,都是這樣。
可見,只要是一個眾生——佛法中又叫有情,他有問題、有麻煩、有障礙、有痛苦,他會本能的尋找皈依處。
在這個世界上不找皈依處的,不找依靠處的,一個都沒有。
皈依,不是給師父皈依,也不是給別人皈依,而是自己去皈依,解決自己的問題。
第三、皈依的對象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既然要找一個靠山,找一個依賴,那么誰真正值得我們?nèi)ヒ揽磕?或者換句話來講,誰能靠的住呢?
如果我們投靠了他,結(jié)果他自己靠不住了,那我們就白投靠他了。就像我肚子餓了,我想到他那里解決我的饑餓,結(jié)果到他那里,發(fā)現(xiàn)他也在饑餓中一樣;蛘咚抢镉袞|西吃,但也只夠自己吃,根本不足以分給我吃一樣,這樣,我投靠他也是白投靠。所以,我們投靠的對境一定是他自己沒有這個問題的。
打個比方:如果我們都是在水里面掙扎,不會游泳,我去向他求救,也許讓他給拉下去了。所以,有些人到水里救人,沒把別人救上來,反而自己被拉下去了,甚至自己把別人給拉下去了。這就說明,你要向他求救,他要真的能夠救你,有這個能力才行。
再打一個比方,如果我們兩個人都戴著手銬腳鐐,我想掙脫,這時,我求他和沒求是一模一樣的。也就是說,我向他去求,至少是他不戴手銬腳鐐,才有可能救我。
皈依的對象,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在這個世間有各種各樣的學說,各種各樣的宗教,人們也有各種各樣的皈依的對象。學天主教的、學伊斯蘭教的、學猶太教的、學道教的、學儒教的,數(shù)論外道論外道的,等等。包括拜土地神、山神、樹神、狐黃白柳等,這也是一種皈依。
這里,我們不去比較那個宗教好或者不好。也不去比較那個教主好或者不好。皈依是為了解決我自己的問題,那就看看他能不能解決我的問題。如果他能夠解決我的問題,他叫上帝也好,他叫真主也好,他叫耶穌也好,他叫太上老君也好,他叫孔子也好,他叫釋迦牟尼、叫觀世音菩薩,都好。如果不能解決我的問題,即使他叫萬能、全能,他有很多響亮的名字,充其量也只是一句空話而已。叫什么不重要,能做什么才重要。
就像我得病了,能夠把我病治好的,就是好的醫(yī)生,不管他的名聲怎樣,不管他的影響怎樣。
這就必須要思考:什么樣的對像是值得我們?nèi)ヰб赖模窟@就要拿出一個標準。
我這里有問題就像我有病,他要解決我的病。首先,他要會把脈,把的準,知道我的病因是什么,病情怎樣,這是第一步。第二步,他懂藥理,把病診斷清楚后,知道這種病靠什么藥來治。第三步,他有善巧方便,能夠讓我把這個藥服用了,能夠把我的病治好了,這樣的醫(yī)生,我值得去投靠他。
同樣,我們要解決我們生命中的煩惱,痛苦。尤其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死亡并不是終點,而只是中間的一站而已。就像我們住房子,當房子老壞了,要倒了,人就要搬出去了。人的身體老壞時,不是生命就此終結(jié)了,我們的神識會搬出來,到一個新的地方,會投胎轉(zhuǎn)世的。
第五、皈依之后要做什么?
皈依之后,對我們的工作生活沒有任何負面的影響,佛法根本不會從負面影響我們的生活,更不可能障礙我們的生活。凡是認為佛法障礙生活的,都是想錯了,甚至在錯誤的想法支配下做錯了。皈依對我們有百利千利萬利而無有點滴微塵許的危害。
釋迦牟尼佛做為一個太子,舍棄了皇宮的生活,最后出家成道。成道之后,把他的佛法傳遍印度各個階層。印度四個社會階層中從最高的剎帝利或者婆羅門,到最低的首陀羅,全部皈依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后來佛法傳到中國,也是這樣,上到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佛法都為他們接受。為什么呢 ?因為能夠解決所有人的問題。
皈依是佛法的入門,只要相信佛法僧,依止佛法僧就可以皈依。關(guān)鍵是要有一顆皈依的心:三寶是我們生生世世的依靠,我唯一皈依三寶。
皈依之后沒有太多的要求,在這里只講六點:
第一、皈依佛,我們再也不要皈依天魔外道和其它外道的邪教。我有最好的東西,我還找其它的,這是智慧不夠。山珍海味不吃,非要吃糠咽菜,這是不是智慧不夠。
第二、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藉。皈依法寶之后,佛法已經(jīng)夠用了,再也不依修外道的典籍,把這些全部都放下,假使它們有些有價值的東西,那么在佛法里面也都包含了。就像我拿著一塊黃金,他拿著一塊白銀,黃金里面絕對包含著白銀的價值。至于銅鐵等的價值自然已包括無余了。所以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藉,不要搞外道邪法。學正法,“無上甚深微妙法”,我們都已經(jīng)感覺時間不夠了,怎么還能去學這些本分外的活計呢?純粹是妨費道業(yè)!
第三、皈依僧,不皈依外道邪眾。在學法初期,自己的見解和思想還不穩(wěn)固,這時不應該接觸這些外道教徒。如果跟他們混在一起,容易受他們的影響,這很危險。遠離他們是為了保護自己,當自己真正見解穩(wěn)固了,應該去度化他們,那時,就應該去接觸他們,甚至變化成他們的外道大師的形象,去接引他們,引導他們修學正道。
下面講三條應該做的:
二、皈依法,至少四句佛經(jīng)的偈子要念,比如《金剛經(jīng)》中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要念誦一下。念阿彌陀佛、念釋迦牟尼佛的名號也可以。念整部經(jīng)更好。
三、皈依僧,對于僧眾要恭敬,出家人不管是凡是圣,都要好好恭敬。世間有一句話說:“不看僧面看佛面”,法賴僧傳,所以一定要恭敬出家人,恭敬一切出家人。哪怕一小片僧衣掉在地上,也要恭恭敬敬的撿起來放在干凈的地方。
- 上一篇: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下一篇:皈依修學手冊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jié)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