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苦樂的根源,全是從造業(yè)而來的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心經》
我們所有的苦、樂都是從造業(yè)而來的。我們的業(yè)——就是身、口、意的造作——歸根到底,是由起心動念去控制的。有的人說“我是無心說的”。沒有無心說的。你心里怎么樣想,嘴巴就會怎么說,哪有無心說的?只是你自己不覺察而已。對不對?比如說我們要去游泳,完全是意業(yè)控制的。為什么去游泳?身、口只是它的一個工具而已。想快樂嘛!起心動念分別嘛!我們分別:天氣太熱,跳到游泳池就涼快了。美滋滋的。起心動念就去指揮行動!分別計較怎樣舒服的動念,就推動我們的行為。再比如嘴里罵人也好,打人也好,是心里充滿了仇恨,說出來的就都是臟話臭話,隨著拳頭就來了,見面敵對情緒就來了,根本控制不了。這就告訴我們,這個意業(yè)是我們眾生真正造業(yè)的良媒、關鍵所在。
認識到這點對我們的修行非常有幫助。不要說你是無心的。“對不起啊,我無心打你的。對不起啊,我無心罵你的”……沒有無心的!這都是你自己的意識所推動的嘛!我們的行為就是起心動念的分別所推動的。“這家伙害我,我總有一天要報仇。他和我過不去,我也跟他過不去”……今天也想明天也想,白天也想晚上也想,最后激化到控制不住自己的狀態(tài),就是這么回事。對不對?眼睛為什么喜歡看漂亮的呢?就是你自己的心想漂亮的!不是眼睛有問題,是心有問題。眼睛盯著什么東西,也是自己的心在想嘛!喜歡那個東西嘛!玩游戲機也是自己的心喜歡,覺得好玩啊!都是心的問題,不知道它的危害性,浪費時間,該做的不做。很多人都玩物喪志而沉迷了。時間最寶貴,我們不可能永遠是十五歲啊!再玩幾年就十八了,怎么高考?三年啦!不知不覺完了。將來要找工作、要做事,再回過頭來想讀書,就不可能了;膹U了時間、學業(yè),內心里全是垃圾,腦子里全都是游戲。所以,我們要知道心非常重要,心是我們造業(yè)的根本,也就是我們苦樂的根本。
你的起心動念是害人的話,結果一定是苦的,不可能樂!你的起心動念想利益眾生的話,首先要發(fā)心想辦法,還要做到恰到好處、讓眾生歡喜,讓眾生真正得到好處,造這樣的業(yè)才是善業(yè),這樣的善業(yè)必然感得樂果。經典里說得很清楚,假使你墮落到了地獄里,在從油鍋里撈起來的時候,稍微有一點點涼風吹過來,感得舒服,這都是宿世一點點善業(yè)感得的。善惡之業(yè)決定我們的苦樂。善定能感得樂果。能好好行善積德,必然招感得樂果。這就是因果,佛法的根本就是講業(yè)。世間什么樣先進的發(fā)明,對我們的苦樂,也不是起決定的因素。真正起決定的根本因素是我們的業(yè)。
剛才我們分析了,這個業(yè)的根本決定因素,不是前五識,是第六意識——即是你的起心動念。它的力量太大了,它可以緣過去現在未來,它可以分別好壞,前五識完全靠它來指揮。為什么你會迷在電視里,你為什么想看?就是你的心想看。不想的話,誰叫都不會去。到哪個地方我都不開電視機,都不看,不想看嘛!就是心在起心動念嘛!也就是說自己觀察到起心動念會導致苦樂,你就開始有辦法改變自己的人生,開始有辦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你就有辦法走向快樂之道了。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造業(yè)的關鍵是起心動念。明白了佛法講的這個真實的道理,我們就有下手之處,就抓到了我們造業(yè)的根本。這樣我們就把握了自己的業(yè),不用去算命了,算命先生排八字算得很好,最多也只是代表自己前世的善業(yè)有多少,惡業(yè)有多少。問題是你算了又怎么樣?以為自己好命,不犯愁了,就隨便吧!就驕傲自大、看不起人,造了很多惡業(yè)還不知道,你的命也慢慢走下坡路了,好命也變了壞命。如果算了不好的命,一天到晚擔心,沒希望了,絕望了?紝W也不成功,做官也不行,做生意也不發(fā)財,也找不到對象,算了,悲觀絕望。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同時會造更多不好的業(yè)!如果我們明白八字只是我們前世造的業(yè)累積的大概的符號,明白它只是符號,我們懂得了根本是現在的業(yè),不用算,我好好努力,好好在起心動念上去利益眾生、社會,多做好事,慈悲對人,廣結善緣,天天這樣不停息地干,不知不覺不好的命就變好命,好命變得更好。對不對?我們不需要算。正規(guī)的寺院是沒有算命的。我們抓到因果的道理、業(yè)果的道理,就抓住了命運,比八字還準。倒不倒霉就靠你現在的心,老是想占便宜、想害人,不用算,很快就要倒霉了。
我們怎么樣才能命運好?積極地面對人生,利益眾生、社會,每天都做好事,與人為善。不用算,很快就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你,你的命運就會變得越來越好。還要算什么?算得好,驕傲自滿;算得不好,就提心吊膽:都是負面作用。是不是?大家通過學習這些道理,要轉變到自己的身心上,要有真實的受用。這些東西不是單純的道理,不是單純的知識。通過這些學習,我們明白了關鍵所在,抓住了就OK了,什么不好的就都改變了。業(yè)很重要!
我們強調:業(yè)果很重要,業(yè)招感果。我們展開來講講果報。果報分成兩種:正報和依報。
正報是什么呢?正報是我們的身心狀態(tài)。
依報有兩種:一是我們周邊的眾生——就是有情。另一個是周圍的環(huán)境,是我們依靠的地方。我們離不開周圍一切的環(huán)境,包括人、事、物,環(huán)境,家親眷屬,朋友同事等,也包括大街上擦肩而過的人,只是緣深緣淺而已,這些都是自己的依報。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有大環(huán)境,有小環(huán)境。比如說我的房子在深圳,有二百平米,周圍環(huán)境很好,這是小環(huán)境。從環(huán)境來說是在深圳,是在中國,而不是非洲、其它地域,再大點沒離開地球,乃至沒離開整個法界。這都是我們的依報,只是緣深緣淺而已。但最靠近你的緣是最深的,如家人——父母、六親眷屬等。
正報是指我們的身體狀態(tài):高矮胖瘦,健康情況,還有性格脾氣。脾氣很暴躁,脾氣很直,或者沒脾氣,人家說什么都無所謂,很溫柔。還包括我們的心理狀態(tài),都是身心正報。我們有沒有發(fā)現所有的東西都是我們的果報,都是我們的業(yè)招感的?
周圍的人,周圍的環(huán)境,都是自己的業(yè)招感的。也就是說,為什么你有這樣的身體?為什么是這種心理狀態(tài)?為什么家親眷屬很好?——大家都是菩提眷屬——又或者為什么兩公婆整天打架?為什么會碰到兒子不孝?都是你的業(yè),都是你的依報。我們的身心世界、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都是你的業(yè)感。就是業(yè)感緣起,業(yè)感緣起就表現為正報、依報。一句話,我們每個人百分百要對自己的業(yè)負責,也就是對我們自己的身體、周圍的人、周圍的環(huán)境負責。
你為什么來到這個娑婆世界?沒有原因嗎?為什么不去西方極樂世界?為什么不跑到天堂而跑到地獄去?我們要對我們的環(huán)境百分百的負責。是誰造的業(yè)?是我們自己的業(yè)。業(yè)是什么?是身、口、意嘛!根本是什么?就是意業(yè)——起心動念嘛!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就決定了我們自己的世界。所以千萬不要說:是你對我不好,是你打我的。世間人的態(tài)度,都認為是別人不好、都是別人的問題,而不知道是自己的問題。
但佛法很有道理,別人為什么打我罵我,是因為我欠著別人的?隙ㄊ亲约阂郧按蜻^別人罵過別人了,業(yè)感緣起嘛!真的就這么回事,不是沒有道理的。果報就是這樣的:正報、依報。怎么不打他而打我,是不是?他打我罵我,肯定是以前我欠他的。這個因果怎么算?很清楚的,人家怎么對你,就是以前你怎么對他,不用說的。不要以為你對別人好,你前世欠人家100萬,今世只是還了30萬,還欠著70萬沒還清,當然還得要還啊!還有來討債的也要打你,沒辦法。業(yè)果的道理,清清爽爽,明明白白。
原標題:明向大和尚《心經》開示 |業(yè)招感果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云門祖庭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假如有人問自己幸福嗎?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轉煩惱?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與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覺沒精進、學習落后了,對不起師父怎么看?
- 慧遠大師的《廬山東林雜詩》解釋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師”?
- 妨礙善行,損耗錢財的六種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過去的記憶嗎?
- 佛教的橫三世佛指的是哪三個佛?
- 感覺勸別人念佛很難,怎么辦?
- 父母與孩子是什么關系,佛弟子如何與家人相處?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樂眾生
- 圓滿供養(yǎng)一切成就供養(yǎng)的因緣
- 傲慢的個性與不服輸的敵對
- 能無欲無求地度過此生挺好,可做起來不容易怎么辦?
- 舉心動念成善惡,善觀其心,止惡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qū)別
- 佛教忍辱法門的五個層次
- 一切的煩惱皆源于心,心態(tài)決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一生簡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稱謂是如何來的?
- 應該怎樣做慈善,平衡與工作生活的關系?
- 如何勸說愛說臟話的親友?
- 彌勒菩薩為什么是未來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凈業(yè)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應該做哪些功課、定課?如何實修?
- 何謂慈悲?
- 什么叫隨喜功德?
- 人生迷茫怎么辦?
- 在家人可以直呼師父名字嗎?
- 低調做事,認真領會悲、智、和、敬的精神
- 可以躺著聽經嗎?
- 如斯的覺性
- 最早的居士是誰?
- [其他漢傳法師]怎么才能把現前之事入到唯心之理
- [其他漢傳法師]為什么做了這么多的供養(yǎng)卻沒有功德?
- [紅茶]工夫紅茶為什么叫工夫紅茶?
- [禪宗公案]什么是道?清凈之水
- [生活故事]和尚也會打電話
- [哲理故事]量大才好做事,樹大方能遮陰
- [佛與人生]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佛學常識]出家僧人的四威儀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佛源法師]投胎是個大問題,信愿堅固就不會走錯路
- [夢參法師]念佛念到什么程度能往生?看破放下
- [綠茶]金山翠芽屬于什么茶?鎮(zhèn)江金山翠芽的產地與特點
- [禪宗文化]禪偈是什么意思?
- [哲理故事]山銳則不高,水狹則不深
- [佛經故事]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佛與人生]弘法利生道場的人才應當順于法去成就保護
- [佛學常識]生理期和孕婦能去寺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