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禪學大師 扣冰古佛 

  千年古剎、奇異石巖、映碧池湖、古樹名木……遮不住的是武夷山吳屯瑞巖寺那濃濃佛文化。

  一進山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禪意十足的對聯(lián),上書:扣禪扉,動心弦,萬法仙宏開覺路;冰壺影,靜澄懷,剎那靈山映瑞巖。聯(lián)中嵌入“扣冰”、“瑞巖”,概括了扣冰古佛生前創(chuàng)建瑞巖寺的功德。寺前有溪澗,溪上百米廊橋,橋下清溪游魚。相傳當年藻光和尚冬天曾在此溪扣冰而浴,故名扣冰溪、扣冰橋。寺后有瑞應寶塔,安奉扣冰古佛遺骨。

  扣冰是我國古代參悟列禪學真諦的大師之一,由于冬日扣冰而浴,故稱其為扣冰和尚,又因世傳其母夜夢辟支佛,藻光爾后出生,故又稱他為辟支佛。名列于佛教典籍《五燈會元》之內,屢受歷代皇帝敕封,是武夷山唯一載入佛教典籍的僧入佛的人士。

  扣冰古佛,俗姓翁,法名藻光,武夷山吳屯人,生于唐會昌四年(844年)二月八日,河西節(jié)度使翁承欽之子。十三歲依吳屯清潭寺行全為師。先后助師修創(chuàng)清潭寺和興福寺。三十七歲時,開山建寺,就是瑞巖寺。晚年被閩王王延鈞請入王廷,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坐禪講經,最后在鼓山涌泉寺圓寂。

  佛法的高深,我們無從參透,有著60多年僧臘生涯的扣冰古佛,一定有著和歷代高僧大佛一樣的禪悟底蘊,超越自然力而進入徹悟的佛境。否則,如何能夠“夏則衣褚,冬則扣冰而浴?嚴冬扣冰沐浴,沁骨的寒冷,滌凈的不僅僅是肉身,正如邵問津在《武夷山筆記》中說的:這是一種大禪生活,為個體生命積淀了最肥沃的禪悟底蘊,同時更是對后啟者必要的禪味提示。

  走進瑞巖寺,面對古佛神像,感受著古佛的莊嚴肅穆,品味著已逝的千年時光,同時也深深折服于佛文化的慈威濟世。思維試圖透過古佛像,回到那個古佛生活的年代,一千多年前的對話猶在耳邊響起,問:“汝進一步則死,退一步則亡。”對:“我橫行幾步又何妨?”問:“汝自舟來?陸來?”對:“順流鼓,不假跋涉!薄

  天成三年(928年),閩王王延鈞禮聘扣冰古佛到福州“敬事為王師,稱為國師。古佛屢“勸王以百姓為念,勿多殺。”未幾坐化于鼓山。那飽含禪機的對話仍響徹耳畔,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古佛對禪法的妙悟,古佛卻早已突破有形生命的局限,口占偈語“君王問我歸何處,日月山河伴古今”,安然示寂。

  閩王以酥油香薪化其身,與弟子法云捧骸骨歸瑞巖,建瑞巖寶塔,以金瓶儲舍利子,并封藻光為妙覺通圣大師。宋以后,多次封贈,寶右元年(1253年)加封至靈感法威慈濟妙應普照大師。

  “古木千章覆地陰,微風披拂遞幽吟。化身大士久圓寂,歸命群黎無古今。能使兵戈長偃息,要知原力本宏深。中原赤子方魚肉,原廣當年濟物心!边@是劉白羽贊扣冰古佛的?郾欧鹪谥心曛畷r已譽滿七閩之際所創(chuàng)建的瑞巖禪寺,如今規(guī)模宏利,香火鼎盛,堪稱一方名剎,世稱其可與天臺、曹溪并峙。為紀念古佛而在民間盛行的“蠟燭會”,千余年來一直是武夷山每年最隆重的民間慶典。南方各省的許多寺院,如浙江天童寺、四川峨眉山、福州鼓山等,都供奉著古佛的塑像,讓后人久久景仰。

  古佛已經圓寂,但人們沒有忘記他,有空的時候到吳屯瑞巖寺看看吧,憑吊歷史、瞻仰古佛、也在此滌蕩心靈。(稿源:中國武夷山)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