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通過自我警醒、悟知改掉壞習慣

\

  吾人之習慣甚多。今欲改正,宜依如何之方法耶?若臚列多條,而一時改正,則心勞而效少。以余經(jīng)驗言之,宜先舉一條乃至三四條,逐日努力檢點,既已改正,后再逐漸增加可耳。

  ——弘一法師《改習慣》

  弘一法師在《改習慣》一文中寫道:

  吾人因多生以來之夙習,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環(huán)境之熏染,而自然現(xiàn)于身口者,名曰習慣。

  習慣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對于不善之習慣,而略稱之曰習慣。今依俗語而標題也。

  在家人之教育,以矯正習慣為主。出家人亦爾。但近世出家人,惟尚談玄說妙。于自己微細之習慣,固置之不問。即自己一言一動,極粗顯易知之習慣,亦罕有加以注意者?赏磭@也。

  余于三十歲時,即覺知自己惡習慣太重,頗思盡力對治。出家以來,恒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任情適意。但自愧惡習太重,二十年來,所矯正者百無一二。

  自今以后,愿努力痛改。更愿有緣諸道侶,亦皆奮袂興起,同致力于此也。

  吾人之習慣甚多。今欲改正,宜依如何之方法耶?若臚列多條,而一時改正,則心勞而效少。以余經(jīng)驗言之,宜先舉一條乃至三四條,逐日努力檢點,既已改正,后再逐漸增加可耳。

  法師認為,一個人在改正以往的缺點和不良習慣時,往往急于求成,希望馬上就能夠改掉,恨不得自己馬上就變成另外一個全新的自己。但實際情況是,越著急的人,越難以改掉壞習慣。因為改掉一個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辦到的。比如,有些人有吸煙的習慣,如果他們的手上突然沒有了煙,就會變得很煩躁,在明知道吸煙有害健康的情況下,這些人也會因為難以克制吸煙的欲望而舊習復燃。我們常說惡習難改,一個人一旦養(yǎng)成一個壞習慣就很難改掉,越著急就越改不掉。那怎么辦呢?法師認為要慢慢來,一次改掉一個缺點,改掉一個之后,再改另一個。

  改掉一個壞習慣的同時,就證明你養(yǎng)成了一個好習慣。要改掉喝酒、抽煙的習慣,不妨用喝茶代替。有一個人有看著電視才能入睡的習慣,這樣誠然可以幫助他入睡,但卻很浪費,實在沒有必要。后來,他就想了一個辦法,用看書來取代看電視,直到困意襲來為止。而且,即使在睡前只看一頁書,天長日久,也會收獲很大。記住,一定要用好習慣來代替壞習慣,而不是用壞習慣來代替壞習慣。比如,有的戒煙者在戒煙之后,會變得暴飲暴食,這就是用一個壞習慣代替了另一個壞習慣。有一個小孩,老是愛玩游戲,家里怎么管也管不住他。后來,有一陣子,媽媽發(fā)現(xiàn)他突然不玩游戲了,心里很高興,以為他改掉了壞習慣。后來才發(fā)現(xiàn),他雖然不愛玩游戲了,卻迷上了賭博。

  當我們決定要改掉一個壞習慣的時候,最好不要對自己說,我要改掉壞習慣,而是要對自己說,我要養(yǎng)成另一個好的習慣。比如你不愛洗澡,你就對自己說,我要變干凈,從今天開始每天都洗一次澡。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也可以一周洗一次。如果你只是說,我要改掉不愛洗澡的習慣,就有可能永遠也改不掉。為什么呢,因為你沒有目標。你不知道要多久洗一次才算是愛洗澡。等你習慣了每天洗一次澡,三天不洗就會覺得難過。這就是好習慣的力量。

  用好習慣來代替壞習慣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改掉一個壞習慣的同時又養(yǎng)成另一個壞習慣。

  我們在改自己的壞習慣時,很容易對自己心軟,狠不下心。比如,有人為了減肥,連續(xù)五天沒有吃肉了,到了周末,為了補償自己,海吃了一頓。結(jié)果呢,海吃完了,又會想,還是肉好吃,算了,胖就胖點兒吧,不就是胖點兒嗎?于是,減肥計劃就這樣泡湯了。我們太容易寬容自己了。

  弘一法師修行深厚,對自己要求甚嚴,然而即使是這樣的高僧仍然認為自己惡習太重。

  弘一法師鉆研律學,對改正習慣之法非常注意。在一次演講中,法師列舉了僧侶七條不好的習慣,這些習慣雖出自山門,而且在僧侶的努力下已改過,但對在俗的人仍有參照作用。

  首先是“食不言”,吃飯時不要說話。吃飯時說話,含著一嘴飯菜大談特談,不但有礙消化,也很不雅觀。

  第二,不非時食。該吃飯時吃飯,不該吃飯的時候不吃,養(yǎng)成按時吃飯的習慣。在出家人,吃飯定時是一種戒律。對普通人來說,按時吃飯是為了讓我們的身體健康。吃飯不定時,會造成消化系統(tǒng)紊亂,于身體無益。

  第三,衣服樸素整齊。“衣服樸素整齊;蛴信f制,色質(zhì)未能合宜者,暫作內(nèi)衣、外罩如法之服。”現(xiàn)代人物質(zhì)極大豐富,當然不必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是,我們?nèi)匀灰⒁庠诖┲喜灰^度浪費,有些人買衣服動不動就名牌,結(jié)果把自己搞得經(jīng)濟緊張。這就不是一個好習慣。對于不再穿的衣服,應該洗干凈、迭整齊,將它們送給需要的人。

  第四,別修禮誦等課程。每口除聽講、研究、抄寫及隨寺眾課誦外,皆別自立禮誦等課程,盡力行之。或有每晨于佛前跪讀《法華經(jīng)》者,或有讀《華嚴經(jīng)》者,或有讀《金剛經(jīng)》者,或每日念佛一萬以上者。

  第五,不閑談。出家人每喜聚眾閑談,虛喪光陰,廢弛道業(yè),可悲可痛!今諸道侶,已能漸除此習。每于食后或傍晚、休息之時,皆于樹下檐邊,或經(jīng)行、或端坐、或默誦佛號、或朗讀經(jīng)文、或默然攝念。

  平時大家都愛聊天打發(fā)時間。有些人甚至把聊天當成打發(fā)日子的重要內(nèi)容。如果我們找不到人同我們聊天,就覺得無聊。上班的時候也喜歡和同事聊家長里短,很多重要的事情都被放在一邊。這當然也不是個好習慣,因為聊天耽誤了工作。但是,我們明知道不該這樣,卻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把聊天的時間用來學習、工作,哪怕聽聽音樂,也比說些無意義的閑話要有意義得多。

  第六,不閱報。各地日報,社會新聞欄中,關(guān)于殺盜淫妄等事,記載最詳。而淫欲諸事,尤描摹盡致。雖無淫欲之人,常閱報紙,亦必受其熏染,此為現(xiàn)代世俗教育家所痛慨者。故學律諸道侶,近已自己發(fā)心不閱報紙。

  法師認為,報紙上為了吸引讀者眼球,多登一些負面的新聞,每天花時間讀這種新聞除了讓自己心不安之外,也浪費時間。至于現(xiàn)代人,每天通過各種媒體渠道,獲得的這類信息就更多了。所以,在閱讀這些信息時,也應該有選擇地去閱讀,同事、朋友之間,甚至網(wǎng)友之間,往往會為了某個新聞熱點討論半天,真是浪費生命。對于網(wǎng)上的那些形形色色的新聞,如果你沒有很強的分辨能力,很可能會影響到人的善惡觀。

  第七,常勞動。出家人性多懶惰,不喜勞動。今學律諸道侶,皆已發(fā)心,每日掃除大殿及僧房檐下,并奮力做其他種種勞動之事。

  我們可能會喜歡做很多事情,比如,小孩子喜歡玩,女人喜歡逛街,男人喜歡打球。可是,我們偏偏不喜歡勞動。什么是勞動呢?家務、工作,都是勞動。有些年輕人,臟衣服、臟襪子堆成山了都懶得洗,可是,打一夜的游戲他都不會覺得累。

  如果我們能做到以上七條,那么,生活就會變得清凈、充實。一二三條告訴我們生活要有節(jié)制,四五六條告訴我們要隨時凈化自己的心靈,少被他人和社會的是非干擾,第七條則是所有習慣的根本。

  如果這些壞習慣都沒有,那么,就像弘一法師這樣,想一想,自己還有什么壞習慣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