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與人生 >

世間最強悍的力量是什么

\

  一名劫匪頭戴蜘蛛人面罩,沖進捷克北部城鎮(zhèn)捷克捷欣的一家商店,拔槍向店員要錢。59歲的店員馬爾凱塔·瓦霍娃既沒有奮起反抗,也沒有給劫匪拿錢,而是不慌不忙地遞給他一杯茶和一塊蛋糕。

  奇跡因此發(fā)生了,劫匪放下了敵意,和瓦霍娃聊起天來,他們談得很放松也很和諧。“我問他為什么干這個,我們就聊起天來。當時店里沒有其他人,因此我猜他放松了一點。”瓦霍娃說。

  瓦霍娃還對劫匪說,如果他愿意,可以跟她講講他的故事,還可以喝茶,吃蛋糕。劫匪居然同意了,最后離開前還沒忘記向瓦霍娃道歉和道謝。

  瓦霍娃的一杯茶和一塊蛋糕,就這樣不動聲色地化險為夷了。雖然劫匪頭戴蜘蛛人面罩,但瓦霍娃確信“他是個挺好的年輕人”——正是這種善意的想法,也成功地拯救了瓦霍娃自己。

  我國南方某市曾發(fā)生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名毫無經(jīng)驗的綁匪綁架了一個6歲的孩子。在等待贖金的過程中,他們身無分文。其中一人出去借了20塊錢,買回來兩個盒飯,一盒給了那個孩子,另一盒兩個綁架者分而食之。獲救后的孩子對警察說:“警察叔叔,放了這兩個叔叔吧,他們不是壞人,他們實在太窮了。”

  兩個“毫無經(jīng)驗”的綁匪,綁架失敗,卻獲得了被綁架者——一個6歲孩子的同情,他甚至替他們向警察叔叔求情,這一切只源于他們一個小小的善舉——他們把用借來的錢買來的一個盒飯給了孩子,而他們兩個成年人卻分食了另一個盒飯。

  這聽起來多少有些讓人難以置信,可在一個6歲的孩子眼里,這種善意留給他的印象比綁架帶給他的恐懼感要強烈得多、深刻得多。這就是善意的力量,它能讓被綁架者忽略自己曾被綁架這樣一個事實,而選擇站在綁架者一邊。

  黎巴嫩南部城市蘇爾有家很普通的理發(fā)店,店主叫法里斯。一天,店里來了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人。法里斯熱情地招呼他坐下,并認真地給他剪起了頭發(fā)。那人說他叫薩米,在附近的建筑工地打工。理完發(fā)的薩米精神多了,儼然跟換了個人似的。

  該交錢了。薩米卻說他根本沒錢。他身上只有一張前幾天買的彩票。薩米說如果他中獎了,愿意把獎金的一半送給法里斯。法里斯笑了,他知道薩米中獎的幾率微乎其微,但他還是欣然答應(yīng)了。

  誰也不會想到,奇跡竟然真的發(fā)生了。

  幾天后,薩米拿著7.5萬美元來補交理發(fā)費。他的那張彩票竟然真的中了獎,獎金高達15萬美元。

  旅行時,幫助了別人或者被別人幫助,都是一種幸福。好多年后回憶起來仍然倍感溫馨,哪怕只是指引了一下方向而已;進入一家商場或便利店,接待人員一個善意的微笑,比他說十次“歡迎光臨”更能讓人感動。

  有位印度人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如果某個人在路上發(fā)現(xiàn)有人中了箭,他不會關(guān)心箭從哪個方向飛來,也不會關(guān)心箭桿用什么木頭做成,箭頭又是什么金屬,更不會關(guān)心中箭的人屬于什么階級。他不會過問這么多,只會努力去拔出那人身上的箭。”這就是善意,是人最本能、最原始的一種善意。正是這種善意使人類得以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楊瀾在接受采訪時說道:“你要相信善意的力量。在你能力范圍內(nèi),善意地對別人,善意就像空氣一樣會流通,到時會有正面的能量還給你。”

  古人有云:“心凈生智能,行善生福氣。”

  心就像一粒種子,生長在天地之間,喜怒哀樂的情感造就了善惡之心。有一顆充滿善意的心,行為和語言就會大不一樣。心懷善意的人,人生的路必將越走越寬。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