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忍嗎?萬法得成于忍!
萬法得成于忍!
人在世間行,需要和各種各樣的緣打交道,因為習氣的原因,人們往往喜歡和順緣,也就是隨順自己的緣打交道,對違背自己意愿的一些人緣境事,人們往往會表現(xiàn)為懊惱和不安。因為對境生心,執(zhí)心分別,煩惱、痛苦自然就不斷。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順心,為什么會有不順心?是因為你心里沒放下!為什么放不下?是因為你還不夠慈悲!于長輩,你可以因為他們沒有滿足你的意愿和他們大吵大鬧,讓他們老淚眾橫;于小輩,你可以因為他們的過失高聲訓喝,拳腳相加,而不顧他們心中的苦痛哀傷。佛說平等,就是要我們以慈悲和寬容面對所有的有情和無情,要真正從利益眾生的角度做好自身的點點滴滴。
謙讓是修養(yǎng),忍辱是德行!
世尊修得五百世忍辱仙人,被哥利王割截身體,亦不驚不怖,無嗔無恨,真正詮釋了佛說平等、慈悲、與智慧。
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樣一類人,心量狹小,遇事愛計較,很容易生氣,無自我調理之智慧,亦無寬容忍讓之胸襟,這種人往往活得很累、很辛苦,常年病疾纏身,禍事不斷,害人害己害社會害家庭,俗話說:忍得一時之氣,能解百日之憂!亦云:小不忍則亂大謀!真正能忍的,那是智者!鋼刀強則易折,柔云風卷無傷。
忍辱是智慧,忍辱不是“強忍”,靠強忍是忍不住的,就算忍得了一時,也忍不了一世,忍辱中要包含寬容和慈悲,要“順忍”、要“忍而無惱”。什么是忍而無惱,就是忍讓而無怨氣,把忍讓作為一種布施!佛在經上說:忍辱如地。大地寬容吧,你踩踏它無怨言,污水屎尿潑灑它亦無嗔恚。于人之刁惡暴嗔而無惱,于境之災風火疾而無怨,天地之間,凜然立世,空寂一身,而入無生法忍!逆緣順緣,泰然處之,如如不動,寵辱不驚。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以微笑視屈辱,以寬容泯恩仇。
忍辱是消業(yè)!佛在經上說: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yè),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yè)則為消滅,當?shù)冒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
心無忍辱,內憂疾苦;身無忍讓,外患搏傷!善于忍者,不以忍為忍,亦不以忍為辱,于內心不起念,于外境不動心,而得泰然自得,自在悠然!
要學會忍“常人所不能忍”,周瑜因無法容忍諸葛亮,被活活氣死,落得個英年早損成后人笑談;韓信甘受胯下之辱,而入“初漢三杰”,得百世傳揚流芳。
佛在即將涅槃時,阿難問佛陀:佛陀住世的時候,兇惡的人有佛陀調伏,佛陀涅槃以后,兇惡之人如何調伏?佛回答的是四個字:默擯置之。就是沉默地擯棄遠離它。意思是,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故意跟你搗蛋,刁難你、作弄你、屈辱你,你一味跟他爭斗、吵鬧,他就會沒完沒了,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理睬他,你沉默,他就胡鬧不起來。“默擯置之”顯示了佛陀超高的智慧!
所謂“忍”,其實也只是個妄相!五蘊身都是假的,誰受這個忍?不把塵緣境相照破,心里必然“忍無可忍”。佛在經上說:世界若為實有,也是一合相,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生活中要學會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別、執(zhí)著;放下頑固的我執(zhí)和法執(zhí)。放得越徹底,你心里就越空靈,憂煩掛礙就少。當你快樂的時候,你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熱情洋溢,充滿健康,當你憂煩惱怒的時候,你身上的每一個細胞就充斥著邪毒,定然損氣傷身。寬容是健康的良藥!忍辱又何嘗不可視為是一種快樂呢?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其實不會忍讓的人是很愚蠢的,當你面對屈辱暴跳如雷,歇斯底里時,你已經是個失敗者,因為此時你的身體已嚴重受損,元氣大傷!所謂氣大傷身,就是這個道理。要知道世上的很多事情并不會因為你的怒火而改變,當你認為受到屈辱,氣得到醫(yī)院住院打點滴的時候,說不定給你氣受的始作傭者,此時此刻正在家中歡天喜地,舉杯慶賀呢,你說值也不值?平與不平由心生,寬容心起萬事平!
以前有個禪師經常受到一個人的謾罵和侮辱,禪師卻一點也不生氣。一天,禪師問侮辱他的人:如果你送一件東西給別人,而別人又不接受,那么你要送的那件東西該歸誰?那人回答:當然歸送的人。禪師說:謝謝你的回答,現(xiàn)在你該知道你給我的謾罵和侮辱該歸誰了。那人慚愧木立,無言以答,此后再不敢侮辱禪師及他人了。關閉受陰,自然受無所受,可見“受”與“不受”,全在于心。認為是“辱”,非辱亦辱;認為“非辱”,辱亦非辱!無論是“忍”還是“辱”也都只是一合妄相,不可取,無所執(zhí)!。
人身好比一塊碩大的磁鐵,習氣好比其中強大的磁場,我們應該學會關閉這個磁場,否則塵世間的所有廢銅爛鐵都將往你身上吸。生命又象一只開啟的收音機,只要你的六根波段還在開啟,就必然會接受到無休無止的波段噪音。于人于事,如如不動,緣來不拒,緣去不留。遇事善巧處之,避其鋒芒,大智若愚。心外雜音,充耳不;身外諸境,熟視無執(zhí)!而安住自性清凈之地,這才是真正的智者!
佛說不受一切受,就是要我們關閉受陰,關閉六根,于塵緣境相不起心分別,不執(zhí)著掛礙。真正做到“受無所受”“境隨心轉”。生活之中應機接物,坐臥行住,若真能做到寬慰德仁,榮辱不執(zhí),苦樂無受,空性使然,那么忍又為誰忍?辱又從何來呢?!
- 上一篇:學佛是迷信嗎?怎樣學佛才不迷信?
- 下一篇:進退之間的禪悟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知足少欲少煩惱
- 多也足,少也足
- 什么是滿足?
- 容易知足是不求上進?
- 知足就不會抱怨
- 現(xiàn)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 最自在的生活享受
- 真正的解脫
- 幸福是什么?
- “忙”不是問題
- 都是新的
- 忙中有序地趕工作
- 快不一定就好
- 把工作當成趣味的生活
- 保持平靜的心
- 好壞不放心上
- 工作要懂得隨順因緣
- 面對工作調整,要能夠隨遇而安,別挑三揀四
- 放下身段大有可為
- 別做一行怨一行
- 以諒解解開壓力
- 把希望當成壓力
- 少一點得失心
- 轉壓力為自我期許
- 盡其在我
- 把自己放空一下
- 壓力是成長助力
- 心甘情愿就不苦
- 挫折是正常的
- 不和過去比較
- 化解壓力
- 不求人關心
- 堅持走下去
- 機會總會輪到你
- 讓彈力球變成棉花
- 在機會中發(fā)展與成長
- 盡其在我,雖敗猶成,僥幸而得,雖成實敗
- 自我激勵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
- 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健全的性格
- 對于生活要心存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