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不舍一株菊花,哪得一村菊香

不舍一株菊花,哪得一村菊香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生活中,我們要樂于奉獻(xiàn),即使到最后我們一無所有,與人分享的快樂也會時時激蕩在我們心頭。當(dāng)你緊握雙手,里面什么也沒有;當(dāng)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一位老禪師在院子里種了一棵菊花,經(jīng)過他的精心培育,到了第三年的秋天,院子已經(jīng)成了菊花園,香味一直傳到了山下的村子里。凡是來寺院的人們都忍不住要對這滿院的菊花贊嘆一番,成了寺院的一景。

  有一天,山下村子里有個人開口向老禪師要幾棵花想種在自家的院子里,老禪師欣然地答應(yīng)了。他親自動手挑揀開得最艷、枝葉最茂盛的幾棵,挖出了根須小心翼翼地送給了要花之人。消息很快傳開了,前來要花的人接連不斷。

  在老禪師的眼里,這些人一個比一個知心,一個比一個親近,所以是有求必應(yīng)。

  沒過幾天,院子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凈了。沒有了菊花,院子里就如同沒有了陽光一樣冷清、寂寞。

  終于在一個寧靜的黃昏,有個弟子面對著滿院的凄涼,忍不住地嘆息道:“太可惜了!這里本來應(yīng)該是滿院花朵的,院子里已經(jīng)沒了原有的香氣。”

  老禪師笑著對弟子說:“你想想,這豈不是更好嗎?三年之后將是一村菊香。”

  “一村菊香!”弟子不由地心頭一熱,看著師父,只見老禪師臉上的笑容比開得最美的花還要燦爛。

  他告訴弟子說:“我們應(yīng)該把美好的事拿出來與別人共享,讓每個人都感受到這種幸福,這樣即使自己變得一無所有了,心里也是幸福的!這時候我們才真正擁有了幸福。”

  沒有小舍,怎么可以得到更多?生活本來就是一種付出——收獲——付出的循環(huán)往復(fù)過程,在整個循環(huán)過程中,付出是前提,收獲是結(jié)果。假如你不忍舍小,那么就不可能有大得。

  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有不好的境遇會不期而至,使我們猝不及防,這時,我們應(yīng)該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微小的代價去換取最大的收益。

  證嚴(yán)法師說:“所求若無止境,必將成為自苦的根源。”

  很久以前,在一座山上住著一對師徒。一天,小和尚建議師父說:“如果買一匹馬,您就不用整天這么勞累奔波了,可以輕松很多。”

  老和尚采納了徒弟的建議買了一匹馬,中午正想美美地睡個午覺。

  這時,小和尚突然跑進(jìn)來對老和尚說:“師父,我們忘了一件事,今晚馬兒睡哪兒呀?我們今天得趕在天黑之前給馬兒建個馬棚。”

  老和尚想,徒兒的建議很有道理,也很及時。于是,師徒二人便同心協(xié)力地給馬兒建個了馬棚。

  忙活了半天,馬棚終于建好了。

  老和尚累了一天,吃過晚飯,正想躺下好好休息一下,小和尚又跑到跟前,說:“師父,馬棚雖然建好了,可是我們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您整天忙于化緣,而我又要學(xué)禪,那么平時誰來養(yǎng)馬呀?我們是不是還少一個養(yǎng)馬的人?”

  老和尚想了想,覺得徒兒的建議很有道理。于是,老和尚連夜下山聘請了一個馬倌。

  第二天,老和尚剛睡醒,小和尚又跑了進(jìn)來,說:“師父,今天早上起來我又想起一件事,以前廟里就咱們師徒二人,飽一頓餓一頓的,倒也好打發(fā)?涩F(xiàn)在,人變多了,總不能讓馬倌跟著我們一起受苦啊,我們應(yīng)該再請一個廚師。”

  老和尚聽后想了一下,覺得小和尚的建議有幾分道理。于是,老和尚又一次下山聘請了一個廚師兼保姆。

  吃完早飯,老和尚正準(zhǔn)備外出講經(jīng),小和尚跑到跟前,說:“師父,廚師已經(jīng)請來了。不過,他說廟里沒有廚房,讓我們趕緊造一間,他還說,他年老力衰,又不會算賬,讓我們再請一個伙計,幫他買買菜,搭把手。”

  就這樣,老和尚的煩惱從此無休無止。

  由此可見,不懂得舍棄,肩上的負(fù)累就會越來越多,從此心靈也難得清凈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