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舍棄慳吝 隨喜布施福無量

\

  一位大財主名叫提婆,為人刻薄、愛財如命,不但多方聚斂,就是說一件極小的公益都不肯去做。家中雖藏有80000余兩黃金,日常生活卻過得和窮人一樣,人們對他非常的討厭。他一死,沒有子孫繼承,依照法律,財產(chǎn)全歸國有,這下子人心大快,也不免議論紛紛。

  波斯王深感疑惑,就去請教佛陀:“佛陀!像提婆這樣慳吝的人,為什么今生會這么富有呢?”

  佛陀微笑道:“大王!這是業(yè)報,是有前因的。提婆在過去世中曾供養(yǎng)過一位辟支佛,種了不少善根,

  所以得到了多生多世的福報,今生的富貴是他最后一次的余福了。”

  波斯王又追問道:“他今生雖未行善事,但也未造惡業(yè),在他生死相續(xù)的來生,能不能也像今生一樣的大富呢?”

  佛陀搖搖頭說:“不可能了!他的余福已經(jīng)享盡,而今生又沒有布施種福,來生絕對不可能再享受福報了。”

  《因果經(jīng)》有一首偈這樣說道:“富貴貧窮各有由,夙緣分是莫強求。未曾下得春時種,坐守荒田望有秋。”其實,人世間的事,無論好壞、善惡、得失、有無,都有其因果關(guān)系,沒有任何一件事可以脫離因果法則的。同樣是人,為什么有人貧富,有人貴賤呢?這是因為有的人好吃懶做,慳吝不舍,整日游手好閑,不事生產(chǎn),自然坐吃山空;有的人辛勤勞作,樂善好施,懂得廣結(jié)善緣,自然生財有道。

  在佛門里稱布施為“種福田”,只要有播種,必然會有結(jié)果,但是何時才能收成,就有待因緣成熟了。

  慳貪之人應(yīng)該知道喜舍結(jié)緣乃是發(fā)財順利之因,不播種,怎有收成?而且布施應(yīng)在不自苦、不自惱的情形下為之,否則就是不凈之施,不是真心惠人!

  總之,能舍才能得!

  有一位大富翁平常待人非常慳吝,不肯行善,所謂“拔一毛以利天下,我不為也!” 可好景不常,有一天,他不小心失足落到了水里,隨著河水順勢往下游漂去,他驚慌不已,聲嘶力竭地大喊:“救命!救命啊!” 附近的人趕緊來到岸邊,準備救人。

  可是大家一看到是他,很多人就站在岸上袖手旁觀了,這是因為他平常待人實在太吝嗇了,不肯結(jié)人緣?吹竭@種情形,富翁的心更慌了,立即高喊著:“只要有人把我救上岸,就給他500兩銀子作為回報。”

  有人聽了心動,馬上就奮不顧身地跳下水,安全地把富翁救上了岸。誰知大富翁出樂反樂,堅決不肯付出500兩銀子,最后只拿出50兩銀子給那人,所以救他上岸的那個人很生氣地說:“這個大富翁一落水就要命,上岸就要錢,真是死要錢。”

  這樣,岸上的人們一致決定,倘若這位富翁以后再遭逢厄難,就再也不要救他了。

  因此,我們為人處世要多結(jié)善緣,絕不能像這位大富翁一樣的吝嗇,出樂反樂。所謂“助人者人恒助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縱使有一天遭逢厄難,相信你不求別人幫助,別人也會樂意主動為你服務(wù)的。

  佛經(jīng)上說:“富饒當(dāng)施惠,慳貪后受厄”、“未成佛道,先結(jié)人緣”,所以我們平常就應(yīng)該廣結(jié)善緣,給人方便,必能帶給自己更大的方便。因為惟有在完成他人之中,才能完成自己。

  舍,而后得。這是人生的大道理,需要用一生去體驗,去參悟!人生中,許多時候需要人們首先伸出自己的手,這樣就會比別人多獲取友誼,多享受幸福。

  舍棄慳吝,在給予中獲得快樂與滿足。

精彩推薦